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元网总制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事万象 » 国内时事 » 正文

新国学网:王毅在“重建后疫情世界”全球智库大会_疫情-东盟-世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11-20  来源:外交部网站  作者:于晓  
核心提示:加强团结合作,共创美好未来——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在“重建后疫情世界”全球智库大会上的视频致辞(2020年11月20日,北京)尊敬的迪诺主席,各位嘉宾,朋友们:很高兴受邀参加今天的全球智库大会,与大家共同探讨“重建后疫情世界”这个重大课题。即将过去的2020年,必将载入人类史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带来全方位的冲击。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全球人员交流几乎中断,贸易往来大幅萎缩,经济增长严重衰退,部分国家政治和社会动荡加剧。疫情的冲击



王毅在“重建后疫情世界”全球智库大会上的视频致辞

加强团结合作,共创美好未来

——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在“重建后疫情世界”全球智库大会上的视频致辞

(2020年11月20日,北京)

尊敬的迪诺主席,

各位嘉宾,朋友们:

很高兴受邀参加今天的全球智库大会,与大家共同探讨“重建后疫情世界”这个重大课题。

即将过去的2020年,必将载入人类史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带来全方位的冲击。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全球人员交流几乎中断,贸易往来大幅萎缩,经济增长严重衰退,部分国家政治和社会动荡加剧。疫情的冲击和百年变局相互叠加,国际形势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分水岭。

人类就是在一次次战胜困难与危机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发展起来的。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今年联合国大会上指出,人类在重大灾难面前展现出来的勇气、决心、关爱照亮了至暗时刻,疫情终将被人类战胜,胜利必将属于世界人民。面对仍在肆虐的疫情,展望后疫情时代的世界,各国需要从灾难中汲取经验教训,在与灾难的斗争中凝聚共识力量,携手为人类社会开创更美好的明天。

我们认为,各国应当进一步加强团结合作,争取早日彻底战胜疫情。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还在传播蔓延,甚至在一些国家发生了比今年上半年更为猛烈的反弹。危机面前,谁也不可能独善其身。抗疫斗争,各国身处同一条战线。

作为世界上最先控制住疫情的国家之一,中国愿意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推进疫情防控国际合作,同各国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继续向有需要的国家和地区提供支持帮助,落实好将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郑重承诺;继续与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在内的各方通力合作,积极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我们认为,各国应当进一步加强多边协调,不断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世纪疫情再次告诉我们,以邻为壑、零和博弈解决不了本国问题,也处理不了国际挑战。多边治理虽不完善,但仍然是我们应对全球挑战的基本架构;多边主义虽屡遭挑战,但仍然是各国安身立命的基本保障。

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将继续积极倡导和践行多边主义,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捍卫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石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同时,我们愿继续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与各国一道共同对全球治理体系进行必要改革完善,使之更好地兼顾公平与效率,更快速有效地应对全球挑战,更多反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合法诉求,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平合理、普惠包容的方向发展。

我们认为,各国要进一步加强开放融通,协力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发展。事实证明,疫情无法阻断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时代潮流。“脱钩”“筑墙”只会作茧自缚,重回孤立主义、保护主义早已不合时宜。几天前,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签署,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成员国用行动发出了开放合作的明确信号。

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之一,中国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继续同各国建设好人员往来“快捷通道”、货物运输“绿【se】通道”,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将继续坚定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打造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强与各国在各种双多边机制下的互利合作,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经济早日实现复苏增长作出应有贡献。

我们认为,各国应当进一步加强对话互信,共同维护地区和平发展。东亚是我们的共同家园,也是世界上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和平稳定的局面来之不易,任何在地区制造分裂对抗、搞地缘政治小圈子的企图都将引起巨大安全风险。

作为东亚负责任一员,中国将秉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继续倡导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倡导开放包容的合作原则,倡导发展优先的合作理念,坚定支持东盟的中心地位,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与有关当事国妥处分歧,与东盟各国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与国际社会携手建设持久和平、繁荣稳定、公平公正的后疫情世界。

各位朋友,

寒冬之后必是春天,黑夜过后黎明终将到来,我们相信,只要各国真正携起手来,戮力同心,并肩前行,经历疫情挑战的世界就一定会更加繁荣昌盛,人类社会的明天也一定会更加光明美好!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编辑:于晓】
转载自外交部网站(cns2012)
综合(于晓)






关注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

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