基元网总制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事万象 » 国内时事 » 正文

新国学网:追溯百年湘籍青年新民梦:中共“建党先_建党-湖南-师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1-23  来源:中国新闻网(cns2012)  作者:白嘉懿  
核心提示:(中共百年华诞)追溯百年湘籍青年新民梦:中共“建党先声”由此始中新社长沙1月23日电题:追溯百年湘籍青年新民梦:中共“建党先声”由此始作者付敬懿“这块菜地是按原貌展出,当年毛泽东和蔡和森经常在这里一起劳动……”繁华的长沙岳麓山下,一座白墙青瓦、竹篱环绕的农舍小院里,一路之隔的新民小学学生每逢周末、寒暑假时间,都会在这里担任志愿者,向来访者讲述当年的故事。新民学会成立的展厅。付敬懿摄这里是蔡和森一家曾租住的寓所,也是新民学会旧址。作为新文



追溯百年湘籍青年新民梦:中共“建党先声”由此始

(中共百年华诞)追溯百年湘籍青年新民梦:中共“建党先声”由此始

中新社长沙1月23日电 题:追溯百年湘籍青年新民梦:中共“建党先声”由此始

作者 付敬懿

“这块菜地是按原貌展出,当年毛泽东和蔡和森经常在这里一起劳动……”繁华的长沙岳麓山下,一座白墙青瓦、竹篱环绕的农舍小院里,一路之隔的新民小学学生每逢周末、寒暑假时间,都会在这里担任志愿者,向来访者讲述当年的故事。

新民学会成立的展厅。付敬懿 摄新民学会成立的展厅。付敬懿 摄

这里是蔡和森一家曾租住的寓所,也是新民学会旧址。作为新文化运动中影响最大的进步团体之一,新民学会被誉为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先声”。

1918年4月14日,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一群追求进步的青年学子集合于蔡和森家,宣誓成立了新民学会,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探讨救国救民的真理。

尽管新民学会人数并不算多,最终也只发展到70多人,它却“成为对中国的国事和命运产生广泛影响的一个学会”。长沙地方文化学者顾庆丰认为,“可以说,湖南的共产主义运动就是从新民学会走向社会。”

1919年底,蔡和森率领部分新民学会会友及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渴望从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毛泽东等另一部分会员则选择在国内,响应五四运动,开展“驱张”运动和湖南人民自治运动,出版《湘江评论》等刊物,传播马克思主义。

被誉为“长沙活字典”的顾庆丰说,新民学会从此分成“国外发展、国内研究”两大部分,又通过书信往来维持统一的整体。在法勤工俭学期间,蔡和森接连给毛泽东写了11封长信,提出“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以及建党理论和步骤。

在新民学会旧址陈列室内,三本长约22厘米、宽约14厘米的《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静静地躺在玻璃橱窗里,蔡和森建党主张的信就在其中。在毛泽东与蔡和森这对挚友的书信往来中,中国革命的道路渐渐清晰。

在毛泽东和蔡和森的影响下,绝大部分新民学会会员广泛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学会宗旨变为“改造中国与世界”。1920年,长沙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就在新民学会的基础上诞生。

探访旧址,从陈列室、蔡和森的住房到会议房间,百年前湘籍青年追逐梦想的历史场景仿佛在眼前重现。这群大部分来自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青年学子,凝聚和影响了一大批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先进分子。

毛泽东和蔡和森的友谊始于第一师范,他们经常一起谈论天下大事,切磋学问,情同手足。百年后的今天,传承了红【se】基因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也成为了一所红【se】大学,还是中国最大规模的小学教师教育和公费定向乡村小学教师培养高校。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校区。杨华峰 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校区。杨华峰 摄

为把这里的红【se】资源利用好,第一师范在学校旧址内创设了“一代伟人从这里起步”主题陈列展厅,统一由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管理。

走进校园,中西合璧的教学楼,罗马柱、百叶窗等原貌保留;小花园里,青年毛泽东师生讨论的雕塑栩栩如生;报刊陈列室内,一张张泛黄的老报纸,还原当年的激荡岁月;寻找到第八班教室,毛泽东曾经坐过的座位被永久保留。

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杨华峰 摄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杨华峰 摄

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馆长艾建玲表示,第一师范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策源地之一,更是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地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源地之一。

在早就被列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朴校区里,依然书声琅琅。艾建玲说,尽管学校早已择址修建了新校区,但积累了百年文化沉淀的老校区既是红【se】景点,也依然有大学生在此接受历史文化与现代知识的熏陶。(完)

【编辑:白嘉懿】
转载自中国新闻网(cns2012)(cns2012)
综合(白嘉懿)






关注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

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