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元网总制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事万象 » 国际时事 » 正文

新国学网:马耳他中学生"撑着油纸伞"结缘中国文_马耳他-马丁-玛丽亚-皮棉-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12-04  来源: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  作者:沃达拉圣玛格丽特学院中学学生:肖恩·博格、塞莱恩·赛义德和玛丽亚&mid  
核心提示:2020年11月16日,马耳他科斯皮夸市的沃达拉圣玛格丽特中学组织四年级学生开展中国油纸伞的制作研习活动。该项目被列入平衡力量科学研究学习单元,由高级科学教师马丁·阿祖帕迪协调实施,得到了中国驻马耳他大使馆和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的全力支持。今年是圣玛格丽特中学学院“中国角”成立十周年。在这10年里,该校学生受益于各种与科学技术相关的中国文化项目。沃达拉圣玛格丽特学院中学学生:塞莱恩·赛义


原题:马耳他中学生"撑着油纸伞"结缘中国文化
核心词:油纸伞,马耳他,马丁,玛丽亚,玛格丽特,研习,皮棉,桐油,学生,传统


  2020年11月16日,马耳他科斯皮夸市的沃达拉圣玛格丽特中学组织四年级学生开展中国油纸伞的制作研习活动。该项目被列入平衡力量科学研究学习单元,由高级科学教师马丁·阿祖帕迪协调实施,得到了中国驻马耳他大使馆和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的全力支持。

  今年是圣玛格丽特中学学院“中国角”成立十周年。在这10年里,该校学生受益于各种与科学技术相关的中国文化项目。


沃达拉圣玛格丽特学院中学学生:塞莱恩·赛义德、玛丽亚·维拉和肖恩·博格在科学老师马丁·阿祖帕迪和伦敦经济学院安托瓦内特·卡萨尔女士的指导下研习中国油纸伞

  油纸伞源于中国,在过去是遮阳挡雨的日常用品,早年传至亚洲各地。在中国和日本传统的婚礼仪式中,油纸伞是一件不可或缺的物品。新娘出嫁下轿时会被红色油纸伞遮住,以作避邪祈福之意。


科学老师马丁·阿祖帕迪向学生展示油纸伞

  而由于汉语中“纸”与“子”谐音相似,故婚嫁时,新娘通常会以油纸伞为嫁妆,意含“早生贵子”的意思,且“傘(伞)”字里有四个“人”字,象征着多子多孙,而油纸伞张开后伞面形成圆形,寓意新人生活幸福圆满。

  通过此研习项目,圣玛格丽特学院的学生们了解到了制作油纸伞所需的漫长而精细的过程。在中国,制作油纸伞所需的步骤因地区而异,但福建省福州市以制作高品质的中国油纸伞而闻名。

  传统手工油纸伞的制作过程至少需要四步。首先是“号竹”即选竹,进行削伞骨、水浸、日光晾晒等必要的技术处理。然后钻孔、拼架、穿线、串联伞柄和伞头制成伞骨。

  以涂刷桐油的皮棉纸做伞面,制作过程包括:把裁好的皮棉纸黏上骨架,然后进行修边、上油、暴晒等工序。伞骨以及伞面准备完毕后,接下来是“翰花”,于伞面绘上图案,一般为手绘,图案主要取材于中国传统国画。

  油纸伞实际出现的时间不明,约于唐朝传至日本、朝鲜,宋时称绿油纸伞。明朝流行于民间,油纸伞在当时被很多文学作品提及,例如《白蛇传》中许仙与白娘子西湖红伞为媒,演绎千年等一回的动人爱情传说,油纸伞成了对爱情忠贞不渝的信物。

  如今,由于现代工业冲击,机械化生产的金属骨架伞取代了传统手工制作的油纸伞,曾经每家每户必备的油纸伞日渐式微,制作技艺濒临失传,但中国政府开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把有72条伞骨、83道工序的油纸伞制作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行保护。

  桐油取自油桐树种子,在空气中氧化经聚合反应生成致密的漆膜,作为防水材料被涂抹于伞面。

  著名的中国伞博物馆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世界上第一个集伞文化、历史、文学、工艺、艺术于一体的以伞为主题的博物馆。

  作者:沃达拉圣玛格丽特学院中学学生:肖恩·博格、塞莱恩·赛义德和玛丽亚·维拉,在高级科学教师马丁·阿祖帕迪的指导下完成。

责任编辑:胡梦音






关注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

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