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四库全书道教指南茗香文斋茗香文斋-补遗轩怡文苑
> 史部->唐会要卷一至十

唐会要

 

唐会要卷一

 宋王溥撰

  帝号上

献祖宣皇帝讳熙。凉武昭王皓曾孙。嗣 凉王歆孙。宏农太守重耳之子也。武德元年六月二 十二日。追尊为宣简公。咸亨五年八月十五日。追尊宣 皇帝。庙号献祖。葬建初陵。在赵州昭 庆县界。仪凤二年五月一日追封为建昌陵。开元二十八 年七月十八日。诏改为建初陵。

懿祖光皇帝讳天赐。宣皇帝长子。武 德元年六月二十二日。追尊懿王。咸亨五年八月十五日 。追尊光皇帝。庙号懿祖。葬启运陵。在 赵州昭庆县界。仪凤二年三月一日。追封为延光陵。开 元二十八年七月十八日。诏改为启运陵。

太祖景皇帝讳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光皇帝第二子。武 德元年六月二十二日。追尊景皇帝。庙号太祖。葬永康 陵。在京兆府三原县界。

世祖元皇帝讳昺。景皇帝第二子。武 德元年六月二十二日。追尊元皇帝。庙号世祖。葬兴宁 陵。在京兆府咸阳县界。

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讳渊。元皇 帝第四子。母曰元贞皇后独孤氏。隋义宁二年五月 二十日。受禅于太极殿。年五十三。武 德九年八月八日。传位。称太上皇。贞观九年五月六日 崩于大安宫垂拱前殿。年七十。其 年十月庚寅。葬献陵。在京兆府三原县 界。谥曰大武皇帝。庙号高祖。哀册文。秘 书监虞世南撰。谥册文。阙。谥 议。阙。咸亨五年八月十五日。 追尊高祖神尧皇帝。天宝八载六月十五日。加尊高祖神 尧大圣皇帝。十三载二月九日。加尊高祖神尧大圣大光 孝皇帝。年号一。尽武德九年。

宰相十六人。秦王。裴寂。刘文静。萧瑀。窦威。窦 抗。陈叔达。杨恭仁。封德彝。裴矩。高士廉。齐王元 吉。宇文士及。长孙无忌。杜如晦。房元龄。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讳世民。高 祖第二子。母曰太穆顺圣皇后窦氏。隋开皇十八年 十二月戊午。生于武功别馆。武德元年六月一日。封秦 王。九年六月七日。册为皇太子。八月九日。即位于东 宫显德殿。年二十九。贞观二十 三年五月二十六日。崩于翠微宫含风殿。年 五十二。其年八月庚寅。葬昭陵。在 京兆府醴泉县界。谥曰文皇帝。庙号太宗。哀册文 。中书令褚遂良撰。谥册文。阙 。谥议。阙。咸亨五年八月 十五日。追尊太宗文武圣皇帝。天宝八载六月十五日。 加尊太宗文武大圣皇帝。十三载二月九日。加尊太宗文 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年号一。贞观二十 三年。

宰相二十九人。裴寂。萧瑀。陈叔达。李靖。封德彝 。宇文士及。长孙无忌。杜如晦。房元龄。高士廉。温 彦博。岑文本。魏征。侯君集。杨师道。戴胄。刘洎。 李世绩。张亮。马周。褚遂良。崔仁师。杨宏礼。王珪 。杜淹。杨恭仁。许敬宗。高季辅。张行成。

高宗天皇大圣大宏孝皇帝讳治。太宗 第九子。母曰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贞观二年六月 十三日。生于东宫丽正殿。五年。封晋王。十七年四月 七日。册为皇太子。二十三年六月一日。即位。年 二十二。咸亨五年八月十五日。称天皇。宏道元年 十二月四日。崩于东都贞观殿。年五十 六。文明元年八月庚寅。葬干陵。在 京兆府奉天县界。谥曰天皇大帝。庙号高宗。哀册 文。天后武氏撰。谥册文。阙 。谥议。阙。天宝八载六月 十五日。追尊高宗天皇大圣皇帝。十三载二月六日。加 尊高宗天皇大圣大宏孝皇帝。年号十五。永 徽七年正月七日。改为显庆。显庆六年二月三十日。改 为龙朔。龙朔四年正月一日。改为麟德。麟德三年正月 五日。改为干封。干封三年二月二十九日。改为总章。 总章三年三月十八日。改为咸亨。咸亨五年八月十五日 。改为上元。上元三年十一月三日。改为仪凤。仪凤三 年四月二十二日。敕改来年正月一日为通干元年。十二 月十日敕停不行。四年六月十五日。改为调露。调露二 年八月二十三日。改为永隆。永隆二年十月六日。改为 开耀。开耀二年二月十三日。改为永淳。永淳二年十二 月四日。改为宏道元年。

宰相四十七人。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张行成 。高季辅。李世绩。柳奭。宇文节。韩瑗。来济。崔敦 礼。李义府。许敬宗。杜正伦。辛茂将。任雅相。卢承 庆。许圉师。上官仪。刘祥道。窦德元。乐彦玮。孙处 约。姜恪。陆敦信。戴至德。刘仁轨。杨武。李安期。 张文瓘。赵仁本。阎立本。李敬元。郝处俊。来恒。薛 元超。李义琰。高智周。张大安。裴炎。王德真。崔知 温。郭待举。岑长倩。郭正一。魏元同。刘齐贤。

中宗孝和大圣大昭孝皇帝讳显。高宗 第七子。母曰则天顺圣皇后武氏。显庆元年十一月 五日生。二年二月二日。封周王。仪凤二年十月三日。 徙封英王。改名哲。永隆元年八月二十三日。册为皇太 子。宏道元年十二月六日。即位。年二 十八。嗣圣元年二月六日。改为庐陵郡王。房州安 置。圣历元年六月。遣职方员外郎徐彦 伯迎于房州。圣历元年九月十五日。册为皇太子。 依旧名显。二年腊月二十五日。赐姓武氏。神龙元年正 月二十四日。即位于通天宫端扆殿。年 五十。二月五日。国号依旧称大唐。十一月。上尊 号应天皇帝。三年八月三日。加尊号应天神龙皇帝。景 龙四年六月二十二日。崩于神龙殿。年 五十五。景云元年十一月己酉。葬定陵。在 京兆府富平县界。谥曰孝和皇帝。庙号中宗。哀册 文。工部侍郎徐彦伯撰。谥册文 。阙。谥议。阙 。天宝八载六月。追尊中宗孝和大圣皇帝。十三载 二月。加尊中宗孝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年号三。神 龙三年九月。改为景龙。景龙四年六月四日。改为唐隆 元年。

宰相三十八人。刘景先。岑长倩。郭待举。韦宏敏。 安国相王。姚元之。韦安石。唐休璟。崔元暐。杨再思 。张柬之。房融。韦承庆。袁恕己。桓彦范。敬晖。武 三思。祝钦明。魏元忠。李怀远。豆卢钦望。韦巨源。 李峤。于惟谦。苏瑰。宗楚客。萧至忠。纪处讷。张仁 □。韦嗣立。崔湜。赵彦昭。韦温。郑愔。张锡。裴谈 。岑羲。张嘉福。

睿宗元真大圣大兴孝皇帝讳旦。高宗 第八子。母曰则天顺圣皇后武氏。龙朔二年六月一 日。生于蓬莱宫含凉殿。十一月十八日。封殷王。干封 元年七月。徙封豫王。总章二年十一月十二日。徙封冀 王。初名旭轮。改名轮。上元三年正月。徙封相王。永 隆二年。又改封豫王。改名旦。嗣圣元年二月七日。即 位。年二十二。太后临朝。天授 元年九月。降为皇嗣。仍名轮。圣历元年。封相王。又 名旦。神龙二年正月六日。立为皇太弟。辞不就。二月 十四日。改封安国相王。唐隆元年六月二十四日。即位 于承天门楼。年四十九。延和元 年八月二十五日。传位。开元四年五月二十日。崩于百 福殿。年五十五。其年十月庚午 。葬桥陵。在京兆府奉先县界。谥 曰大圣元真皇帝。庙号睿宗。哀册文。紫 微侍郎苏颋撰。谥册文。阙。谥 议。阙。天宝八载六月。追尊睿 宗元真大圣皇帝。十二载二月。加尊睿宗元真大圣大兴 孝皇帝。年号三。景云二年正月十九日 。改为太极。太极元年五月。改为延和元年。

宰相二十五人。平王。李峤。萧至忠。张仁□。韦嗣 立。赵彦昭。韦安石。苏瑰。唐休璟。裴谈。张锡。岑 羲。崔湜。刘幽求。钟绍京。李日知。薛稷。姚元之。 崔日用。宋璟。郭元振。张说。窦怀贞。魏知古。陆象 先。

元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讳隆基。睿 宗第三子。母曰昭成顺圣皇后窦氏。垂拱元年八月 五日。生于东宫之别殿。以其日为千秋 节。后改为天长节。三年闰正月二日。封楚王。长 寿二年十二月。降封为临淄郡王。唐隆元年六月二十一 日。进封为平王。七月二十六日。册为皇太子。延和元 年七月五日。即位。年二十八。先 天二年十一月。上尊号开元神武皇帝。开元二十七年二 月七日。加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天宝元载二月十一 日。又加尊号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七载五月十三日 。又加尊号开元天宝圣文神武应道皇帝。八载闰六月五 日。又加尊号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应道皇帝。十二载 十二月七日。又加尊号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孝德证道 皇帝。至德元载七月十二日。传位。册为太上皇帝。干 元元年正月五日。加尊号太上至道圣皇天帝。元年建巳 月五日。崩于神龙殿。年七十八。广 德元年三月辛酉。葬泰陵。在京兆府奉 先县界。谥曰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庙号元宗。哀 册文。左散骑常侍王缙撰。谥册 文。阙。谥议。阙 。年号三。先天二年十一月一日 。改为开元。开元三十年正月一日。改为天宝。天宝十 五载八月十五日。传位。

宰相三十四人。刘幽求。韦安石。魏知古。崔湜。陆 象先。窦怀贞。岑羲。萧至忠。郭元振。张说。姚元之 。卢怀慎。源干曜。宋璟。苏颋。张嘉贞。王晙。李元 纮。杜暹。萧嵩。宇文融。裴光庭。韩休。裴耀卿。张 九龄。李林甫。牛仙客。李适之。陈希烈。杨国忠。韦 见素。崔圆。房琯。崔涣。

使相八人。源干曜。张说。王晙。张嘉贞。王琚。杜 暹。萧嵩。哥舒翰。

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讳亨。元 宗第三子。母曰元献皇后杨氏。景云三年九月三日 。生于东宫之别殿。以其日为天平地成 节。初名嗣升。先天元年九月封陕王。开元十五年 三月徙封忠王。改名浚。二十三年七月。改名玙。二十 六年六月三日。册为皇太子。改名绍。天宝三载。又改 名亨。十五载七月十二日。即位于灵武郡。年 四十六。至德三载正月五日。上尊号光天文武大圣 孝感皇帝。干元二年正月一日。加尊号干元大圣光天文 武孝感皇帝。上元二年九月二十一日。诏去干元大圣光 天文武孝感等尊号。惟称皇帝。宝应元年四月十八日。 崩于长生殿。年五十二。宝应二 年三月庚午。葬于建陵。在京兆府醴泉 县界。谥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庙号肃宗。哀 册文。兵部侍郎裴士淹撰。谥册 文。阙。谥议。阙 。年号五。至德三载三月五日。 改为干元。干元三年闰四月九日。改为上元。上元二年 九月二日。改为元年。以今年十一月建子为岁首。以斗 所建辰为名。至建巳月。改元宝应。后以正月为岁首。 建巳月仍为四月。

宰相十六人。韦见素。崔圆。房琯。裴冕。崔涣。李 麟。苗晋卿。张镐。王玙。吕諲。李岘。第五琦。李揆 。萧华。裴遵庆。元载。

使相八人。裴冕。郭子仪。李光弼。崔涣。崔圆。张 镐。王玙。吕諲。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讳豫。肃宗长子。 母曰章敬皇后吴氏。开元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生 于东都上阳宫之别殿。以其日为天兴节 。二十年八月二十一日。封广平郡王。名俶。至德 二年十二月十五日。进封楚王。干元元年三月。改封成 王。五月十九日。册为皇太子。十月五日。改名豫。宝 应元年四月二十一日。即位。年三十七 。二年七月七日。上尊号宝应元圣文武孝皇帝。大 历十四年五月二十日。崩于紫宸之内殿。年 五十四。其年十月己酉。葬元陵。在 京兆府富平县界。谥曰睿文孝武皇帝。庙号代宗。 哀册文。中书侍郎崔佑甫撰。谥 册文。阙。谥议。阙 。年号三。宝应二年七月二十日 。改为广德。广德三年正月一日。改为永泰。永泰二年 十月十二日。改为大历。

宰相十二人。雍王适。苗晋卿。裴遵庆。元载。李辅 国。刘晏。李岘。王缙。杜鸿渐。裴冕。杨绾。常衮。

使相十九人。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李怀仙。 王缙。辛云京。杜鸿渐。崔圆。裴冕。田承嗣。朱泚。 李正己。李宝臣。李忠臣。李抱玉。来瑱。马璘。崔宁 。薛嵩。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讳适。代宗长子。 母曰睿真皇后沈氏。天宝元载壬戌岁四月十九日。 生于长安大内之东宫。不置节名。元 年建丑月。拜特进。封奉节郡王。宝应元年五月。充天 下兵马元帅。进封鲁王。八月。改封雍王。十月。出镇 陕州。广德元年。拜尚书令。元帅如故。食实封二千户 。赐铁券。图形凌烟阁。三年。册为皇太子。大历十四 年五月。即位。年三十八。建中 元年正月。上尊号曰圣神文武皇帝。贞元二十一年正月 。崩于会宁殿。年六十四。十月 。葬崇陵。在京兆府云阳县界。谥 曰神武孝文皇帝。庙号德宗。哀册文。刑 部侍郎许孟容撰。谥册文。阙。 谥议。阙。年号三。建 中尽四年。兴元一年。贞元尽二十一年。

宰相三十五人。崔佑甫。常衮。李勉。杨炎。卢杞。 马燧。关播。萧复。乔琳。刘从一。姜公辅。卢翰。李 晟。张延赏。韩滉。崔造。柳浑。李泌。董晋。赵憬。 陆贽。贾耽。卢迈。崔损。赵宗儒。郑余庆。杜佑。齐 抗。高郢。郑珣瑜。张镒。刘滋。齐映。浑瑊。窦参。

使相二十人。郭子仪。朱泚。李宝臣。李正己。李忠 臣。梁崇义。李希烈。李怀光。陈少游。李抱真。张孝 思。王武俊。刘元佑。浑瑊。李纳。严震。田绪。刘滋 。韦皋。李师古。

顺宗至德宏道大圣大安孝皇帝讳诵。德 宗长子。母曰昭德皇后王氏。上元二年辛丑岁正月 十二日。生于长安之东内。不置节名。 大历十四年六月。封为宣王。建中元年正月。册为 皇太子。贞元二十一年正月。即位。年 四十五。七月。以疾未瘳。令皇太子监国。八月。 传位。居兴庆宫。称诰。元和元年正月。上尊号曰应干 圣寿太上皇。其月十九日。崩于兴庆宫之咸宁殿。年 四十六。七月。葬丰陵。谥曰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 。庙号顺宗。哀册文。礼部侍郎赵宗儒 撰。谥册文。礼部侍郎崔汾撰。 谥议。太常寺少卿崔枢撰。大 中三年十二月。追崇尊谥曰至德宏道大圣大安孝皇帝。 谥册文。中书侍郎马植撰。谥议 。兵部尚书归融撰。年号一。永 贞一年。

宰相七人。贾耽。杜佑。郑珣瑜。高郢。韦执谊。杜 黄裳。袁滋。

使相五人。刘滋。韦皋。李师古。张茂昭。吴少诚。

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讳纯。顺 宗长子。母曰庄宪皇后王氏。大历十三年戊午岁二 月十四日。生于长安之东内。不置节名 。贞元四年六月。封为广陵郡王。开府仪同三司。 名淳。二十一年四月。册为皇太子。改名纯。七月。权 勾当军国政事。永贞元年八月。即位。年 二十八元和三年正月。上尊号曰睿圣文武皇帝。十 四年七月。又上尊号曰元和圣文神武法天应道皇帝。十 五年正月二十七日。崩于大明宫之中和殿。年 四十三。五月。葬景陵。在京兆 府奉先县界。谥曰圣神章武孝皇帝。庙号宪宗。哀 册文。门下侍郎令狐楚撰。谥册 文。户部侍郎杨于陵撰。谥议。 权知礼部侍郎李建撰。大中三年 十二月。追崇尊谥曰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谥册文 。左仆射平章白敏中撰。谥议。 兵部尚书太常卿归融撰。年号一 元和尽十五年。

宰相共二十九人。贾耽。韦执谊。杜佑。杜黄裳。袁 滋。郑余庆。于□。郑絪。武元衡。李吉甫。韩宏。裴 洎。李藩。权德舆。李绛。张宏靖。韦贯之。裴度。李 逢吉。王涯。崔群。李鄘。李夷简。皇甫镈。程异。令 狐楚。萧俛。段文昌。崔植。

使相十一人。刘济。李师古。张茂昭。吴少诚。王士 真。田季安。高崇文。裴均。王锷。刘总。田宏正。

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讳恒。宪宗第三 子。母曰懿安皇后郭氏。贞元十一年乙亥岁七月六 日。生于大明宫之别殿。不置节名。二 十一年四月。封为建安郡王。名宥。元和元年八月。进 封遂王。七年十月。册为皇太子。改名恒。十五年正月 。即位。年二十六。长庆元年七 月。上尊号曰文武孝德皇帝。四年正月二十二日。崩于 寝殿。年三十。十一月。葬光陵 。在京兆府奉先县界。谥曰睿圣 文惠孝皇帝。庙号穆宗。哀册文。右仆 射平章李逢吉撰。谥册文。中书 侍郎平章事牛僧孺撰。谥议。阙 。年号一。长庆四年。

宰相十四人。韩宏。裴度。李夷简。皇甫镈。令狐楚 。张宏靖。萧俛。段文昌。崔植。杜元颖。王播。元稹 。李逢吉。牛僧孺。

使相五人。刘总。田宏正。李光颜。李愬。刘悟。

敬宗睿武昭愍孝皇帝讳湛。穆宗长子 。母曰恭僖皇后王氏。元和四年己丑岁。六月九日 。生于东宫之别殿。不置节名。长 庆元年三月。封为鄂王。寻改为景王。二年十二月。册 为皇太子。四年正月。即位。年一十六 。宝历元年四月。上尊号曰文武大圣广孝皇帝。二 年十二月八日。中官苏佐明等作难。帝遇害。年 十八。太和元年七月。葬庄陵。在 京兆府三原县界。谥曰睿武昭愍孝皇帝。庙号敬宗 。哀册文。司空平章事裴度撰。谥 册文。右仆射窦易直撰。谥议。 阙。年号一。宝 历尽二年。

宰相七人。杜元颖。王播。李逢吉。牛僧孺。李程。 裴度。窦易直。

使相三人。李光颜。刘悟。乌重胤。
 
 
 

唐会要卷二

  帝号下

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讳昂。穆宗第二子 。母曰贞献皇后萧氏。元和四年十月十日生。以 其日为庆成节。长庆元年。封为江王。名涵。宝历 二年十二月。即位。改名昂。年十八。 开成五年正月四日。崩于大明宫之太和殿。年 三十二。八月。葬章陵。在京兆 府富平县界。谥曰元圣昭献孝皇帝。庙号文宗。哀 册文。中书侍郎平章事崔郸撰。谥 册文。中书侍郎平章事李□撰。谥 议。太常少卿杨敬之撰。年号二 。太和尽九年。开成尽五年。

宰相二十四人。杜元颖。王播。李逢吉。牛僧孺。窦 易直。裴度。韦处厚。杨嗣复。李□。路随。李宗闵。 段文昌。宋申锡。李德裕。李固言。郑覃。王涯。李训 。贾餗。舒元舆。李石。陈夷行。崔珙。崔郸。

使相五人。乌重胤。史宪诚。王智兴。李载义。刘从 谏。

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讳炎。穆宗第五 子。母曰宣懿皇后韦氏。元和九年甲午岁六月十一 日。生于东宫。以其日为庆阳节。长 庆元年三月封颖王。名澧。开成五年正月。立为皇太子 。其年。即位。年二十七。会昌 二年正月。上尊号曰仁圣文武至神大孝皇帝。五年正月 。又上尊号曰仁圣文武章天成功神德明道大孝皇帝。六 年三月。改名炎。其月二十三日。崩。年 三十三。八月。葬端陵。在京兆 府三原县界。谥曰至道昭肃孝皇帝。谥议。礼 部侍郎陈商撰。年号一。会昌尽 六年。

宰相十五人。李固言。李石。杨嗣复。李□。崔郸。 牛僧孺。崔珙。李德裕。陈夷行。李绅。李让夷。崔铉 。杜悰。李回。郑肃。

使相四人。刘从谏。王元逵。王起。何宏敬。

宣宗圣武献文孝皇帝讳忱。宪宗第十 三子。母曰孝明皇后郑氏。元和五年庚寅六月二十 三日。生于大明宫。以其日为寿昌节。 长庆元年三月。封光王。名怡。会昌六年丙寅三月 二十一日。武宗不豫。立皇太叔勾当军国政事。翌日。 即位。改名忱。年三十七。大中 二年戊辰正月。上尊号曰圣敬文思和武光孝皇帝大中十 三年己卯八月七日。崩于大明宫。年五 十。大中十四年二月庚辰。葬贞陵。在 京兆府云阳县界。谥曰圣武献文孝皇帝。庙号宣宗 。哀册文。中书侍郎蒋伸撰。谥 册文。门下侍郎平章事夏侯孜撰。谥 议。兵部侍郎郑颖撰。咸通十三 年壬申。追崇尊号曰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 道大孝皇帝。年号一。大中十三年。

宰相二十三人。李让夷。李绅。郑肃。李回。白敏中 。韦琮。崔元式。李德裕。卢商。马植。周墀。崔龟从 。任铭。魏扶。令狐绹。裴休。魏□。崔慎由。郑朗。 萧邺。刘瑑。夏侯孜。蒋伸。

使相十一人。魏□。杜悰。崔郸。王元逵。何宏敬。 王起。张仲武。崔慎由。卢耽。白敏中。郑涯。

懿宗睿文昭圣恭惠孝皇帝讳漼。宣宗 长子。母曰元昭皇后晁氏。太和七年癸丑十一月十 四日。生于藩邸。以其日为延庆节。大 中元年丙寅。封郓王。名温。大中十三年己卯八月。立 为皇太子。监国。改名漼。翌日。宣宗崩。即位。年 二十七。咸通三年。壬午正月。上尊号曰睿文明圣 孝德皇帝。咸通十二年辛卯正月。再上尊号曰睿文英武 明德至仁大圣广孝皇帝。咸通十四年癸巳七月。崩于咸 宁殿。年四十一。干符元年二月 甲午。葬简陵。在京兆府富平县界。谥 曰睿文昭圣恭惠孝皇帝。庙号懿宗。哀册文。中 书侍郎平章事崔彦昭撰。谥册文。门 下侍郎平章事王铎撰。谥议。礼 部侍郎崔沆撰。年号一。咸通尽 十四年。

宰相二十一人。令狐绹。白敏中。萧邺。夏侯孜。蒋 伸。杜审权。杜悰。毕諴。杨收。曹确。高璩。萧置。 徐商。路岩。于琮。韦保衡。王铎。刘邺。赵隐。萧仿 。崔彦昭。

使相十人。卢耽。何宏敬。张允伸。何全皞。李福。 崔慎由。崔铉。康承训。曹确。韦宙。

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讳儇。懿宗第五 子。母曰惠安皇后王氏。咸通三年壬午五月八日。 生于东内。以其日为应天节。初 封普王。名俨。咸通十四年癸巳七月。立为皇太子。改 名儇。是月。懿宗崩。即位。年十二。 干符二年乙未正月。上尊号曰圣神聪睿仁哲明孝皇 帝。光启元年五月。上尊号曰至德光烈皇帝。文德元年 三月。崩于武德殿。年二十七。十 二月。葬靖陵。在京兆府奉天县界。谥 曰惠圣恭定孝皇帝。庙号僖宗。哀册文。中 书侍郎平章事孔纬撰。谥册文。门 下侍郎平章事韦昭度撰。谥议。右 丞权知礼部侍郎柳玭撰。年号五。干 符七年。改广明元年。广明二年。改中和元年。中和五 年。改光启元年。光启四年。改文德元年。

宰相二十三人。萧仿。崔彦昭。郑畋。卢携。王铎。 李蔚。郑从谠。崔沆。豆卢瑑。王徽。裴澈。萧遘。韦 昭度。郑昌图。杜让能。孔纬。张浚。韦保衡。赵隐。 刘邺。裴坦。刘瞻。刘崇望。

使相六十人。王铎。郑从谠。高骈。李可举。王重荣 。李克用。陈敬瑄。朱玫。孙惟晟。李匡威。张均。王 敬武。陈儒。钟傅。李鋋。李茂贞。朱全忠。王处存。 东方达。令狐绹。杜悰。路岩。曹确。杜审权。赵隐。 李蔚。韦昭度。郑畋。李都。崔安潜。周宝。张允伸。 王镕。刘邺。王重盈。王行瑜。李罕之。李昌言。李昌 符。齐克俭。齐克让。杨师立。朱瑄。满存。乐彦贞。 刘巨容。诸葛爽。赵德諲。李思恭。时溥。安师儒。周 岌。秦宗权。曹金正。杨守亮。杨守忠。杨守信。顾彦 晖。顾彦朗。曹诚。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讳晔懿宗第七子 。母曰惠安皇后王氏。咸通八年三月二十二日。生 于东内。以其日为嘉会节。十三 年壬辰四月。封寿王。名杰。干符四年丁酉。遥镇幽州 。文德元年戊申三月。立为皇太弟。监国。改名敏。翌 日。即位。改名晔。年二十二大 顺元年庚戌正月。上尊号曰圣文睿德光武宏孝皇帝。天 佑元年甲子八月。梁王密令蒋元晖等弑于东都椒殿。年 三十八。葬和陵。在河南府缑县 界。谥曰圣穆景文孝皇帝。庙号昭宗。哀册文。中 书侍郎平章事柳璨撰。谥册文。右 仆射平章事裴枢撰。谥议。太常 卿王溥撰。年号七。龙纪二年。 改大顺。大顺三年。改景福。景福三年。改干宁。干宁 五年。改光化。光化四年。改天复。天复四年。改天佑 。

宰相二十五人。韦昭度。孔纬。杜让能。张浚。刘崇 望。崔昭纬。徐彦若。郑延昌。王抟。崔胤。李磎。陆 扆。孙偓。郑綮。朱朴。崔远。裴贽。裴枢。王溥。独 孤损。柳璨。陆希声。苏检。卢光启。韦贻范。

使相三十九人。李鋋。张全义。孙惟晟。王重盈。钱 镠。罗宏信。李罕之。雷满。王建。赵匡凝。成汭。孙 德昭。周承诲。李匡威。杨守信。张均。李磎。赵德諲 。崔安潜。董彦弼。徐彦若。韦昭度。王镕。王处直。 陈敬瑄。朱瑄。时溥。王珙。杜洪。刘崇望。朱全忠。 李思恭。王行瑜。李茂贞。王抟。杨守亮。杨守忠。顾 彦朗。杨晟。

哀皇帝讳柷。昭宗第九子。母曰积善 皇太后何氏。景福元年壬子九月三日。生于大内。 以其日为干和节。干宁四年丁巳 封辉王。名祚。天复三年癸亥二月。拜开府仪同三司。 充诸道兵马元帅。天佑元年甲子。昭宗崩。翌日。蒋元 晖矫遗诏。以帝即位。改今名。年十三 。天佑四年丁卯三月。禅位于梁。梁奉帝为济阴王 。迁于曹州。明年二月。遇害前刺史氐叔琮之第。年 十七。葬济阴之定陶乡。谥曰哀皇帝。后 唐明宗初就故陵置园邑。有司请谥曰昭宣光烈孝皇帝。 庙号景宗。中书复奏据少帝行事。不合称宗。存谥而已 。知礼者亦以昭宣之谥非宜。年号一。尽 天佑四年。

宰相六人。裴枢。独孤损。崔远。柳璨。张文蔚。杨 涉。

使相十三人。王师范。钱镠。韩建。张全义。王镕。 罗绍威。刘仁恭。朱全忠。王处直。李茂贞。赵德諲。 王建。赵匡凝。

  杂录

大历十四年七月。礼仪使吏部尚书颜真卿上言。高祖至 肃宗七圣。庙号尊号。文字繁多。皇帝则悉有大圣之号 。皇后则尽有顺圣之名。使言之者惑于今。行之者异于 古。请高祖以下累圣谥号。悉取初谥为定。谨按旧制上 谥号。高祖为武皇帝。太宗为文皇帝。高宗为天皇大帝 。中宗为孝和皇帝。睿宗为圣真皇帝。元宗为孝明皇帝 。肃宗为孝宣皇帝。其庙号如故。仍请准汉魏及国朝故 事。于尚书省议定奏御。乃令尚书省议之。时以谥号前 后繁多不经。儒学之臣。思改者久矣。会真卿上奏。皆 谓必克正焉。而兵部侍郎袁□。官以兵达。不详典故。 乃上言。陵庙中玉册既刊矣。不可轻改。遂罢之。□曾 不知陵中玉册。实纪其初号。后虽追尊。而册文如故。

兴元元年正月。上在奉天。颁罪己之诏。让去徽号。 其后虽翦大盗。复天步。群臣屡请。终不许焉。

元和十五年四月。礼仪使奏。群臣告天。请大行皇帝 谥。准礼及故事。合集中书门下御史台五品以上。尚书 省四品以上。于南郊告天毕。议定。然后连署闻奏。

太和七年十二月。宰臣王涯等四人。上表请册徽号。 不许。至开成二年二月。因御紫宸殿。宰相郑覃。李固 言。李石等。以请诸道节度观察使。频有表章。以加徽 号为请。上固谦抑不允。其月自朔至晦。诸道节度观察 使请上徽号者。凡二十余道。或再请三请者。皆报不许 焉。

大中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追尊顺宗宪宗谥号。初。 群臣以河湟既复。请加尊号。上深执谦让。三表不许。 曰。河湟已复。继承先志。朕欲追尊顺宗宪宗谥号。以 成功烈。其事如何。宰臣白敏中等对曰。臣等愚昧。思 虑所不及。故遂行之。至册日。上御宣政殿。百僚拜讫 。乃降阶受玉册于太尉。拜受讫。授礼官。将奉迎以退 。上俯偻。不瞬目送使者。流涕呜咽。俟太尉奉策出。 升殿。群臣莫敢动焉。先是。中书门下 奏。追尊二祖仪注。皇帝行事与差官展礼。旧记不同。 礼许从宜。不必法古。臣等商量。其日皇帝于宣政殿受 玉册。遣宰相已下持节奉册赴太庙。庶协典礼。诏可之 。

天佑二年三月。起居郎苏楷议昭宗谥号曰。皇帝御宇 。由治乱以审污隆。宗祀配天。资谥号以定升降。故臣 下君上。皆不得而私也。有司先定尊谥曰圣穆景文孝皇 帝。庙号昭宗。按后汉和帝安帝顺帝。缘非功德。遂改 尊称。亦允臣下之请。今郊禋有日。祫祭惟时。伏望别 议新庙之称。庶协先朝罪己之德。于是太常卿张廷范改 谥曰恭灵庄闵孝皇帝。庙号襄宗。楷。 礼部尚书循之子。凡劣无艺。干宁二年。应进士登第。 物论以为滥。昭宗命翰林学士陆扆。秘书监冯渥复试。 黜落。不许再入举场。楷负愧衔怨。至是与起居郎罗扆 。起居舍人卢鼎连署议。楷目不知书。其文罗扆所作。 盖时政出贼臣。哀帝亦不能制之也。

  追谥皇帝

孝敬皇帝讳宏。高宗第五子。永徽四年 正月封代王。显庆元年。册为皇太子。上元二年四月二 十五日。薨于合璧宫倚云殿。五月五日。赠谥曰孝敬皇 帝。

殇皇帝重茂。中宗第四子。圣历三年 腊月。封北海郡王。神龙元年二月。改封温王。景龙四 年六月。册为皇太子。七日。即帝位。二十四日。让位 于睿宗。降封温王。景云二年正月。改封襄王。集州安 置。开元二年四月。薨于房州。年十七。追谥殇皇帝。

让皇帝宪。睿宗长子。本名成器。文 明元年。立为皇太子。及睿宗立。降为皇嗣。改为皇孙 。后为蔡王。又为宋王。复为宁王。开元二十九年。薨 。追册让皇帝。葬惠陵。

奉天皇帝琮。元宗长子。本名嗣直。 封郯王。改名潭。又名琮。天宝十载。薨。谥靖德皇太 子。肃宗元年。追册为奉天皇帝。葬齐陵。

承天皇帝倓。肃宗第三子。本封建宁 郡王。薨。宝庆初。赠封齐王。大历三年。追封承天皇 帝。葬顺陵。

  杂录

龙朔元年。孝敬命太子宾客许敬宗等。于文思殿博采古 今集。摘其英词丽句。以类相从。勒成五百卷。名曰瑶 山玉彩。表上之。制赐物三万段。总章元年二月。敕征 辽军逃亡限内不首。及更有逃亡者。身并处斩。家口没 官。孝敬上表切谏。请免其配没。从之。其月。亲释奠 司成馆。因请赠颜回太子少师。曾参太子少保。制并从 之。咸亨二年。驾幸东都。太子监国。时属大旱。关中 饥乏。取廊下兵马粮视之。见有食榆皮蓬实者。乃令家 令等各给米使足。时义阳宣城二公主。以母得罪。幽于 掖庭。太子见之惊恻。遽奏请出降。又请以同州沙苑地 。分借贫人。诏并许之。

承天皇帝倓。既为张良娣所构。肃宗怒而幽死、又欲 摇动代宗。时代宗收复两京。遣判官李泌入朝献捷。从 容语及倓事。泌曰。臣幼稚时。念得黄台瓜辞。陛下闻 其说乎。高宗大帝有子八。天后所生四子。自为行第。 故睿宗第四。长曰孝敬皇帝宏。为太子监国。仁明孝悌 。天后方图临朝。乃鸩shaa之。立雍王贤。贤每自忧惕。 知必不保全。与二弟同侍父母之侧。无由敢谏。乃作黄 台瓜辞。令乐工歌之。冀天后闻之哀愍。辞曰。种瓜黄 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 自可。四摘抱蔓归。太子贤终为天后所逐。死于黔中。 陛下有今日运祚。已一摘矣。慎无再摘。上愕然曰。卿 安得有是言。自是夺宗之计不行。

元宗尝与让帝宪及岐王范等书曰。昔魏文帝诗云。西 山一何高。高处殊无极。上有两仙童。不饮亦不食。赐 我一丸药。光辉有五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服药四五日。身体生羽翼。朕 每思服药而求羽翼。何如骨肉兄弟。天生之羽翼乎。夫 陈思王有超代之才。堪任经国之务。绝其朝谒。卒令忧 死。魏祚未终。遭司马宣王之夺。岂神丸之效也。虞舜 至圣。舍傲象之愆。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 此为帝王之轨则。于今数千岁。天下归善焉。朕未尝不 废寝忘餐钦叹也。顷因余暇。妙选仙经。得此神效方。 古老云。服之必验。今分此药。愿与兄弟同保长龄。永 无限极。时申王等皆先薨。唯宪独在。上尤加恩贷。每 至宪生日。必幸其宅。移时宴乐。居常无日不赐宪酒酪 及异馔等。尚食总监及四方有所进献。食稍甘。即皆分 以赐之。宪奏请年终录付史馆。每年至数百纸。开元二 十九年冬十月。京城寒甚。凝霜封树。学者以为春秋雨 木冰即是。亦名树介。言其象介胄也。宪见而叹曰。此 俗为树稼者也。谚曰。树生稼。达官怕。必有大臣当之 。我其死矣。其年十一月。薨。上闻之。号呼失声。左 右莫不掩泪。
 
 
 

唐会要卷三

  皇后

宣皇帝皇后张氏。谥宣献。咸亨五年八月十五日追谥。

光皇帝皇后贾氏。谥光懿。咸亨五年八月十五日追谥 。

景皇帝皇后梁氏。谥景烈。咸亨五年八月十五日追谥 。

元皇帝皇后独孤氏。谥元贞。武德元年六月二十二日 追谥。

高祖皇后窦氏。武德元年六月二十二日。追谥穆皇后 。贞观九年五月九日。追尊太穆神皇后。天宝八载六月 十五日。追尊太穆顺圣皇后。

太宗皇后长孙氏。武德九年八月二十一日。立为皇后 。贞观十年五月二十六日。崩于立政殿。年 三十六。谥曰文德皇后。咸亨五年八月。追谥文德 圣皇后。天宝八载六月。加尊文德顺圣皇后。

高宗皇后王氏。永徽元年正月。立为皇后。六年十月 十二日。废为庶人。

天后武氏。贞观十年。文德皇后崩。太宗闻武士□女 有才貌。召入宫。以为才人。时上在东宫。因入侍。悦 之。太宗崩。随嫔御之例出家。为尼感业寺。上因忌日 行香。见之。武氏泣。上亦潸然。时萧良娣有宠。王皇 后恶之。乃召入宫。潜令长发。欲以间良娣之宠。既入 宫。宠待逾于良娣。立为昭仪。良娣王皇后协心谋之。 递相谮毁。上终不纳。俄诬王皇后与母柳氏求厌胜之术 。昭仪所生女暴卒。又奏王皇后shaa之。上遂有废立之意 。上从容言王氏无子。以风长孙无忌。无忌竟不顺旨。 永徽五年。中书舍人李义府。上表请废王皇后。立昭仪 。以厌众庶之心。上悦。谓李绩曰。立昭仪之事。褚遂 良固执不从。遂良既是顾命大臣。事不可。当止也。绩 遂密奏曰。此是陛下家事。何须更问外人。许敬宗又言 于朝曰。田舍翁积得十斛麦。尚欲换却旧老妇。况天子 富有四海。立一皇后。有何不可。关诸人何事。妄生异 议。上意乃定。遂立为皇后。显庆五年十月已后。上苦 风眩。表奏时令皇后详决。自此参预朝政。几三十年。 当时畏威。称为二圣。咸亨五年八月十五日。称天后。 宏道元年十二月。高宗崩。十二月。皇太子即位。尊为 皇太后。临朝摄政。载初元年九月九日。即位。改国号 称周。赐帝姓武氏。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三日。传位于中 宗。二十六日。徙居上阳宫。二十七日。上尊号则天大 圣皇帝。十二月二十六日。崩于洛阳仙居殿。年 八十一。谥曰大圣则天皇后。国子司业崔融为哀册 文。二年五月二十八日。祔葬干陵。唐隆元年七月七日 。依旧为天后。景云元年十月十八日。改为大圣天后。 延和元年六月十七日。又改为天后圣帝。八月五日。改 为圣后。开元四年十二月。改为则天后,天宝八载六月 十五日。追尊则天顺圣皇后。年号二十。嗣 圣二年二月七日。改为文明。文明元年九月五日。改为 光宅。光宅二年正月一日。改为垂拱。垂拱五年正月一 日。改为永昌。永昌五年十一月一日。改为载初。载初 元年九月九日称周。改为天授。天授三年四月四日。改 为如意。如意元年九月九日。改为长寿。长寿三年五月 十日。改为延载。延载二年三月一日。改为证圣。证圣 元年九月二十九日。改为天册万岁。天册万岁二年腊月 。改为万岁登封。万岁登封元年四月一日。改为万岁通 天。万岁通天二年九月九日。改为神功。神功二年正月 一日。改为圣历。圣历三年五月五日。改为久视。久视 二年正月五日。改为大足。大足元年十月二十三日。改 为长安。长安五年正月一日。改为神龙。

宰相七十八人。刘仁轨。薛元超。郭正一。姚元崇。 裴炎。袁恕己。敬晖。岑长倩。郭待举。魏元同。刘齐 贤。韦宏敏。桓彦范。王德真。刘袆之。武承嗣。骞味 道。崔□。李景谌。韦方质。沈君谅。裴居道。韦思谦 。苏良嗣。韦待价。张光辅。王本立。范履冰。邢文伟 。武攸宁。傅游艺。史务滋。宗秦客。格辅元。乐思诲 。任知古。欧阳通。裴行本。狄仁杰。杨执柔。李游道 。袁智宏。崔神基。崔元综。李昭德。姚□。李元素。 王璇。娄师德。韦巨源。陆元方。豆卢钦望。苏味道。 王孝杰。武什方。杨再思。杜景佺。周允元。孙元亨。 李道广。王方庆。王及善。宗楚客。武三思。吉顼。李 峤。张锡。韦安石。李怀远。顾琮。李迥秀。朱敬则。 唐休璟。韦嗣立。崔元暐。张柬之。房融。韦承庆。

中宗皇后赵氏。天宝八载六月十五日。追尊和思皇后 。皇后初为英王妃。母常乐公主得罪。妃坐废。幽死于 内侍省。中宗崩。将葬于定陵。莫知瘗所。将行招魂附 葬之礼。太常博士彭景直曰。招魂葬礼非古。不可备棺 椁置辒辌。宜据汉书郊祀志。葬黄帝衣冠于桥山。遂以 皇后袆衣。于陵所寝宫招魂。置衣魂舆。以太牢告祭。 迁衣于寝宫御榻之右。覆以夷衾焉。

皇后韦氏。神龙元年二月十二日。立为皇后。十一月 二日。尊为顺天皇后。三年八月十五日。加顺天翊圣皇 后。唐隆元年六月二十日。降为庶人。初。神龙元年十 二月。侍中桓彦范上表曰。昔孔子论诗。关雎为始。言 后妃者。人伦之本。理乱之端也。故英皇降而虞道兴。 任姒归而周宗盛。桀奔南巢。祸阶妹喜。鲁桓灭国。惑 以齐媛。伏见陛下每临朝听政。皇后必施帷幔。坐于殿 上。得闻政事。臣历选列辟。详求往代。帝王有与妇人 谋及政者。莫不破国亡身。倾辀继路。且以阴乘阳。违 天也。以妇凌夫。违人也。违天不祥。违人不义。由是 古人譬以牝鸡司晨。惟家之索。易曰。无攸遂。在中馈 。言妇人不得预于国政也。伏愿鉴古人之言。察古人之 意。上以社稷为重。下以苍生为念。宜令皇后无往正殿 。干及外朝。专在中宫。聿修阴教。则坤仪式固。鼎命 维新。

睿宗皇后刘氏。唐隆元年六月二十八日。赠皇后。景 云元年二月二十三日。追谥肃明皇后。天宝八载六月十 五日。追尊肃明顺圣皇后。

皇后窦氏。唐隆元年赠皇后。景云二年。追谥昭成皇 后。天宝八载。追尊昭成顺圣皇后。赠谥日月。并与肃 明皇后同。

元宗皇后王氏。长寿二年。纳为妃。先天元年八月二 十日。立为皇后。开元十二年二月二十一日。废为庶人 。

皇后杨氏。至德二年六月二十四日。追尊皇后。谥曰 元献。立庙于太庙之西。四时荐享。皆准太庙一室之仪 。至宝应二年四月。迁神主于太庙。祔元宗室。

皇后武氏。恒安王攸止女。攸止卒后。后尚幼。随例 入宫。及王皇后废。赐号惠妃。宫中礼秩。一同皇后。 开元二十五年十二月七日。薨。年四十 。赠皇后。谥曰贞顺。仍立庙于京师昊天观之角。 干元之后。享祀仍停。初。十四年四月。侍御吏潘好礼 。闻上欲以惠妃为皇后。进疏谏曰。臣尝闻礼记曰。父 母之雠。不共戴天。公羊传曰。子不复父雠。不子也。 昔齐襄公复九世之雠。丁兰报木母之恩。春秋美其义。 汉史称其孝。陛下既不以齐襄为法。丁兰为戒。岂得欲 以武氏为国母。当何以见天下之人乎。不亦取笑于天下 乎。非止亏损礼经。实恐污辱名教。又惠妃再从叔三思 。从父延秀等。并干乱朝纲。递窥神器。豺狼同穴。枭 獍同林。至如恶木垂阴。志士不息。盗泉飞液。正夫莫 饮。良有旨哉。且匹夫匹妇。欲结夫妻者。尚相拣择。 况陛下是累圣之贵。天子之尊乎。伏愿陛下详察古今。 鉴戒成败。慎择华族之女。必在礼义之家。称神祇之心 。允亿兆之望。为国大计。其在于兹。且惠妃本是左右 执巾栉者也。不当参立之。故春秋书宋人夏父之会。无 以妾为夫人。齐桓公誓命于葵邱。亦曰无以妾为妻。此 则夫子恐开窥竞之端。深明嫡庶之别。又汉成帝欲立赵 氏为皇后。刘辅极言。汉桓帝欲立薄氏于中宫。李云切 谏。又见人间盛言。尚书左丞相张说。自被停知政事之 后。每谄附惠妃。诱荡上心。欲取立后之功。更图入相 之计。伏愿杜之于将渐。不可悔之于已成。且太子本非 惠妃所生。惠妃复自有子。若惠妃一登宸极。则储位实 恐不安。皇太子既守器承祧。为万国之主本。何可轻易 。辄有摇动。古人所以见其渐者。良以是也。昔汉高祖 以戚夫人之故。将易太子之位。时有商山四皓。虽不食 汉庭之禄。尚能辅翼太子。况臣愚昧。职参宪府。慷慨 关心。感激怀愤。陛下留神省察。

 苏冕驳曰。此表非潘好礼所作。且好礼先天元年为 侍御史。开元十二年为温州刺史。致仕。表是十四年献 。而云职参宪府。若题年恐错。即武惠妃先天元年始年 十四。王皇后有宠未衰。张说又未为右丞相。竟未知此 表是谁献之。

肃宗皇后吴氏。宝应元年五月十九日。追尊皇后。谥 曰章敬。

皇后张氏。至德二年十二月十五日。良娣张氏册为淑 妃。干元元年三月六日。立为皇后。宝应元年。有罪幽 死别所。

代宗皇后独孤氏。大历十年。追尊曰贞懿皇后。十月 十六日忌。皇后沈氏。开元末。选入宫。天宝末。以胡 寇犯阙。元宗西狩弃妃。故为贼所得。拘于东都之掖庭 。代宗收东都。见之。留宫中。及史思明再犯河洛。遂 失所在。十余年求之不得。至德宗即位。建中元年八月 。追尊为皇太后。遂以睦王述为奉迎皇太后使。工部尚 书乔琳为副。升平公主宜备起居。候知行在。即严扈法 驾奉迎。至二年二月。群臣以皇太后问至。称贺。既而 谬焉。四方诈称太后者数四。至贞元元年九月。礼仪使 奏太皇太后沈氏。厌代登真。于今二十有七年。大行皇 帝至孝惟深。哀思罔极。建中初。已发明诏。舟车所至 。靡不周遍。岁月滋深。迎访理绝。谨按晋庾蔚之议云 。寻求三年之外。又俟中寿而服之。今参详礼经。博稽 故事。伏请以大行皇帝启攒宫日。百官举哀于肃章门内 之正殿。先令有司造袆衣一副。发哀日。令内官以袆衣 置于幄座。自后令宫人朝夕上食。先告元陵。次告宗庙 。上太皇太后谥册。次造神主。择日祔代宗庙。其袆衣 。备法驾奉迁于元陵祠殿。置于代宗皇帝衮衣之右。便 以今年十一月二日发哀为忌。追册曰睿真皇后。从之。

德宗皇后王氏。贞元二年十一月。册为皇后。其月二 十一日忌。三年正月。上尊谥曰昭德皇后。其谥册文初 令兵部侍郎李纾撰。上以纾谓皇后为大行皇后。非也。 诏学士吴通元为之。通元又云咨后王氏。亦非也。按贞 观中岑文本撰文德皇后谥册文曰。皇后长孙氏。斯得之 矣。其年二月。皇后发引。梓宫进辞太庙于永安门。升 辒辌车于安福门。从阴阳之吉也。三月。以皇后庙乐章 九首付有司。令议庙舞之号。礼官请号坤元之舞。从之 。其乐章初令宰臣张延赏柳浑等撰。及进。留中不下。 又命翰林学士吴通元为之。时上务简约。不立庙。令于 陵所祠殿奉安神主。三年正月十八日。太常博士李吉甫 奏曰。准国朝故事。昭成皇后。肃明皇后。元献皇后。 并置别庙。若于大行皇帝陵所祠殿奉安神主。礼经典故 。检讨无文。伏以元献皇后。庙在太社之西。今请修葺 。以为大行皇后别庙。敕旨。宜依。仍付所司。至三年 二月二十七日。翰林待诏杨季炎等奏。奉进止。宜于两 仪殿虞祭毕。择日祔庙。准经勘择。用三月十八日一时 。两仪灵座。便请除之。诏下太常。详求典故。太常卿 董晋。与博士李吉甫张荐等奏曰。伏惟古礼。合用今年 七月卒哭祔庙。国朝故事。高祖六月而葬。睿宗十月而 葬。并葬讫便卒哭。祔庙。圣朝典故。伏请遵仍。令所 司于今月十八日已前择卒哭位。哭讫。以十八日祔庙。 制曰。可。

顺宗皇后王氏。贞元元年八月。册为太上皇后。元和 元年五月。册为皇太后。十一年三月四日忌。宪宗皇后 郭氏。元和十五年闰正月。册为皇太后。大中二年五月 二十一日忌。其年七月。上尊谥曰懿安皇太后。

皇后郑氏。会昌六年四月。上尊号曰皇太后。大中元 年。上尊号曰孝明皇太后。

穆宗皇后王氏。长庆四年二月。册为皇太后。会昌四 年正月十二日忌。五年四月。上尊谥曰恭僖皇太后。皇 后萧氏。宝历三年三月。册为皇太后。大中元年四月十 五日忌。其年八月。上尊谥曰贞献皇太后。

穆宗皇后韦氏。会昌时。追册为皇太后。谥曰宣懿。 武宗母也。

敬宗皇后。史阙。文宗皇后。 史阙。武宗皇后郑氏。

宣宗皇后晁氏。大中十三年九月。上尊谥曰元昭皇太 后。

懿宗皇后王氏。咸通十四年八月。册为惠安太后。文 德元年四月。上尊谥曰恭献皇太后。

僖宗皇后。史阙。

昭宗皇后何氏。光化元年四月册为皇后。天佑元年册 为皇太后。居积善宫。天佑二年十二月。为梁王密遣人 所害。

  杂录

开元四年正月。大理少卿李衢奏。奉进止。令修皇后谱 牒事。伏请降明敕。奉敕。宜依。仍令户部量事供其纸 笔。贞元二年十二月。有司以皇后在殡。请禁公私声乐 。诏曰。大行皇后丧。庶民之间。并已除服。缘情制礼 。须使合宜。其太常权停教习。京城及诸府。任举乐音 。

三年正月。诏中书门下两省及常参官。各宜撰大行皇 后挽歌词三首。其月。诏内外诸亲。设祭于大行皇后。 并不假饰花果。已后公私集会。并宜准此。初。皇后母 郕国夫人郑氏等。请设祭。可之。自是宗室诸亲。及李 晟浑瑊。神策六军大将。皆请设祭。自启攒宫后。日有 数祭。至于将迁座乃止。

元和十一年三月。顺宗皇后王氏。崩于南内之咸宁殿 。谥曰庄宪。初。太常少卿韦纁进谥议。公卿署定。欲 告天地宗庙。礼院奏议曰。谨按曾子问。贱不诔贵。幼 不诔长。礼也。古者天子称天以诔之。皇后之谥。则读 于庙。江都集礼引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通曰。皇后何所谥之。谥之于庙 。又曰。皇后无外事。无为于郊。传曰。故虽天子。必 有尊也。准礼。贱不得诔贵。子不得爵母。所以必谥于 庙者。谥宜受成于宗庙。故天子谥成于郊。皇后谥成于 庙。今请准礼。集百官连署谥状讫。读于太庙。然后上 谥于两仪殿。既符故事。允合礼经。从之。其年四月。 西川节度使李仪简。遣使往南诏告皇太后哀。凡天子之 丧。嗣天子以卿大夫告于四夷。太后皇后之丧。则方镇 告之。故事也。时以太后崩。不听政。 欲准故事。冢宰以总百官。宰相礼仪使裴度献议曰。冢 宰是殷周六官之首。既掌邦礼。实统百司。故王者谅阴 。百官权听之制。后代设官。既无此号。不可虚设。且 国朝故事。或置或否。古今异制。不必因循。其诸司公 事。望请中书门下处分。从之。其年七月。礼仪使 奏。自秦汉以来。天子之后称皇后。母称皇太后。祖母 称太皇太后。加太字者。所以加尊称也。国朝典礼。皆 称旧制。开元六年正月。太常奏。昭成皇太后谥号。已 牒礼部。礼部以太字非之。太常报曰。入庙称后。义系 于夫。在朝称太后。义系于子。并载在史策。垂之不朽 。今百司文牒及奏状。参详典故。恐不合除太字。如谥 册入陵。神主入庙。即当去之。奏可。十五年五月。庄 宪皇太后弟故左金吾卫大将军王用妻胡氏进状云。请用 姑庄宪皇太后荫。补千牛。申中书门下。称准格无条。 伏见贞元中。沈翚用姑睿真皇太后荫。元和中妾弟二男 浩。亦用皇太后荫。伏乞天恩允妾所奏。可之。仍入格 令。

天佑元年九月。册昭宗皇后何氏为皇太后。中书门下 奏请太后宫请以积善为名。从之。

  内职

旧制。皇后之下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各一人。 为夫人。正一品。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 媛。充仪。充容。充媛。各一人。为九嫔。正二品。婕 妤九人。正三品。美人九人。正四品。才人九人。正五 品。宝林二十七人。正六品。御女二十七人。正七品。 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以备周礼六宫之数。其外又有 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分掌宫中服御 药膳之事。宫正纠愆失。彤史纪功书过。龙朔二年。改 易官名。置赞德二人。正一品。以代夫人。宣仪四人。 正二品。以代九嫔。承闺五人。正四品。以代美人。承 旨五人。正五品。以代才人。卫仙六人。正六品。以代 宝林。供奉八人。正七品。以代御女。侍栉二十人。正 八品。以代采女。又置侍巾三十人。正九品。咸亨二年 。复旧。高祖太宗黜隋之乱政。未下车而大放宫女。正 位配尊。惟其旧德。宫阃之职。备员而已。所谓刑于内 以正乎外。及高宗永徽之后。政出宫中。公卿大夫。罔 不惮服。其取威也多。山陵未毕。而冢嗣再废。遂阙翦 王室。改立宗社。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渐矣。及 中宗追王韦氏。崇宠三思。使以先朝故事尊诱之。于是 庆云之瑞。宣于朝廷。桑女之歌。布于天下。防闲之道 大坏。乱逆之谋预召矣。卒以祸败。为后王诫。元宗即 位。大加惩革。内外有别。家道正矣。

懿宗淑妃郭氏。生同昌公主。帝在藩 邸。常经重疾。妃侍医药。见黄龙出入卧内。既间。妃 以异告。帝曰。慎勿言之。贵必不相忘。婕妤崔氏 。王氏。此条原本有阙。

  杂录

贞观十三年二月二十五日。尚书八座议曰。谨按王者正 位。作为人极。朝有公卿之列。室有嫔御之序。内政修 而家理。外教和而国安。爰自周代。洎乎汉室。名号损 益。时或不同。然皆寤寐贤才。博采淑令。非唯德洽宫 壶。抑亦庆流邦国。近代以降。情溺私宠。掖庭之选。 有乖故实。或微贱之族。礼训蔑闻。或刑戮之家。怨愤 充积。而滥吹名级。入侍宫闱。即事而言。窃未为得。 臣等伏请。今日以后。后宫及东宫内职员有阙者。皆选 有才行充之。若内无其人。则旁求于外。采择良家。以 礼聘纳。

永徽六年十月。武后未立。上特号为宸妃。侍中韩瑗 。中书令来济奏言。帝王嫔妃。自有恒数。今若别立妃 号。臣等窃以为不可。乃止。

贞元六年七月九日。太常卿崔纵奏。谨按司封令及六 典。王母为太妃。高祖宇文昭仪生韩王元嘉。后为韩国 太妃。太宗燕妃生越王贞。后为越国太妃。今诸王母未 有封号。请遵典故。其月。吏部郎中柳冕署状。称历代 故事及六典。无公主母称号。臣谨约文比义。公主母既 因公主而贵。伏请降于王母一等。命为太仪。各以公主 本封。加太仪之上。旨依。

元和四年。德宗皇帝妃韦氏卒。废朝三日。妃祖濯。 尚中宗女定安公主。官至卫尉少卿。父会昌中为义王驸 马。妃少入宫。性敏顺。善于承奉。德宗重之。遂册为 妃。六宫服其德。崇陵复土毕。于园寝终三年之制。至 是卒。

尚宫宋氏葬。奉敕令所司供卤簿。准故事。只合给仪 仗。诏以鼓吹赐之。宋氏姊妹五人。皆有文学。贞元中 。泽潞节度使李抱真。贡至阙下。德宗召入宫试。兼问 经史文义。深加赏叹。自后皇太子及诸王公主等。多从 受学。姊妹中。尚宫尤通达人事。自宪宗穆宗。呼为先 生。其名实根本。具在宪宗实录。宝历元年。赠梁国夫 人。其年七月。敕殿中。上奉御郭环曾祖故陈州刺史崇 。可封工部尚书。曾祖母唐氏。可赠晋昌郡夫人。祖母 李氏。可赠陇西郡夫人。父右威卫将军义。可赠礼部尚 书。以环妹才人有宠故也。未为妃后。一旦褒赠。荣及 祖祢。前例无之。

天佑二年九月六日。内出宣旨。乳母杨氏可赐号昭仪 。乳母王氏。可封郡夫人。第二乳母先帝已封郡夫人。 可准杨氏例改封。中书奏议。言乳母古无封夫人赐内职 之例。近代因循。殊乖典故。昔汉顺帝以乳母宋氏为山 阳君。安帝乳母王圣为野王君。当时朝议。犹或非之。 惟中宗封乳母于氏为平恩郡夫人。尚食高氏为蓨国夫人 。今国祚中兴。礼仪革旧。臣等商量。杨氏望赐号安圣 君。王氏福圣君。第二王氏康圣君。从之。

其年十二月。敕宫嫔女职。本备内任。近年以来。稍 失礼仪。今后每遇延英坐朝日。只令小黄门祇候引从。 宫人不得擅出内。

  出宫人

武德九年八月十八日。诏王者内职。取象天官。上备列 宿之序。下供埽除之役。肇自古昔。具有节文。末代奢 淫。搜算无度。朕顾省宫掖。其数实多。悯兹深闭。久 离亲族。一时减省。各从娶聘。自是中宫前后所出。计 三千余人。贞观二年春三月。中书舍人李百药上封事曰 。自陛下受命已来。诏示天下。薄赋轻徭。恤刑慎狱。 躬行节俭。减损服御。虽尧舜德音。无以过此。然阴气 郁积。亦恐是旱之咎征。往年虽出宫人。未为尽善。窃 闻大安宫及掖庭内。无用宫人。动有数万。衣食之费。 固自倍多。幽闭之冤。足感和气。亢阳为害。亦或由兹 。至七月三日。上谓侍臣曰。妇人幽闭深宫。情实可愍 。隋氏末年。求采无已。此皆竭人财力。朕所弗取。且 洒埽之余。更何所用。今将出之。任求伉俪。非独以省 费息人。亦各得遂其性。于是命尚书左丞戴胄。给事中 杜正伦等。于掖庭宫西门简出之。开元二年八月十日诏 曰。古者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女。以备内职 焉。朕恭膺大宝。颇修旧号。而六宫旷位。未副于周礼 。八月算人。不行于汉法。至于姜后进谏。永巷脱簪。 袁盎有言。上林引席。此则朕之所慕。未曾忘也。顷者 。人颇喧哗。闻于道路。以为朕求声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选备掖庭。岂 余志之未孚。何斯言之妄作。往缘太平公主取人入宫。 朕以事虽顺从。未能拒抑。见不贤莫若自省。欲止谤莫 若自修。改而更张。损之可也。妃嫔已下。朕当拣择。 使还其家。宜令所司将车牛。今月十二日。赴崇明门待 进止。

大历十四年五月。出宫人百余人。

贞元二十一年三月。出后宫人三百人。其月。又出后 宫及教坊女妓六百人。听其亲戚迎于九仙门。百姓莫不 叫呼大喜。

元和八年六月。出宫人二百车。任其嫁配。十年十二 月。出宫人七十二人。

长庆四年二月。敕先在掖庭宫人。及逆人家口。并配 内园者。并放出外。任其所适。其月敕文。宫中老年及 残疾不任使役。并有父母者。并委所司。选择放出。

宝历二年十二月。敕在内宫女。宜放三千人。愿嫁及 归近亲。并从所便。不须寻问。

开成三年二月。文宗以旱出宫人刘好奴等五百余人。 送两街寺观。任归亲戚。翌日。因紫宸对。宰相李□曰 。陛下放宫女数多。德迈千古。汉制八月算人。晋武平 吴。亦多采择。仲尼所谓未见好德如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者。宰相郑覃 曰。昔晋武以采择之失。中原化为左衽。千古可为殷鉴 矣。
 
 
 

唐会要卷四

  储君

太子建成。高祖长子。武德元年六月七日。册为皇太子 。九年六月四日。伏法。追封息王。初。武德元年六月 。万年县法曹孙伏伽上疏谏曰。臣闻性相近而习相远。 以其所好相染故也。皇太子及诸王等左右群僚。不可不 择而任之。但是无德义之人。家门不能邕睦。及好奢华 驰骋。嫚游声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不得使亲而近之。臣历观往古。下览 近代。至于子孙不孝。兄弟离间。莫不为左右乱之。愿 陛下选贤才以为皇太子僚友。如此则克隆磐石。永固维 城矣。

中山王承干。太宗长子。武德三年六月。封恒山郡王 。五年八月。徙封中山郡王。九年十月。立为皇太子。 贞观十七年四月六日。废为庶人。居黔州。十八年十二 月二日。薨。开元二十四年。追封恒山郡王。谥曰愍。 初。贞观十三年。黄门侍郎刘洎上疏曰。太子生于深宫 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未常识忧惧。无由晓风俗。虽复 神机不测。天纵生知。而开物成务。终由外奖。是故周 储上哲。思望奭而加裕。汉惠深仁。引绮园而昭德。原 夫太子。宗祧是系。善恶之际。兴亡斯在。苟不勤始。 将悔于终。故晁错上书。令先通政术。贾谊献策。务前 知礼乐。臣今不曲陈故事。请以圣德言之。陛下多才多 艺允武允文。尚且虽休勿休。日慎一日。求异闻于振古 。劳叡思于当年。乙夜观书。事高汉帝。马上披卷。勤 过魏后。陛下自励如此。而令太子优游。臣所未喻一也 。如蹔屏机务。即寓目雕虫。屈宋不足以升堂。钟张何 阶于入室。陛下好古如此。而令太子悠然静处。不寻篇 翰。臣所未喻二也。备该众妙。独秀寰中。犹晦天聪。 俯询凡议。听朝之隙。引见群臣。降以温颜。访以今古 。陛下自行如此。而令太子久入趋侍。不接正人。臣所 未喻三也。若谓无益。则何事劳神。若谓有成。则宜申 贻厥。蔑而不急。未见其可。上遂敕刘洎。令与岑文本 马周。递日往东宫。与太子谈论。十六年二月。谏议大 夫褚遂良谏曰。昔圣人制礼。尊嫡卑庶。谓之储君。道 亚霄极。其为崇重。用物不计泉货财帛。与王者共之。 庶子体卑。不得为例。所以塞嫌疑之渐。除祸乱之源。 而先王必本人情。然后制法。知有gguuoojiia。必有嫡庶。然 庶子虽爱。不得超越嫡子。正礼特须尊崇。如当亲者疏 。当尊者卑。则佞巧之奸。承机而动。私恩害公。或至 乱国。臣伏见东宫料物。岁得四万段。付市货卖。凡值 一万一千贯文。魏王支别。封及廪物。一年几值一万六 千贯文。是储君料物。翻少藩王。朝野闻见。以为非是 。昔汉明帝披舆地图。等诸国户口。令诸子租岁。不过 二千万。明德马后为言。亦不偏得。此则防其嗜欲。节 其骄恣。伏愿陛下颇择汉法。宏此无偏。储君之用。微 附古昔。则天下幸甚。因诏曰。储贰不会。自古常式。 近代以来。多为节限。求之故寔。深非事宜。自今皇太 子出用库物。所司勿为限制。至其年八月十四日。上谓 侍臣曰。当今gguuoojiia。何事最急。各为我言之。右仆射高 士廉曰。养百姓最急。黄门侍郎刘洎曰。抚四夷最急。 中书侍郎岑文本曰。行礼义最急。谏议大夫褚遂良曰。 当今四方仰德。谁敢为非。但太子诸王。须有定分。陛 下宜为万代法。以遗子孙。上曰。此言是也。朕年将五 十。已觉衰怠。既以长子守器东宫。弟及庶子。数将五 十。心常忧虑。颇在此耳。但自古嫡庶。无良佐何尝不 倾败家国。公等为朕搜访贤德。以辅储君。爰及诸王。 咸求正士。且事人岁久。则分义情深。非意窥觊。多由 此作。于是限王府官寮。不得过四考。十七年三月。左 屯卫中郎将李安俨上表。言皇太子及诸王。陛下处置。 未为得所。太子国之本也。伏愿深思远虑。以安天下之 情。上曰。我识卿意。我儿虽患脚。犹是长嫡。岂可舍 嫡立庶乎。

燕王忠。高宗长子。贞观二十年八月。封陈王。永徽 三年七月。册为皇太子。六年十一月。武后既立。礼部 尚书许敬宗奏曰。臣闻元储以贵。立嫡之义尤彰。罔敢 同名。正本之文愈显。既而皇后生子。合处少阳。出自 涂山。是为吾君之胤。夙娴胎教。宜展问竖之心。乃复 为孽夺宗。降居藩邸。臣以愚诚。窃所未喻。且今之守 器。素非皇嫡。永徽爰始。国本未生。权引彗星。越升 明两。近者元妃载诞。正胤降神。重光日融。爝火宜息 。安可以滥兹皇统。叨据大器。国有诤臣。孰逃其责。 窃惟息姑克让。可以思齐。刘彊守藩。宜遵往轨。追踪 太伯。不亦可乎。踵武延陵。固当安矣。宁可反植枝干 。久易位于天庭。倒袭衣裳。使违方于震位。蠢尔黎庶 。云谁系心。垂裕后昆。将何播美。且父子之际。人所 难言。事或犯鳞。必婴严宪。伏自思忖。荷眄前朝。引 于陋巷之中。申以后车之礼。云台画像。十有八人。三 纪于兹。惟臣仅在。常思勉力。少报鸿恩。今兹冢嗣执 珪。下支当璧。孟侯沦屈。大典未申。臣既分职文昌。 典司嘉礼。位陪宗伯。不敢旷官。效命之秋。宜在兹日 。及召见。上曰。卿朕之伯夷。立嫡之义。在礼何如。 对曰。正国本则万事理。皇太子国之本也。本犹未正。 万国无以系心。东宫者。所出本微。今知gguuoojiia已有正嫡 。必不自安。窃位而怀疑。恐非宗庙之福也。愿陛下熟 计之。上曰。忠已自让。对曰。能为太伯。愿速从之。 显庆元年正月六日。降为梁王。官寮皆惧罪亡匿。无敢 见者。太子右庶子李安仁。独候忠泣涕。拜辞而去。时 论美之。

章怀太子贤。高宗第六子。永徽六年正月。封潞王。 龙朔元年九月二十日。改封沛王。咸亨二年五月十三日 。敕尚书省与夺事。及须商量拜奏事等文案。并取沛王 贤通判。其应补拟官。及废置州县。并兵马刑法等事。 不在判限。三年九月。改名德。徙封雍王。上元二年六 月三日。改名贤。册为皇太子。调露二年八月二十日。 废为庶人。唐隆元年七月七日。追赠太子。谥曰章怀。 贤初封潞王。为幽州都督。始出阁。容止端雅。高宗深 所叹赏。谓司空李绩曰。此儿已读得尚书礼记。诵古诗 赋复千余篇。暂经领览。遂即不忘。我曾遣诵论语。至 贤贤易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遂再三覆诵。我问何为如此。乃云xingai此言 。及为皇太子。令监国。处分明审。为时所称。仪凤中 。手敕褒美。贤又令右庶子张大安等。注范晔后汉书。 表上之。赐物三万段。仍以其书付秘阁。时正议大夫崇 俨。以符劾之术为则天任使。密称英王状类太宗。又宫 人潜议云。贤是后姊韩国夫人所生。贤亦自疑惧。则天 又常撰少阳政范。及孝子传以赐之。仍数作书以责让。 及崇俨为盗所shaa。则天疑贤所为。又使人发其阴事。诏 中书侍郎薛元超。黄门侍郎裴炎。御史大夫高智周。与 法官推鞫之。于东宫马坊搜得皂甲数百领。乃废为庶人 。幽于别所。

节愍太子重俊。中宗第三子。圣历元年腊月。封义兴 郡王。神龙元年二月十九日。徙封卫王。二年七月五日 。册为皇太子。三年七月五日。兵败自shaa。唐隆元年六 月二十五日。赠太子。景云元年七月。谥节愍。十一月 。陪葬定陵。废太子锳。元宗第二子。本名嗣谦。景云 元年九月二日。封真定郡王。先天元年八月十一日。进 封郢王。开元三年正月十七日。册为皇太子。十三年三 月十日。改名鸿。二十三年七月。改名锳。二十五年四 月二十二日。废为庶人。初。二十三年。将废太子。谋 于宰臣。张九龄曰。太子天下之本也。动之则摇人心。 且太子之在东宫。未闻大恶。臣闻父子之道。天性也。 有过父恕而掩之。无宜废绝。且其状未着。恐外人窥之 。伤陛下慈父之道。宝应元年五月十九日。敕宜复旧封 皇太子。初。锳母赵丽妃。有才貌。善歌舞。元宗在潞 州。甚宠遇。及武惠妃宠幸。丽妃恩顾渐薄。时鄂王瑶 母皇甫德仪。光王琚母刘才人。皆元宗在临淄邸得幸。 及惠妃承恩。鄂光之母。亦渐疏薄。于是锳与鄂光。自 谓母氏失职。常有怨望。遂为李林甫及驸马杨洄所诬。 元宗震怒。并废为庶人。俄又赐死。天下冤之。后惠妃 屡见三庶人为祟。

惠昭太子宁。宪宗长子。元和元年八月。封为邓王。 四年闰二月。立为皇太子。六年十二月薨。谥曰惠昭。 庄恪太子永。文宗长子。太和四年正月。封鲁王。六年 十月。立为皇太子。开成三年十月薨。谥曰庄恪皇太子 裕。昭宗长子。大顺二年六月二十八日。封德王。干宁 四年二月十四日。册为皇太子。天佑元年薨。

  杂录

贞观十六年六月。苑西守监穆裕。农囿不脩。太宗怒甚 。命于朝堂斩之。侍臣zhanli。莫敢进言。太子承干谏曰 。人者有生最灵。一死不可复活。命即斩之。理恐未尽 。请付法司推鞫。太宗意解。即笞而释之。长孙无忌进 曰。陛下发天威之怒。太子犯颜进谏。斯诚四海之福。 太宗曰。自朕御天下。虚心正人。即有魏征。朝夕纳谏 。自征云亡。刘洎继之。太子幼在朕前。每见规谏者。 常心悦之。染以成性。故有今日之谏耳。

十七年闰六月。诏曰。皇太子地惟储副。寄深监抚。 兼统禁旅。是允旧章。宜知左右屯营兵马事。大将已下 。并受处分。十九年。高士廉刘洎等。表称皇太子与百 官书疏。先无礼式。请详定其仪。诏曰。皇太子地在震 方。礼绝群后。而令书法式。未着彝章。近代以来。例 皆明白。谦过逼下。书依众庶。无以别贵贱之差。将何 显尊卑之序。理非通允。宜有更张。凡处分论事之书。 皇太子并宜画令。左右庶子以下署名。宣奉行书按画日 。其余与诸亲及师傅等书。不在此限。二十年。太宗于 寝殿侧。置一院。令太子居之。绝不遣往东宫。门下侍 郎兼太子宾客褚遂良上疏谏曰。臣闻周家问安。三至必 退。汉储视膳。五日乃来。礼曰。男子十年出就外傅。 出宿于外。学书计。然则古之达者。岂无私爱。欲使成 立。凡人尚犹如此。况君之世子乎。且朋友不可以深交 。深交必有怨。父子不可以滞爱。滞爱或生愆。伏愿远 览殷周。近遵汉魏。常许旬日半月。遣还宫。专学艺以 润身。布芳声于天下。则微臣虽死之日。如生之年。太 宗从之。长安三年。太子詹事崔神庆上表曰。臣伏思五 品以上。所以带龟者。比为别敕征召。恐有诈妄。内出 龟合。然后应命。况太子元良国本。万方所瞻。古来征 召。皆用玉契。此诚重慎之极。防萌之虑。臣昨见缘突 厥使见太子。合入朝参。直有文符下宫。曾不降敕处分 。太子当时又报臣云。昨日至晚侍奉。不见圣人谕及遣 来。今者直准台符入朝。事得安否。臣又思周礼仪注。 例皆奏闻。台符所下。必将非妄。臣又自到朝堂。审知 是寔。所以太子遽往。当今人禀淳化。内外同心。然古 人虑事于未萌之前。所以长无悔吝之咎。臣愚见太子既 与陛下异宫。伏望召太子。先报来日。非朔望朝参。应 须宣唤。伏望降墨敕及玉契。以符重慎之道。

开元十六年五月敕。所选皇太子及诸王等妃。既是百 官子女。礼合避人。今追就府县。及过本司。未为得所 。其应预妃者。宜令所司具名录奏。各令女及近亲随使 。于命妇朝堂待进止。

干元元年四月。代宗自楚王改封成王。张皇后有子数 岁。阴有夺宗之议。宰臣李揆因对见。肃宗从容谓曰。 成王嫡长有功。今当命嗣。卿意如何。揆拜贺曰。陛下 言及于此。社稷之福。天下幸甚。不胜大庆。肃宗喜曰 。朕计决矣。

建中元年二月。国子司业归崇敬土言。准制。皇太子 时幸太学。行齿胄之礼者。伏请每至春秋国学释奠之时 。所司先奏听进止。其释奠齿胄之礼。如开元礼。或有 未尽。请委礼仪使更以古议详定闻奏。

贞元中。裴延龄韦渠牟以奸佞相次选用。延龄尤狡险 。判度支。务克剥聚敛。自以为功。天下怨怒。陆贽李 充以谗毁受谴。阳城等伏阙恳谏。几至得罪。顺宗在东 宫。每进见辄言延龄辈不可用。而谏臣可奖。德宗卒不 相渠牟延龄而宥城等者。东宫之力也。德宗尝泛舟鱼藻 宫水嬉。命皇太子升舟。舟具皆饰以金碧丹青。妇人盛 饰操舟。光彩耀烛。众乐俱发。德宗顾太子。今日如何 。曰。极盛。然后退以奢谏。德宗不悦焉。

贞元二十一年四月。册广陵王为皇太子。时顺宗即位 已久。而臣下未有亲奏对者。内外咸言王伾王叔文专行 断决。日有异说。又属频阴雨。皆以为群小用事之应。 及将行册礼之时。雨乃止。天景清明。有庆云见。识者 以为天意所归。及睹皇太子仪表。班行悚动。退无不相 庆。至有感而泣者。道路欢悦。递相传告。中外有属焉 。

元和五年二月。太常礼院奏。百官避皇太子名讳。详 礼经。公卿大夫与太子同名无嫌。盖尊统于上。太子同 在臣子之列。国朝故事。东宫官号。并东宫殿及门名。 与太子名同皆改。然无百官避东宫名者。德宗在春宫。 处州旧名不改。并御史院同姓名者亦不改。伏以宫臣名 及宫殿门名。并百官宗姓中。有与皇太子名同者。即干 仪制。礼合回避。台官及王公爵土名号。推义比例。并 无改文。诏可。六年闰十二月。皇太子薨。前四年。有 司将行册礼。改以孟秋。再卜日。临事皆以雨而罢。至 十月方就廷。册才二周岁而薨。

元和十年。皇太子侍读谏议大夫韦绶奏。皇太子学书 至依字。辄去其傍人字。臣问其故。答曰。君父每以此 字可天下之奏。臣子岂合书之。上深嘉叹之。其年五月 。韦绶罢侍读。绶好谐戏。兼通人间novelxiaoshuo。太子因侍上 。或以绶所能言之。上谓宰臣曰。侍读者当以经术傅导 太子。使知君臣父子之教。今或闻韦绶谈论。有异于是 。岂所以傅导太子者。因此罢其职。寻出为虔州刺史。 其年十二月。惠昭太子薨。命国子司业裴茞议废朝礼。 茞奏。故事无皇太子薨礼。请辍视朝十二日。盖用期服 易月之制也。其年。惠昭太子既薨。穆宗时为遂王。宪 宗以澧王居长。又多内助。将建储贰。命翰林学士崔群 与澧王作让表。群执奏曰。大凡已合当之。则有陈让之 义。若不合当。因何遽有让表。今遂王嫡子长。所宜正 位青宫。乃从之。及后穆宗即位。拜吏 部侍郎。召见别殿。谓之曰。我升储位之时。卿为羽翼 。群奏曰。先帝之意。元在陛下。顷者授陛下淮西节度 使。臣奉命草制。且曰。能办南阳之牍。允符东海之贵 。若不知先帝深旨。臣岂敢轻言。

长庆二年十二月。上御紫宸殿。册皇太子。故事。册 太子御宣政殿。时以圣体未康。虑劳登御。故从便也。 是日。备宫悬于殿庭。列内仗于两阁门内。群臣辨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序 立于宣政门外。俄就外廊食讫。始具衣冠剑履。入自月 华门。列位于正衙。辰后一刻方入阁。上临轩。复以中 官列侍。太子步自崇明门。以宫寮翼从。驸马二人扶衣 冠。礼仪使导以进。及乐作。扇开。群臣拜讫。太子进 至龙墀东南。再拜受册。摄中书令杜元颖跪读册文讫。 以授太子。太子再拜舞蹈。乃归于崇明门幕殿。群臣贺 皇帝讫。退诣崇明门谒太子。太子命举帘执笏答拜。宫 寮拜则受之。

开成元年五月。中书门下奏。臣等累奉德音。令与皇 太子于甲族选妃家。今商量于两都及侧近精择甲族。可 以选尚者。敕冢嗣元良。家国之庆。人伦之始。在娶元 妃。虽吉事尚更于待年。而嘉偶宜深于善教。至于先定 。冀选义方。属在德门。遂成好合。在东京委裴度。西 京委宰臣。各申旨谕。两月内送中书门下。开成三年十 月。庄恪太子薨。太常礼院奏皇太子薨。礼仪至重。诸 祠祭除天地社稷之外。并合权停。其天地社稷祭日。悬 而不乐。虞祭已后。却依常式。从之。

  追谥太子

懿德太子重润。中宗长子。本名重照。 惠庄太子撝。睿宗第二子。惠 文太子范。睿宗第四子。惠宣太 子业。睿宗第五子。靖恭太子琬 。元宗第六子。恭懿太子□。萧 宗第十二子。昭靖太子邈。代宗 第三子。文敬太子謜。德宗之子 。本顺宗子。上爱念之。养为子。怀懿太子凑。穆 宗第六子。悼怀太子普。敬宗长 子。靖怀太子汉。宣宗第二子。 会昌六年封王。大中六年薨。追谥靖怀。

  杂录

懿德太子生于东宫内殿。高宗甚悦。及满月。大赦。改 元永淳。是岁立为皇太孙。开府置官属。及中宗迁于房 州。其府废。圣历初。中宗为皇太子。封为邵王。大足 元年。为人所构。与其妹永泰郡主之夫魏王武延基等。 窃议张易之兄弟。何得恣入宫中。则天命杖shaa之。年十 八。重润风神俊朗。早以孝友知名。既死非其罪。大为 当时所惜。中宗即位。追赠皇太子。谥曰懿德。陪葬干 陵。仍为聘国子监丞裴粹亡女为冥婚。与之合葬。

惠庄太子撝。初生。则天尝以示僧万回。万回曰。此 儿是西域大树之精。养之宜兄弟。则天甚悦。始令列于 兄弟之次。

惠文太子范。好学尚书。雅爱文章之士。无贵贱皆尽 礼接待。与阎朝隐。刘廷琦。张谔。郑繇。篇题唱和。 又多聚书画古迹。为时所称。上禁约王公。不令与外人 交结。驸马都尉裴虚己。坐与范游宴。兼私挟谶纬之书 。配徙岭外。万年尉刘廷琦。太祝张谔。皆坐黜。雅称 风格秀整。时士庶冀有所成功。忽然殂谢。远近失望焉 。

  皇太孙

贞观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诞皇太孙。宴宫寮于宏教 门。太宗幸东宫。自殿北门入。谓宫臣曰。顷来生业稍 可。非乏酒食。而唐突公等宴会。朕有甲观之庆。故就 卿为乐耳。谓太子曰。尔国之储贰。府藏是同。金玉绮 罗。不足为赐。但先圣典籍。可为鉴诫耳。因赐尚书毛 诗孝经各一部。太子太傅萧瑀曰。今所赐书。请陈其要 旨。申明义趣。可为深诫者。皆委曲言之。上大悦。以 为师傅得人。永淳元年三月十五日。立皇孙重照为皇太 孙。将置府寮。上召吏部侍郎裴敬寻。郎中王方庆。问 今立太孙。前代故事如何。方庆进曰。臣按周礼有嫡孙 。汉魏以来。皇太子在。亦不立太孙。但封王耳。晋太 康元年。立愍怀太子第二子临淮王臧为皇太孙。永宁元 年。立愍怀太子第三子襄阳王尚为皇太孙。官属即转为 太孙官属。齐永明十年。立文惠太子长子南郡王昭业为 皇太孙。使居东宫。今皇太子在而立太孙。旁求载籍。 未有前例。上曰。自我作古可乎。对曰。可。三王不袭 礼。五帝不沿乐。苟不失上下之序。亏政理之道。亦何 事而不可。诗曰。贻厥孙谋。以燕翼子。礼曰。君子抱 孙不抱子。孙可以为王父尸。以其昭穆同也。今陛下肇 建皇孙。创斯盛典。所以彰子孙千载之盛。福祚灵长之 应也。上悦。使方庆详求典故。官属员品。乃奏太孙府 置师傅。及文学祭酒。及左右长史。东西曹掾。主簿管 记司录以下六曹从事等官。各加王府一级。上后颇以为 疑。竟不补授而止也。宪宗皇帝六七岁时。德宗抱置膝 上。谓曰。汝是何人。在吾怀中。对曰。第二天子也。 上大惊喜。由是重之。
 
 
 

唐会要卷五

  诸王

旧制。亲王食封八百户。有至一千户。公主三百户。长 公主加三百户。有至六百户。高宗朝。以沛英豫三王。 及太平公主。武后所生。食封逾于常制。垂拱中。太平 至一千二百户。圣历初。皇嗣封为相王。太平公主皆三 千户。长安中。寿春王兄弟五人。各三百户。神龙初。 相王太平公主同至五千户。卫王三千户。温王二千户。 成王七百户。寿春等王皆七百户。嗣雍王衡阳临淄巴陵 中山王五百户。安乐公主二千户。长宁一千五百户。宣 城宜城宣安各一千户。相王女为县主者。各三百户。卫 王升储位。相王加至七千户。安乐三千户。长宁二千五 百户。宣城以下二千户。长宁安乐皆以七千户为限。虽 水旱亦不破损。免以正租庸充数。唐隆中。嗣雍王寿春 王封为亲王。各加至一千户。开元中。宁王五千五百户 。岐王薛王各五千户。申王四千户。邠王一千八百户。 皇妹为公主一千户。咸宜公主加至一千户。其后皇子封 王者二千户。皇女为公主者五百户。又诸皇女为公主者 例加一千户。其封自开元以后。约以三千户为限。初。 贞观中。高宗为晋王。以文德皇后最少子。于后崩后。 累年。太宗怜之。不令出阁。高宗朝。睿宗为殷豫王。 虽长成。亦以则天最少子。不令出阁。嗣圣纂大位。圣 历初。封为相王。始出阁。中宗时。以谯王重福失爱。 出迁外藩。卫王重俊为太子。又与成王千里等起兵。将 诛韦后。故温王重茂虽年十六七。竟亦居宫中。先天之 后。皇子幼则居内。东封后。以年渐长成。乃于安国寺 东附苑城为大宅。分院居之。名为十王宅。令中官押之 。于夹城中起居。每日家令进膳。又引词学工书之士入 教。谓之侍读。十王谓庆忠棣鄂荣光仪颍永延盛济等。 以十举全数。其后寿信义陈丰恒凉七王。又就封。入内 宅。开元二十五年。鄂光得罪。忠王继大统。天宝中。 庆棣又殁。惟荣仪十四王居内。而府幕列于外坊。岁时 通名起居而已。外诸孙长成。又于十宅外置百孙院。每 岁幸华清宫。侧亦有十王宅百孙院,十王宫人每院四百 余人。百孙院三四十人。又于宫中置维城库。以给诸王 月俸。诸孙纳妃嫁女。亦就十宅中。太子不居于东宫。 但居于乘舆所幸之别院。太子之子。亦分院而居。婚嫁 则同亲王公主。于崇仁里之礼院。

高祖二十王。卫王元霸。追谥怀。巢 王元吉。建成同谋。伏法。谥刺。楚 王智云。追谥哀。荆王元景。与 房遗爱同谋。伏法。汉王元昌。承 干同谋。伏法。酆王元亨。周王元方。徐王元礼。 韩王元嘉。事具杂录。彭王元则 。谥曰思。郑王元懿谥 曰惠。霍王元轨。事具杂录。虢 王元凤。谥曰庄。道王元庆。谥 曰孝。事具杂录。邓王元裕。谥 曰康。事具杂录。鲁王灵夔。舒王元名。邱 神绩所陷。死非其罪。事具杂录。江王元祥。谥 曰安。事具杂录。密王元晓。谥 曰贞。滕王元婴。事具杂录。

太宗十二王。楚王宽。吴王恪。事具 杂录。濮王泰。谥曰恭。事具杂 录。齐王佑。庶人。蜀王愔 。庶人。谥曰悼。事具杂录。蒋 王恽。为人诬告。惶恐自shaa。事具杂录 。越王贞。事具杂录。纪王 慎。事具杂录。江王嚣。谥 曰殇。赵王福。曹王明。庶人贤 通谋。徙于黔州。而自shaa。代王简。

高宗三王。原王孝。谥曰悼。泽 王上金。周兴诬告。恐惧自shaa。许 王素节。事具杂录。

中宗一王。谯王重福。谋反。伏法。

睿宗一王。随王隆悌。

元宗十九王。棣王琰。鄂王瑶。得罪 自shaa。光王琚。为人诬告。死非 其罪。夏王一。事具杂录。仪 王璲。颍王□。怀王敏。谥曰哀。永 王璘。事具杂录。寿王瑁。事 具杂录。延王玢。盛王琦。济王环。信王□。义王 玭。陈王珪。丰王珙。言不逊。赐死。 恒王瑱。事具杂录。凉王璇 。汴王璥。谥曰哀。

肃宗十一王。越王系。事具杂录。西 平王佖。追封卫王。彭王仅。兖 王僩。泾王●。灵昌王荣。襄王□。杞王倕。召王偲。 定王侗。淮阳王僖。追封宋王。

代宗十八王。均王遐。追封。睦 王述。丹王逾。恩王连。韩王迥。简王遘。益王迺。隋 王迅。荆王选。追封。蜀王□。 忻王造。韶王暹。嘉王运。端王遇。循王遹。恭王通。 原王逵。雅王逸。

德宗九王。舒王谊。本名谟。系昭靖 太子之子。德宗怜之。命为子。通王谌。虔王谅。 肃王详。事具杂录。资王谦。云 王諲。追封代王。昭王诫。钦王 谔。珍王諴。

顺宗二十二王。郯王经。均王纬。溆王纵。莒王纾。 密王绸。郇王综。邵王约。宋王结。集王缃。冀王絿。 和王绮。衡王绚。钦王绩。会王纁。福王绾。珍王缮。 抚王纮。岳王绲。袁王绅。桂王纶。翼王绰。蕲王缉。

宪宗十七王。沣王恽。深王悰。洋王忻。绛王悟。建 王恪。鄜王憬。琼王悦。沔王恂。婺王怿。茂王愔。淄 王协。衡王憺。澶王□。棣王惴。彭王惕。信王□。荣 王□。

穆宗一王。安王溶。

敬宗四王。梁王休复。襄王执中。纪王言扬。陈王成 美。开成四年十月。立为皇太子。求行 册礼。寻降为陈王。

文宗一王。蒋王宗俭。

武宗四王。益王岘。兖王岐。德王峄。昌王嵯。

宣宗十一王。雍王汉。雅王泾。卫王灌。夔王滋。庆 王沂。濮王泽。鄂王润。怀王洽。昭王汭。康王汶。广 王澭。

懿宗六王。魏王佾。凉王健。蜀王佶。威王侃。吉王 保。睦王倚。

僖宗二王。建王震。益王升。

昭宗十五王。棣王祤。虔王禊。沂王禋。遂王祎。景 王秘。祁王祺。雅王禛。琼王祥。端王祯。丰王祁。和 王福。登王禧。嘉王祜。颍王禔。蔡王佑。

  杂录

韩王元嘉。少好学。聚书至万卷。皆文句详定。秘府所 不及。又爱碑文古迹。多得异本。闺门修整。有类寒素 。与其弟灵夔相友爱。兄弟集见。如布衣之礼。修身洁 己。内外如一。当代诸王。莫能及者。唯霍王元轨。抑 其次焉。元嘉子黄公撰。少以文才称。诸王子之中。与 琅邪王冲。为一时之秀。

霍王元轨。初为蜀王。徙封吴王。太宗尝问群臣曰。 朕子弟孰贤。侍中魏征对曰。臣愚昧不尽知其能。唯吴 王数与臣言。未尝不自失。上曰。朕亦器之。卿以为前 代谁比。征曰。经学文雅。亦汉之闲平也。由是宠遇弥 厚。因令妻征女焉。又尝从太宗游猎。遇群兽。命元轨 射之。矢不虚发。太宗抚背曰。汝武艺过人。恨今无所 施焉。当天下未定。我得汝岂不安乎。高祖崩。去职。 毁瘠过礼。自后。常布衣。示有终身之戚焉。每至忌辰 。辄数日不食。后改封霍王。为绛州刺史。迁徐州。元 轨前后为刺史。唯闭阁读书。吏事责成于长史司马。谨 慎自守。与物无忤。不忘接士。在徐州。唯与处士刘元 平为布衣之交。人或问元平王之所长。答曰。无。问者 怪而复问之。元平曰。夫人有短。所以见其长。至于霍 王。无所不备。吾何以称之哉。为定州刺史。有突厥来 寇。元轨令开门偃旗。虏疑有伏。惧而宵遁。州人李嘉 运。与贼连谋。事泄。高宗令收按其dang<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dang<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dang。元轨以强寇在 境。人心不安。唯shaa嘉运。余无所及。因自劾违制。上 览表大悦。谓使者曰。朕亦悔之。向无王。则失定州矣 。有王文操者。遇贼。二子凤贤。以身蔽捍。文操获全 。二子皆死。县司抑而不申。元轨察之。遣使吊祭。表 其事。诏并赠朝散大夫。令加旌表。其礼贤爱善如此。 后因入朝。屡上表陈时政得失。多有匡益。高宗甚尊重 之。及在外藩。朝廷每有大事。或密制问焉。高宗崩。 与侍中刘齐贤等知山陵事。齐贤服其谙练。谓人曰。非 我辈所及。元轨尝使国令征封。令白请依诸国赋。贸易 取利。元轨曰。汝为国令。当正吾失。反说吾以利耶。 拒而不纳。

道王元庆。历赵豫滑徐沁卫州刺史。皆以政闻。事母 甚谨。及母薨。请躬修坟墓。优诏不许。

邓王元裕。好学。善谈名理。与典签卢照邻为布衣之 交。

舒王元名。高祖在大安宫时。太宗晨夕使尚宫起居。 送珍馔。元名保傅等谓元名曰。尚宫有品秩高者。见宜 拜之。元名曰。此我二哥家婢也。何用拜为。太宗闻而 壮之。曰。此真我弟也。封王之后。历数郡刺史。元名 性高洁。罕问家人产业。朝夕矜庄。门庭清肃。尝诫其 子豫章王□等曰。藩王所乏。不虑无钱财官职。但勉行 善事。忠孝持身。此吾志也。及□为江州刺史。以善政 闻。高宗手敕褒美元名。以赏其义方之训。高宗每欲授 元名大州刺史。固辞曰。忝预藩戚。岂以州郡户口。为 仕进之资。辞情恳到。故在石州向二十年。赏玩林泉。 有尘外之意。垂拱中。转青州。又拜郑州。州境邻接都 畿。诸王及帝戚莅官者。或不检摄家人。为百姓所苦。 及元名到。大革其弊。

江王元祥。贪鄙多聚金宝。营求无厌。为民吏所患。 时滕王元婴。蒋王恽。虢王凤。亦以贪暴。有授得其府 官者。以比岭南恶处。为之语曰。宁向儋崖振白。不事 江滕蒋虢。滕王元婴。为金州刺史。颇骄纵。动作无度 。高宗与书诫之曰。王地在宗枝。寄深磐石。幼闻诗礼 。夙奉义训。实冀孜孜无怠。渐以成德。岂谓不遵轨辙 。逾越典章。且城池作固。以备不虞。关锁闭开。须有 常准。鸠合散乐。并集府寮。严关夜开。非复一度。遏 密之悲。尚缠比屋。王以此情事。何遽纷纭。又巡省百 姓。本观风问俗。遂乃驱率老幼。借狗求罝。志从禽之 娱。忽黎元之重。时妨农要。屡出畋游。以弹弹人。将 为笑乐。取适之方。亦应多绪。何必此事。方得娱欢。 晋灵虐主。未可取则。赵孝文趋走小人。张四又倡优贱 隶。王亲与博戏。极为轻脱。一府官寮。何所瞻望。凝 寒方甚。以雪埋人。虐物既深。何以为乐。家人奴仆。 侮弄官人。至于此事。弥不可长。朕以骨肉至亲。不欲 致王于法。今与王下上考。以愧王心。人之有过。贵在 能改。国有宪章。私恩难再。兴言及此。惭叹盈怀。

吴王恪授安州都督。及将赴职。太宗以书诫之曰。吾 以君临兆庶。表正万邦。汝地居茂亲。寄惟藩屏。勉思 乔梓之道。善侔闲平之德。以义制事。以礼制心。三风 十愆。不可不慎。如此则克固磐石。永保维城。外为君 臣之忠。内有父子之孝。宜自励志。以勖日新。汝方违 膝下。凄恋何已。欲遗汝珍玩。恐益骄奢。故诫此一言 。以为庭训。恪有文武才。太宗尝称其类己。既名望素 高。甚为物情所向。长孙无忌既辅立高宗。深所忌嫉。 永徽中。会房遗爱谋反。遂因事诛恪。以绝众望。海内 冤之。

太宗以魏王泰爱文学。特令就府别置文学馆。任自引 召学士。又以泰腰腹洪大。趋拜稍难。复令乘小舆舁至 于朝所。其宠异如此。后司马苏勖以自古名王多引宾客 。以着述为美。劝泰请撰括地志。遂奏引着作郎萧德言 等。就府修撰。数岁方毕。及上表之日。诏令付秘阁。 赐泰物万段。德言等赐物有差。贞观十六年四月。诏泰 移居武德殿。泰为太宗所爱。礼秩如嫡。魏征上疏谏曰 。陛下爱魏王。宜使知定分。抑其骄奢。不处嫌疑之地 。今武德殿近储后焉。上陵下替。不可以训。太宗曰。 我几错误。遂遣泰归本第。十七年五月。上亲谒太庙。 以谢承干之过。魏王泰以罪降爵为东莱郡王。太宗因谓 侍臣曰。自今太子不道。藩王窥伺者。两弃之。传之子 孙。以为永制。于是列宫寮等。各以大义责之。流降有 差。初。承干既废。魏王泰因入侍奉。太宗面许。立为 太子。翌日。谓侍臣曰。泰昨入见。自投我怀中云。臣 今日始得与陛下为子。是更生之日。臣有一孽子。臣百 年之后。当为陛下shaa之。传国晋王。父子之道。固当天 性。我见其如此。甚怜之。褚遂良进曰。陛下失言。伏 愿审思。无令错误也。安有陛下百年之后魏王持国执权 。为天下主。而能shaa其爱子。传国晋王者乎。陛下比者 立承干为太子。复宠魏王。爱之逾嫡。嫡庶不分。所以 至今日。既立魏王。伏愿陛下别安置晋王。始得全矣。 太宗涕泗交下曰。我不能。因起入内。是日。太宗御两 仪殿。群臣尽出。诏司徒长孙无忌。司空房元龄。兵部 尚书李绩。谏议大夫褚遂良。谓曰。我三子一弟。所为 如此。我心无聊。因自投于床。引佩dao欲自刺。无忌等 惊惧。争前扶抱。取佩dao以授晋王。无忌等请太宗所欲 。报曰。我欲立晋王。无忌曰。谨奉诏。有异议者。臣 请斩之。太宗谓晋王曰。舅许汝也。汝宜拜谢。晋王因 下拜。太宗于是御太极殿。召文武六品以上。告立晋王 为太子。群臣皆蹈舞称庆。诏幽泰于北苑。

蜀王愔累授襄州刺史。改封蜀王。转益州都督。尝非 理殴系所部县令。又畋猎无度。数为非法。太宗怒曰。 禽兽调伏。可以驯扰于人。铁石镌炼。可以成方圆之器 。至于愔者。曾不如禽兽铁石乎。乃削封邑及国官之半 。贬为虢州刺史。后复加实封满千户。愔在州。数游猎 不避禾稼。深为百姓所怨。典军杨道整叩马谏。愔曳而 捶之。后为御史大夫李干佑所劾。高宗谓荆王元景曰。 先朝栉风沐雨。平定四方。远近肃清。车书混一。上天 降祸。奄弃万邦。朕纂承洪业。惧如驭朽。与王共戚同 忧。为国为家。蜀王畋猎无度。侵扰黎庶。县令无故被 罚。阿谀即喜。忤旨便瞠。如此居官。何以共理。历观 古来诸王。若能动遵礼度。则流庆子孙。违越朝章。则 诛不旋踵。愔为法司所劾。朕实耻之。帝又引杨道整劳 勉之。拜为匡道府折冲都尉。赐绢五十疋。贬愔为黄州 刺史。

蒋王恽自安州都督除梁州。恽在安州。多造器用玩具 。及将行。有车四百两。州县不堪其劳。越王贞累授相 州刺史。善骑射。涉文史。兼有吏干。但信谗言。官寮 有正直者。多被贬退。又纵诸僮竖。侵暴部民。由是皆 伏其才而鄙其行。则天临朝。加太子太傅。除蔡州刺史 。则天称制。贞与韩王元嘉。鲁王灵夔。霍王元轨等。 密有匡复之志。垂拱三年七月。遂各起兵赴神都。则天 命左豹韬卫大将军曲崇裕等。率兵十万讨之。其众大溃 。贞等首并枭阙下。贞将起兵。与寿州刺史驸马都尉赵 瑰书曰。伫总义兵。来入贵境。瑰甚喜。复许率兵相应 。瑰妻常乐公主。高祖第七女。和思皇后之母也。谓其 使者曰。为我报王。与其进不与其退尔。诸王若是男儿 。不应至许时尚未举动。我尝见耆老云。隋文帝将篡夺 周室。尉迟迥是周室外甥。犹能起兵相州。天下响应。 况尔诸王。并gguuoojiia懿亲。宗社是讬。岂不学尉迟迥。感 恩效节。舍生取义耶。夫为臣子若救国难。则为忠。不 救为逆。诸王必须以匡救为急。不可虚生浪死。取笑于 后代。及贞等败。瑰与公主皆死。贞长子冲。好文学。 善骑射。历密济博三州刺史。皆有能名。与父贞相次举 兵。七日而败。神龙初。侍中敬晖等。以冲父子翼戴皇 家。义存社稷。请复其官爵。武三思令昭容上官氏代中 宗下手诏不许。开元四年。诏追复爵土。令备礼改葬。 太常请谥曰敬。诏从之。五年。又下诏封贞侄孙琳为嗣 越王。以奉其祀。仍为立碑。至开成四年六月。其裔孙 女道士元贞。护先代数丧归葬。时论称之。因降敕曰。 越王事迹。国史着明。枉陷非辜。寻已昭雪。其孙珍子 。他事配流。数代漂蓬。不还京国。元贞弱女。孝节卓 然。启护四丧。绵历万里。况是近族。必可加恩。行路 犹或嗟称。朝廷固须恤助。委宗正寺京兆府与访越王坟 报知。如不是陪陵。任祔茔卜葬。其事仍令京兆府接厝 。必使备礼葬毕。元贞如愿往京城。便配咸宜观安置。

纪王慎为襄州刺史。以善政闻。玺书劳勉。百姓为之 立碑。慎少好学。长于文史。与越王贞齐名。时人号为 纪越。许王素节。六岁封雍王。寻授雍州牧。素节能诵 古诗赋五百余言。受业于学士徐齐聃。精勤不倦。高宗 甚爱之。则天立为皇后。每被谗嫉。出为申州刺史。干 封初。诏曰。素节既患旧疾。宜不须入朝。而素节实无 疾。自以久乖朝觐。遂着忠孝论以见意。时王府仓曹张 柬之。因使潜封此论以进。则天见之不悦。诬以赃贿。 降封鄱阳郡王。仍于袁州安置。累进封为许王。除舒州 刺史。天授中。与泽王上金。同被诬告。追赴都。临发 州。闻遭丧哭者。谓左右曰。病死何由可得。更何须哭 。行至都城南。被缢死。

夏悼王一。母贞顺皇后。为惠妃时生。钟爱无敌。故 名为一。孩孺而薨。时驾在东都。葬于城南龙门东岑。 欲宫中举目见之。

永王璘数岁失母。肃宗收养。夜自抱眠之。及元宗幸 蜀。诏璘为山南东路及岭南等道采访使。江陵郡大都督 。璘至江陵。召募将土数万人。恣情补署。江淮租赋。 破用钜亿。以薛镠李台卿蔡坰为谋主。因有异志。肃宗 闻之。诏令归觐于蜀。璘不从命。遂擅领舟师东下。甲 仗五千人。趋广陵。以季广琛为将。璘生宫中。不更人 事。其子襄城王□。又勇而有力。既握兵权。为左右眩 惑。遂谋狂乱。璘虽有窥江左之心。未露其事。吴郡采 访使李希言。乃平牒璘。大署其名。璘遂激怒。牒报曰 。寡人上皇天属。皇帝友于。地尊侯王。礼绝寮佐。而 简书来往。应有常仪。今乃平牒抗威。落笔署字。汉仪 隳紊。一至于斯。乃使浑惟明取希言。季广琛趣广陵。 采访李成式希言等。各以兵拒之。先是。肃宗以璘不受 命。使内官啖廷瑶等招讨之。后兵败。将南投岭外。为 江西采访使皇甫侁下防御兵所擒。因中流矢而死。

寿王瑁母武惠妃。频产夏王怀王。及上仙公主。皆襁 褓不育。瑁之初生。让帝妃元氏。请于邸中收养。妃自 乳之。名为己子。十余年在宁邸。故封建晚于诸王。邸 中常呼为十八郎。及让帝薨。瑁请制服。以报乳养之恩 。元宗从之。

恒王瑱性好道。常服道衣。天宝末。从驾幸蜀。不复 衣道衣矣。

越王系本名儋。干元二年七月。为天下兵马元帅。后 与张皇后构异谋得罪。

肃王详。德宗第五子。建中三年薨。性聪慧。上尤怜 之。追念无已。诏如西域法造塔安置。礼仪使判官司门 郎中李岩上疏曰。坟墓之义。经典有常。自古至今。无 闻异制。层砖起塔。始于天竺。名曰浮图。行之中华。 窃恐非礼。况肃王天属。名位尊崇。丧葬之仪。存乎简 册。举而不法。垂训非轻。伏请准令造坟,庶遵典礼。 从之。
 
 
 

唐会要卷六

  公主

凡公主封有以国名者。鄎国代国霍国是也。有以郡名者 。平阳宣阳东阳是也。有以美名者。太平安乐长宁是也 。惟元宗之女。皆以美名名之。

高祖十九女。长沙。降冯少师。襄 阳。降窦诞。平阳。降 柴绍。高密。降长孙孝政。后降 段纶。长广。降赵慈景。后降杨 师道。长沙。始封万春。降豆卢 怀让。房陵。降窦奉节。后降贺 兰僧伽。九江。降执失思力。庐 江。降乔师望。南昌。降 苏勖。安平。降杨思敬。淮 南。降封道言。贞定。降 崔恭礼。衡阳。降阿史那社尔。 丹阳。降薛万彻。临海。降 裴师律。馆陶。降崔宣庆。安 定。降温挺。后降郑敬元。长乐 。降赵瑰。

太宗二十一女。襄城。降萧锐。后降 姜简。汝南。早薨。南平。 降王敬直。后降刘元意。遂安。 降窦逵。后降王大礼。长乐。降 长孙冲。豫江。降唐义识。巴 陵。降柴令武。普安。降 史仁表。东阳。降高履行。临 川。降周道务。清河。降 程怀亮。兰陵。降窦怀悊。晋 安。降韦思安。后降杨仁辂。安 康。降独孤谋。新兴。降 长孙曦。城阳。降杜荷。后降薛 瓘。高阳。降房遗爱。金山 。早薨。晋阳。早 薨。常山。早薨。新城。降 长孙诠。后降韦正矩。

高宗三女。义阳。降欢毅。高 安。降王勖。镇国太平。降 薛绍。后降武攸暨。中宗八女。新都。降 武延晖。宜城。降裴●。定 安。降王同皎。后降韦濯。三降崔铣。 长宁。降杨慎交。后降苏彦伯。 永寿。降韦鐬。永泰。降 武延基。安乐。降武崇训。后降 武延秀。成安。降韦捷。

睿宗十一女。寿昌。降崔真。安 兴。早薨。荆山。降 薛伯阳。淮阳。降王承庆。代 国。降郑万钧。凉国。降 薛伯阳。后降温义。蔡国。降王 守一。后降裴巽。鄎国。降薛敬 。后降郑孝义。金仙。入道。玉 真。入道。霍国。降 裴虚己。

元宗三十女。永穆。降王繇。常 芬。降张去奢。孝昌。早 薨。唐昌。降薛锈。灵昌。 早薨。常山。降 薛谭。后降窦泽。万安。入道。 上仙。早薨。怀思。早 薨。高都。降崔惠童。新昌 。降萧衡。临晋。降 郭潜曜。建平。降豆卢建。后降 杨说。封卫国。真阳。降源清。 后降苏震。信成。降独孤明。寿 春。降吴澄江。后入道。封楚国。普 康。早薨。昌乐。降 窦锷。永宁。降裴齐邱。平 昌。降温西华。后降杨徽。封宋国。兴 信。降裴□。后降裴颖。三降杨敷。封 齐国。咸直。降阳洄。后降崔嵩 。宜春。早薨。广宁。降 程昌胤。后降苏克贞。万春。降 杨朏。太华。降杨踦。寿光 。降郭液。乐城。降 薛履谦。新平。降裴□。后降姜 庆初。寿安。降苏发。

肃宗七女。长乐。降豆卢谌。改封宿 国。宁国。降郑巽。后降回纥可 汗。三降薛康衡。封萧国。和政。降 柳潭。大宁。降裴清。封郯国。 宜宁。降郑沛。封纪国。永 和。降王诠。延光。降 裴徽。后降萧升。封郜国。

代宗十八女。灵仙。早薨。真 定。早薨。永清。降 裴仿。升平。降郭暧。封虢国。 华阳。入道。玉清。早 薨。嘉丰。降高怡。长林。 降沈明。太和。早 薨。嘉诚。降田绪。初封武清。 赠赵国。谥庄懿。玉虚。早薨。 普宁。降吴士广。晋阳。降 裴液。义清。降柳杲。寿昌 。降窦克良。新都。降 王赞。后降田华。西平。早薨。 章宁。早薨。

德宗十一女。唐安。降韦宥。早薨。 赠韩国。谥贞穆。义阳。降王士 平。赠魏国。谥宪穆。义章。降 张茂宗。寻薨。赠郑国。谥庄穆。临贞。降 薛钊。永阳。降崔諲。普宁 。早薨。文安。入 道。咸安。降回纥武义成功可汗 。赠燕国。谥襄穆。义川。早薨 。宜都。降柳昱。晋平。早 薨。

顺宗十一女。汉阳。降郭鏦。普 安。降郑何。赠梁国。谥恭靖。东 阳。降崔杞。西河。降 沈翚。云阳。降刘士泾。襄 阳。降张克礼。浔阳。入 道。临汝。早薨。阳安。降 王承系。平恩。早薨。邵阳 。早薨。

宪宗十九女。普宁。降于季友。改封 永昌。赠梁国。谥惠康。永嘉。入 道。衡阳。早薨。汾阳。降 韦让。赠郑国。谥温仪。宣城。降 沈□。岐阳。降杜琮。赠晋国。 谥庄淑。陈留。降裴模。真 宁。降薛翊。南康。降 沈汾。普康。早薨。临真。 降卫洙。真源。降 杜中立。永顺。降刘宏景。安 平。降刘异。寿安。降 王元逵。本琛王女。永安。入道 。义宁。早薨。定安。初 封太和。降回鹘崇德可汗。贵乡。早 薨。

穆宗八女。义丰。降韦处仁。淮 阳。降柳正元。延安。降 窦澣。金堂。降郭仲恭。初封晋 陵。清源。早薨。饶阳。降 郭仲词。义昌。入道。安康 。入道。

敬宗三女。永兴。天长。宁国。

文宗四女。兴唐。西平。朗宁。光化。

武宗七女。昌乐。寿春。永清。延庆。静乐。乐温。 长宁。

宣宗十一女。万寿。降郑颢。永 福。西华。降严祁。赠齐国。谥恭怀。 广德。降于琮。义和。饶安 。盛唐。平原。唐阳。许昌。丰阳。

懿宗八女。同昌。降韦保衡。封卫国 。谥文懿。安化。普康。昌元。昌宁。金华。仁寿 。永寿。

僖宗二女。唐兴。永平。

昭宗十一女。新安。平原。降李继侃 。信都。益昌。唐兴。德清。太康。永明。新兴。 普安。乐平。

  杂录

高祖第三女平阳公主。义兵起。公主于鄠县庄。散家资 招引山中亡命。得数百人。起兵以应高祖。略地至盩厔 武功始平。皆下之。每申明法令。禁兵无得侵掠。故远 近奔赴甚众。得兵七万人。公主间使以闻。使者至。高 祖大悦。及义军渡河。公主引精兵万余。与太宗会于渭 北。与其驸马柴绍。各置幕府。营中号为娘子军。京城 平。封为平阳公主。以独有军功。每赏赐异于他主。及 薨。追谥曰昭。

太宗长女襄城公主。出降中书令萧瑀子锐。公主雅有 礼度。太宗每令诸公主。凡厥所为。皆视其楷则。又令 所司别为营第。公主辞曰。妇事舅姑。如事父母。若居 处不同。则定省多阙。再三固让。乃止。令于旧宅而改 创焉。即荐福寺是也。

贞观五年。长乐公主出降。太宗以皇后所生。敕有司 资送倍于永嘉长公主。秘书监魏征谏曰。不可。昔汉明 帝欲封其子。云我子岂得与先帝子等乎。可半楚淮阳。 前史以为美谈。天子姊妹为长公主。天子之女为公主。 既加长字。即是有所尊崇。或可情有浅深。无容礼有逾 越。上然其言。长孙皇后遣使赉钱四十万。绢五百疋。 诣征家赐之。

十一年。侍中王珪子敬直。尚南平公主。礼有妇见舅 姑之仪。近代以来。公主出降。此礼皆废。珪曰。今主 上钦明。动循法制。吾受公主谒见。岂为身荣。所以成 gguuoojiia之美耳。遂与其妻就位而坐。令公主亲执笲。行盥 馈之道。礼成而退。物议韪之。自是公主下降。有舅姑 者皆备礼。自珪始也。

十六年七月三日。敕晋王宜班于朝列。晋 王及晋阳公主。幼而偏孤。上亲加鞠养。晋王或暂出合 。公主必送出虔化门。涕泪而别。至是公主言于太宗曰 。兄今与百僚同列。将不得在内耶。言讫。哽噎不自胜 。上为之流涕。

永徽元年正月。衡山公主欲出降长孙氏。议者以时既 公除。合行吉礼。侍中于志宁上疏曰。伏见衡山公主出 降。欲就今秋成礼。窃按礼记云。女十五而笄。二十而 嫁。有故。二十三年而嫁。郑玄云。有故。谓遭丧也。 固知须终三年。其有议者。准制公除之后。须并从吉。 此汉文创制其仪。为天下百姓。至于公主。服是斩缞。 使服随例除。无宜情随例改。心丧之内。方复成婚。非 惟违于礼经。亦是人情不可。陛下方奖仁孝之日。敦崇 名教之秋。此事行之若难。犹宜抑而守礼。况行之甚易 。何容废而受讥。伏愿遵高宗之令轨。略孝文之权制。 gguuoojiia于法无亏。公主情礼得毕。则天下幸甚。于是待三 年服阕。然后降。

咸亨二年五月十六日。城阳公主薨。公主初适杜荷。 坐承干事诛。公主改适薛瓘。太宗使卜之。卜人曰。两 火俱食。始则同荣。末亦双悴。若昼日行合□之礼。则 终吉。上将从之。马周谏曰。臣闻朝谒以朝。思相戒也 。讲习以昼。思相成也。宴饮以昃。思相欢也。婚合以 夜。思相亲也。是以上下有成。内外有亲。动息有时。 吉凶有仪。先王之教。不可黩也。今陛下欲谋其始而乱 其纪。不可为也。夫卜筮者所以决嫌疑。若黩礼乱常。 先王所不用。上从其言。瓘后为房州刺史。公主随之。 及薨。双柩齐引而还。

显庆三年九月十九日。诏古称厘降。唯属王姬。比闻 县主适人。皆云出降。娶王女者。亦云尚主。滥假名器 。深乖礼经。其县主出嫁。宜称适。娶王女者。称娶。 仍改令文。

神龙二年闰正月一日。敕置公主设官属。镇国太平公 主。仪比亲王。长宁安乐。唯不置长史。余并同亲王。 宣城新都安定金城等公主。非皇后生。官员减半。其金 城公主。以出降吐蕃。特宜置司马。至景龙四年六月二 十二日。停公主府。依旧置邑司。唐隆元年六月二十六 日。敕公主置府。近有敕总停。其太平公主有崇保社稷 功。其镇国太平公主府。即宜依旧。酸枣县尉袁楚客。 奏记于中书令魏元忠曰。女有内。男有外。男女有别。 刚柔分矣。中外斯隔。阴阳着矣。岂可相滥哉。然而幕 府者。丈夫之职。非妇人之事。今公主开府建寮。崇置 法官。秩若亲王。以女处男职。所谓长阴而抑阳也。而 望阴阳不愆。风雨不爽。其可得乎。窃谓非致远之计。 乖久安之策。书曰。事不师古。以克永世。匪说攸闻。 此之谓也。君侯不正。谁正之哉。

开元十年。永穆公主出降。敕有司优厚发遣。依太平 公主故事。僧一行谏曰。高宗末年。唯有一女。所以殊 其礼。又太平骄僭。竟以得罪。不应引以为例。上纳其 言。

天宝七载。皇女道士万安公主出就金仙观安置。赐实 封一千户。奴婢所司。准公主例给付。

干元三年正月十九日。永昌县主婿韦嗣道。宜付吏部 与散官。自今以后。县主婿出身者。并准此为恒例。

建中元年九月。诏婚嫁函书。出于近代。既无经据。 即可停之。时县主将嫁。既有吉日。所司供设已备矣。 而襄王之幼女卒。上从妹也。命改用中旬。或奏曰。礼 物已备。供帐已设。撤之倍劳。且殇服不足以废事。上 曰。尔爱其费。我爱其礼。卒罢之。十二月。出嫁岳阳 等十一县主。初。开元中。置礼会院于崇仁里。自兵兴 以来。废而不修。公郡县主。不时降嫁。殆三十年。凡 皇族子弟。皆散弃无位。或流落他县。上即位。始叙用 枝属。以时婚嫁。公族老幼。莫不悲感。及县主将嫁。 小大之物。必周其用。于是有司度人用一笼花。计钱七 十万。上使损之。及三万。乃止。上曰。吾非有所爱。 但不欲无益之费耳。各以其余钱赐之。以备他用。旧例 。皇姬下嫁。舅姑反拜而妇不答。至是乃刊去慝礼。率 由典训。

贞元二年二月。太常奏长林公主出降。准开元礼。合 乘厌翟车。去年嘉诚公主出降。得驾部牒。造来多年。 不堪乘驾。又得内侍省报。旧例相沿。乘金根车。其时 便已行用。今缘礼会日逼。创造必不及。请准嘉诚公主 例。乘金根车。敕宜依。自是公主出降。相承金根车。 至今不改。至四年二月七日。太常卿董晋奏曰。今月八 日正衙。册新都长公主。准开元礼。其日皇帝御正衙。 命使行册礼。陈乐悬。伏准贞元二年五月。册嘉诚公主 。二年三月。册长林公主。皇帝并不御正殿。亦不设乐 悬。遂为典故。又奏今月十日。新都长公主出嫁。行五 礼。准旧例。并合前一日于光顺门行五礼。今奉敕。其 日早于光顺门便行册礼。遂为故事。至十五年七月三日 。有司奏。册公主仪注。伏准开元之仪。侍中合宣制。 今仪注误以中书令宣制。则其日侍中阙 行事之仪。中书令合受册。又合以册授与册使。今 仪注误以中书侍郎授册使。则其日阙中书令授册之仪。 内册案自东上阁出。诣横街北。合宣付中书门下。 其侍中中书令其日并行事。今仪注误。 独宣付中书令。则侍中无凭宣付。今欲改正。制曰 。可。至二十一年四月七日。敕礼部。礼仪使奏。旧制 例正衙命使。使出含元殿西廊侧门外。登辂车。从光范 门入。诣光顺门进册。伏缘诸王及公主。并同日内册。 其载册辂车。车数不足。今商量册使出宣政门。便自兴 礼门出。各赴延英光顺门进册。既便于事。又合礼经。 制曰。可。

五年十二月十八日。诸郡县主婿每停官后。郡主每季 给钱七十千文。县主每季五十千文。如受官后。即停。 其郡县主婿已亡殁者。依准此。仍令度支随季折给绫绢 。

六年十一月。诏郡主婿检校四品京官者。户部月给俸 钱三十千文。度支岁给禄米一百二十石。县主婿检校五 品京官。给俸钱二十千文。禄米百石。其有出身及先任 正官。并负才学政术。欲从上举选者。听之。如官已登 朝。不用此制。又敕诸公主。每年各给封物七百段疋。 此依旧例。春秋两限支给。诸郡主每季各赐钱一百贯文 。诸县主每季各赐钱七十贯文。其郡县主婿见任前资正 员外员官等。一依支给。

十一年十月。义阳公主出降秘书少监王士平。士平。 武俊之子也。上慎重其事。先时令宰臣访于礼官。令参 定见舅姑之仪礼。又武俊在镇。仍定公主遣使仪。

十四年。故怀泽县主婿检校右赞善大夫窦克构状言。 臣顷以国亲。超受宠禄。及县主薨逝。臣官遂停。臣陪 位出身未授检校官日。自有本官。伏乞宣付所司。许取 前衔婺州司户参军。随例调选。诏许赴集。仍委所司比 类前任正员官。依资注拟。自今以后。郡县主婿。除丁 忧外。有曾任正员官。停检校官俸料后者。准此处分。 其余先是兼试同正员等。不在选序者。停检校官俸料后 。任便赴集有司。据检校官量降三资与正员官。元无官 者。与解褐正员官。

十五年七月。敕驸马郡县主。如实无子。准式养男。 并不得用母荫。

永贞元年正月。度支奏。故永昌公主薨。准贞元中义 阳义章公主葬料。一切砖瓦等充给。上令度支都支三千 万。于数内圆融造作。

元和三年三月。敕县主婿请授外官。如赴任。县主不 得离京。自今以后。永为常例。

七年十一月。京兆尹元义方奏。永昌公主祠堂制度。 敕宜减制。宰臣李吉甫奏。窃以祠堂之设。礼典无文。 盖德宗皇帝恩出一时。事因习俗。当时人间。不无窃议 。昔汉章帝欲为光武原陵。明帝显节陵。各起邑屋。东 平王苍上疏。言其不可。东平王即光武之爱子。明帝之 爱弟。贤王之心。岂惜费于父兄哉。诚以非礼之事。人 君所当慎也。今者。依义阳公主欲起祠堂。恐不如量置 墓户。以充守奉。翌日。上谓吉甫曰。昨日所奏罢祠堂 。深惬朕心。朕初疑其□费。缘未知故实。是以量减。 及览所奏。方知无据。然朕不欲破二十户百姓。当拣官 户谨信委之。十二月。诏曰。王者教化。本于婚姻。由 亲以理疏。自内而刑外。故诗称好合。所以成子姓也。 礼有待年。明其必及时也。恭惟累圣之后。子孙众多。 教于公宫。已知妇顺。而从人之义重。择配之才难。以 兹兢兢。久旷嘉礼。况时方无事。年及有行。宜加禄邑 之荣。以俟御轮之吉。言念于此。惕然兴怀。思宏厚恩 。用协敦叙。恩王等女六人。可并封县主,仍委中书门 下。与宗正卿及吏部尚书侍郎计会诸亲之内。及常选之 中。精求其人。副我诚意。时十六王宅诸王女。久不降 嫁。德音初下。人感叹焉。

九年八月。岐阳公主出降杜悰。发左右神策兵三百赴 光范门翼道。至其宅。京兆尹裴武充礼会使。

太和三年正月。敕浔阳平恩邵阳三公主。皆舍俗入道 。宜令每年各赐封物七百段疋。仍准旧例。春秋两限支 付。四年五月。敕出降县主妆粉钱。宜令所司。自今以 后。从出降日支。

四年正月。敕驸马窦澣。公主衣服逾制。从夫之义。 过有所归。宜罚两月赐钱。

开成二年十二月。敕驸马尝为公主行服三年。颇乖典 法。自此准礼。夫妻服齐缞。杖。周。时 岐阳公主既薨。驸马杜悰。因礼文不为重服。时论推美 。故有是诏。

三年十二月。敕驸马都尉尚公主后。宜令守检校官二 周。年满则量人材资序。改转正员官。仍为定例。

会昌五年七月。中书门下奏。伏见公主上表称妾李氏 者。伏以臣妾之义。取其贱称。家人之礼。即宜区别。 臣等商量公主上表。请如长公主之例。并云某邑公主第 几女上表。郡县主亦望依此例称。从之。

大中四年二月。以起居郎驸马都尉郑颢尚万寿公主。 其年诏曰。女人之德。雅合慎修。严奉舅姑。夙夜勤事 。此妇之节也。先王制礼。贵贱同遵。既以下嫁臣寮。 仪则须依古典。万寿公主妇礼。宜依士庶。

其年二月。敕诸县主婿选尚之初。多无官绪。或正员 初秩。授检校朝官。从前条流。都未详备。自今以后。 县主婿如先有官。宜超资与进改。如未有官者。且授检 校官。待三周年后。与第二任正员官、仍委宗正卿检勘 闻奏。

五年四月。敕夫妇之际。教化之端。人伦所先。王猷 为大。况枝连帝戚。事系国风。苟失常仪。即紊彝典。 其有节义乖常。须资立制。如或情有可愍。即务从权。 俾协通规。必惟中道。起自今以后。先降嫁公主县主。 如有儿女者。并不得再请从人。如无儿者。即任陈奏。 宜委宗正等准此处分。如有儿女妄称无有。辄请再从人 者。仍委所司察获奏闻。别议处分。并宣付命妇院。永 为常式。其月敕亲王公主葬。宜准故事。辍朝一日。其 年八月。敕公主邑司。擅行文牒。恐多影占。有紊朝章 。今后公主除缘征封外。不得令邑司行文书牒府县。如 缘公事。令邑司申宗正寺。与酌量事体施行。

咸通十二年二月。葬卫国公主于少陵原。先是。诏百 寮为挽歌词。仍令驸马韦保衡自撰公主神道碑。京兆尹 薛能为外监护。供奉官杨复璟为内监护。仪注甚盛。上 与郭淑妃御延兴门哭送。

 和蕃公主

宏化。宗室女。贞观十三年十一月。降 吐谷浑慕容诸葛钵。文成。宗室 女。贞观十五年正月十五日封。降于吐蕃赞普弄赞。命 江夏王送之。弄赞亲迎于河源。见王。行子婿礼甚谨。 叹大国服饰礼仪之美。俯仰有媿沮之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谓所亲曰。我 祖父未有通婚大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当筑一城。 以夸示后世。仍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习诗书。从 之。金城。雍王守礼女。神龙三 年四月十四日。降于吐蕃赞普。宁国。肃 宗女。干元元年七月十七日。出降回鹘英武威远毗伽可 汗。置公主府。二年八月二十三日。自蕃还。至贞元五 年四月十二日。议罢公主府。置邑司。永乐。宗 室女。开元二十五年十一月三日。出降契丹松漠郡王李 失活。燕郡。余姚公主女慕容氏 。开元十五年闰五月十九日。出降契丹松漠郡王李郁子 焉。固安。从外甥女辛氏。开元 五年二月。出降奚首领李大酺。至八年。大酺戮死。共 立季弟鲁苏为主。仍以公主为妻。时鲁苏牙官塞默羯谋 害鲁苏。翻归突厥。公主密知之。遂诱而shaa之。上嘉其 功。赏赐累万。公主嫡母嫉主荣宠。乃上言云主是庶生 。请别以所生主嫁鲁苏。上怒。乃令离婚。东光。 咸安公主女韦氏。降奚首领鲁苏。交 河。十姓可汗阿史那怀道女。开元五年 十二月。出降突骑施可汗苏禄。和义。宗 室女。天宝三载十二月十四日。出降宁国奉化王。静 乐。天宝四载三月十四日。封外甥女独 孤氏。降松漠都督怀顺王李怀节。宜芳。外 甥女杨氏。天宝四载三月十四日。出降饶乐都督怀信王 李延宠。崇徽。仆固怀恩女。大 历四年五月二十四日。出降回鹘可汗。咸安。德 宗女。贞元四年十月。出降回纥天亲可汗。其月二十六 日。敕置咸安公主府。准亲王例。太和。宪 宗女。长庆元年二月。出降回纥崇德可汗。

  杂录

景龙四年正月二十七日。幸始平县。送金城公主。以骁 卫大将军杨矩为使。上初谓侍中纪处讷 曰。昔文成公主出降。即江夏王送之。卿识蕃情。又有 安边之略。可为朕充此使也。处讷辞以 不练边事。上又使中书侍郎赵彦昭代行。司农卿赵履温 谓之曰。公国之宰辅。而为一介之使。不亦鄙乎。彦昭 曰。计将安出。履温因为阴讬安乐公主。密奏留之。至 是命矩行。

二月一日。改始平县为金城县。又改地为凤台乡怆别 里。

开元二十一年正月。命工部尚书李皓。持节于吐蕃。 以国信物一万匹。私觌物二千匹。皆杂以五彩。遣之。 及还。而金城公主上言。请以今年九月一日。树碑于赤 岭。定蕃汉界。诏张守珪李行袆与吐蕃使莽布支同往观 树焉。既树。而吐蕃遣其臣随汉使人分往剑南及河西碛 。历告边州曰。两国和好。无相侵掠。汉使告亦如之。

二十九年。金城公主薨。吐蕃使来告哀。

贞元二年四月二十九日。太常卿董晋奏。公主出降蕃 国。请加玉册。制曰。可。三年九月。遣回纥使合阙将 军归其国。初。合阙将其君命请婚于我。许以咸安公主 嫁之。命公主见合阙于麟德殿。且命中谒者赉公主画图 。就示可汗。以马价绢五万疋还之。许其互市而去。以 殿中监嗣滕王湛然为送咸安公主使。仍兼婚礼使。

四年十月。回纥公主及使至自蕃。上御延喜门。禁妇 人及车舆观者。时回纥可汗喜于和亲。其礼甚恭。乃上 言曰。昔为兄弟。今即子婿。子婿半子也。彼犹父。此 犹子也。父若患于西戎。子当遣兵除之。又骂辱吐蕃使 者。及使其宰相等率众千余人。及其妹骨吐禄毗伽公主 。夷妹迷叙骨吐禄公主。及职使大首领等妻妾。凡五十 六妇人来迎可敦。凡遣人千余纳聘。马三千匹。上令朔 州及太原分留回纥七百余人。其宰相大首领至者。馆于 鸿胪寺将作监。回纥使者见于宣政殿。上召回纥公主及 使对于麟德殿。颁赐有差。

元和三年正月。咸安公主薨。废朝三日。初。王师平 史朝义。北虏微有功。恃此不修臣礼。至贞元四年。回 纥武义成功可汗。始遣使献方物。仍求结亲。德宗与群 臣议。许之。遂以公主降焉。命使册可汗为勇猛分相智 惠长寿天亲可汗。册公主为孝顺端正智惠长寿可敦。御 制诗送之。事具德宗实录。天亲可汗卒。子忠贞可汗立 。忠贞可汗卒。子奉诚可汗立。奉诚可汗卒。国人立其 相。是为怀相可汗。皆从故法尚公主。在蕃二十一年卒 。册赠燕国大长公主。赐谥曰襄穆。

太和公主。长庆元年二月封为公主。册为回纥可敦。 出降爱登里逻骨没密施合毗伽保义可汗。以中书侍郎平 章事崔植充册使。户部侍郎平章事杜元颖充五礼使。五 月。诏缘改定太和公主出降回纥事宜。令中书舍人王起 赴鸿胪寺宣示回纥等使。保义可汗既立。遣使求婚。遂 封第九妹为永安公主。将以降嫁焉。其年三月。保义可 汗卒。四月。册九姓回纥为崇德可汗。五月。遣使请迎 所许嫁公主。朝廷以封第五妹为太和公主以降。今回纥 虽狄人。固请永安。而终不许。故命中书舍人王起充鸿 胪寺以宣谕焉。又诏左金吾大将军胡证。充送公主为回 纥可敦归国及加册可汗等使。光禄卿李宪充副使。太常 卿李锐充婚礼使。公主置府。官属准亲王例。仍铸邑司 印一面。及发。上以半仗御通化门送之。敕常参官于章 敬寺前立班。仪卫甚盛。仍令京兆府权置公主幕次。暂 驻受百寮之谒见。士女倾城观焉。

会昌元年十一月。敕缘回纥国中离乱颇甚。太和公主 恐未安宁。须遣文臣专往访问。宜差通使舍人苗绾充使 。三年二月,太常礼院奏太和公主到日。百寮于章敬寺 门立班。旧例并以邑司承命入拜。命承命出答拜。今商 量邑司官秩。多是至卑者。缘恐事太轻。今请公主左右 一人。戴鬓帛承拜裲裆。将命出入。以代邑司官。谓得 礼之变。从之。其月二十五日。公主自蕃还京。诏左右 神策各出军二百人。及太常仪仗卤簿。从长乐驿迎公主 入城。其日。改封定安大长公主。罢太和公主府。宰臣 及文武百寮于章敬寺门立班候参。参毕。太和公主便赴 太庙。谒宪宗穆宗二室。回从光化门入内。其日。宰相 及文武百寮赴宣政衙。于东上阁门进名奉贺。赴兴庆宫 贺太皇太后。二十七日敕。安定大长公主自蕃还京。莫 不哀悯。百辟卿士。皆出拜迎。宣城贞宁临贞贞源义昌 等公主并宗室近亲。合先慰问。晏然私第。竟已不至。 度于物体。稍似非宜。各罚封绢一百匹。以塞愆违。阳 安长公主既不与定安光顺相见。又两日就宅宣事。皆不 在家。罚封物三百匹。三月。中书门下奏。伏闻定安大 长公主。二月二十五日。以回纥背叛恩德。侵轶边陲。 于光顺门内。脱去簪珥。变服请罪。陛下释其愆负。方 敢对见。又以宣城公主等违敕不到。各罚封物。伏以礼 法之行。始此中壶。王化盛事。人伦美谈。周易云。正 家而天下定矣。臣等忝在枢近。不任抃贺踊跃之至。伏 望宣付史馆纪述。为百代典制。从之。
 
 
 

唐会要卷七 原 阙 今照四库全书本增补

  封禅

兖州刺史薛胄。以天下太平。登封告禅。帝王盛烈。遂 遣博士登太山观古迹。撰封禅图及仪上之。高祖谦让不 许。册府元龟。

贞观五年正月癸未。朝集使请封禅。旧 唐书太宗本纪。

贞观五年正月。朝集使赵郡王孝恭等。佥议以为天下 一统。四夷来同。诣阙上表请封禅。帝手诏曰。省表具 怀。自有隋失道。四海横流。百王之弊。于斯为甚。朕 提剑鞠旅。首启戎行。扶翼兴运。克成鸿业。遂荷慈睠 。恭承大宝。每日昃思治。弗敢康宁。兢兢夕惕。用忘 兴寝。履薄驭朽。不足为喻。赖三灵显命。百辟同心。 海外无尘。远夷慕义。但流遁永久。凋残未复。田畴多 旷。仓廪犹虚。家给人足。尚怀多愧。岂可遽追前代。 取讥虚美。所望恂恂济济。协力尽诚。辅其不逮。致之 王道。如得雅颂形于金石。菽粟同于水火。反朴还淳。 当如来议。十一月己亥。朝集使利州都督武士□等。诣 朝堂又上表请封禅。帝曰。隋末分离。群凶竞逐。我提 三尺剑。数年之闲。正一四海。是朕武功所定也。突厥 强梁。世为纷更。今乃袭我衣冠。为我臣吏。殊方异类 。辐辏鸿胪。是朕文教所来也。突厥破灭。君臣为俘。 安养之情。同于赤子。是朕仁爱之道也。林邑贡能言鸟 。新罗献女乐。悯其离本。皆令反国。是朕敦本也。酬 功录效。必依赏格。惩恶罚罪。必据刑书。割亲爱。舍 嫌隙。以宏至公之遗。是朕崇信也。非朕专自矜伐。欲 明圣人之教不徒然也。比年谷稼频登。疾疚不作。诚宜 展礼名山。以谢天地。但以丧乱之后。民物凋残。惮于 劳费。所未遑也。册府元龟。

贞观六年。平突厥。年谷屡登。群臣上言请封泰山。 太宗曰。议者以封禅为大典。如朕本心。但使天下太平 。家给人足。虽阙封禅之礼。亦可比德尧舜。若百姓不 足。夷狄内侵。纵修封禅之仪。亦何异于桀纣。昔秦始 皇自谓德洽天心。自称皇帝。登封岱宗。奢侈自矜。汉 文帝竟不登封。而躬行俭约。刑措不用。人皆称始皇为 暴虐。汉文为有德之君。以此而言。无假封禅。礼云。 至敬不坛。埽地而祭。足表至诚。何必远登高山。封数 尺之土也。侍中王珪曰。陛下发德音。明封禅本末。非 愚臣之所及。秘书监魏征曰。隋末大乱。黎民遇陛下始 有生望。养之则至仁。劳之则未可。升中之礼。须备千 乘万骑之费。动役数州。户口萧条。何以能给。太宗深 嘉征言。而中外表章不已。上问礼官两汉封山仪注。因 遣中书侍郎杜正伦。行太山上七十二帝坛迹。是年。两 河水潦。其事乃寝。旧唐书礼仪志。

贞观中。百官上表请封禅。太宗许焉。唯魏征切谏。 以为不可。太宗谓魏征曰。朕欲封禅。卿极言之。岂功 不高耶。德不厚耶。远夷不服耶。嘉瑞不至耶。年谷不 登耶。何为不可。征对曰。陛下功则高矣。而人未怀惠 。德虽厚矣。而泽未旁流。诸夏虽安。未足以供其事。 远夷慕义。未足以供其求。符瑞虽臻。罻罗犹密。积岁 一丰。仓廪尚虚。臣所以窃谓未可。臣未能远譬。但喻 于人。今有人十年长患瘵。治且愈。皮骨仅存。便欲使 负米一石。日行百里。必不可得。隋氏之乱。非止十年 。陛下之良医。除其疾苦。虽已乂安。未甚充寔。告成 天地。臣窃有疑。且陛下东封。万国咸集。要荒之外。 莫不奔走。自今伊洛。洎于海岱。灌莽巨泽。茫茫千里 。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进退艰阻。岂可引 彼夷狄。示之虚弱。殚府竭财。未厌远人之望。加年给 复。不偿百姓之劳。或水旱之灾。风雨之变。庸夫横议 。悔不可追。岂独臣言。兆人咸尔。太宗不能夺。乃罢 封禅。大唐新语。

太宗谓房元龄曰。封禅是帝王盛事。比奏请者不绝。 公等以为何如。魏征对曰。帝王在德。不在封禅。自丧 乱以来。近泰山州县。凋残最甚。若车驾既行。不能令 无使役。此便是因封禅而劳役百姓。太宗曰。封禅之事 。不自取功绩。归之于天。譬如元龄等功臣。虽有益于 国。能自谦让。归之于朕。岂以不言而欲自取。今向泰 山。功归于天。有似于此。然朕意常以嵩高既是中岳。 何谢泰山。公等评议。

贞观六年。公卿百寮。以天下太平。四夷宾服。诣阙 请封禅者。首尾相属。帝不许。尝从容而言曰。朕本诸 公子也。始望不及此。属天下丧乱。遂有救焚拯溺之志 。义师入关之始。群凶鼎沸。当此之时。但得三分天下 。亦为足矣。朕以不武。内禀太上皇之谋。外假士大夫 之力。数年之闲。liuhe大定。升中告禅。信亦其时。然 朕往昔蒙犯霜露。遂婴气疾。但恐登封之后。弥增诫惧 。有乖营卫。非所以益朕也。少欲自怡。用安年寿。公 卿等勿复为言。册府元龟。

贞观十一年。群臣复劝封山。始议其礼。于是国子博 士刘伯庄。睦州刺史徐令言等。各上封禅之事。互设疑 议。所见不同。多言新礼中封禅仪注。简略未周。太宗 敕秘书少监颜师古。谏议大夫朱子奢等。与四方名儒博 物之士。参议得失。议者数十家。递相驳难。纷纭久不 决。于是左仆射房元龄。特进魏征。中书令杨师道。博 采众议。堪行用而于旧礼不同者。奏之。其议昊天上帝 坛曰。将封先祭。义在告神。且备谒敬之仪。方展庆成 之礼。固当于坛下址。先申齐洁。赞享已毕。然后登封 。既表重慎之深。兼示行事有渐。今请祭于泰山下。设 坛以祀上帝。以景皇帝配享。坛长一十二丈。高一丈二 尺。又议制玉牒曰。金玉重宝。质性贞坚。宗祀郊禋。 皆充器。岂嫌华美。寔贵精确。况三神壮观。万代鸿 名。礼极殷崇。事资藻缛。玉牒玉简。式韫灵奇。传之 无穷。永存不朽。今请玉牒长一尺三寸。广厚各五寸。 玉简厚二寸。长短阔狭。一如玉牒。其印齿请随玺大小 。仍缠以金绳五周。又议玉策曰。封禅之祭。严配作主 。皆奠玉策。肃奉诚虔。今玉策四枚。各长一尺三寸。 广一寸五分。厚五分。每策五简。俱以金编。其一奠上 帝。一奠太祖座。一奠皇地祇。一奠高祖座。又议金匮 曰。登配之策。盛以金匮。归格艺祖之庙室。今请长短 令容玉策。高广各六寸。形制如今之表函。缠以金绳。 封以金泥。印以受命玺。又议方石再累曰。旧藏玉牒。 止用石函。亦犹盛书箧笥。所以或呼石箧。今请方石三 枚。以为再累。其十枚石简。刻方石四边而立之。缠以 金绳。封以石泥。印以受命玺。又议泰山上圜坛曰。四 出开道。坛场通义。南面入升。于事为允。今请介邱上 圜坛广五丈。高九尺。用五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土加之。四面各设一阶。 御位在坛南。升自南阶。而就上封玉牒。又议圜坛上土 封曰。凡言封者。皆是积土之名。利建分封。亦以班社 立号。谓之封禅。厥义可知。今请于圜坛之上。安置方 石。玺缄既毕。加土筑以为封。高一丈二尺。而广二丈 。以五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土益封。玉牒藏于其内。祀禅之土封。制亦同 此。又议玉玺曰。谨详前载方石缄封。玉检金泥。必资 印玺。以为秘固。今请依令用受命玺。以封石检。其玉 检既与石检大小不同。请更造玺一枚。方一寸二分。文 同受命玺。以封玉牒。石检形制。依汉建武故事。又议 立碑曰。勒石纪号。显扬功业。登封降禅。肆觐之坛。 立碑纪之。又议设告至坛曰。既至山下。礼行告至。柴 于东方上帝。望秩遍礼群神。今请其坛方八丈一尺。高 三尺。陛仍四出。其禅方坛及余饰。请从今礼。仍请式 柴祭望秩同时行事。又议废石阙及大小距石曰。距石之 设。意取牢固。本资寔用。岂云雕饰。今既积土厚封。 足与天长地久。其小距环坛。石阙回建。事非经诰。无 益礼仪。烦而非要。请从减省。太宗从其议。仍令附之 于礼。旧唐书礼仪志。

 案颜师古传。帝将有事泰山。诏公卿博士杂定其仪 。而论者争为异端。师古奏。臣撰定封禅仪注书。在十 一年。于时诸儒。谓为适中。于是以付有司。多从其说 。

贞观十一年。颜师古封禅议。将封先祭。义在告神。 且备款谒旧唐书作谒敬。之仪。 方展庆成之礼。固当为唐书作于。坛 下距。唐书作趾。通 典一作先。申齐洁。赞飨已毕。然后登封。既表重 慎之深。兼示行事有渐。今请祭于山下。封于山上。四 出开道。坛场通义。南面入升。于事为允。今请山上圜 坛。广五尺。高九尺。用五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土为之。唐 书作加。四面各设一陛。唐书作 阶。御位在坛南。升自南陛。唐 书作阶。旧本作宜。就行 事。行事。唐书作上附玉牒。旧 藏玉牒。止用石函。亦犹书盛箧笥。所以或呼为石箧。 然其形大质重。转徙非易。岱宗倘无此石。皆应取自他 山。所以不为混成。累辑而作。大要在于周固。稽其缜 旧本作缉。密。而近代仪注。更 名石□。□非稽古之文。旧本作称。本 无义训可寻。赢旧本作盈。缩之 闲。贵在折中。旧本作衷。不烦 纷议。更增疑惑。今请方石三枚。以为再累。其十枚石 检。刻方石四边而立之。缠以金绳。用备检约。凡言封 者。皆是积土之名。利建分封。亦以班社立号。谓之封 禅。厥义可知。今若置牒坛上。止因累石。不加缮筑。 即以为封。匪唯严秘之道。有妨简率。亦乃名实不副。 理恐乖爽。今请于圜坛之上。安置方石。封印唐 书通典作玺缄。既讫。旧本作毕 。加五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土筑以为封。高一丈二尺。而广二丈。金 玉重宝。质性坚贞。宗祀严禋。皆充器。岂嫌华美。 寔贵精确。况乎三神壮观。万代鸿名。礼极殷崇。事资 藻缛。玉牒玉检。式韫灵奇。旧本作事 韫灵奇。传之无穷。永存旧本作 在。不朽。至于广袤之数。足以载文辞。缄束之方 。务在申胶固。今宜立制。随时损益。丰功厚德。既以 跨蹑前踪。盛典宏规。无劳一遵曩式。今请玉牒长一尺 三寸。广厚各五寸。玉检厚二寸。唐书 有长短阔狭一如玉牒。其印齿疏密。随印大小。距 石之设。意取牢固。本资实用。岂云巧唐 书作雕。饰。今既积土厚封。更无差动。天长地久 。宁假支持。斜设横安。请并弗旧本作 不。置。勒石纪号。垂裕后昆。美盛德之形容。阐 后王之休烈。其义远通典作大。矣 。其事尚焉。我皇声畅九垓。威横八极。灵祇不爱其宝 。兆庶无得而稽。但当赞述希夷。以摅臣下之至。具旧 本作其。祭坛之例。旧本作制。 登封之所。肆觐万国。受记旧本 作职。百神。固宜刻颂。显通典 作明旧本作播。扬功业。至于小距环坛。旧 本作圜。石阙别树。唐书作回建 。事非经据。无益礼仪。烦而非要。请从减省。神 灵玺宝而弗用。由来无所施行。其六玺虽以封书。莫不 披于群下。受命之玺。登封则用昭事上元。表兹介福。 休征纬兆。岂因常贯。又封检之玺。分寸不同。即事而 言。请并更造。既顺肃虔之理。永垂创制之名。禅坛制 度。请从新礼。行事仪式。亦并依之。自外委细。不载 于文者。职在所司。随事量定。议曰。谨率愚管。其录 如前。庸疑之言。不足观采。但封禅大礼。旧典不存。 秦汉以来。颇有遗迹。阙而不备。难可甄详。昔在元封 。倪宽专赞其决。逮乎光武。梁松独尸其事。搢绅杂议 。不知所裁。至如流俗传闻。记注臆说。未尝从事。徒 有空言。乖殊不一。曷足云也。且夫沿革不同。着之前 诰。自君作古。闻诸往册。方今台铉佐时。远超风后。 秩宗典职。追迈伯夷。究六经之妙旨。毕天下之能事。 纳于圣德。禀自宸衷。果断而行。文质斯允。诏旨集公 卿及儒生学士议登封事。谨依访闻。具件如右。但封禅 大礼。旧典不存。秦汉以来。颇有遗迹。阙而不备。难 可甄详。昔在元封。时主博采群论。建武有司。亦禀成 规。至如记注近书。委巷浮说。不足凭据。无所取材。 且夫沿革不同。着于往册。自君作古。寔惟令范。圣朝 丕业。方贻万载。臣下庸蔽。不敢专决。请垂鉴察。克 断宸衷。谨录奏闻。伏听裁择。谨议。文 苑英华。

贞观十四年十月甲戌。赵王元景等。表请封禅。奏曰 。夫功成道合。古今以为隆平。登封降禅。圣贤谓之大 典。是以出震则天之后、革夏变商之君。继韶夏而施尊 名。崇号谥而广符瑞。顾迟迟焉。群臣区区。诚为此也 。原夫大始云构。生灵厥萌。黎庶布乎穹壤。皇王司其 右契。遐哉上古。以迄于兹。历选休征。未有如今日之 盛也。所以敢罄窥管。无惧触鳞。沥胆披肝。言亦备矣 。援天引圣。辞亦殚矣。幸蒙亭育之泽。降以听览之恩 。大赉虽敷。犹申后命。未便涣汗。方事逡巡。怀生之 徒。不遑宁处。伏乞皇帝陛下。则天成务。应物为心。 协三才之会昌。乃霈然而动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遂万姓之延首、俯凝旒 而改容。虽复龙图告征。龟书袭吉。尚谘诹于四岳。建 明谟于兆人。欲使liuhe之中。沃心遍于朝野。八纮之内 。下问浃于华戎。凡在人灵。畴无忭跃。今兹百辟咸集 。九有攸同。并执玉以来庭。俱式歌而且舞。远则重译 佥议。近则端笏参谋。欣睹增天之高。愿逢加地之厚。 绝域忘生而越险。华发忍死而争趋。中外之心克谐。愚 智之情允睦。掌故事者。草登封而待期。执羁靮者。俨 车徒而俟命。庶官承职。三事夙兴。远迩昌言。明灵幽 赞。莫不倾视俯听。希陪肆觐之礼。效祉呈祥。钦承告 成之庆。山称万岁。企和銮而发奇。云浮五彩。伫华盖 而交荫。两仪之情转迫。万国之望愈深。臣又闻之。屈 己从众。至人所以称仁。丝言显发。哲王以之敷信。昨 已奉明诏。许以试之。寔降皇情。俯同人欲。宽仁之利 斯博。示信之道宜宏。即日庶尹驰心。咸奉章而守阙。 列藩翘足。各伏地以祈恩。所冀天慈。深加昭察。制可 群寮之奏。克以发轸之期。颁示普天。申明绝典。使夫 一时之士。欣独高于万代。八荒之酋。荷周沾于再造。 则臣等死日。犹生之年。不任诚恳之至。谨与连率方牧 等。奉表诣阙固请以闻。帝冲让不许。至于再三。于是 下诏曰。自古明王。君临区宇。功济天下。道被生民。 内外无虞。年谷丰稔。莫不归功上元。致礼厚地。腾茂 实于liuhe。飞英声于百代。今公卿在列。屡述虚心。岳 牧具僚。固陈佥愿。理在难夺。敬依来请。顾循诸己。 仍怀惭德。册府元龟。

贞观十五年四月辛卯。诏以来岁二月。有事于泰山。 六月己酉。有星孛于太微。丙辰。停封泰山。唐 书太宗本纪。唐太宗已平突厥。年谷屡丰。群臣请 封泰山。太宗初颇非之。已而遣中书侍郎杜正伦。行泰 山上七十二君坛迹。以是岁两河大水而止。其后群臣言 封禅者多。至十五年。将东幸。行至洛阳。而彗星见。 乃止。唐书礼乐志。

贞观十五年三月庚辰。肃州言所部川原。遍生芝草。 先是。百僚及雍州父老。诣朝堂上表请封禅。四月辛卯 朔。下诏曰。肇有蒸庶。树之司牧。载籍所纪。风烈犹 存。至于道洽品物。功成宇县。天眷彰于符瑞。人事表 于隆平。莫不增封岱宗。广禅梁甫。荣镜liuhe。对越三 神。前圣所以垂其尊名。后王所以仰其休烈。盖由此也 。自火德既衰。三光分裂。金行失御。九鼎沈沦。诸华 竞逐。彝伦大坏。虽周室削平赵魏。隋氏混一文轨。而 金革之事。未戢于封疆。雅颂之音。弗闻于朝廷。遂使 至教阙如。淳风莫反。齐郊绝类帝之礼。日观缺升中之 仪。其已久矣。朕丕膺景命。嗣守洪基。承大乱之余。 当率土之责。负扆兴惕。纳隍在虑。上凭宗社之灵。下 资士庶之力。草昧伊始。援干戈以靖乱。区夏既平。宏 礼乐以纬俗。尉候无警。灾畲有年。比屋咸保其欢。含 气不违其性。殊方异域。尽地界而来庭。应图合牒。殚 天符而表瑞。缅怀前载。详求诸己。岂伊寡德。能致此 乎。固乃上元所协赞也。而群公卿士。百辟庶僚。因陈 人祇之意。请遵封禅之典。推而不居。至于数四。文武 之情弥切。内外之议日闻。诚请频繁。淹历年载。朕继 迹百王。因心万物。上奉苍昊。义在荐功。下抚黎元。 方祈厚福。既迫兹理。敢不祗从。猥以眇身。齐美上代 。永言夙志。凛乎增惕。可以来年二月。有事泰山。所 司宜与公卿并诸儒士。及朝臣有学业者。详定其仪。博 考圣贤之旨。以允古今之中。务尽诚敬。称朕意焉。于 是诏太常卿韦挺为检校封禅大使。礼部侍郎令狐德棻副 焉。朝廷参议其仪。异端竞起。秘书少监颜师古。乃奏 称臣撰定封禅之礼书。在十一年春。于是诸儒参详。以 为适中。诏公卿定其可否。多从师古之礼。六月己酉。 有星孛于太微宫。犯帝位。辛亥。朝散大夫行起居郎褚 遂良进曰。陛下拨乱反正。功昭前烈。告成升岳。天下 幸甚。而行至雒阳。彗星辄见。此或有所未允合者也。 且汉武优柔数年。始行岱礼。臣愚伏愿详择。丙辰。诏 曰。自古皇王。受天之命。建显号于封禅。扬功名于竹 帛者。莫不功济夷夏。道协人祇。然后登泰山之高。刊 梁甫之石。未有七德靡记。九部寂寥。而欲齐声于圣哲 。垂美于篆籀者也。朕承宗庙之重。当区宇之责。寅畏 三灵。忧勤万姓。虽戡翦祸乱。克定遐荒。而至教犹郁 。刑典未厝。胜残之化。未洽于率土。平和之风。多惭 于往烈。是以览经籍而自失。想坛场而增惧。亟寝搢绅 之奏。屡拒公卿之请。逡巡大典。荏苒历载。近者文武 百僚。州县庶尹。频繁抗表。殷勤固陈。咸以为两仪交 泰。四夷宾服。礼乐兴行。年谷丰稔。苍昊呈符于上。 灵符不可以久替。黎献协心于下。众欲不可以固拒。朕 迫兹群议。敢不敬从。欲荐功上元。大报后土。升中之 仪已具。省方之期有日。今太史奏彗星出于西方。朕抚 躬自省。深以zhanli。良由功业之被liuhe。犹有未着。德 化之覃八表。尚多所阙。遂使神祇垂佑。警戒昭然。朕 畏天之威。寝兴靡措。且旷代盛典。礼数非一。行途之 闲。劳费不少。冬夏凋弊。多未克复。将送仪仗。转运 粮储。虽存节省之义。终烦黎庶之力。非惟上亏天意。 亦恐下失人心。解而更张。抑有故实。前以来年二月有 事泰山。宜停。庶夙夜自修。遂其罪己之志。勤恤匪懈 。申其纳隍之情。倘蒙灵祇回睠。宗社分福。朝廷同于 大道。风俗归于朴素。告成之美。更思其宜。仍命所司 。泰山有前代帝王。因封禅立碑。及石函检之类。往遭 离乱。被贼毁发。并修立瘗藏之。册府 元龟。

二十年十一月。司徒长孙无忌与百官及方岳等。上表 请封禅。不许。司徒长孙无忌与百僚又请封禅。诏曰。 朕念远役初宁。颇须休息。深知所请。甚合机宜。即事 省方。恐生劳扰。俟百姓闲逸。可徐议之。十二月己丑 。司徒长孙无忌等。又诣顺天门抗表请封禅曰。臣闻阴 阳不测。陶冶生灵之谓神。道德元通。仁育黎元之谓圣 。圣也者。自天之攸纵也。神也者。代天之理物也。是 以惟天称辟。灵心作其会昌。惟辟奉天。至诚表其封禅 。升中之道。抑斯之谓欤。由是先王急焉。当仁不让。 景中必□。时至则行。务在告其成功。故无俟于终日。 伏见纶旨。辞远役之初宁。缓此嘉期。讬俟人之逸豫。 岂容前歌拔拒。戢武之后辞劳。拓境开疆。太平之秋有 倦。诚如睿虑。未昭百姓之心。假此空言。寔乖千里之 应。臣等伏膺麟阁。纵观太始之初。沈研鸟文。历选橧 巢之上。悠悠栗陆。未辨牺牲。淼淼大庭。孰知樽俎。 衮心为饰。尚报大帝之功。茹毛充荐。轻展介邱之礼。 西叙穷乎积石。东渐迫乎沧江。化未覃于九夷。贡有关 于三脊。犹且范围天地。斡运羲舒。扬翠旌于奉高抚朱 弦于岱岳。迓百神而宾上帝。契三灵而谒大坛。玉牍灵 文。飞英华于万古。金绳秘检。腾清辉于八埏。是知纪 号垂名。崇高莫加于肆类。推功辑瑞。广厚莫大于登封 。若乃灵贶所集。人谋允洽。虽固执于撝谦。谅无得而 辞也。伏惟皇帝陛下。研精探赜。神无不照。唯几所鉴 。洞出象帝之初。先天成则。超贯混元之际。由是大明 扬彩。丽雕轩于再中。景宿腾辉。藻璇题以霄映。奔山 车而叠轸。促日驭之鸣銮。跃泽马而相趋。征天驷之徐 轫。烟川清野。蓄泄于弈弈之阿。薰风惊途。扇荡于云 云之峤。其冥兆也如彼。其显应也若斯。而陛下因事逡 巡。方稽大典。使尊名显号。□光于琰碑。绝异殊尤。 沮绚于琼简。孰谓畏天之命。顺人之欲者欤。率土凄凄 。深所未喻。臣又闻之。游海若者。冯夷之宫为陋。登 太山者。鲁侯之邦盖小。是知绛霄不极。九垓网络于胸 中。赤县无涯。四海括囊于度内。何者。升山巢睫。窃 比所以悬殊。朝菌灵椿。长短自然相度也。若夫大乐云 替。封豨盗钟。大礼既湮。长鲸裂冕。酌抚石于无体。 钧天之响郁兴。采埽地于无形。禋宗之道愈劭。则女希 惭其创制。轩后归其正名矣。至若比屋见诛。农夫化为 京观。禀□无类。刍牧穷于染锷。重兴粒食。颂栖亩之 余粮。首建骖騵。咏徒行之兼乘。则农皇贬于推毂。羲 氏退以扶轮矣。既而凝旒阐化。中外禔福。负扆胜残。 飞沈遂性。亭育侔于宇宙。就望体于云日。荷其德以难 名。用其功而无谢。故乃邈高辛之顺义。孕颛顼之疏通 矣。加以刑清政肃。委金科而罔施。毁犴空囹。设画衣 而莫犯。通关梁于敻服。共苑囿于黎蒸。击壤而谣。传 清音于戎狄。耕田而食。建可封于皂隶。外户设而不扃 。神兽驯而靡触。故以光融伊帝。景焕虞廷。至于卑宫 菲膳。孝享通于鬼神。大路越席。至敬极于严配。黄屋 建三辰之旆。垂范裕于千祀。元哻垂九旒之藻。设法悬 于万代。小正调其玉烛。应祥蓂而不亏。中天朗其金镜 。与贞明而同晷。则文命以是伏膺。元王于兹负笈矣。 洎乎翦商除害。夷项垦灾。戮冀野而复皇猷。诛畴华而 清帝道。提倚天之长剑。拯涂炭于游魂。挥驻日之雕戈 。畅怀生于仁寿。则骇文武之仍代。吞高光之累叶矣。 论彼数君。时闻一善。能兼之者。寔归仁圣。若乃提封 海外。总一寰中。日域穷芳华之津。月竁跨濛波之表。 喁喁向内。并为冠带之伦。飘飘驾风。总萃王庭之会。 赆北荒之明月。牣天府以摛光。筐南州之火毛。鬻旗亭 而吐曜。龙伯钓鳌之旅。咸编列于武臣。凤洲君子之渠 。各委质于文吏。斯乃书契之所未睹。超古先而绝类矣 。窃惟域中三大。义均一体。感通由乎影响。弥纶切乎 jiaoji。是知德逾厚者贶逾深。功尤高者祥尤着。当今皞 穹储祉。浃天纮以宅心。后土锡符。总坤维而服化。由 是百官累息。万国耸神。佥发叩阍之请。伫副上灵之望 。伏愿时纡睿绂。远振天声。征鸿儒。聘鲵齿。考逸义 。缉遗编。摭秦煨之逸文。采鲁壁之余蠹。酌云经而定 议。宪河图而缮仪。然后玉路乘春。金镳肃景。五牛翻 其析羽。六龙辉其镂钖。鼓丰隆而惊翠微。振列缺而清 绿野。凝笳发岫。合万岁于山言。飞盖登峦。错五松于 林秀。登圜坛而接武。隆曜魄而齐尊。俾夫一代衣冠。 置其名于册府。四方夷狄。凿其窍于灵宫。则普天欣赖 。怀生再造。朝闻夕死。抃若登仙。臣等深荷玉成。不 胜至愿。重竭愚瞽。昧死以闻。诏曰。朕遐观哲王。焕 在方册。功既成矣。咸备礼以升中。道既行焉。必奉符 而告禅。所以发挥天命。昭格上灵。其有建显号以创鸿 徽。施尊名而腾茂烈者。莫不扬辉于镂玉。绚景于涂金 。昭昭然丽三辰而并运。滔滔焉播四冥而极深。朕诚寡 德。良深景慕。曩者。氓俗凋弊。国步甫安。勉致隆平 。日不暇给。而槐卿守阙。请继美于云亭。岳牧叩阍。 祈踵武于梁岱。自惟菲薄。至道未凝。抗礼皞穹。寔怀 疑惧。缅寻幼齿。运钟交丧。忘其家以徇天下。委其体 以济寰中。翊戴先皇。削平诸夏。出于万死。首导五横 之源。不顾一生。光锡兆人之命。越自鑪炭。获返营魂 。拔于鬼录。并登仁寿。窃惟天地之大德。存于施生。 朕以径寸之小心。袭于造育。降期体泰。谅或繇兹。不 然者何能致于此也。遂得池隍象浦。苑囿龙沙。置一候 于鹣林。同六爻于鳏水。寔资天睠。贲以咸亨。岂朕微 庸。而能及此。今兹列辟卿士。鸿生硕德。各述灵征。 累陈丹款。既迫群议。当事敬从。乃诏有司。广召搢绅 先生。议方石圜坛之制。草封禅射牛之礼。修造羽仪辇 辂。并送之雒阳宫。册府元龟。

贞观二十一年正月丁酉。诏以来岁二月。有事于泰山 。八月。泉州海溢。壬戌。停封泰山。唐 书太宗本纪。

贞观二十一年正月丁酉诏曰。朕闻天高地大。首播黎 方,娲皇燧人。肇恭元箓。是知施生为德。处崇高而不 言。亭d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d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du攸资。委钦明以司契。洎乎三正迭建。五运相 迁。休烈存乎典坟。至道流乎雅颂。其有仰齐七政。俯 会百神。察灵眷于祥符。报元功于昭告。莫不罄情梁岱 。继踵云亭。对越两仪。尽先圣之能事。扬蕤三统。垂 曩哲之尊名。悬镜天衢。罔不繇于此也。自中阳绝组。 堙白水于穷流。宫孽绍兴。阻黄星于天堑。永嘉东播。 化金马以为牛。道武南徂。飞苍鹅以登阼。周吞岳裔。 逮三叶而巢倾。隋并舜后。及二帝而舟覆。莫不以凶易 乱。以暴代昏。各肆巨壑之心。规享上灵之佑。却行求 进。其可得乎。由是寂寥千祀。无怀之风不嗣。泯弃七 经。子长之言殆绝。遂使成山日观。久阙升中之仪。汶 上明堂。畴闻类帝之义。顾瞻礼乐。深有可嗟。朕幼践 危机。愍斯穷运。上同负翼。下靡息肩。负荷休征。投 旗鞠旅。肃恭储祉。吟云跃鳞。顺朱鸟以行诛。骞丹凤 而遐举。射九乌而悬日月。区品物以煦阳和。练五石以 造干坤。济崩角以全眉寿。于是尊奉先帝。凝旒于庙堂 。躬履兵锋。忧勤于燮辅。既而仰逼威命。俯顺乐推。 越自唐侯。言膺下武。深惟忧责之重。自勖若厉之怀。 遂致灵贶无涯。翦毛头而降锡。游魂削衽。尽穷发以开 疆。东苑蟠桃。西池昧谷。咸覃正朔。并充和气。较凝 祯于往代。穷今古而罕闻。考光泽于前皇。罄piao<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piao<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piao缃而莫 睹。岂朕眇身。勤劳所逮。谅由高明垂鉴。祚此隆平。 今兹三事大夫。百僚庶尹。各述天人之意。请蹑封禅之 踪。顾惟寡薄。推而不有。杜绝群言。至于数四。中外 之情尤切。企伫之望逾深。朕又详思。荷裁成于穹昊。 自古贤哲。并归功于大帝。迫斯至理。弗获固辞。展礼 上元。实增惭惧。可以贞观二十二载仲春之月。式遵故 实。有事于泰山。诸内外具僚。岳牧卿士。既相敦喻。 将事告成。各罄乃心。无亏政道。恪居职务。以协时雍 。所司宜与搢绅先生。载笔圆冠之士。详求通典。裁其 折中。深加严敬。称朕意焉。仍令天下诸州。明扬侧陋 。其有学艺优洽。文蔚翰林。政术甄明。才膺国器者。 并宜总集泰山。庶令作赋掷金。不韫天庭之掞。被褐怀 玉。无溺屠钓之闲。务得英奇。当加不次也。遣太常卿 杨师道为检校封禅大使。户部侍郎卢承庆为副。后改令 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为大使。司空梁国公房元龄等议 云。梁甫社首二山。并是古昔禅祭之所。十五年议奏。 请禅梁甫。今更奉诏详议。梁甫去泰山七十里。又在东 南。至于行事。未为稳便。社首去泰山五里。是周家禅 处。臣等参详。请禅社首。有诏依奏。余并依十五年议 。八月壬戌。诏曰。朕闻探元赜者。先实而后宾。体至 公者。本仁而末礼。名归于己。往哲存而弗务。德利于 人。前圣徇而为急。是用范围天地。权轻重以会时宜。 取则阴阳。适变通以从众欲。由古之封禅。无夺事机。 所谓奉天。咸资务隙。朕仰窥前志。历选哲王。无怀有 巢。缅逾绳契之末。龟文凤纪。越在俎豆之先。扣寂寞 以传疑。故可略而言也。至于三元立统。百物正名。步 骤之轨非遥。损益之源可挹。虽尧心广运。局疆域于流 沙。禹迹遐宣。限提封于碣石。犹且先引即叙。次展玉 帛之仪。首创宾门。方备云亭之典。告成之义。罔弗由 兹。况朕奄有方舆。阃域该于千古。仰承灵睠。降福超 于百王。巨海所环。莫非臣妾。长河攸括。并入封疆。 日者夷夏同文。祯符狎至。谓可鸣銮日观。勒牒仙闾。 许以来春。亲行告禅。而今延陀一姓。流窜西陲。控弦 万计。初归正朔。新就絷维。又以公卿庶僚。各陈诚请 。遂有翠微之役。无非板筑之劳。既而山谷阻深。朝宗 有碍。重披丹恳。请建玉华。且复频有兴造。恐致烦劳 。兼闻河北数州。颇伤淹涝。朕为人父母。思济黎元。 顺动升中。理无兼遂。其介邱之礼。宜且权停。其玉华 宫制度。务从菲薄。更令卑陋。庶免风雨。称朕意焉。 册府元龟。

 案唐书谢偃传。太宗时。偃为宏文馆直学士。撰玉 牒真纪。以劝封禅。

 唐实录。贞观五年正月。朝集使赵王孝恭等。请封 禅。手诏不许。十二月己亥。朝集使表请。帝曰。未遑 。六年。百僚又请。不许。十一年。帝将有事封禅。国 子博士刘伯庄等皆上封禅事。言新礼简略。敕吕儒及颜 师古朱子奢参议得失。议者数十家。递相驳难。不决。 于是元龄征师道采众议。以为永式。十四年十月甲戌。 赵郡王元景等表请。壬辰。诏从。十五年三月庚辰。肃 州言所部川原。遍生芝草。先是。百僚及雍州父老诣朝 堂表请。四月辛卯朔。诏以来岁二月。有事于泰山。诏 太常卿韦挺为检校封禅大使。礼部侍郎令狐德棻副焉。 秘书少监颜师古奏。臣撰礼书。在十一年春。诏公卿定 可否。多从师古之礼。六月己酉。有星孛太微宫。辛亥 。起居郎褚遂良进曰。行至洛阳。彗星辄见。或有未允 合者。丙辰。停封泰山。

显庆四年六月。诏许敬宗议封禅仪。敬宗请以高祖太 宗俱配昊天上帝。太穆文德二后并配地祇。从之。通 鉴。

麟德元年七月丁未。诏以三年正月。有事于泰山。唐 书高宗本纪。

麟德元年七月丁未朔。诏宜以三年正月。式遵故寔。 有事于岱宗。所司详求茂典。以从折衷。其诸州都督刺 史。以二年十二月。便集岳下。诸王十月集东都。缘边 州府襟要之处。不在集限。天下诸州。明扬才彦。或销 声幽薮。或藏器下僚。并随岳牧举选。九月乙丑。诏曰 。来年行幸岱宗。州县不得浪有烦扰。其水浅可涉。不 可缮造桥梁。所行之处。亦勿开道路。诸州及寺观并百 姓。不得辄献食。册府元龟。

麟德二年二月壬午。如东都。十月丁卯。如泰山。唐 书高宗本纪。

麟德二年春正月壬午。幸东都。丁酉。幸合璧宫。甲 子。以发向泰山。停选。五月。以司空英国公李绩。少 师高阳郡公许敬宗。右相嘉兴县子陆敦信。右相钜鹿男 窦德元。为检校封禅使。冬十月戊午皇后请封禅。司礼 太常伯刘祥道上疏请封禅。丁卯。将封泰山。发自东都 。十一月丙子。次于原武。以少牢祭汉将纪信墓。赠骠 骑大将军。十二月丙午。御齐州大厅。乙卯。命有司祭 泰山。丙辰。发灵岩顿。旧唐书高宗本 纪。

麟德二年十月丁卯。帝发东都。赴东岳。从驾文武兵 士。及仪仗法物。相继数百里。列营置幕。弥亘郊原。 突厥。于阗。波斯。天竺国。罽宾。乌苌。昆仑。倭国 。及新罗。百济。高丽等诸蕃酋长。各率其属扈从。穹 庐毡帐。及牛羊驼马。填候道路。是时频岁丰稔。斗米 至五钱。豆麦不列于市。议者以为古来帝王封禅。未有 若斯之盛者也。十二月丙午。至齐州。停十日。丙辰。 发灵岩顿。至于泰岳之下。庚申。帝御行宫牙帐。以朝 群臣。册府元龟。

干封元年正月戊辰。封于泰山。庚午。禅于社首。以 皇后为亚献。壬申。大赦改元。唐书高 宗本纪。

干封元年。封泰山。为圆坛山南四里。如圜丘。三壝 、坛上饰以青。四方如其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号封祀坛。玉策三。以玉 为简。长一尺二寸。广一寸二分。厚三分。刻以金文。 玉匮一。长一尺三寸。以藏上帝之册。金匮二。以藏配 帝之册。缠以金绳五周。金泥玉玺。玺方一寸二分。文 如受命玺。石□以方石再累。皆方五尺。厚一尺。刻方 其中。以容玉匮。□旁施检刻。深三寸三分。阔一尺。 当绳刻深三分。阔一寸五分。石检十枚。以检石□。皆 长三尺。阔一尺。厚七分。印齿三道。皆深四寸。当玺 方五寸。当绳阔一寸五分。检立于□旁。南方北方皆三 。东方西方皆二。去□隅皆一尺。□缠以金绳五周。封 以石泥。距石十二。分距□隅。皆再累。皆阔二尺。长 一丈。斜刻其首。令与□隅相应。又为坛于山上。广五 丈。高九尺。四出陛。一壝。号登封坛。玉检。玉牒。 石□。石距。玉匮。石检。皆如之。为降禅坛于社首山 上。八隅。一成八阶。加方丘三壝。上饰以黄。四方如 其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其余皆如登封。其议略定。而天子诏曰。古今之 制。文质不同。今封禅以玉牒金绳。而瓦尊匏爵秸席。 宜改从文。于是昊天上帝褥以苍。地祇褥以黄。配褥皆 以紫。而尊爵亦更焉。是岁正月。天子祀昊天上帝于山 下之封祀坛。以高祖太宗配。如圜丘之礼。亲封玉册。 置石□。聚五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土封之。径一丈二尺。高九尺。已事。 升山。明日。又封玉册于登封坛。又明日。祀皇地祇于 社首山之降禅坛。如方丘之礼。以太穆皇后文德皇后配 。而以皇后武氏为亚献。越国太妃燕氏为终献。率六宫 以登。其帷帟皆锦绣。群臣瞻望。多窃笑之。又明日。 御朝觐坛。以朝群臣。如元日之礼。乃诏立登封坛曰万 岁台。降禅坛曰景云台。以纪瑞焉。其后将封嵩岳。以 吐番突厥寇边而止。礼乐志。

高宗即位。公卿数请封禅。则天既立为皇后。又密赞 之。麟德二年十一月。车驾东发巡狩。诏礼官博士。撰 定封禅仪注。有司于干封元年正月戊辰朔。先是。有司 斋戒于前祀七日。平旦。太尉誓百官于行从中台。云。 来月一日封祀。二日登封泰山。三日禅社首。各扬其职 。不供其事。国有常刑。上斋于行宫四日。致斋三日。 近侍之官。应从升者。及从事群官。诸方客使。各本司 公馆清斋一宿。前祀一日。诸卫令其属未后一刻。设黄 麾半仗于外壝之外。与乐工人俱清斋一宿。至其年十二 月。车驾至山下。及有司进奏仪注。封祀坛以高祖太宗 同配。禅社首以太穆皇后文德皇后同配。皆以公卿充亚 献终献之礼。于是皇后抗表曰。伏寻登封之礼。远迈古 先。而降禅之仪。窃为未允。其祭地祇之日。以太后昭 配。至于行事。皆以公卿。以妾愚诚。恐未周备。何者 。干坤定位。刚柔之义已殊。经义载陈。中外之仪斯别 。瑶坛作配。既合于方祇。玉豆荐芳。实归于内职。况 推尊先后。亲飨琼筵。岂有外命宰臣。内参禋祭。详于 至理。有紊徽章。但礼节之源。虽兴于昔典。而升降之 制。尚缺于遥图。且往代封岳。虽云显号。或因时省俗 。意在寻仙。或以情觊名。事深为己。岂如化被乎四表 。推美于神宗。道冠乎二仪。归功于先德。宁可仍遵旧 轨。靡创彝章。妾缪处椒闱。叨居兰掖。祇以职惟中馈 。道属于蒸尝。义切奉先。理光于苹藻。罔极之思。载 结于因心。祗肃之怀。实深于明祀。但妾早乖定省。已 阙侍于晨昏。令属崇禋。岂敢安于帷帟。是故驰情夕寝 。睠嬴里而翘魂。叠虑宵兴。仰梁郊而耸念。伏望展礼 之日总率六宫内外命妇。以亲奉奠。冀申如在之敬。式 展虔拜之仪。积此微诚。已淹气序。既属銮舆将警。奠 璧非赊。辄效丹心。庶裨大礼。冀圣朝垂则。永播于芳 规。萤烛末光。增辉于日月。于是祭地祇梁甫。皆以皇 后为亚献。诸王太妃为终献。丙辰。前罗文府果毅李敬 贞。论封禅须明水实樽。淮南子云。方诸见月。则津而 为水。高诱注云。方诸。阴燧大蛤也。熟摩拭令热以向 月。则水生。以铜盘受之。下数石。王充论衡云。阳燧 取火于日。方诸取水于月。相去甚远。而火至水来者。 气感之验也。汉书仪云。八月饮酎。车驾夕牲。以鉴诸 取水于月。以阳燧取火于日。周礼考工记云。金有六齐 。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郑玄注云。鉴燧。取水火于日 月之器也。准郑此注。则水火之器。皆以金锡为之。今 司宰有阳燧。形如圆镜。以取明火。阴鉴形如方镜。以 取明水。但比年祀祭。皆用阳燧取火。应时得。以阴鉴 取水。未有得者。尝用井水替明水之处。奉敕令礼司研 究。敬贞因说先儒是非。言及明水。乃云周礼金锡相半 。自是造阳燧法。郑玄错解以为阴鉴之制。依古取明水 法。合用方诸。引淮南子等书。用大蛤也。又称敬贞曾 八九月中。取蛤一尺二寸者。依法试之。自人定至夜半 。得水四五斗。敬贞所陈检有故实。又称先经试验确执 。望请差敬贞自取蚌蛤。便赴泰山。与所司对试。是日 制曰。古今典制。文质不同。至于制度。随世代沿革。 惟祀天地独不改张。斯乃自处于厚。奉天以薄。又今封 禅即用玉牒金绳器物之闲。复有瓦樽秸席。一时行礼。 文质顿乖。驳而不伦。深为未惬。其封祀降禅所设上帝 后土位。先设稿秸瓦甒瓢杯等物。并宜改用裀褥罍爵。 每事从文。其诸郊祀。亦宜准此。于是昊天上帝之座。 褥以苍。皇地祇。褥以黄。配帝及后。褥以紫。五方上 帝及大明夜明席。皆以五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内官以下席。皆以莞。旧 唐书礼仪志。

干封元年正月戊辰朔。有事于泰山。亲祀昊天上帝于 封祀之坛。己巳。帝登于泰山。封玉牒于介邱。庚午。 降禅于社首山。皇后为亚献。越国太妃燕氏为终献。先 是。李绩许敬宗等。议封禅仪注。请以高祖太宗二座。 俱配昊天上帝。诏从之。壬申。帝御朝觐坛受朝贺。大 赦天下。癸酉。帝谓群官曰。升中大礼。不行来数千载 。近代帝王。虽称封禅。其闲事有不同。或为求仙克禋 。或以巡游望拜。皆非尊崇祖业。近在隋朝。丧乱最甚 。老者填沟壑。少壮染兵锋。高祖发自晋阳。拨乱反正 。先朝躬擐甲胄。缵成大业。埽除氛祲。廓清区宇。遂 得四海宅心。万方仰德。朕丕承宝历。十有七年。终日 孜孜。夙夜无怠。属gguuoojiia无事。天下太平。华夷又安。 远近辑睦。所以躬亲展礼。褒赞先勋。情在归功。固非 为己。遂得上应天心。下允人望。今大礼既毕。深以为 慰。公等休戚是同。故应共有此庆。欲与公等饮宴尽欢 。各宜在外更衣。即求相见。仍敕所司撤幄帐。施玉床 。三品以上升坛。四品以下纵列坐坛下。纵酒设乐。群 臣及诸岳牧。竞来上寿起舞。日晏方止。戊寅。诏兖州 置寺观各三所。观以紫云仙鹤万岁为称。寺以封峦非烟 重轮为名。丙戌。发自泰山。改号封祀坛为舞鹤台。介 邱坛为万岁台。降禅坛为景云台。以祀日各有灵鹤及山 呼万岁之瑞故也。册府元龟。

干封元年正月。帝亲享昊天上帝于山下封祀之坛。如 圜丘之仪。祭讫。亲封玉策。置石□。聚五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土封之。 圜径一丈二尺。高九尺。其日。帝率侍臣以下升泰山。 翌日。就山上登封之坛。封玉策讫。复还山下之斋宫。 其明日。亲祀皇地祇于社首山上降禅之坛。如方丘之仪 。皇后为亚献,越国太妃燕氏为终献。翌日。上御朝觐 坛。以朝群臣。如元日之仪。礼毕。宴文武百寮。大赦 改元。案本纪是年三月改元总章。旧唐 书礼仪志。

 案大唐新语。高宗干封初。封禅岱宗。行初献之礼 毕。执事者趋下。而宫官执帷。天后率六宫升坛行礼。 帷席皆以锦绣为之。识者咸非焉。

上元三年二月。诏今冬有事于嵩岳。闰三月。以吐蕃 犯塞。停之。案本纪。是年十一月改元 仪凤。

上元三年二月。诏以今冬有事于嵩岳。命所司草仪注 。务从典故。闰三月。诏以吐蕃犯塞。停嵩岳封禅之礼 。册府元龟。

调露元年秋七月己卯。诏以今年冬至。有事嵩岳。礼 官学士详定仪注。冬十月。单于大都护府突厥阿史德温 传。及奉职二部。相率反叛。庚申。诏封嵩山宜停。旧 唐书高宗本纪。

永淳二年春正月甲午朔。幸奉天宫。遣使祭嵩岳少室 箕山具茨等山。西王母启母巢父许由等祠。十一月癸亥 。幸奉天宫。时天后自封岱之后。劝上封中岳。每下诏 草仪注。即岁饥边事警急而止。至是复行封中岳礼。上 疾而止。旧唐书高宗本纪。

高宗既封泰山之后。又欲遍封五岳。至永淳元年。于 洛州嵩山之南。置崇阳县。其年七月。敕其所造奉天宫 。二年正月驾幸奉天宫。至七月。下诏将以其年十一月 封禅于嵩岳。诏国子司业李行伟。考功员外郎贾大隐。 太常博士韦叔夏。裴守贞。辅抱素等。详定仪注。于是 议立封祀坛。如圜丘之制。上饰以元。四面依方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为圜 坛。三成。高二丈四尺。每等高三尺。坛上径一十六步 。三等各阔四步。设十二陛。陛皆上阔八尺。下阔一丈 四尺。为三重壝。距外壝三十步。内壝距五十步。燎坛 在坛东南外壝之内。高三尺。方一丈五尺。南出陛。登 封坛圆径五丈。高九尺。四出陛。为一壝。饰以五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 准封祀禅祭坛。上饰以金。四面依方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为八角方坛。 再成。高一丈二尺。每等高四尺。坛上方十六步。每等 广四步。设八陛。其上坛陛皆广八尺。中等陛皆广一丈 。下等陛皆广一丈二尺。为三重壝之大小。准封祀。为 埋陷。在坛之末地。外壝之内。方深取足容物。南出陛 。朝觐坛于行宫之前为坛宫。方三分。壝二。在南。坛 方二十四丈。高九尺。南面两陛。余三面各一陛。封祀 登封。五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土封石□为圜封。上径一丈二尺。下径三丈 。高九尺。禅祭五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土封。为八角方封。大小准封祀制 度。所用尺寸。准历东封。并用古尺。诸坛并筑土为之 。礼无用石之文。并度影以定方位。登封降禅四出陛。 各当四方之中。陛各上广七尺。下广一丈二尺。封祀玉 帛料。有苍璧。四圭有邸。圭璧。禅祭有黄琮。两圭有 邸。无圭璧。又定登封降禅朝觐等日。准礼。冬至祭天 于圜丘。其封祀请用十二日。准东封祀故事。十二日登 封。十三日禅祭。十四日朝觐。若有故须改登封已下期 日。在礼无妨。又辇舆料云。封祀登封。皇帝出乘玉辂 。还乘金辂。皇太子往还金辂。禅祭。皇太子如封祀。 又衣服料云。东封祀祭日。天皇服衮冕。近奉制依贞观 礼。服大裘。又云。衮冕服一具。斋服之通天冠服一具 。回服之翼善冠服一具。马上服之。皇太子衮冕服。又 斋则服远游冠。受朝则公服远游冠服。马上则进德冠服 。礼仪志。

永淳二年七月庚申。诏以今年十月。有事于嵩岳。宜 令礼官学士等。审定仪注。务展诚敬。仍令天下岳牧。 及京官五品以上。各举所知有孝行儒学文武之士。于是 诏礼官议射牛之事。太常博士裴守真奏议曰。据周礼及 国语。郊祀天地。天子自射其牲。汉武惟封泰山。令侍 中儒者射牛行事。至于余祀。亦无射牲之文。但亲舂射 牲。虽是古礼。久从废省。不可复行。据封禅祀礼。日 未明十五刻。宰人以鸾dao割牲。质明而行事。比銮驾至 祠所。牢牲总毕。天皇惟奠玉酌献而已。今若祀前一日 射牲。事即伤早。祀日方始射牲。事又伤晚。若依汉武 故事。即非亲射之仪。事贵随时。不可行。用神功破阵 乐。及功臣庆善乐。二舞每奏。上皆立对。守真又议曰 。窃惟二舞肇兴。讴吟攸属。赞九功之茂烈。协万国之 欢心。义均韶夏。用兼宾祭。皆祖宗圣德。而子孙享之 。详览传记。未有皇王立观之礼。况升中大事。华夷毕 集。九服仰垂拱之安。百蛮怀率舞之庆。陶甄化育。莫 匪神功。岂于乐舞。别申严敬。臣等详议。二舞时。天 皇不合起立。诏并从之。寻以帝不豫。改用来年正月行 封禅之礼。十月癸亥。车驾幸奉天宫。十一月丙戌。诏 曰。朕闻仁者德之本。协亭育之至途。礼者道之末。乃 帝王之余事。历选往初。详观曩躅。恻隐以孚其化。变 通以会其神。朕以虚薄。祗膺宝位。旰食宵衣。惧忝于 宗社。如伤若厉。伫济于黎元。每以皇基肇辟。范围覆 载。遗惠所覃。照格区宇。虔荷灵命。尝虑下亏鸿业。 遍刊群岳。不足报元功。已升闻于日观。思款谒于天台 。志在告成。谅非为己属今兹丰稔。方有事于嵩邱。崇 累圣之丕绩。祈兆人之嘉佑。顷者分使出巡。存问风俗 。河南河北。尚有十余州旱涝。加以朔方寇盗。时或侵 边。关内流离。未能复业。一物失所。犹甚纳隍。数郡 不宁。岂宜备礼。前欲以来年正月封禅中岳者。宜停。 册府元龟。

嗣圣十三年。即武后万岁通天元年。 腊月甲戌。如神岳。甲申。封于神岳。丁亥。禅于 少室山。唐书中宗本纪。

 案王元感传。天授中。元感直宏文馆。武后时已郊 。遂享明堂。封嵩山。绍兴韦叔夏等草仪具。众推练洽 。
 
 
 

唐会要卷八 原 阙 今照四库全书本增补

  郊议

元宗开元十二年闰十二月辛酉。文武百官吏部尚书裴漼 等。上请封东岳曰。臣闻道协干坤。圣人之元德。功存 礼乐。王者之能事。故旁征前载。博考鸿名。躬历数之 期。遇天人之应。莫不发号施令。升中合符。泽浸黎元 。以茂声实者矣。伏惟开元神武皇帝陛下。握符提象。 出震乘图。英威迈于百王。至德加于四海。梯航接武。 毕尽戎夷之献。耕凿终欢。不知尧舜之力。恶除氛沴。 增日月之光辉。庆袭休荣。杂烟云之气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灵物绍至。 休祥沓委。江茅将鄗黍均芳。双觡与一茎齐烈。固可以 稽典训。设坛场。悉符瑞之美。答神祇之贶。谦而不发 。虽在于圣心。理则难辞。孰违于天意。臣幸遭昌运。 谬齿周行。咸申就日之诚。愿睹封峦之庆。无任勤恳之 至。谨于朝堂奉表陈情以闻。帝手诏报曰。自中朝有故 。国步艰难。天祚我唐。大命集于圣真皇帝。朕承奉丕 业。十有余年。德未加于百姓。化未覃于四海。将何以 拟洪烈于先帝。报成功于上元。至若尧舜禹汤之茂躅。 轩后周文之懿范。非朕之能逮也。其有日月之瑞。风云 之祥。则宗庙社稷之余庆也。地平天成。人和岁稔。则 群公卿士之任职也。抚躬内省。朕何有焉。难违兆庶之 情。未议封崇之礼。甲子。侍中臣干曜。中书令臣说等 奏。臣闻自古受天命。居大宝者。必登崇高之邱。行封 禅之事。所以展诚敬。报神祇。三五迄今。未之阙也。 是以高宗因文武之业。盛岱亭之礼。方册所记。虞夏同 风。圣移三朝。年经五纪。封崇之典。缺而未修。山川 望幸。属在今日。陛下靖多难。尊先朝。天所启也。承 大统。临万邦。天所命也。焉可不涉东岱。禅云亭。报 上元之灵恩。绍高宗之洪烈。则天地之意。宗庙之心。 将何以克厌哉。且陛下即位以来。十有四载。创九庙。 礼三郊。大舜之孝敬也。敦九族。友兄弟。文王之慈惠 也。卑宫室。菲饮食。夏禹之恭俭也。道稽古。德日新 。帝尧之文思也。怜黔首。惠苍生。成汤之深仁也。化 元漠。风太和。轩皇之至理也。至于日月星辰。山河草 木。羽毛鳞介。穷祥极瑞。盖以荐至而为常。众多而不 录。正以地平天成。人和岁稔。可以报于神明矣。鸿生 硕儒。上章奏而请封禅者。前后千百。圣情撝挹。天鉴 未回。臣等仰考神心。傍采众望。封峦展礼。时不可抑 。陛下纵不欲以成功告天。岂不可以天休报德。臣等昧 死上请以闻。帝手诏报曰。夫登封之礼。告禅之仪。盖 圣人之能事。明王之盛业也。朕以眇身。讬王公之上。 夙夜祗惧。恐不克胜。幸赖群公。以保宗社。至于休征 符瑞。皆先帝遗庆。朕何赖焉。岂可以礼百神。觐群后 。备岱亭之礼。展封祀之仪者哉。虽诚请是违。而宿心 未暇。臣干曜说等又上言曰。臣等考天人之际。稽亿兆 之情。以为治定功成。登封告禅。鸿名盛则。属在圣明 陛下让德冲深。未允群议。神祇阙望。臣等惧焉。且今 四海和平。百蛮率职。莫不含道德之甘实。咀仁义之馨 香。是以上帝聿怀。名山望幸。珍符荐至。年谷屡登。 开辟以来。未之有也。臣闻自古受命而封禅者。七十二 君。安有殊风绝业。足以方今也。然犹蹑梁父。登泰山 。飞英声。腾茂实。而陛下功德之美。符瑞之富。固以 孕虞夏含殷周矣。有何退让逡巡于大礼哉。夫昭报天地 。至敬也。严配祖宗。大孝也。厚福苍生。博惠也。登 封纪号。丕业也。陛下安可以阙哉。况天地之符彰矣。 祖考之灵着矣。苍生之望勤矣。礼乐之文备矣。陛下安 可以辞哉。故臣等愿因神祇之协赞。顺华夏之恳诚。早 稽旧章。特垂新诏。庶几仲夏乘农之隙。以展巡狩朝觐 之仪。则天下幸甚。臣等昧死重请以闻。帝又诏报曰。 夫治定然后制礼。功成然后作乐。朕承奉宗庙。恐不克 胜。未能使四海乂安。此礼未定也。未能使百蛮效职。 此功未成也。焉可以扬景化。告成功。虽欲答于神祇。 终候安于兆庶。再省诚恳。恻怵良深。干曜说等又再上 言曰。臣闻圣人者。与天地合德。故珍符休命。不可得 而辞。鸿名盛典。不可得而让。陛下功格上天。泽流厚 载。三五之盛。莫能比崇。登封告成。理协幽赞。故符 瑞毕臻。天意也。书轨大同。人事也。菽粟屡登。和平 也。刑罚不用。至理也。今陛下稽天意以固辞。违人事 以久让。是和平而不崇昭报。至理而阙荐祖宗。亿兆之 情。犹知不可。况上帝临照。神宗顾諟。其可止乎。愿 纳王公卿士列岳搢绅之望。回命有司。速定大典。臣等 不胜恳切。敢昧死再拜上请以闻。时儒生墨客。献赋颂 者数百计。帝不得已而从之。丁卯下诏曰。自古受命而 王者。曷尝不封泰山。禅梁父。答厚德。告成功。三代 之前。率由斯义。自魏晋已降。迄至周隋。帝典阙而大 道隐。王纲弛而旧章缺。千载寂寥。封崇莫嗣。物极而 复。天祚我唐。文武二后。膺图受箓。洎于高宗。重光 累盛。承至理。登介邱。怀百神。震liuhe。绍殷周之统 。接虞夏之风。中宗宏懿铄之休。睿宗粹穆清之道。巍 巍荡荡。无得而称者也。朕昔戡多难。禀略先朝。虔奉 慈旨。嗣膺丕业。是用创九庙以申孝敬。礼二郊以展严 禋。宝菽粟于水火。捐珠玉于山谷。兢兢业业。非敢追 美前王。日慎一日。实以奉遵遗训。至于巡狩大典。封 禅鸿名。顾惟寡薄。未遑时迈。十四载于兹矣。今百谷 有年。五材无眚。刑罚不用。礼义兴行。和气氤氲。淳 风淡泊。蛮夷戎狄。殊方异类。重译而至者。日月于阙 廷。奇兽神禽。甘露醴泉。穷祥极瑞者。朝夕于林□。 王公卿士。罄迺诚于中。鸿生硕儒。献其书于外。莫不 以神祇合契。亿兆同心。斯皆烈祖圣考。垂裕余庆。故 朕得荷皇天之景佑。赖祖宗之介福。敢以眇身。而颛其 让。是以敬承群议。宏此大猷。以光我高祖之丕图。以 绍我太宗之鸿业。永言陟配。祗感载深。可以开元十三 年十一月十日。式遵故实。有事泰山。所司与公卿诸儒 。详择典礼。预为备具。勿广劳人。务存节约。以称朕 意。所缘封禅仪注。兵马陪集。并皆条奏。布告遐迩。 册府元龟。

开元十二年。四方治定。岁屡丰稔。群臣多言封禅。 中书令张说又固请。乃下制以十三年有事泰山。于是说 与右散骑常侍徐坚。太常少卿韦绦。秘书少监康子元。 国子博士侯行果。刊定仪注。立圆台于山上。广五丈。 高九尺。土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各依其方。又于圆台上起方坛。广一丈二 尺。高九尺。其坛台四面为一阶。又积柴为燎坛于圆台 之东南。量地之宜。柴高一丈二尺。方一丈。开上南出 户六尺。又为圆坛于山下。三成十二阶。如圜丘之制。 又积柴于坛南为燎坛。如山上。又为玉册。玉匮。石□ 。皆如高宗之制。元宗初以谓升中于崇山。精义也。不 可喧哗。欲使亚献已下。皆行礼山下坛。召礼官讲议。 学士贺知章等言。昊天上帝。君也。五方精帝。臣也。 陛下享君于上。群臣祀臣于下。可谓变礼之中。然礼成 于三亚终之献。不可异也。于是三献皆升山。而五方帝 及诸神。皆祭山下坛。元宗问前世何为秘玉牒。知章曰 。玉牒以通意于天。前代或祈长年希神仙。旨尚微密。 故外莫知。帝曰。朕为民祈福。无一秘请。即出玉牒以 示百寮。乃祀昊天上帝于山上坛。以高祖配。祀五帝以 下诸神于山下。其祀礼皆如圜丘。而卜日告天。及庙社 大驾所经。及告至问百年朝觐。皆如巡守之礼。其登山 也。为大次于中道。止休三刻而后升。其已祭燔燎。侍 中前跪。称具官臣某言请封玉册。皇帝升自南陛。北向 立。太尉进昊天上帝神座前。跪取玉册。置于案以进。 皇帝受玉册。跪内之玉匮。缠以金绳。封以金泥。侍中 取受命宝跪以进。皇帝取宝以印玉匮。侍中受宝。以授 符宝郎。太尉进皇帝。跪捧玉匮授太尉。太尉退。复位 。太常卿前奏。请再拜。皇帝再拜。退入于次。太尉奉 玉匮之案于石□南。北向立。执事者发石盖。太尉奉玉 匮。跪藏于石□内。执事者覆石盖。检以石检。缠以金 绳。封以石泥。以玉宝遍印。引降复位。帅执事者以石 距封固。又以五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土圆封。其配座玉牒。封于金匮。皆 如封玉匮。太尉奉金匮从降。俱复位。以金匮内太庙。 藏于高祖神尧皇帝之石室。其禅于社首。皆如方丘之礼 。唐书礼乐志。

上诏中书令张说。右散骑常侍徐坚。太常少卿韦绦。 秘书少监康子元。国子博士侯行果等。与礼官于集贤书 院。刊撰仪注。元宗初以灵山好静。不欲喧繁。与宰臣 及侍讲学士对议。用山下封祀之仪。于是张说谓徐坚韦 绦等曰。干封旧仪。禅社首。享皇地祇。以先后配享。 王者父天而母地。当今皇母位。亦当往帝之母也。子配 母享。亦有何嫌。而以皇后配地祇。非古之制也。天鉴 孔明。福善如响。干封之礼。文德皇后配皇地祇。天后 为亚献。越国太妃为终献。宫闱接神。有乖旧典。上元 不佑。遂有天授易姓之事。宗社中圮。公族诛灭。皆由 此也。景龙之季。有事圜丘。韦氏为亚献。皆以妇人升 坛。执笾豆。媟黩穹苍。享祀不洁。未及逾年。国有内 难。终献皆受其咎。掌座斋郎及女人执祭者。多亦夭卒 。今主上尊天敬神。事资革正。斯礼以睿宗大圣贞皇帝 配皇地祇。侑神作主。乃定议奏闻。上从之。旧礼。郊 祀既毕。收取玉帛牲体。置于柴上。然后燔于燎坛之上 。其坛于神坛之左。显庆中。礼部尚书许敬宗等。因修 改旧礼。乃奏曰。谨案祭祀之礼。周人尚臭。祭天则燔 柴。祭地则瘗血。宗庙则概萧灌鬯。皆贵气臭。同以降 神。礼经明白。义释甚详。委柴在祭神之初。理无所惑 。是以三礼义宗等。并云祭天以燔柴为始。然后行正祭 。祭地以瘗血为先。然后行正祭。又礼论说太常贺循上 言。积柴旧在坛南燎。祭天之牲用犊左胖。汉仪用头。 今郊用胁之九□。太宰令奉牲胁。太祝令奉圭璧。俱奠 燎薪之上。此即晋氏故事。亦无祭天之文。既云汉仪用 牲头。头非神俎之物。且祭末俎皆升。右胖之胁。惟有 三礼。贺循既云用祭天之牲左胖。复云今仪用胁九□。 足明燔柴所用。与升俎不同。是知自在祭初。别燔牲体 。非于祭末。烧神余馔。此则晋氏以前。仍遵古礼。惟 周魏以降。妄为损益。纳告庙之。事毕瘗埋。因改燔 柴。将为祭末。事无典实。礼阙降神。又燔柴正祭。牲 玉皆别。苍璧苍犊之流。柴之所用。四圭骍犊之属。祀 之所须。故郊天之有四圭。犹祀庙之有圭瓒。是以周官 典瑞。文势相因。并事毕收藏。不在燔例。而今新礼引 用苍璧,不顾圭瓒。遂亦俱燔。义既有乖。理难因袭。 又燔柴作乐。俱以降神。则处置之宜。须相依准。燔柴 在左。作乐在南。求之礼情。实为不类。且礼论说积柴 之处。在神坛之南。新礼以为坛左。文无典故。请改燔 为祭。始位乐悬之南。外壝之内。其阴祀瘗埋。亦请准 此。制可之。自是郊丘诸祀。并先焚而后祭。及元宗将 作封禅之礼。张说等参定仪注。臣徐坚康子元等建议曰 。臣等谨案显庆年修礼官长孙无忌等。奏改燔柴在祭前 。状称祭祀之礼。必先降神。周人尚臭。祭天则燔柴者 。臣等案礼迎神之义。乐六变则天神降。八变则地祇出 。九变则鬼神可得而礼矣。则降神以乐。周礼正文。非 谓燔柴以降神也。案尚臭之义。不为燔之先后。假如周 人尚臭。祭天则燔柴。容或燔臭先以迎神。然则殷人尚 声。祭天亦燔柴。何声可燔。先迎神乎。又案显庆中。 无忌等奏称。晋氏之前。独遵古礼。周魏以降。妄为损 益者。今案郭璞晋南郊赋。及注尔雅。祭后方燔。又案 宋忠所论。亦祭后方燔。又检南齐北齐及梁郊祀。亦饮 福酒后方燔。又检后周及隋郊祀。亦先祭后燔。据此即 周遵后燔。晋不先燎。无忌之事。义乃相乖。又案周礼 大宗伯职。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注云。礼谓始 告神时。荐于神座也。下文云。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 地。皆有牲。各如其器之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又礼器云。有以少为贵 者。祭天特牲。是知苍璧之与苍牲。俱各奠之神座。理 节不惑。又云。四圭有邸以祀天。旅上帝。即明祀昊天 上帝之时。以旅五方上帝明矣。其青圭赤璋白琥元璜。 自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之日。各于其方迎气所用。自分 别矣。今案显庆所改新礼。以苍璧与苍牲苍俱用先燔 。苍璧既已燔矣。所以遂加四圭有邸。奠之神座。苍牲 既已燔矣。所以更加骍牲。充其实俎。混昊天于五帝。 同用四圭。失特牲之明文。加为二犊。深乖礼意。事乃 无凭。考功员外郎赵冬曦。太学博士侯行果曰。先焚者 本以降神。行之已久。若从祭义。后焚为定。中书令张 说执奏曰。徐坚等所议燔柴前后。议有不同。据祭义及 贞观显庆已后。既先燔。若欲正失礼。求祭义。请从贞 观礼。如且因循不改。更请从显庆礼。凡祭者本以心为 主。心至则通于天地。达于神祇。既有先燔后燎。自可 断于圣意。所至则通于神明。燔之先后。臣等不敢裁定 。元宗令依后燔及先奠之仪。是后太常卿宁王宪奏请郊 坛时祭并依此。先奠璧而后燎柴瘗埋。制从之。时又有 四门助教施敬本驳奏旧封禅礼八条。其略曰。旧礼。侍 中跪取匜沃盥。非礼也。夫盥手洗爵。人君将致洁而尊 神。故使小臣为之。今侍中大臣也。而盥沃于人君。太 祝小臣也。乃诏祝于天神。是接天神以小臣。奉人君以 大臣。为非礼。案周礼大宗伯曰。郁人。下士二人。赞 祼事则沃盥。此职也。汉承秦制。无郁人之职。故使近 臣为之。魏晋至今。因而不改。然则汉礼。侍中行之则 可矣。今以侍中为之则非也。汉侍中其始也微。高帝时 籍孺为之。惠帝时闳孺为之。留侯子辟疆。年十五为之 。至后汉楼坚。以议郎拜侍中邵阖自侍中迁步兵校尉。 其秩千石。少府卿之属也。少府卿秩中二千石丞秩千石 。侍中与少府卿班同。魏代苏则为之。旧侍中亲省起居 。故谓之执兽子。吉茂见谓之曰。仕进不止执兽子是言 其为亵臣也。今侍中名则古官。人非昔任。掌同燮理。 寄实盐梅。非复汉魏执兽子之班。异乎周礼郁人之职。 行舟不息。坠剑方遥。验刻而求。可谓谬矣。夫祝以传 命。通主人之意。以荐于神明。非贱职也。故两君相见 。则卿为上摈。况天人之际。其肃恭之礼。以两君为喻 。不亦大乎。今太祝下士也。非所以重命而尊神之义也 。然则周汉太祝。是礼矣。何者。按周礼大宗伯曰。太 祝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掌六祝之辞。大宗伯为上卿 。今礼部尚书。太常卿比也。小宗伯中大夫。今侍郎少 卿比也。太祝下大夫。今郎中太常丞比也。上士四人。 今员外郎太常博士比也。故可以处天人之际。致尊极之 辞矣。又汉太祝令。秩六百石。与太常博士同班。梁太 祝令与南台御史同班。今太祝下士之卑。而居下大夫之 职。斯又刻舟之论。不异于前矣。又曰。旧礼。谒者引 太尉升坛。亚献。非礼也。谒者已贱。升坛已重。是微 者用之于古。而大体实变于今也。按汉官仪。尚书御史 台官属有谒者仆射一人。秩六百石。铜印青绶。谒者三 十五人。以郎中满岁称给事。未满岁称权谒者。又案汉 书百官公卿表。光禄勋官属有郎中员外。秩比二千石。 有谒者掌宾赞。受事员七十人。秩比六百石。古之谒者 秩异等。今谒者班微。以之从事。可谓疏矣。又曰。旧 礼。尚书令奉玉牒。今无其官。请以中书令从事。案汉 武帝时。张安世为尚书令。游宴后宫。从官以宦者一人 出入。帝命改为中书谒者令。至成帝。罢宦者用士人。 魏黄初改秘书置中书监令。旧尚书并掌制诰。既置中书 官。而制诰枢密皆掌焉。则自魏以来。中书是汉朝尚书 之职。今尚书玉牒。是用汉礼。其官既阙。故可以中书 令主之。议奏。元宗令张说徐坚。召敬本与之对议详定 。说等奏曰。敬本所议。其中四条。先已改定。有不同 者。望临时量事改摄。制从之。十二年十一月丙戌。至 泰山。去山趾五里西。去社首山三里。丁亥。帝服羇冕 于行宫。致斋于供帐前殿。己丑日南至。大备法驾。至 山下。元宗御马而登。侍臣从。先是。元宗以灵山清洁 。不欲多人上。欲初献于山上坛行事。亚献终献于山下 坛行事。因召礼官学士贺知章等入讲仪注。因问之。知 章等奏曰。昊天上帝君位。五方时帝臣位。帝号虽同。 而君臣异位。陛下享君位于山上。群臣祀臣位于山下。 诚足以垂范来叶。为变礼之大者也。礼成于三。初献亚 终。合于一处。元宗曰。朕正欲如是。故问卿耳。于是 敕三献于山上行事。其五方帝及诸神座于山下坛行事。 元宗因问玉牒之文。前代帝王。何故秘之。知章对曰。 玉牒本是通于神明之意。前代帝王。所求各异。或祷年 算。或思神仙。其事微密。是故莫知之。元宗曰。朕今 此行。皆为苍生祈福。更无秘请。宜将玉牒出示百僚。 使知朕意。其词曰。有唐嗣天子臣某。敢昭告于昊天上 帝。天启李氏。运兴土德。高祖太宗。受命立极。高宗 升中。liuhe殷盛。中宗绍复。继体不定。上帝眷佑。锡 臣忠武。底绥内难。推戴圣父。恭承大宝。十有三年。 敬若天意。四海晏然。封祀岱宗。谢成于天。子孙百禄 。苍生受福。庚寅。祀昊天上帝于山上封台之前坛。高 祖神尧皇帝配享焉。邠王守礼亚献。宁王宪终献。皇帝 饮福酒。癸巳。中书令张说。进称天赐皇帝太一神策。 周而复始。永绥兆人。帝拜稽首。山上作圆台四阶。谓 之封坛。台上有方石再累。谓之石□。玉牒玉册。刻玉 填金为字。各盛以玉匮。束以金绳。封以金泥。皇帝以 受命宝印之。纳二玉匮于□中。金泥□际。以天下同文 之印封之。坛东南为燎。积柴其上。皇帝就望燎位。火 发。群臣称万岁。传呼至山下。声动天地。山下祀坛。 群臣行事已毕。皇帝未离位。命中书门下曰。朕以薄德 。恭膺大宝。今封祀初建。云物休佑。皆是卿等辅弼之 力。君臣相保。勉副天心。长如今日。不敢矜怠。中书 令张说跪言。圣心诚恳。宿斋山上。昨夜则息风收雨。 今朝则天清日暖。复有祥风助乐。卿云引燎。灵迹盛事 。千古未闻。陛下又思慎终如初。长福万姓。天下幸甚 。先是。车驾至岳西来苏顿。有大风从东北来。自午至 夕。裂幕折柱。众恐。张说倡言曰。此必是海神来迎也 。及至岳下。天地清晏。元宗登山日。气和煦。至斋次 。日入后。劲风偃人。寒气切骨。元宗因不食。次前露 立。至夜半。仰天称某身有过。请即降罚。若万人无福 。亦请某为当罪。兵马辛苦。乞停风寒。应时风止。山 气温暖。时从山上布兵。至于山坛。传呼辰刻。及诏命 来往。斯须而达。夜中燃火相属。山下望之。有如连星 。自地属天。其日平明。山上清迥。下望山下。休气四 塞。登歌奏乐。有祥风自南而至。丝竹之声。飘若天外 。及行事日。扬火光。庆云纷郁。遍满天际。群臣并集 于社首山帷宫之次。以候銮驾。遥望紫烟。憧憧上达。 内外欢噪。元宗自山上便赴社首斋次。辰巳闲至。日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 明朗。庆云不散。百辟及蕃夷。争前迎贺。辛卯。享皇 地祇于社首之泰折坛。睿宗大圣贞皇帝配祀。五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云见 。日重轮。藏玉策于石□。如封坛之仪。壬辰。元宗御 朝觐之帐殿。大备陈布。文武百僚。二王后。孔子后。 诸方朝集使。岳牧举贤良。及儒生文士上赋颂者。戎狄 夷蛮羌胡朝献之国。突厥颉利发。奚契丹等王。大食。 谢□。五天。十姓。昆仑。日本。新罗。韎鞨之侍子。 及使内臣之蕃。高丽朝鲜王。百济带方王。十姓摩阿史 那。兴昔可汗三十姓。左右贤王。日南。西竺。凿齿。 雕题。牂柯。乌浒之酋长。咸在位。制曰。朕闻天监惟 后。后克奉天。既合德以受命。亦推功而复始。厥初作 者。七十二君。道洽迹着。时至符出。皆用事于介邱。 升中于上帝。人神之望。盖有以塞之。皇王之序。可得 而言。朕接统千岁。承光五叶。惟祖宗之德在人。惟天 地之灵作主。往者内难。幽赞而集大勋。闲无外虞。守 成而缵旧服。未尝不干干终日。思与公卿大夫。上下协 心。聿求至理。以宏我烈圣。其庶乎馨香。今九有大宁 。群氓乐业。时必敬授而不夺。物亦顺成而无夭。懋建 皇极。幸致太和。洎乃幽遐。率由感被。戎狄不至。惟 文告而来庭。麟凤已臻。将觉情而在薮。以故凡百执事 。亟言大封。顾惟不德。切欲勿议。伏以先圣储祉。与 天同功。荷传符以在今。敢侑神而无报。大篇斯在。朕 何让焉。遂奉遵高宗之旧章。宪干封之令典。时迈东土 。柴告岱岳。精意上达。肸蚃来应。信宿行事。云物呈 祥。登降之礼斯毕。严配之诚获展。百神群望。莫不怀 柔。四方诸侯。莫不来庆。斯是天下之介福。邦家之耿 光也。无穷之休祉。岂独在予。非常之惠泽。亦宜逮下 。可大赦天下。封太山神为天齐王。礼秩加三公一等。 仍令所管。崇饰祠庙。环山十里。禁其樵采。给近山二 十户复。以奉祠神。元宗制纪泰山铭。御书勒于山顶石 壁之上。其词曰。朕宅位有十载。顾惟不德。懵于至道 。任夫难任。安夫难安。兹朕未知获戾于上下。心之浩 荡。若涉大川。赖上帝垂休。先后储庆宰相庶尹。交修 皇极。四海会同。五典敷畅。岁云嘉熟。人用太和。百 辟佥谋。唱余封禅。谓孝莫大于严父。谓礼莫盛于告天 。天符既至。人望既积。固请不已。固辞不获。肆余与 夫二三臣。稽虞典。绎汉制。张皇六师。震詟九宇。旌 旗有列。士马无哗。肃肃邕邕。翼翼溶溶。以至于岱宗 。顺也。尔雅曰。泰山为东岳。周官曰。兖州之镇山。 实万物之始。故称岱焉。其位居五岳之伯。故称宗焉。 自昔王者。受命易姓。于是乎启天地。荐成功。序图录 。纪氏号。朕统承先王。兹率厥典实。欲报元天之眷命 。为苍生而祈福。岂敢高视千古。自比九皇哉。故设坛 场于山下。受群方之助祭。躬封燎于山上。冀一献之通 神。斯亦因高崇天。就广增地之义也。乃仲冬庚寅。有 事东岳。类于上帝。配我高祖。在天之神。罔不毕降。 粤翌日。禅于社首。佑我圣考。祀于皇祇。在地之神。 罔不咸举。暨壬辰。觐群后。上公进曰。天子膺天符。 纳介福。群臣拜稽首。呼万岁。庆合欢同。乃陈诫以德 。大浑协度。彝伦攸叙。三事百揆。时乃之功。万物由 庚。兆人允植。列牧众宰。时乃之功。一二兄弟。笃行 孝友。锡类万国。时惟休哉。我儒制礼。我史作乐。天 地扰顺。时惟休哉。蛮夷戎狄。重译来贡。累圣之化。 朕何慕焉。五灵百宝。日来月集。会昌之运。朕何惑焉 。凡今而后。儆乃在位。一王度。齐象法。权旧章。补 缺政。存易简。去烦苛。思立人极。乃见天则。于戏。 天生蒸人。惟后时乂。能以美利利天下。事天明矣。地 德载物。惟后时相。能以厚生生万人。事地察矣。天地 明察。鬼神着矣。惟我艺祖文考。精爽在天。其曰懿尔 幼孙。克享上帝。唯帝时若。馨香其下。丕乃曰。有唐 氏文武之曾孙隆基。诞锡新命。缵我旧业。永保天禄。 子孙其承之。余小子敢对扬上帝之休命。则亦与百执事 尚绥兆人。将多于前功。而毖彼后患。一夫不获。万方 其罪余。一心有终。上天其知我。朕惟宝行三德。曰慈 俭谦。慈者覆无疆之言。俭者崇将来之训。自满者人损 。自谦者天益。苟如是则轨迹易循。基构易守。磨石壁 。刻金石。冀后之人。听辞而见心。观末而知本。铭曰 。维天生人。立君以理。维君受命。奉天为子。代去不 留。人来无已。德凉者灭。道高斯起。赫赫高祖。明明 太宗。爰革隋政。奄有万邦。罄天张宇。尽地开封。武 称有截。文表时邕。高宗稽古。德施周溥。茫茫九夷。 削平一鼓。礼备封禅。功齐舜禹。岩巍岱宗。卫我神主 。中宗绍运。旧邦维新。恭己南面。氤氲化淳。告成之 礼。留诸后人。缅余小子。重基五圣。匪功伐高。匪德 矜盛。钦若祀典。丕承永命。至诚动天。福我万姓。古 封泰山。七十二君。或禅亭亭。或禅云云。其迹不见。 其名可闻。祗遹文祖。光昭旧勋。方士虚诞。儒书不足 。佚后求仙。诬神检玉。秦灾风雨。汉污编录。德未合 天。或承之辱。道在观政。名非从欲。铭心绝岩。播告 群岳。于是中书令张说撰封祀坛颂。侍中源干曜撰社首 坛颂。礼部尚书苏颋撰朝觐坛颂。以纪圣德。旧 唐书礼仪志。

开元十三年四月乙丑。抚州三脊茅生。有上封事者言 曰。昔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将欲封禅。问于夷 吾。夷吾对曰。江淮间三脊茅生。用以缩酒。乃可封禅 。其时无茅。桓公大惭而罢。自历千古。今始一生。昔 宣王南征。责楚包茅不入。王祭不供。则是其地。其茅 今高一尺。至八月长足。方堪缩酒。特望圣恩。至时令 采用。祭泰山。并掘根于苑内植之。时宰臣已遣使于岳 州采沅江茅。乃奏曰。管夷吾谓桓公是诸侯。不合封禅 。故称茅以拒之。及伐楚之日。尊周室。行伯道。乃责 楚云包茅不入。王祭不供。若以茅为瑞。是不知经义。 臣等历任荆楚。博访贡茅。沅江最胜。臣已牒岳州取讫 。今称抚州有茅。请移根入苑。且貉不逾汶。橘不过淮 。移根苑中。信是虚语。望敕抚州。且进六束。与沅江 相比用之。帝曰。可。癸酉。诏朝集使各举所部孝悌文 武。集于泰山之下。十一月丙戌。至泰山下。去山趾五 里。丁亥。帝羇冕服于行宫致斋。戊子。敕曰。封祀告 成。为万姓祈福。必资清洁。以副朕心。其行事官及斋 郎应致斋者。宜令御史行斋。切勿容疏怠。有雄野鸡飞 入斋宫。驯而不去。久之。飞入仗卫。忽不见。邠王守 礼等贺曰。臣谨案旧典。雌来者伯。雄来者王。又圣诞 酉年。鸡主于酉。斯盖王道遐被。天命休祯。臣请宣付 史官。以彰灵贶。册府元龟。

 案唐书列传。张说为中书令。倡封禅议。受诏以诸 儒草仪。及登封还。诏说撰登封坛颂。刻之泰山。

 唐张说封禅坛颂。皇唐六叶开元神武皇帝。再受命 。致太平。乃封岱宗。禅社首。凿石纪号。天文焕发。 儒臣志美。立碣祠坛曰。厥初生人。俶有君臣。其道茫 昧。其气朴略。因时欻起。与运而纷落。泯泯没没。而 无闻焉。尔后圣人。取法象。立名位。衣裳以等之。甲 兵以定之。于是礼乐出而书记存矣。究其源。致敬乎天 地。报其本。致美乎鬼神。则封禅者。帝王受天命告成 功之为也。阅曩圣之奥训。考列嗣之通术。畴若天而不 成。曷背道而靡失。由是推之。封禅之义有三。帝王之 略有七。七者何。传不云乎。道德仁义礼智信。顺之称 圣哲。逆之号狂悖。三者何。一。位当五行图录之序。 二。时会四海升平之运。三。德具钦明文思之美。是谓 与天合符。名不死矣。有一不足而云封禅。人且未许。 其如天何。言旧史者。君莫道于陶唐舜禹。臣莫德于皋 陶稷□。三臣备德。皆有天下。仲尼叙帝王之书。系鲁 秦之誓。明鲁祀周公。用王礼。秦承伯益。接周统。孔 圣微旨。不其效欤。然秦定天下之功高。享天禄之日浅 。天而未忘庭坚之德也。故大命复集于皇家。天之赞唐 。不惟旧矣。其兴之也。元灵启迪。黄祇顾怀。应归运 以义举。抚来苏以利见。汤也无放夏之惭。武也无伐殷 之战。高祖创业。四宗重光。有德格天。漏泉蒸云。濡 露菌蠢。滋育氤氲。涵煦若天地之覆载。日月之照临。 溥有形而希景。罄无外而宅心。百有八年于兹矣。皇帝 攘内难而启新命。戴睿宗而缵旧服。宇宙更辟。朝廷始 位。盖羲轩氏之造皇图也。九族敦序。百姓昭明。万邦 咸和。黎民于变。立土圭以步历。革铜浑以正天。盖唐 虞氏之张帝道也。天地四时。六官着礼。井田三壤。五 圻成赋。广九庙以尊祖。定六律以和神。盖三代之设王 制也。武纬之。文经之。圣谟之。神化之。然犹战战兢 兢。日慎一日。约规诲以进德。遂忠良以代工。讲习乎 无为之书。讨论乎集贤之殿。宠勇爵。贵金门。翼乎鹓 鸾之列在庭。毅乎貔貅之师居鄙。人和傍感。神宝沓至 。干符坤珍。千品万类。超图轶牒。未始闻记。我后以 人瑞为心。不以物瑞为意。王公卿士。俨然进曰。休哉 陛下。孝至于天。故合于道。前年祈后土。人获大穣。 闲岁祀圜丘。日不奄朔。感祥以祚圣。因事以观天。天 人交合。其则不远。意者乔岳埽路。望翠华之来。上帝 储思。俟苍璧之礼久矣。焉可专让而废旧勋。群臣固言 。勤帝知罪。至于再。至于三。帝乃揖之曰。钦崇天道 。俯率嘉话。恐德不类。敢惮于勤。其撰巡狩之仪。求 封禅之故。既而礼官不诫而备。军政不谋而辑。天老练 日。雨师洒道。六甲案队。八神警跸。孟冬仲旬。乘舆 乃出。千旗云列。万戟林行霍濩磷烂。飞焰扬精。原野 为之震动。草木为之风生。历郡县。省谣俗。问耆年。 举百祀。兴坠典。葺阙政。攸徂之人。室家相庆。万方 纵观。千里如堵。城邑连欢。邱陵聚舞。其中垂白之老 。乐过以泣。不图蒿里之魂。复见干封之事。尧云往。 舜日还。神华灵郁。烂漫乎穹壤之间。是月来至于岱宗 。祗祓斋宫。涤濯静室。凝神元览。将款太一。议夫泰 山者。圣帝受天官之宫。天孙总人灵之府。自昔立国。 莫知万类。克升中而建号。惟七十而有五。我高宗六之 。而今七矣。非夫尊位盛时。明德旷代。辽阔难并之甚 哉。先时将臻夫大封也。累封坛于高冈。筑泰坛于阳址 。夫其天坛三袭。辰陛十二。咸秩众灵。列座有次。崇 牙树羽。管磬镛鼓。宫悬于重壝之内。干戚鋋殳。钩戟 戣戳。周卫于四门之外。伐国重器。传代绝瑞。旅之于 中庭。玉辇金毂。翠冒黄屋。夹之于端路。庶官百辟。 羌夷蛮貊。褒成之后。让王之客。叙立于礼神之场。髦 头拏牙。铁马金镞。介胄如雪。旗帜如火。远匝于清禁 之野。于是乎以天正上元。法驾徐进。屯千乘于平路。 留群臣于谷口。皇帝御六龙。陟万仞。独与一二元老。 执事之人。出天门。临日观。次沆壑。宿巉岩。赤霄可 接。白云在下。庚寅。祀高祖于上封。以配上帝。命众 官于下位。以享众神。皇帝冕裘登坛。奠献俯偻。金奏 作。佾羽舞。撞黄钟。歌大吕。开阊阖。与天语。请将 信公。奉斗布度。懋建皇极。勤恤苍生。招嘏乎未兆。 禳灾乎未萌。上下传节。而礼成乐遍。福寿同归。而帝 赐神策。乃检玉牒于中顶。扬柴燎于高天。庶衷诚而上 达。若凭焰而驾烟。日辔方旋。神心余眷。五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云起。 拂马而随人。万岁山呼。从天而至地。越翌日。尊睿宗 。侑地祇。而礼社首。遂张大乐。觐东后。国风惟旧。 无黜幽削爵之诛。王泽惟新。有眚灾大赉之庆。不浃日 。至化洽于人心。不崇朝。景福遍于天下。然后藏金匮 于祏室。回玉銮于上都。煌煌乎真圣朝之能事。而高代 之盛节者也。于斯之时。华戎殊俗。异音同叹曰。岳合 多雨。山峻多云。岂有大举百万之师。克期千里之外。 乃行事之日。则天无点翳。地无纤尘。严冬变为韶景。 寒谷郁为和气。非至德孰能动天。如此其顺者乎。昔人 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今信知圣人作而 万物睹。其心服之谓矣。或曰。祭泰折。主先后。非体 欤。曰。是礼也。非宜也。王者父事天。母事地。侑神 崇孝。无嫌可也。且夫柴瘗外事。帝王主之。蒸尝内事 。后妃助之。是开元正人伦。革弊礼。起百王之法也。 故令千载承末光。聆绝韵。咀甘实。漱芳润。烁元妙之 至精。流不已之淑声。臣说作颂。告于神明。四皇坟而 六帝典。虽吉甫亦莫能名。徒采彼舆人之诗曰。大矣哉 。维天为大。维皇则之。率我万国。受天之祺。子孙百 代。人神共保绥之云尔而已矣。

 徐坚传。元宗时。坚充集贤学士。从上封泰山。以 参定仪典。加光禄大夫。

 裴光庭传。元宗有事岱宗。中书令张说。以天子东 巡。京师空虚。恐突厥乘间窃发。议欲加兵守边。召光 庭与谋。对曰。封禅所以告成功也。成功者。德无不被 。人无不安。万国无不怀。今将告成而惧突厥。非昭德 也。大兴力役。用备不虞。非安人也。方谋会同。而阻 戎心。非怀远也。此三者。名实乖矣。且诸蕃突厥为大 。贽往来。愿修和好有年矣。若遣一使召大臣。使赴 行在。必欣然应命。突厥受诏。则诸蕃君长。必相率而 来。我偃旗息鼓。不复事矣。说曰。善。吾所不及。因 奏用其策。突厥果遣使来朝。契丹酋长与诸蕃长皆从行 在东封。还迁兵部侍郎。

 康子元传。子元越州会稽人。仕历献陵令。开元初 。诏中书令张说举能治易老庄者。集贤直学士侯行果。 荐子元及平阳敬会真于说。藉说以闻。并赐衣。得侍 读。子元累擢秘书少监。会真四门博士。俄皆兼集贤侍 讲学士。元宗将东之泰山。说引子元行果徐坚韦绦商裁 封禅仪。初。高宗之封。中书令许敬宗议周人尚臭。故 前祭而燔柴。说坚子元白奏。周官乐六变。天神降。是 降神以乐。非缘燔也。宋齐以来。皆先饮福酒。乃燎。 请先祭后燔。如贞观礼。便。行果与赵冬曦议。以为先 燎降神尚矣。若祭已而燔。神无由降。子元议挺不徙。 说曰。康子独出蒙轮。以当一队耶。议未判。说请决于 帝。帝诏后燔。并唐书。

 酉阳杂俎。明皇封禅泰山。张说为封禅使。说婿郑 镒本九品官。旧例封禅后。自三公以下。皆迁转一级。 惟郑镒因说。骤迁五品。兼赐绯服。因大酺次。元宗见 镒官位腾跃。怪而问之。镒无词以对。黄幡绰曰。此泰 山之力也。

开元十八年。百寮及华州父老。累表请上尊号。并封 西岳。不允。旧唐书元宗本纪。

銮驾进发。禅仪无此篇。皇帝 将有事于泰山。有司卜日如别仪。告昊天上帝太庙太社 。皆如巡狩之礼。告太庙高祖祝文。加 封祀配神作主之意。告睿宗祝文。加禅 祭配神作主之意。皇帝出宫。备大驾卤簿。軷于国 门。祭所过山川。古先帝王名臣烈士。皆如巡狩之礼。 通事舍人承制。问百年。所经州县刺史县令。先待于境 。至太山下。柴告昊天上帝于圜丘坛。皆如巡狩告至之 礼。有司摄事。前祀所司以太牢 祭于太山神庙。如常式。

斋戒。 前七日。太尉戒誓百官。封 云封于泰山。禅云禅于社首山。斋仪同封祀。皇帝 散斋于行宫后殿四日。致斋于前殿三日。服羇冕结佩等 。并如圜丘仪。百官如别仪。

制度。 将作大匠先领徒于太山上立圜台。广五丈。 高九尺。土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各依其方。又于圜台上起方坛。广一丈二 尺。高九尺。其台坛四面各为一陛。玉版长一尺三寸。 广五寸。厚五寸。刻牒为字。以金填之。用金匮盛。其 玉牒文。中书门下取进止。所司承旨。请内镌其名检等 。并如后制。郊社令积柴为燎坛。于山上圜台之东 南。量地之宜。柴高一丈二尺。方一丈。开上南出户。 方六尺。又为圜坛于山下。三成。十二陛。如圜丘之制 。随地之宜。坛上饰以元。四面依方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坛外为三壝。 郊社令又积柴于坛南燎。如山上之仪。又为玉册。皆以 金绳连编玉牒为之。每牒长一尺二寸。广一寸二分。厚 三分。刻玉填金为字。少府监量文多少 为之。又为玉匮一。长一尺三寸。并检方五寸。当 缠绳处。刻为五道。当封宝处。刻深二分。方。取容受 命宝印。以藏在座玉册。制度如玉匮。又为黄金绳。以 缠玉匮金匮。又为石□。以藏玉匮。用方石再累。各方 五尺。厚一尺。纵凿石中。广深令容玉匮。□旁施检处 。皆刻深三寸三分。阔一尺。南北各二。东西各三。去 隅皆七寸。缠绳处皆刻深三分。阔一寸五分。为石检十 枚。检石□皆长三寸。阔一尺。厚七寸。皆刻为三道。 广一寸五分。深四寸。当封处大小取容宝印。深二寸七 分。皆有小石盖。制与封刻处相应。以检擫封印其检。 立于□旁当刻处。又为金绳三。以缠石□。各五周。径 三分。为石泥以封石□。以石末和方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 土为其封。玉匮。金匮。石□。同用受命宝。并所司量 时。先奏请出之。为石距十二枚。皆阔二尺。厚一 尺。长一丈。邪刻其首。令与□隅相应。分距□四隅皆 再累。为五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土。圆封以封石□。上径一丈二尺。下径 三丈九尺。禅礼制度。将祭。将作先于 社首山禅所为禅祭坛。如方丘之制。八角三成。每等高 四尺。上阔十六步。设八陛。上等陛广八尺。中等陛广 一丈。下等陛广一丈二尺。为三重壝。量地之宜。四面 开门。玉册。石□。玉匮。金匮。金泥。检距。圆封。 立碑等。并如封祀之仪。

陈设。 前祀三日。卫尉设文武侍臣次于山下封祀坛 外壝东门之内道北。皆文官在左。武官在右。俱南向。 设诸祀官次于东壝之外道南。北向西上。三师南壝之外 道东。诸王于三师之南。俱西向北上。文官从一品以下 。九品以上。于祀官之东。皇亲五等以上。诸亲三等以 上。于文官之东。东方诸州刺史县令。又于文官之东。 俱北向西上。介公酅公。于南壝之外道西。东向。诸州 使人。于介公酅公之西。东向。诸方之客。东方南方。 于诸王东南。西向。西方北方。于介公酅公西南。东向 。皆以北为上。武官三品以下。九品以上。于西壝之外 道南。北向东上。设诸馔幔。各于内壝东门西门之外道 北。南向。北门之外道东。西向。坛上 及东方之馔。陈于东门外。 南方 及西方之馔。陈于西门外。北方之馔。陈于北门外。前 祀二日。太乐令设宫悬之乐于山下封祀坛之南。内壝之 外。如圜丘仪。右校埽除坛之内外。禅 仪祭前二日。尚舍坛长施大次于外壝东门内道北。尚舍 铺御座。守宫设文武官次。于大次前。东西相向。诸祀 官于东壝外。文官九品以上。于祀官东。皇亲诸亲。又 于其东。蕃客又于其东。介公酅公。于西壝外道南。武 官九品。于介公酅公西。蕃客又于其西。褒圣侯于三品 文官下。有诸州使分于文武官后。设陈馔幔于内壝东西 门外道北。南向。其坛上及东方馔。陈于东门之外。南 方西方北方馔。陈于西门之外。其陈乐悬则树灵鼓。右 校埽除。又为瘗陷于坛壬地。前祀一日。奉礼郎设 祀官公卿之位。于山下封祀坛内壝东门之外道南。分献 之官于公卿之南。执事者位于其后。每等异位。重行西 向北上。设御史位于坛上。一位于东陛之南。西向。一 位于西陛之南。东向。设奉礼位于乐悬东北。赞者二人 。在南。差退。俱西向。设协律郎位于坛南陛之西。东 向。设太乐令位于北悬之间。当坛北向。设从祀之官位 。三师位于悬南道东。诸王位于三师之东。俱北面西上 。介公酅公位于道西。北面东上。文官从一品以下。九 品以上。于执事之南。东方诸州刺史县令。又于文官之 南。每等异位。重行西向。俱以北为上。武官三品以下 。九品以上。位于西方。值文官皇亲五等以上。诸亲三 等以下。于文官之南。每等异位。重行东向。诸州使人 。位于内壝南门之外道西。重行东面。皆以北为上。设 诸国客使位于内壝东门之外东方。于诸王东南。每国异 位。重行北向。以西为上。西方北方于介公酅公西南。 每国异位。重行北向。以东为上。其褒圣侯文官三品之 下。诸州使人。各于文武官后。禅仪。 奉礼设御位于坛东南。设祭官位于内壝东门外道南。分 献官于祭官南。执事者位于后。设御史位二。于坛东南 西 向。令史陪后。设奉礼位于悬 东北。赞者二人在南。差退。协律郎于坛上。太乐令于 北悬闲。并如常设。望瘗位于坛东北。从祭官于执事南 。皇亲又于南。诸州刺史县令又于南。蕃客又于南。介 公酅公于内壝西门外道南。武官于后。蕃客于武官南。 设门外位于东西壝门外道南。皆如设次之式。设牲 榜于山下封祀坛之外。当门西向。苍牲一。居前。正 座。又苍牲一。配座。青牲 一。在北少退。南上。次赤牲一。次黄牲一。次白牲一 。次元牲一。以上五方帝座。又 青牲一。大明。又牲一。夜 明也。禅礼。设牲榜于东壝外。如式正座。黄牲一。居 前配座。黄牲一。在北少退。神州黝牲一。在南少退。 设廪牺令位于牲西南。令史陪其后。俱北向。设太 祝位于牲东。各当牲后。祝史陪其后。俱西向。设太常 卿省牲位于牲前。近北。又设御史位于太常卿之西。俱 南向。设昊天上帝酒尊于圆台之上下。太尊二。着尊二 。牺尊二。山罍二。在坛上。于东南隅北向。象尊二。 壶尊二。山罍四。在坛下。于南陛之东北面西上。设配 帝着尊二。牺尊二。象尊二。山罍二。在坛上。皆于昊 天上帝酒尊之东北向西上。其山下封祀坛。设五帝日月 。俱太尊二。在神座之左。其内官于牲闲。各象尊二。 在第二等。中官每陛闲。各壶尊二。在第三等。外官每 陛闲。各概尊二。于内壝之内。众星每道闲。各散尊二 。于内壝之外。凡尊各设于神座之左而右向。五 帝日月以上之尊。置于坫。内官以下尊。俱藉以席。皆 加勺□。设爵于尊下。禅仪。设皇地祇太尊二。着尊二 。牺尊二。山罍二。在坛上东南隅北向。象尊二。壶尊 二。山罍四。在坛下南陛之东北向。俱西上。设配帝着 尊二。牺尊二。象尊二。山罍二。在坛上正座。尊东北 向西上神州太尊二。在第一等。每方岳镇海渎。俱山尊 二。山林川泽。各蜃尊二。邱陵以下。各散尊二。皆于 坛下。皆加勺□。设罍洗。各于坛南陛东南。亚献 之洗。又于坛东南。俱北向。罍水在洗东。篚在洗西南 肆。篚实以巾爵。设分献罍洗篚 □。各于其方陛道之左。俱西向。执尊罍篚□者。各于 尊罍篚□之后。各设玉之篚。于坛之上下。尊坫之所 。祀日未明五刻。太史令郊社令。各服其服。升设昊天 上帝神座于山圆台之上。北方南向。以三脊茅为神藉。 设高祖神尧皇帝神座于东方西向。席以莞。神座皆于座 首。又太史令郊社令设五方帝日月神座于山下封祀坛之 上。青帝于东陛之北。赤帝于南陛之东。黄帝于南陛之 西。白帝于西陛之南。黑帝于北陛之西。大明于东陛之 南。夜明于西陛之北。席皆以□秸。设五星十二辰河汉 。以及内官之座于第二等。十有二陛之闲。各依方面。 几席皆内向。其内官中有北斗北辰。位南陛之内。差在 行位前。设二十八宿及中官之座于第三等。亦如之。布 外官席位于内壝之内。众星席位于内壝之外。各依方次 。席皆以莞。设神位各于座首。禅礼。 神位。皇地祇神座于坛上。北方南向。席以□秸。睿宗 大圣真皇帝座于东方西向。席以莞。神州于第一等。席 以□秸。东南方岳镇以下于内壝内。各于其方。嵩岳以 下于坛之西南。俱内向。席皆以莞。所司陈其异宝 。及嘉瑞等于乐悬之东西厢。禅礼无瑞 物。

省牲器。 省牲之日。午后十刻。去坛二百步所。诸 卫之属。禁断行人。晡后二刻。郊社令丞帅府史二人。 及斋郎。以尊坫罍洗篚□入设于位。凡 升坛者各由其陛。赞引引御史诸太祝七人。与祝史 行埽除于下。其五星以下羊豕。所司各依令先备。如常 仪。并如别仪。禅礼无五星以下羊豕。 余同。

銮驾上下。禅无上山仪。 前 祀三日。本司宣摄内外。各供其职。卫尉设祀官从祀群 官五品以上便次于行宫朝堂。如常仪。前祀二日。尚舍 直长施大次于圆台东门外道北。又于山中道设止息大次 。俱南向。尚舍奉御铺御座。卫尉设从驾文武群官。及 诸方使应从升者。于圆台南门之外。文东武西。并如常 仪。郊社令设御洗于圆台南陛之东北向。罍水在洗东。 篚在洗西南肆。设巾□。其日。 奉礼设御位于圆台南。当坛北向。设群官五品以上版位 于御位之南。文东武西。重行北向。相对为首。设东方 诸州刺史县令位于文官之东。诸州使人位于武官之后。 设蕃客位东方南方于文官东南。每国异位。北面西上。 西方北方于武官西南。每国异位。北面东上。设御史位 于圆台。东面。如祀礼。设奉礼赞者位于群官东北。西 向。设执事位于东门之内道南。西面。皆北上。前祀一 日。未明七刻。捶一鼓为一严。二严时 节。祀前三日。侍中奏裁。未明五刻。捶二鼓为再 严。侍中版奏请中严。从祀官五品以上。俱就次。各服 其服。所司陈大驾卤簿。未明二刻。捶三鼓。为三严。 诸卫之属。各督其队。与钑戟以次陈于行宫门外。谒者 赞引。引祀官。通事舍人。分引从祀群官。诸侍臣结佩 。俱诣行宫门外奉迎。侍中负宝如式。 乘黄令进辇于行宫门外。南向。侍中版奏请登山。 皇帝服衮冕。乘辇以出。称警跸如常仪。黄门侍郎进。 当辇前跪奏。称黄门侍郎臣某言。请銮舆进发。俛伏。 兴。退复位。銮舆动。又称警跸。黄门侍郎侍中中书令 以下。夹引以出。千牛将军。夹舆而趋。驾至。侍臣上 马所。黄门侍郎奏请銮舆权停。敕侍臣上马。侍中前承 制。退称制曰可。黄门侍郎退称侍臣上马。赞者承传。 文武侍臣皆上马。诸侍卫之官。各督其属。左右翊銮舆 在黄麾内。符宝郎奉六宝。与殿中监后部从在黄钺内。 侍臣上马毕。黄门侍郎奏请銮舆进发。退复位。銮驾动 。称警跸如常。鼓吹不鸣。不得喧哗。从祀官在元武队 后如常。若复先置。则听临时节度。车 辂鼓吹。待于山下。御史大夫刺史县令。前导如式。至 中道。止息大次前。回辇南向。侍中奏请降辇。如常。 皇帝降辇之大次。群臣皆随便而舍。停大次三刻顷。侍 中奏请皇帝出次。升辇进发。如初。驾至台东门外大次 前。回辇南向。侍中进当驾前跪奏。称侍中臣某言。请 降辂。俛伏。兴。皇帝降辇之大次。如常仪。通事舍人 承旨。敕从祀群官退就门外位。禅仪。 銮驾出行宫。如封泰山之仪。

荐玉。 祀日未明三刻。诸祀官各服其服。郊社令 率其属。以玉及玉册。置于山上圆台坛上坫所。礼 神之玉苍璧。以苍配。座之亦如之。又以玉匮 。金匮。金绳。金泥。盛于篚。置于石□之侧。良酝令 帅其属。各入实尊罍玉凡六尊之次 。太尊为上。实以泛齐。着尊次之。实以醴齐。牺尊次 之。实以盎齐。象尊次之。实以醍齐。壶尊次之。实以 沈齐。山罍为下。实以清酒。配帝着尊为上。实以泛齐 。牺尊次之。实以醴齐。象尊次之。实以盎齐。山罍为 下。实以清酒。其元酒各实于五齐之上尊。礼神之玉。 昊天上帝以苍璧。昊天上帝及配帝之以苍。禅祭日未 明三刻。以下实尊至馔幔内。与夏至北郊同也。  太官令帅进馔者。实诸笾豆簠簋。各设于馔幔内。未明 二刻。奉礼帅赞者先入就位。赞引引御史以下行埽除。 如常仪。禅礼自未明二刻。下至埽除讫 。就位。与夏至方丘同。驾将至。谒者赞引。各引祭官 。通事舍人分引从祭群官。诸方客使。俱就门外位。自 銮舆至大次以下。至进熟。与方丘同。未明一刻。 谒者赞引。各引文武五品以上。从祀之官。皆就圆台南 立。谒者引司空入。行埽除讫。出复位。侍中版奏外办 。皇帝服大裘而冕。出次华盖。侍卫如常仪。侍 中负宝陪从如式。博士引太常卿。太常卿引皇帝。 凡太常卿前导。皆博士先引。入 自东门。殿中监进大珪。尚衣奉御。又以镇珪授殿中监 。殿中监受进。皇帝搢大珪。执镇珪。缫藉华盖仗卫。 停于门外。近侍者从入如常。谒者引礼部尚书。太常少 卿。陪从如常。大珪如搢不便。请先定 近侍承奉之。皇帝至版位。北面立。每 立定。太常卿与博士退立于左。谒者赞引。各引祀 官次入就位。立定。太常卿前奏。请再拜。退复位。皇 帝再拜。奉礼曰。众官再拜。在位者皆再拜。太常卿前 奏。有司谨具。请行事。退复位。正座配座。太祝取玉 于篚。各立于尊所。太常卿引皇帝诣坛。升自南陛。 侍中中书令以下。及左右侍卫量人从升。以 下皆如之。皇帝升坛。北向立。太祝加玉于。以 授侍中。侍中奉玉。东向进皇帝。搢镇珪受玉凡 受物皆搢镇珪。奠讫执镇珪。俛伏。兴。登歌。作 肃和之乐。以大吕之均。太常卿引皇帝进。北面跪奠于 昊天上帝神座。禅则皇地祇神座。俛 伏。兴。太常卿引皇帝立于西方东向。又太祝以授侍 中。侍中奉。北向进。皇帝受。太常卿引皇帝进。 东面跪奠于高祖神尧皇帝神座。俛伏。兴。太常卿引皇 帝少退。东向再拜。讫。登歌止。太常卿引皇帝。乐作 。皇帝降自南陛。还版位西向立。乐止。太祝还尊所。

山下封祀坛。其日。自山下五步立人 。直至下坛。递呼万岁。以为节候。 祀日未明三 刻。诸祀官各服其服。郊社令率其属。以五帝及中官外 官以下之玉。各置于坫所。五帝之玉 。以四珪有邸。日月以珪璧。各依方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良酝令 率其属。各入实尊罍玉五帝俱以太 尊。皆实以泛齐。日月之尊。实以醴齐。其内官之象尊 。实以醍齐。中官之壶尊。实以沈齐。外官之概尊。实 以清酒。众星之散尊。实以旨酒。其元酒各实于五齐之 上尊。礼神之玉。青帝以青珪。赤帝以赤璋。黄帝以黄 琮。白帝以白琥。黑帝以元璜。日月珪邸。五帝日月以 下。皆从方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 太官令帅进馔者。实诸笾豆簠 簋。各设于馔幔内。未明二刻。奉礼帅赞者先入。就位 。赞引引御史以下入。行埽除。如常仪。未明一刻。谒 者赞引。各引祀官皆就位。太乐令帅工人二舞次入。就 位。文舞入。陈于悬内。武舞立于悬南道西。谒者引司 空入。行埽除讫。出复位。于皇帝奠玉也。封祀坛谒 者赞引。各引祀官入就位。立定。奉礼曰。众官再拜。 在位者皆再拜。其先拜者不拜。协 律郎跪。俛伏。兴。举麾鼓柷。奏元和之乐。乃以圜钟 之宫。黄钟为角。太簇为征。姑洗为羽。圜 钟三奏。黄钟太簇姑洗各一奏之。舞文舞之舞。乐 舞六成。偃麾。戛敔。乐止。奉礼曰。众官再拜。在位 者皆再拜。谒者七人。各引献官及诸太祝。奉玉各进 奠于神座。如常仪。将进奠。登歌作肃和之乐。以大吕 之均。余星座亦如之。进奠讫。各还本位。初。群官 拜讫。夜明以上。祝史各奉毛血之豆。立于门外。登歌 止。祝史奉毛血。各由其陛升坛。以毛血各致其座。诸 太祝俱迎受。各奠于神座前。诸太祝与祝史退。立于尊 所。

进熟。 皇帝既升。奠玉。太官令出。帅进馔者奉 馔。各陈于内壝门外。谒者引司徒出。诣馔所。司徒奉 昊天上帝之俎。初。皇帝既至位。乐止。太官令引馔入 俎。初入门。雍和之乐作。以黄钟之均。自 后接神之乐。皆用雍和。馔至陛位。乐止。祝史俱 进跪。彻毛血之豆。降自东陛以出。昊 天上帝之馔。升自午陛。配帝之馔。升自卯陛。太 祝迎引。各设于神座前。设讫。谒者引司徒太官令。帅 馔者降自东陛以出。司徒复位。诸太祝各还尊所。太常 卿引皇帝诣罍洗。盥洗爵等。并如圜丘仪。太常卿引皇 帝。乐作。皇帝诣坛。升自南陛。讫。乐止。谒者引司 徒升自东陛。立于尊所。斋郎奉俎从升。立于司徒之后 。太常卿引皇帝诣昊天上帝酒尊所。执尊者举□。侍中 赞酌泛齐。讫。寿和之乐作。皇帝每酌 饮福。皆作寿和之乐。太常卿引皇帝进昊天上帝神 座前。北向跪。奠爵。俛伏。兴。太常卿引皇帝少退。 北向立。乐止。太祝二人持玉册进于神座之右。东面跪 。又太祝一人。跪读册文。讫。俯伏。兴。册 文并中书门下撰进。少府监刻文。皇帝再拜。初读 册文讫。乐作。太祝进奠册于神座。还尊所。皇帝再拜 。乐止。太常卿引皇帝诣配座。以下。至终献。光禄卿 降。复位。并如圜丘仪。皇帝将升献。太官令引馔入。 其山下封祀坛。五帝日月以下之馔。亦相次而入。俎初 入门。雍和之乐作。以黄钟之均。馔至陛。乐止。祝史 俱进跪。彻毛血之豆。降自东陛以出。木 帝之馔。升自寅陛。火帝之馔。升自巳陛。土帝之馔。 升自未陛。金帝之馔。升自酉陛。水帝之馔。升自子陛 。大明之馔。升自辰陛。夜明之馔。升自戌陛。其内官 中官众星之馔。所由帅长。皆先陈布。诸太祝迎引 于坛上。各设于神座设讫。谒者引司徒。太官令帅进馔 者。俱降自东陛以出。司徒复位。诸太祝各还尊所。于 山上太尉之亚献也。封祀坛谒者七人。分列五方帝。及 大明夜明等献官。诣罍洗盥手。洗匏爵讫。各由其陛升 。俱酌泛齐讫。各引降。还本位。初。第一等献官将升 。谒者五人次引献官各诣罍洗讫。各由其陛升。诣第二 等内官酒尊所。俱酌醴齐。各进跪奠爵于内官首座。兴 。余座皆祝史斋郎助奠。相次而毕。谒者四人。次引献 官俱诣罍洗盥洗。各由其陛升坛。诣第三等中官酒尊所 。俱酌盎齐以献。赞引四人。次引献官诣罍洗盥洗讫。 诣外官酒尊所。俱酌醍齐以献。赞引四人。次引献官诣 罍洗盥洗。诣众星酒尊所。俱酌沈齐以献。其祝史斋郎 酌酒助奠。皆如内官之仪。讫。谒者赞引各引献官还本 位。武舞六成。乐止。舞献俱毕。上下诸祝。各进跪彻 豆。兴。还尊所。奉礼曰。赐胙。赞者唱。众官再拜。 在位者皆再拜。元和之乐作。奉礼曰。众官再拜。在位 者俱再拜。乐作一成。止。

燔燎。 终献将毕。侍中前跪奏曰。请就望燎位。太 常卿引皇帝就望燎位。太祝奉玉等就柴坛。置于柴上 户内讫。奉礼曰。可燎。东西面各六人。以炬燎火。半 柴。侍中前跪奏。礼毕。太常卿引皇帝出。赞引引祀官 以下皆出。其山下封祀坛。献官献毕。奉礼曰。请就望 燎位。诸献官俱就望燎位。诸太祝各取玉等就柴坛。 自南陛下置于柴上户内讫。奉礼曰。可燎。东西面各六 人。以炬燎火。半柴讫。奉礼曰。礼毕。献官以下皆出 。禅仪。皇帝既升奠玉。下至跪奠爵 。俛伏兴。与方丘同。太常卿引皇帝少退。北向立。乐 止。太祝二人。持玉册进于神座之右。东向跪。又太祝 一人。跪读册文讫。俛伏兴。皇帝再拜。祝文并中书门 下进。少府监刻。初读祝文讫。至配座读册。皆亦如之 。其拜奠并同方丘。配座初读册讫。至置土半陷。太常 卿引皇帝还版位。与方丘同。

封玉册。封检附。 燔燎毕。 禅仪。皇帝既就望瘗位。侍中跪 奏。称具官臣某言。请封玉册。太常卿引皇帝自南陛升 坛。北向立。近侍者从升。如式。少府 监具金绳金泥等。并所用物立于御侧。符宝郎奉受命宝 。立于侍中之侧。谒者引太尉进昊天上帝神座前。 禅仪。进皇地祇神座前。跪取玉 册。置于案进。皇帝受玉册。跪叠之。内于玉匮中。缠 以金绳。封以金泥。侍中取受命宝。跪以进。皇帝取宝 以印玉匮讫。兴。侍中受宝。以授符宝郎。通事舍人引 太尉进。皇帝跪捧玉匮。授太尉。太尉跪受。皇帝兴。 太尉退。复位。侧身捧玉匮。太常卿前奏。请再拜。皇 帝再拜讫。入次。如常仪。太尉奉玉匮之案。于石□南 北向立。执事者发石盖。太尉奉玉匮。跪藏于石□内。 执事者覆石盖。检以石检。缠以金绳。封以石泥。讫。 太尉以玉宝遍印讫。引降复位。将作帅执事者。以石距 封固。又以五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土圜封。后续令毕其功。禅 仪同。配座玉牒。禅仪。太尉又 进睿宗大圣贞皇帝座。跪取玉册内金匮。封以金匮 。皆如封玉匮之仪。讫。太尉奉金匮从降。俱复位。封 禅还。以金匮内太庙。藏于高祖神尧皇帝之石室。如别 仪。太常卿前奏。礼毕。若有祥 瑞。则太史监跪奏讫。特称奉贺。再拜。三称万岁。内 外皆称万岁。讫。又再拜。太常卿引皇帝还大次。 乐作。皇帝出东门。禅仪。皇帝出中壝 门。殿中监前受镇珪。以授尚衣奉御。殿中监又前 受大珪。华盖侍卫如常仪。皇帝入次。乐止。谒者赞引 。各引祀官。通事舍人分引从祀群官。以次出复位。立 定。奉礼曰。再拜。众官在位者皆再拜。讫。赞引引出 。工人二舞。以次出。禅礼祭讫。以奇 禽异兽合瑞典者。皆纵之神祀所。

銮驾还行宫。 皇帝既还大次。侍中版奏请解严。将 士不得辄离部伍。转仗卫于还途。如来仪。二侍中 版奏。请中严。皇帝服通天冠。绛纱袍。诸祀官服朝服 。皇帝出次。升辇。降山下至圆坛所。权停。乘黄令进 玉辂。太仆升。执辔以下。入宫。并如圜丘仪。禅 仪同。

朝觐群臣。禅登讫。行此礼。  禅之明日。朝觐群臣。及岳牧以下于朝觐坛。如巡狩仪 。皇帝服羇冕。乘舆以出。曲直华盖。警跸侍卫。入自 北壝门。由北陛升坛。即御座。符宝郎奉宝置于座。扇 开。乐止。通事舍人引三品以上。及岳牧以下。入就位 。如常仪。通事舍人引上公一人。舒和之乐作。公至西 陛。就解剑席。乐止。脱舄。跪解剑。置于席。兴。相 礼者与通事舍人引进。当御座前。北面跪。称具官臣名 等言。天封肇建。景福维新。伏惟开元神武皇帝陛下。 万寿无疆。俛伏。兴。通事舍人引上公降坛。诣解剑席 。跪带剑。纳舄。乐作。通事舍人引复位。立定。乐止 。典仪曰。再拜。赞者承传。上公以下皆再拜。侍中前 承制。降诣上公之东北西向。称有制。上公及群臣皆再 拜讫。宣云。封禅之庆。与公等同之。上公及群臣又再 拜舞蹈。三称万岁。讫。又再拜。引退。

考制度。 如巡狩仪。开元礼封禅仪 。

开元二十三年九月丁卯。文武百官尚书左丞相萧嵩等 。累表请封嵩华二岳。表曰。臣闻封峦之运。王者告成 。当休明而阙典。乃臣子之深过。伏惟神武皇帝陛下。 受命继天。应期光宅。垂庆云而覆露。畅和气以生成。 物荷深仁。时惟天道。文明之化洽矣。穆清之风被矣。 淳源既泳。福应咸臻。盈于天壤。昭于方策。盖非愚下 。所能颂美。且天之在上。日监在兹。嘉大圣之神功。 降元符以表德。恭伸昭报。祗事升中。古昔大猷。孰先 兹道。臣等睹休征以上请。陛下崇谦让以固辞。事恐劳 人。抑其勤愿。德音所逮。自古未闻。昔虞巡四岳。周 在一岁。书称其美。不以为烦。宁彼华嵩。皆列近甸。 复兹丰稔。又倍他年。岁熟则余粮。地近则易给。况费 务盖寡。咸有司存。储峙无多。岂烦黎庶。吏当首路。 以望属车。陛下往封泰山。不秘玉牒。严禋上帝。本为 苍生。今其如何。而阙斯礼。伏愿发挥盛事。差报元辰 。先检玉于嵩山。次泥金于华岳。天休既答。人望见从 。上下交欢。生灵幸甚。臣等昧死。敢此竭诚。理在至 公。祈于俯遂。无任悃款之至。谨诣朝堂陈请以闻。帝 固让不从。手诏报曰。升中于天。帝王盛礼。盖谓臻兹 淳化。告厥成功。今兆庶虽安。尚俟丰年之庆。边疆则 静。犹有践更之劳。况自愧于隆周。敢追迹于大舜。顷 年迫于万方之请。难违多士之心。东封泰山。于今惕厉 。岂可更议嵩华。自贻惭恧。虽藉公卿。共康庶政。永 惟菲薄。何以克堪。朕意必诚。宜断来表也。册 府元龟。

天宝九载正月丁巳。诏以十一月封华岳。三月辛亥。 华岳庙灾。关内旱。乃停封。唐书元宗 本纪。

天宝九载正月。文武百寮。礼部尚书崔翘等。累上表 请封西岳。刻石纪荣号。帝固拒不许。翘等又奉表恳请 曰。自今月辛亥。至于癸丑。累表诚祈。请纪荣号。圣 心恭默。冲让再三。臣等伏读纶言。退增祗栗。敢重沥 愚恳。期诸必遂。臣闻圣人之言。与春秋而同信。上天 之宰。将影响而合符。昭报不可以久稽。成命不可以固 拒。今灵山警跸。望玉銮之升中。儒林展仪。思金匮之 盛礼。发祥储祉。喻以封山。人事天时。不可失也。伏 惟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应道皇帝陛下。祖武宗文。重 熙累洽。沾风化而砥砺。在动植而昭苏。外户不扃。余 粮栖亩。其神功至道。广瑞殊祥。前表缕陈。安敢浮说 。夫修德以俟命。勒功以告成。将欲竭款神祇。雍熙帝 载。未为过越也。伏惟览公卿之议。考封禅之礼。陟华 盖于翠微。转钩陈于云路。泥金于菡萏之上。刻玉于明 星之前。使三五六经。复再闻于唐典。七十二姓。不独 纪于夷吾。敷景福以浸黎元。锡大庆而后天地。苍生之 望也。朝廷之幸也。无任诚恳悃款之至。谨诣朝堂奉表 陈请以闻。帝手诏不许曰。轻修大典。所不愿为。时或 传中旨。请纪荣号。何如空言。请封西岳。乙卯。群臣 又奉表请封西岳曰。臣翘等伏稽古训。上请增封。再奉 明旨。未蒙允诺。臣等承诏。惶骇失图。臣闻省方展义 。君人之大典。登封告成。王者之丕业。是以古先哲后 道洽则封。所以答神祇之功。增兆庶之福。无私于己。 故行之者不思。必顺于天。故言之者难夺。敢昧万责。 竭诚终请。伏为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应道皇帝陛下。 绍文武之丕烈。合君臣于昌运。均雨露。和阴阳。四海 无波而静默。群生自乐而仁寿。繇是德怀蛮貊。泽洎昆 虫。宗庙祀典。罔不祗肃。要荒殊俗。亦莫不庭。自皇 王以来。载籍所记。未有混区宇。穷祯祥。地平天成。 德茂道洽。若今日之盛者与。固可告太平之功。展封崇 之礼。故臣与王公侯伯。黎老缁黄。累陈白奏。备竭丹 恳。岂谓圣恩犹阻。皇鉴未回。伏奉癸丑诏书曰。轻修 大典。所不愿为。臣等zhanli。匪遑宁处。实以陛下功成 道洽。理实升中。且夫龟龙咸格。天意也。夷夏大同。 人事也。时和年丰。太平也。无为清净。至理也。允应 大典。岂谓轻修乎。奉若灵命。安可不为乎。臣等敢冒 宸极。重明其义。窃以西岳华山。实镇京国。黄虞之所 循省。灵仙之所依凭。固可封也。况金方正位。合陛下 本命之符。白帝临坛。告陛下长生之箓。发祥作圣。抑 有明征。又可封也。昔周成王以翦桐为戏。唐叔因是而 定封。盖人君之言。动有成宪。斯事至细。犹不忽也。 况陛下眷言封祀。宿着神明。道已洽于升平。事未符于 琬●。岂可抑至公于私让。弃诚信于神明乎。固不可得 而辞也。日者封章累奉。嘉应必臻。一献而甘雨流。再 陈而瑞雪降。则知人天之意。影响合符。若然者。陛下 安得稽天命以固辞。违人事以久让。太平不告。其若休 祥何。至理不答。其若神祇何。伏愿仰答天心。允祗灵 贶。上以扬祖宗之盛烈。下以副亿兆之恳诚。克崇上报 。永光大典。臣等幸甚。宗子又上表曰。臣彻等伏见祯 祥委积。河海澄清。长瞻北极之尊。屡献西封之疏。诚 恳不达。天鉴未从。徘徊阙廷。陨越无地。陛下再造区 宇。肇康生人。与天合符。与道合契。故得灵芝表瑞。 玉版呈文。九谷岁衍于京坻。百蛮尽习其冠带。能事备 于典策。盛德光于祖宗。升中告成。是属今日。惟夫太 华。高冠群山。当其少阴。镇此西土。自有虞巡狩。历 祀三千。夏殷以还。罕能肆觐。陛下虽加进宠号。增崇 庙宇。而大礼未施。精意空洁。又陛下顷岁建碑。曰尝 勤报德之愿。未暇封崇之礼。万姓瞻予。言可复也。臣 以为天地之主。岂徒言哉。神祇厚望。故已久矣。伏愿 俯顺百辟兆人之请。明征刻石铭山之记。暂迁万乘。降 被三峰。奠珪璧于中坛。奏笙镛于上帝。使普天蒙福。 重锡无疆。频冒宸严。并期必遂。无任恳切屏营之至。 谨诣朝堂奉表陈请以闻。凡三上表。上乃许之。丁巳诏 曰。以今载十一月。有事华山。中书门下及礼官详仪注 奏闻。务从省便。是载三月。西岳祠庙灾。时关中久旱 。诏曰。自春以来。久愆时雨。登封告禅。情所未遑。 所封西岳宜停。册府元龟。
 
 
 

唐会要卷九上 原 阙 今照四库全书本增补

  杂郊议上

武德四年十一月甲申。有事于南郊。唐 书高祖本纪。武德初定令。每岁冬至。祀昊天上帝 于圜丘。以景帝配。其坛在京城明德门外道东二里。坛 制四成。各高八尺一寸。下成广二十丈。再成广十五丈 。三成广十丈。四成广五丈。每祀则昊天上帝及配帝设 位于平座。藉用□秸。器用陶匏。五方上帝。日月。内 官。中官。外官。及众星。并皆从祀。其五方帝及日月 七座。在坛之第二等。内五星以下官五十五座。在坛之 第三等。二十八宿以下。中官百三十五座。在坛之第四 等。外官百十二座。在坛下外壝之内。众星三百六十座 。在外壝之外。其牲。上帝及配帝用苍犊二。五方帝及 日月。用方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犊各一。内官以下。加羊豕各九。旧 唐书礼仪志。

圜丘坛。北辰北斗天一。太一。紫微五帝座。并差在 行位前。余内官诸座。及五星十二辰。河汉四十九座。 在第二等十有二陛之间。中官。市垣。帝座。七公。日 星。帝席。大角。摄提。太微。五帝。太子。明堂。轩 辕。三台。五车。诸王。月星。织女。建星。天纪。十 七座。及二十八宿。差在前列。其余中官一百四十二座 。皆在第三等十二陛之间。外官一百五。在内壝之内。 众星三百六十。在内壝之外。五星三辰。以象尊实醍齐 。七宿以壶尊实沈齐。皆二。五星十二辰二十八宿。笾 豆各二。簠簋俎各一。四时祭风师。雨师。灵星。司中 。司命。司人。司禄。笾八豆八。簋一簠一。俎一。牲 皆少牢。席皆以莞。唐书礼乐志。

贞观二年十一月辛酉。有事于南郊。唐 书太宗本纪。

 案裴寂传。贞观二年。太宗祠南郊。命寂与长孙无 忌同升金辂。寂辞让。太宗曰。以公有佐命之勋。无忌 亦宣力于朕。同载参乘。非公而谁。遂同乘而归。

 刘黑闼传。初。秦王建天策府。其弧矢制倍于常。 后余大弓一。长矢五。藏之武库。每郊丘重礼。必陈于 仪物之首。以识武功云。

五年十一月丙子。有事于南郊。唐书 太宗本纪。

自周衰礼乐坏于战国。而废绝于秦。汉兴。六经在者 。皆错乱散亡杂伪。而诸儒方共补缉。以意解诂。未得 其真。而谶纬之书出以乱经矣。自郑玄之徒。号称大儒 。皆主其说。学者由此牵惑没溺。而时君不能断决。以 为有其举之。莫可废也。由是郊丘明堂之论。至于纷然 而莫知所止。礼曰。以禋祀祀昊天上帝。此天也。玄以 为天皇大帝者。北辰耀魄宝也。又曰。兆五帝于四郊。 此五行精气之神也。玄以青帝灵威仰。赤帝赤熛怒。黄 帝含枢纽。白帝白招拒。黑帝汁光纪者。五天也。由是 有六天之说。后世莫能废焉。唐初。贞观礼。冬至祀昊 天上帝于圜丘。正月辛日。祀感生帝灵威仰于南郊。以 祈谷。而孟夏雩于南郊。季秋大享于明堂。皆祀五天帝 。其配神主。主贞观初。圜丘明堂北郊。以高祖配。而 元帝惟配感帝。礼乐志。

冬至。祀昊天于圜丘。乐章八首。贞 观二年。祖孝孙定雅乐。贞观六年。褚亮虞世南魏征等 作此词。今行用。旧唐书音乐志。

 降神用豫和。 上灵睠命兮膺会昌。盛德殷荐兮协 辰良。景福降兮圣德远。元化穆兮天历长。

 皇帝行用太和。 穆穆我后。道应千龄。登三处大 。得一居贞。礼惟崇德。乐以和声。百神仰止。天下文 明。

 登歌奠玉帛用肃和。 闿阳播气。甄耀垂明。有赫 圆宰。深仁曲成。日严苍璧。烟开紫营。聿遵虔享。式 降鸿祯。

 迎俎入用雍和。 钦惟大帝。戴仰皇穹。始命田烛 。爰启郊宫。云门骇听。雷鼓鸣空。神其介祀。景祚斯 融。

 酌献饮福用寿和。 八音斯奏。三献毕陈。宝祚惟 永。辉光日新。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 叠璧凝影皇坛路 。编珠流彩帝郊前。已奏黄钟歌大吕。还符宝历祚昌年 。

 武舞用凯安。 昔在炎运终。中华乱无象。酆郊赤 乌见。印山黑云上。大赉下周军。禁暴开殷网。幽明何 协赞。鼎祚齐天壤。

 送神用豫和。 歌奏毕兮礼献终。六龙驭兮神将升 。明德感兮非黍稷。降福简兮祚休征。

又郊天乐章一首。大乐旧有此辞名。 不详所起。

 送神用豫和。 苹蘩礼着。黍稷诚微。音盈凤管。 彩驻龙旗。洪歆式就。介福攸归。迎乐有阕。灵驭遄飞 。

贞观十四年冬十一月甲子朔。日南至。有事于圜丘。

十七年己卯。有事于南郊。唐书太宗 本纪。

贞观十七年十月甲寅。诏曰。朕闻上灵之应。疾于影 响。茂祉之兴。积于年代。朕嗣膺宝历。君临区宇。凭 宗社之介福。赖文武之同心。时无风尘之警。野有京坻 之积。厚地降祉。贞石来祥。莹翠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而流光。发素质而 成字。前纪厥初之德。次陈卜年之永。后述储贰之美。 并名字昭然。楷则相次。旷代之所未闻。耆老之所未睹 。自天之佑。岂惟一人。无疆之福。方覃九土。自非大 报泰坛。稽首上帝。则靡申奉天之志。宁副临下之心。 今年冬至。有事南郊所司率由旧典。十一月己卯。有事 于南郊。太宗升坛。皇太子从奠。于时累日阴雪。是旦 犹云雾晦冥。及太宗升坛。烟氛四散。风景清朗。文物 昭映。礼毕。祝官读谢天祝文曰。嗣天子臣世民。敢昭 告于昊天上帝。世民纂成鸿基。君临宇县。夙兴旰食。 无忘于政道。导德齐礼。良媿于前圣。爰有成命。表瑞 贞石。文字昭然。历数惟永。既旌高庙之业。又锡眇身 之祚。逮于皇太子某。亦降祯符。并具纪姓氏。兼列名 字。仰瞻云汉。寔铭大造。俯惟寡薄。弥增寅惧。敢因 大礼。重荐玉帛。上谢明灵之贶。以申祗栗之诚。皇太 子亦恭至泰坛。虔拜于苍昊。庶凭眷佑之德。永膺无疆 之休。初。十六年。太宗遣刻受命元圭玉玺。白玉为螭 首。其文云。皇天景命。有德者昌。并神笔隶书。然后 镌勒。是日。侍中负之以从。册府元龟 。

永徽二年冬十一月辛酉。有事于南郊。唐 书高宗本纪。

高宗永徽二年。以太宗配祀明堂。而有司乃以高祖配 五天帝。太宗配五人帝。太尉长孙无忌等。与礼官议。 以为自三代以来。历汉魏晋宋。无父子同配于明堂者。 祭法曰。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郑玄以祖 宗合为一祭。谓祭五帝五神于明堂。以文武共配。而王 肃駮曰。古者祖功宗德。自是不毁之名。非谓配食于明 堂。春秋传曰。禘郊祖宗报五者。国之典祀也。以此知 祖宗非一祭。于是以高祖配于圜丘。太宗配于明堂。礼 乐志。

永徽二年。太尉长孙无忌等奏议曰。据祠令及新礼。 并用郑玄六天之义。圜丘祀昊天上帝。南郊祀太微感帝 。明堂祭太微五天帝。臣等谨案郑玄此义。唯据纬书。 所说六天。皆为星象。而昊天上帝。不属穹苍。故注月 令及周官。皆为圜丘所祭昊天上帝为北辰星耀魄宝。又 说孝经郊祀后稷以配天。明堂严父配天。皆为太微五帝 。考其所说舛谬特深。按易云。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 丽乎土。又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足以明辰象非天 。草木非地。毛诗传云。元气昊大则称昊天。远视苍苍 则称苍天。此则天以苍昊为体。不入星辰之例。且天地 各一。是为两仪。天尚无二。焉得有六。是以王肃群儒 。咸駮此义。又检太史圜丘图。昊天上帝座外。别有北 辰座。与郑义不同。得太史令李淳风等状。称昊天上帝 图位。自在坛上。北辰自在第二等。与北斗并列为星官 内座之首。不同郑玄据纬之说。此乃羲和所掌。观象制 图。推步有恒。相缘不缪。又案史记天官书等。太微宫 有五帝者。自是五精之神。五星所奉。以其是人主之象 。故况之曰帝。亦如房心为天主之象。岂是天乎。周礼 云。兆五帝于四郊。又云。祀五帝则掌百官之誓戒。唯 称五帝。皆不言天。此是太微之神。本非穹昊之祭。又 孝经唯云郊祀后稷。别无圜丘之文。王肃等以为郊即圜 丘。圜丘即郊。犹王城京师。异名同实。符合经典。其 义甚明。而今从郑之说。分为两祭。圜丘之外。别有南 郊。违弃正经。理深未允。且检吏部式。唯有南郊陪位 。更不别载圜丘。式文既遵王肃。祠令仍行郑义。令式 相乖。理宜改革。又孝经云。严父莫大于配天。下文即 云。周公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则是明堂所祀。 正在配天。而以为但祭星官。反违明义。诏从无忌等议 。存祀太微五帝于南郊。废郑玄六天之义。礼部尚书许 敬宗等。又奏称于新礼祭毕。收取玉帛牲体。置于柴上 。然后燔柴。燔坛又在神坛之左。臣等谨按祭祀之礼。 必先降神。周人尚臭。祭天则燔柴。祭地则瘗血。祭宗 庙则概萧灌鬯。皆贵气臭。用以降神。礼经明白。义释 甚详。燔柴在祭初。礼无所惑。是以三礼义宗等。并云 祭天以燔柴为始。然后行正祭。祭地以瘗血为先。然后 行正祭。又礼说晋太常贺循上言。积柴旧在坛南燎。祭 天之牲用犊左胖。汉仪用头。今郊天用胁之九□。太宰 令奉牲胁。太祝令奉珪瓒。俱奠燔薪之上。即晋代故事 。亦无祭末之文。唯周魏以降。妄为损益。约告庙之 。事毕瘗埋。因改燔柴。将为祭末。事无典实。礼阙降 神。又燔柴正祭。牲玉皆别。苍璧苍犊之流。柴之所用 。四珪骍犊之属。祝之所须。故郊天之有四珪。犹庙之 有珪瓒。是以周官典瑞。文义相因。并事毕收藏。不在 燔柴之例。今新礼引用苍璧。不顾珪瓒。遂亦俱燔。义 既有乖。理难因袭。诏从之。通典。

敬宗等又议笾豆之数曰。案今光禄式。祭天地日月岳 镇海渎先蚕等。笾豆各四。祭宗庙笾豆各十二。祭社稷 先农等。笾豆各九。祭风师雨师。笾豆各二。寻此式文 。事深乖谬。社稷多于天地。似不贵多。风雨少于日月 。又不贵少。且先农先蚕。俱为中祭。或六或四。理不 可通。又先农之神。尊于释奠。笾豆之数。先农乃少。 理既差舛。难以因循。谨案礼记郊特牲云。笾豆之荐。 水土之品。不敢用亵味。而贵多品。所以交于神明之义 也。此即祭祀笾豆。以多为贵。宗庙之数。不可逾郊。 今请大祀同为十二。中祀同为十。小祀同为八。释奠准 中祀。自余从座。并请依旧式。诏并可之。尊附于礼令 。旧唐书礼仪志。

总章元年十二月丁卯。有事于南郊。唐 书高宗本纪。

 旧唐书高宗本纪。咸亨四年十一月丙寅。上制乐章 。有上元。二仪。三才。四时。五行。六律。七政。八 风。九宫。十洲。得一。庆云之曲。诏有司。诸大祠享 即奏之。

 上元三年十一月丁卯。敕新造上元舞。圜丘方泽享 太庙用之。余祭则停。

 唐书韦万石传。上元中。迁太常少卿。当时郊庙燕 会乐曲。皆万石与太史令姚元辩增损之。

干封初。高宗东封回。又诏依旧祀感帝及神州。司礼 少常伯郝处俊等奏曰。显庆新礼。废感帝之祀。改为祈 谷。昊天上帝以高祖大武皇帝配。检旧礼。感帝以世祖 元皇帝配。今既奉敕。依旧复祈谷为感帝。以高祖大武 皇帝配神州。又高祖依新礼见配圜丘昊天上帝。及方丘 皇地祇。若更配感帝神州。便恐有乖古礼。案礼记祭法 云。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夏后氏亦禘黄帝而郊鲧。殷 人禘喾而郊冥。周人禘喾而郊稷。郑玄注云。禘谓祭上 帝于南郊。又案三礼义宗云。夏正郊天者。王者各祭所 出帝于南郊。即大传所谓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 配之是也。此则禘须远祖。郊须始祖。今若禘郊同用一 祖。恐于典礼无据。旧唐书礼仪志。

干封二年十二月。诏曰。昔周京道丧。秦室政乖。礼 乐沦亡。经典残灭。遂使汉朝博士。空说六宗之文。晋 代鸿儒。争陈七祀之义。或同昊天于五帝。或分感帝于 五行。其后递相祖述。礼仪纷杂。自今以后。祭圜丘及 五方明堂感帝神州等祠。高祖大武皇帝。太宗文皇帝崇 配。仍总祭昊天上帝及五帝于明堂。礼 仪志。

则天垂拱元年。诏有司议。卒用元万顷范履冰之说。 郊丘诸祠。以高祖太宗高宗并配。唐书 礼乐志。

垂拱元年。成均助教孔元义奏。严父莫大配天。天于 万物为最大。推父偶天。孝之大。尊之极也。易称先王 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上帝。天也。昊天 之祭。宜祖考并配。请以太宗高宗配上帝于圜丘。神尧 皇帝配感帝南郊。祭法。祖文王而宗武王。祖。始也。 宗。尊也。一名而有二义。经称宗祀文王。文王当祖而 云宗。包武王言也。知明堂以祖考配。与二经合。伯仪 曰。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尧。夏后氏禘黄 帝而郊鲧。祖颛顼而宗禹。殷人禘喾而郊冥。祖契而宗 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郑玄曰。禘郊 祖宗。皆配食也。祭昊天圜丘曰禘。祭上帝南郊曰郊。 祭五帝五神明堂曰祖宗。此为最详。虞夏退颛顼郊喾。 殷舍契郊冥。去取违舛。惟周得礼之序。至明堂始两配 焉。文王上配五帝。武王下配五神。别父子也。经曰。 严父莫大于配天。又曰。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 不言严武王以配天。则武王虽在明堂。未齐于配。虽同 祭而终为一主也。纬曰。后稷为天地主。文王为五帝宗 。若一神而两祭之。则荐献数渎。此神无二主也。贞观 永徽。礼实专配。由显庆后。始兼尊焉。今请以高祖配 圜丘方泽。太宗配南北郊。高宗配五天帝。凤阁舍人元 万顷范履冰等议。今礼。昊天上帝等五祀。咸奉高祖太 宗兼配。以申孝也。诗昊天章。二后受之。易荐上帝。 配祖考。有兼配义。高祖太宗既先配五祀。当如旧请。 高宗历配焉。自是郊丘三帝并配之。沈 伯仪传。

 文献通考。马氏曰。并配之制。始于唐。自郑康成 有六天之说。魏晋以来。多遵用之。以为曜魄宝亦天也 。感生帝亦天也。均为之天。则配天之祖。其尊一也。 至唐人始以为曜魄宝五帝皆星象之属。当从祀南郊。而 不当以祀天之礼事之。善矣。然感帝之祠。既罢旋复。 虽复其祠。而以为有天帝之分。尊卑之别。遂于郊与明 堂所配之祖。不然厚薄之疑。乃至每祭并配。而后得为 严父之礼。然则周公亦岂厚于后稷。而薄于文王乎。则 曷若一遵初议。若郊若明堂。皆专祀昊天。各以一祖配 之。而感帝之属。则从祀于天。于礼意人情。为两得乎 。

永昌元年九月。敕天无二称。帝是通名。承前诸儒。 互生同异。乃以五方之帝。亦谓为天。假有经传互文。 终是名实未当。称号不别。尊卑相浑。自今郊祀之礼。 惟昊天上帝称天。其余五帝皆称帝。通 典。

证圣元年九月。亲祀南郊。加尊号。改元天册万岁。 旧唐书则天皇后本纪。

则天革命。天册万岁元年。加号为天册金轮大圣皇帝 。亲享南郊。合祭天地。以武氏始祖周文王。追尊为始 祖文皇帝。后考应国公。追尊为无上孝明高皇帝。以二 祖同配。如干封之礼。礼仪志。

古者。祭天于圜丘。在国之南。祭地于泽中之方丘。 在国之北。所以顺阴阳。因高下。而事天地以其类也。 其方位既别。而其燎坛瘗坎乐舞变数。亦皆不同。而后 世有合祭之文。则天天册万岁元年。亲享南郊。始合祭 天地。册府元龟。

长安二年十一月戊子。亲享南郊。大赦天下。旧 唐书则天皇后本纪。

长安二年九月。敕祠明堂圜丘神座。并令着状。便为 常式。通典。

景龙三年十一月乙丑。亲祀南郊。皇后登坛亚献。左 仆射舒国公韦巨源为终献。中宗本纪。

 苏瑰传。将拜南郊。国子祭酒钦明。希庶人旨。建 议请皇后为亚献。安乐公主为终献。瑰深非其议。尝于 御前面折钦明。帝不悟。竟从钦明所奏。

 褚无量传。中宗将亲祀南郊。诏礼官学士。修定仪 注。国子祭酒祝钦明。司业郭山恽。皆希旨请以皇后为 亚献。无量独与太常博士唐绍蒋钦绪固争。以为不可。 时左仆射韦巨源等。阿旨协同钦明之议。竟不从无量所 奏。

 无量上皇后不合祭南郊议。议曰。夫郊祀者。明王 之盛事。gguuoojiia之大礼。行其礼者。不可以臆断。不可以 情求。皆上顺天心。下符人事。钦若稽古。率由旧章。 然后可以交神明。可以膺福佑。然礼文虽众。莫如周礼 。周礼者。周公致太平之书。先圣极由衷之典。法天地 而行教化。辨方位而叙人伦。其义可以幽赞神明。其文 可以经纬邦国。备物致用。其可忽乎。至如冬至圜丘。 祭中最大。皇后内主。礼甚尊崇。传作 礼位甚尊。若合郊天助祭。则当具着礼典。今遍检 礼经。传作周官。无此仪制。盖 由祭天南郊。不以地配。惟以始祖为主。不以祖妣配天 。故惟皇帝亲行其礼。皇后不合预唐策 作助。也。谨案大宗伯职云。若王不与祭祀。则摄 位。注云。王有故。代行其祭事。下文云。凡大祭祀。 王后不与。则摄而荐豆笾彻。若皇后合助祭。承此下文 。则当云若不祭祀。则摄而荐豆笾。今于文上更起凡。 明传作则。是别生余事。夫事与 上异。则别起凡。凡者。生上起下之名。不专系于本职 。周礼一部之内。此例极多。备在文中。不可具录。又 王后助祭。亲荐豆笾而不彻。案九嫔职云。凡祭祀赞后 荐彻豆笾。注云。后进之而不彻。则知中彻者。为宗伯 生文。若宗伯摄祭。则宗伯亲彻。不别使人。又案外宗 掌宗庙之祭祀。王后不与。则赞宗伯。此一文与上相证 。何以明之。按外宗惟掌宗庙祭祀。不掌郊天。足明此 文。是宗庙祭也。又按王后行事。总在内宰职中。检其 职文。唯云大祭祀后祼献则赞。瑶爵亦如之。郑注云。 谓祭宗庙也。注所以知者。以文云祼献。祭天无祼。所 以传作以此。得知。又祭天之器 。则用陶匏。亦无瑶爵。注以此得知是宗庙也。又内司 服。掌王后六服。无祭天之服。而巾车职掌王后之五辂 。亦无后祭天之辂。祭天七献。无后亚献。以此诸文参 之。故知后不合助祭天也。唯汉书郊祀志。则有天地合 祭。皇后预唐策作助。享之事。 此则西汉末代。强臣擅朝。旧本作权。 悖乱彝伦。黩神谄祭。不经之典。事涉诬神。故易 传曰。诬神者殃及三代。太誓曰。王稽古立功立事。可 以永年承天。凝丕天之大绩。斯史策之良诫。岂可不知 。今南郊礼仪。事不稽古。臣忝守经术。不敢默然。旧 本作缄默。请旁询硕儒。俯循。传 作摭。旧典。遵传作采。曲 台之故事。行圜丘之正仪。使圣朝协昭旷之涂。天下知 文物之盛。岂不幸甚。唐策作美。谨 议。文苑英华。

 蒋钦绪传。中宗始亲郊。国子祭酒祝钦明建言。皇 后应亚献。以媚韦氏。天子疑之。诏礼官议。众曲意阿 徇。钦绪独抗言不可。诸儒壮其节。

 钦绪駮祝钦明请南郊皇后充亚献议。议曰。周礼凡 言祭祀享三者。皆祭之互名。本无定议。何以明之。按 周礼典瑞职云。两圭有邸以祀地。则祭地亦称祀也。又 司几筵云。设祀先王之昨读作胙。席 明一作则。祭宗庙亦称祀也。又 内宗职云。掌宗庙之祭祀。此又非独天称祀。地称祭也 。又按礼记云。惟圣人为能享帝。此即祀天帝亦言享也 。又按孝经云。春秋祭祀。以时思之。此即宗庙亦言祭 祀也。经典此文。不可备数。据此则钦明所执天曰祀。 地曰祭。庙曰享。未得为定明矣。又周礼凡言大祭祀者 。祭天地宗庙之总名。非一作不。独 天地为大祭祀也。何以明之。按郁人职云。大祭祀与量 人受举斝之卒爵。按尸与斝。皆宗庙之事。则宗庙亦称 大祭祀。又钦明状引九嫔职。大祭祀。后祼献。则赞瑶 爵。据天无祼。亦无瑶爵。此乃宗庙称大祭祀之明文。 钦明所执旧本作云。大祭祀。则 为祭天地。未得为定明矣。又周礼大宗伯职云。凡大祭 祀王后有故不预。旧本作赴。则 摄而荐豆笾。钦明惟执此文。以为王后有祭天地之礼。 钦绪等据此。乃是王后荐宗庙之礼。非祭天地之事。何 以明之。按此文凡祀大神。祭大祇。享大鬼。临一 作帅执。事而卜日。宿。视涤濯。莅玉鬯。省牲镬 。奉玉齍。制一作诏。大号。理 其大礼。理字一作礼。制相天王 之大礼。若王不与旧本有大字。祭 祀。则摄位。此已上一旧本作云。凡 。直是王兼祭天地宗庙之事。故通言大神大祇大鬼六 字旧本作大祭。今以旧唐书祝钦明传增入。之祭也 。已下文云。凡大祭祀王后不与。则荐豆笾彻。此一凡 。直是王后祭宗庙之事。故惟言大祭祀也。若云王后合 助祭天地。不应重起凡大祭祀之文也。为嫌王后有祭天 地之疑。故重起后凡。以别之耳。王后祭宗庙。自是大 祭祀。何故取上凡相天王之礼。以混下凡王后祭宗庙之 文。此是本经。科段明白。又按周礼外宗。掌宗庙之祭 祀。佐王后荐玉豆。凡王后之献亦如之。王后不预。则 赞宗伯。按此王后有故不预。则宗伯摄而荐豆笾。外宗 赞之。内宗外宗所掌。皆佐王后宗庙之荐。本无佐祭天 地之礼。但天地尚质。宗庙尚文。玉豆宗庙之器。初非 祭天所设。请问钦明。若王后助祭天地。在周礼使何人 赞佐。若宗庙摄后荐豆。祭天又命一作 合。何人赞佐。并请明征礼文。即知摄荐是宗庙之 礼明矣。按周礼司服云。王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 。享先王则衮冕。内司服掌王后祭服。无王后祭天之服 。按三礼义宗。明王后六服。谓袆衣。摇周 礼注及唐史并作揄。英华皆作摇。翟。阙翟。鞠衣 。展衣。褖衣也。祎衣从王祭先王则服之。摇翟从王祭 先公则服之。阙翟飨诸侯则服之。鞠衣以采桑则服之。 展衣以礼见王及见宾客则服之。禒衣燕居则服之。王后 无助祭于天地。但有先王已下。又三礼义宗明后夫人之 服云。后不助祭天地五岳。故无助祭天地四望之服。按 此则王后无祭天之服明矣。又三礼义宗明王后五辂。谓 重翟。厌翟。安车。翟车。辇车也。重翟者。后从王祭 先王先公所乘也。厌翟者。后从王享诸侯所乘也。安车 者。后宫中朝夕见于王所乘也。翟车者。后采桑所乘也 。辇车者。后游宴所乘也。按此则皇后无祭天之车明矣 。又礼记郊特牲义赞云。祭天无祼。郑玄注云。惟人道 宗庙有祼。天地大神至尊不祼。圜丘之祭。与宗庙祫同 。朝践王酌泛齐以献。是一献。后无祭天之事。大宗伯 次酌醴齐以献之。是为二献。按此则祭圜丘。大宗伯次 王为献。非摄王后之事。钦明等所执。王后有故不预。 则宗伯摄荐豆笾。更明摄王后宗庙之荐。非摄天地之祀 明矣。钦明建议。只及引礼记祭统曰。夫祭也者。必夫 妇亲之。按此是王与后祭宗庙之礼。非关祀天地之义。 按汉魏晋宋后魏齐梁周陈隋等。历代典一 作史。籍。兴王令主。郊天祀地。代有其礼。史不 阙书。并不见往代王后助祭之事。又高祖神尧皇帝。太 宗文武圣皇帝。南郊祀天。无皇后助祭处。高宗天皇大 帝永徽二年十一月辛酉。亲有事于南郊。又总章元年十 二月丁卯。亲祀南郊。亦并无皇后助祭处。又按大唐礼 。亦无皇后助祭南郊之礼。钦绪等幸忝礼官。亲承圣问 。竭尽闻见。不敢依随。伏以主上稽古。志遵旧典。所 议助祭。实无正一作明。文。若 以王者制礼。自我作古。明主立断。非臣所敢言。谨议 。文苑英华。

 旧唐书祝钦明传。自入为国子祭酒。景龙三年。中 宗将亲祀南郊。钦明与国子司业郭山恽二人奏言。皇后 亦合助祭。遂建议曰。谨按周礼天神曰祀。地祇曰祭。 宗庙曰享。大宗伯职曰。祀大神。祭大祇。享大鬼。理 其大礼。若王有故不预。则摄位。凡大祭祀王后不预。 则摄而荐豆笾彻。又追师职。掌王后之首服。以待祭祀 。又内司服职。掌王后之六服。凡祭祀供后之衣服。又 九嫔职。大祭祀后祼献则赞。瑶爵亦如之。据此诸文。 即皇后合助皇帝祀天神祭地祇明矣。故郑玄注内司服云 。阙狄。后助王祭群小祀之服。然则小祀尚助王祭。中 大推礼可知。阙狄之上。犹有两服。第一袆衣。第二摇 狄。第三阙狄。此三狄皆助祭之服。阙狄即助祭小祀。 即知摇狄助祭中祀。袆衣助祭大祀。郑举一隅。故不委 说。唯祭宗庙。周礼王有两服。先王衮冕。先公惊冕。 郑玄因此以后助祭宗庙。亦分两服云。袆衣助祭先王。 摇狄助祭先公。不言助祭天地社稷。自宜三隅而反。且 周礼正文凡祭王后不预既不专言宗庙即知兼祀天地故云 凡也。又春秋外传云。禘郊之事。天子亲射其牲。王后 亲舂其粢。故世妇职。但云诏王后之礼。事不主言宗庙 也。若专主宗庙者。则内宗外宗职。皆言掌宗庙之祭祀 。此皆礼文分明。不合疑惑。旧说以天子父天母地。兄 日姊月。所以祀天于南郊。祭地于北郊。朝日于东门之 外。以昭事神训人事。君必躬亲。以礼文有故然后使摄 。此其义也。礼记祭统曰。夫祭也者。必夫妇亲之。所 以备外内之官也。官备则具备。又哀公问于孔子曰。冕 而亲迎。不已重乎。孔子愀然作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而对曰。合二姓之好 。以继先圣之后。以为天地宗庙社稷之主。君何谓已重 焉。又汉书郊祀志云。天地合祭。先祖配天。先妣配地 。天地合精。夫妇判合。祭天南郊。则以地配。一体之 义也。据此诸文。即知皇后合助祭。望请别修助祭仪注 同进。帝颇以为疑。召礼官亲问之。太常博士唐绍蒋钦 绪对曰。皇后南郊助祭。于礼不合。但钦明所执。是祭 宗庙礼。非祭天地礼。谨案魏晋宋及齐梁周隋等历代史 籍。至于郊天祀地。并无王后助祭之事。帝令宰相取两 家状对定。钦绪与唐绍。及太常博士彭景直。又奏议曰 。周礼凡言祭祀享三者。皆祭之互名。本无定义。何以 明之。按周礼典瑞职云。两珪有邸以祀地。则祭地亦称 祀也。又司筵云。设祀先王之胙席。则祭宗庙亦称祀也 。又内宗职云。掌宗庙之祭祀。此又非独天称祀。地称 祭也。又按礼记云。惟圣人为能享帝。此即祀天帝亦言 享也。又案孝经云。春秋祭祀。以时思之。此即宗庙亦 言祭祀也。经典此文。不可备数。据此则钦明所执天曰 祀。地曰祭。庙曰享。未得为定明矣。又周礼凡言大祭 祀者。祭天地宗庙之总名。不独天地为大祭祀也。何以 明之。案郁人职云。大祭祀与量人授举斝之卒爵。尸与 斝皆宗庙之事。则宗庙亦称大祭祀。又钦明状引九嫔职 。大祭祀后祼献则赞瑶爵。据祭天无祼。亦无瑶爵。此 乃宗庙称大祭祀之明文。钦明所执大祭祀。王后有故不 预。则摄而荐豆笾彻。钦明唯执此文。以为王后有祭天 地之礼。钦绪等据此。乃是王后荐宗庙之礼。非祭天地 之事。何以明之。案此文。凡祀大神。祭大祇。享大鬼 。帅执事而卜日。宿。视涤濯。莅玉鬯。省牲镬。奉玉 玉齍。诏大号。理其大礼。诏相王之大礼。若王不与祭 祀。则摄位。此以上一凡。直是王兼祭天地宗庙之事。 故通言大神大祇大鬼之祭也。已下文云。凡大祭祀。王 后不与。则摄而荐豆笾彻。此一凡。直是王后祭庙之事 。故唯言大祭祀也。若云王后助祭天地。不应重起凡大 祭祀之文也。为嫌王后有祭天地之疑。故重起后凡。以 别之耳。王后祭庙。自是大祭祀。何故取上凡相王之礼 。以混下凡王后祭宗庙之文。此是本经。科段明白。又 按周礼外宗。掌宗庙之祭祀。佐王后荐玉豆。凡后之献 亦如之。王后有故不预。则宗伯摄而荐豆笾。外宗无佐 祭天地之礼。但天地尚质。宗庙尚文。玉豆宗庙之器。 初非祭天所设。请问钦明。若王后助祭天地。在周礼使 何人赞佐。若宗伯摄后荐豆。祭天又合何人赞佐。并请 明征礼文。即知摄荐是宗庙之礼明矣。按周礼司服云。 王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享先王则衮冕。内司服 掌王后祭服。无王后祭天之服。案三礼义宗。明王后六 服。谓袆衣。摇翟。阙翟。鞠衣。展衣。褖衣。袆衣从 王祭先王则服之。摇翟从王祭先公则服之。阙翟飨诸侯 则服之。鞠衣以采桑则服之。展衣以礼见王及见宾客则 服之。褖衣燕居则服之。王后无助祭天地之服。但自先 王以下。又三礼义宗。明后夫人之服云。后不助祭天地 五岳。故无助天地四望之服。按此则王后无祭天之服明 矣。三礼义宗明王后五辂。谓重翟。厌翟。安车。翟车 。辇车也。重翟者。后从王祭先王先公所乘也。厌翟者 。后从王飨诸侯所乘也。安车者。后宫中朝夕见于王所 乘也。翟车者。后采桑所乘也。辇车者。后游宴所乘也 。案此则王后无祭天之车明矣。又礼记郊特牲义赞云。 祭天无祼。郑玄注云。唯人道宗庙有祼。天地大神至尊 不祼。圜丘之祭。与宗庙不同。朝践王酌泛齐以献。是 一献。后无祭天之事。大宗伯次酌醴齐以献。是为二献 。按此则祭圜丘大宗伯次王为献。非摄王后之事。钦明 等所执王后有故不预。则宗伯摄荐豆笾。更明摄王后宗 庙之荐。非摄天地之祀明矣。钦明建议引礼记祭统曰。 夫祭也者。必夫妇亲之。案此是王与后祭宗庙之礼。非 关祀天地之义。案汉魏晋宋后魏齐梁周陈隋等历代史籍 。兴王令主。郊天祀地。代有其礼。史不阙书。并不见 往代皇后助祭之事。又高祖神尧皇帝。太宗文武圣皇帝 。南郊祀天。无皇后助祭处。高宗天皇大帝永徽二年十 一月辛酉。亲有事于南郊。及总章元年十二月丁卯。亲 拜南郊。亦并无王后助祭处。又案大唐礼。亦无皇后助 祭南郊之礼。钦绪等幸忝礼官。亲承圣问。竭尽闻见。 不敢依随。伏以主上稽古。志遵旧典。所议助祭。实无 明文。时尚书左仆射韦巨源。又希旨协同钦明之议。上 纳其言。竟以后为亚献。仍补大臣李峤等女为斋娘。以 执笾豆。及礼毕。特诏斋娘有夫婿者。咸为改官。景云 初。侍御史倪若水劾奏钦明及郭山恽曰。钦明等本是腐 儒。素无操行。崇班列爵。实为叨忝。而涓尘莫效。谄 佞为能。遂使曲台之礼。圜丘之制。百王故事。一朝坠 失。所谓乱常改作。希旨病君。人之不才。遂至于此。 今明驳历。贤良入用。唯兹小人。犹在朝列。臣请并从 黜放。以肃周行。于是左授饶州刺史。钦明与国子司业 郭山恽。阴迎韦后意。谬立议。帝虽不睿。犹疑之。召 礼官质问。时左仆射韦巨源。助后掎掣帝。夺政事。即 傅钦明议。帝果用其言。以皇后为亚献。唐书祝钦明传 。景龙三年。中宗将亲祀南郊。钦明与司业郭山恽阴迎 韦后意。谬立议曰。周官天神曰祀。地祇曰祭。宗庙曰 享。大宗伯曰。祀大神。祭大祇。享大鬼。王有故不预 。则摄而荐。追师掌后首服。以待祭祀。内司服掌后六 服。祭祀则供。又九嫔凡大祭祀后祼献则赞瑶爵。然则 后当助天子。祀天神祭地祇。郑玄称阙狄后助王祭群小 祀服。小祀尚助。而况天地哉。阙狄上袆揄狄三服。皆 以助祭。知祎衣助天祀也。王之祭服亦曰先王衮冕。先 公鷩冕。故后助祭亦以袆衣祭先王。揄狄祭先公。不有 助祭天地。举此以明彼。反三隅也。春秋外传。禘郊天 子亲射其牲。王后亲舂其粢。世妇诏后之礼事。不专主 宗庙。祭统曰。祭也者。必夫妇亲之。所以备外内之官 也。哀公问孔子曰。冕而亲迎。不已重乎。答曰。合二 姓之好。以继先圣之后。以为天地宗庙社稷之主。君何 谓已重乎。则知后宜助祭。臣请由经谊制仪典。帝虽不 睿。犹疑之。召礼官问。于是太常博士唐绍蒋钦绪对。 钦明所引。皆宗庙礼。非祭天地者。周隋上无皇后助祭 事。帝令宰相参订。绍钦绪又引博士彭景直共议。时左 仆射韦巨源助后掎掣帝。夺政事。即傅钦明议。帝果用 其言。以皇后为亚献。取大臣李峤等女为斋娘。奉豆笾 。礼成。诏斋娘有夫者。悉进官。通典、钦明又请以安 乐公主为终献。唐绍蒋钦绪固争。乃止。

景龙三年。中宗亲祀昊天上帝乐章十首。旧 唐书音乐志。

 降神用豫和。 天之历数归睿唐。顾惟菲德钦昊苍 。选吉日兮表殷荐。冀神鉴兮降闿阳。

 皇帝行用太和。圜钟宫。恭 将宝位。肃奉瑶图。恒思解网。每轸泣辜。德惭巢燧。 化劣唐虞。期我良弼。式赞嘉谟。

 告谢。圜钟宫。得一流元泽 。通三御紫宸。远协千龄运。遐销九域尘。绝瑞骈阗集 。殊祥络绎臻。年登庆西亩。稔岁贺盈囷。

 登歌用肃和。无射均之林钟羽。悠 哉广覆。大矣曲成。九元着象。七曜甄明。珪璧是奠。 酝酎斯盈。作乐崇德。爰畅咸英。

 迎俎用雍和。圜钟均之黄钟羽。郊 坛展敬。严配因心。孤竹箫管。空桑瑟琴。肃穆大礼。 铿锵八音。恭惟上帝。希降灵歆。

 酌献用福和。圜钟宫。九成 爰奏。三献式陈。钦承景福。恭讬明禋。

 中宫助祭升坛用。函钟宫。坤 元光至德。柔训阐皇风。芣卫芳声远。螽斯美化隆。叡 范超千载。嘉猷备六宫。肃恭隆盛典。钦若荐禋宗。

 亚献用。函钟宫。三灵降飨 。三后配神。虔敷藻奠。敬展郊禋。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圜 钟均之中吕商。已陈粢盛敷严祀。更奏笙镛协雅声 。璇图宝历欣宁谧。晏俗淳风乐太平。

 武舞作用凯安。圜钟均之无射征。 堂堂圣祖兴。赫赫昌基泰。戎车盟津偃。玉帛涂山 会。舜日启祥辉。尧云卷征旆。风猷被有截。声教覃无 外。

景云元年十一月十三日乙丑冬至。祀圜丘。时阴阳人 卢雅侯艺等奏请。促冬至就十二日甲子。以为吉会。右 台侍御史唐绍奏曰。礼所以冬至祭圜丘于南郊。夏至祭 方泽于北郊者。以其日行躔次。极于南北之际也。日北 极当晷度循半日。南极当晷度环周。是日一阳爻生。为 天地jiaoji之始。故易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即冬至卦 象也。一岁之内。吉莫大焉。甲子但为六旬之首。一年 之内。隔月常遇。既非大会。晷运未周。唯总六甲之辰 。助四时为成岁。今避圜丘以取甲子。是背大吉而就小 吉也。竟依绍议。通典。

先天元年正月辛巳。有事于南郊。己丑。大赦。改元 曰太极。旧唐书元宗本纪。

太极元年正月。初将有事于南郊。时有司议。唯祭昊 天上帝。而不设皇地祇位。谏议大夫贾曾上表。谨按礼 祭法曰。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大传曰。大祭曰禘。然 则郊之与庙。俱有禘名。禘庙则祖宗之主。俱合于太祖 之庙。禘郊则地祇群望。俱合于圜丘。以始祖配享。皆 有事而大祭。异于常祀之义。三辅故事。汉祭圜丘仪。 上帝位正南面。后土位亦南面而少东。又东观汉记云。 光武于洛阳城南为圜坛。天地位其上。皆南面西上。案 两汉时。自有后土及北郊祀。而此已于圜丘设地位。明 是禘祭之仪。今之南郊。正当禘礼。固宜合配天地。咸 秩百神。请备设皇地祇。并从祀等座。则礼惟稽古。义 合缘情。时又将亲享北郊。竟寝曾表。通 典。

 唐书贾曾传。天子亲郊。有司议不设皇地祇位。曾 请合享天地如古制。并从祀等座。睿宗诏宰相礼官议。 皆如曾请。案此年五月戊寅。有事北郊 。新书礼乐志又云。是时。睿宗将祭地于北郊。故曾之 议寝。据此是贾传误。

元宗即位未郊。张九龄建议曰。天者百神之君。王者 所由受命也。自古继统之主。必有郊配。盖敬天命。报 所受也。不以德泽未洽。年谷未登。而阙其礼。昔者。 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谓成王幼冲。周公居摄。犹用其 礼。明不可废也。汉丞相匡衡曰。帝王之事。莫重乎郊 祀。董仲舒亦言。不郊而祭山川。失祭之序。逆于礼。 故春秋非之。臣谓衡仲舒。古之知礼。皆以郊之祭。所 宜先也。陛下绍休圣绪。于今五载。而未行大报。考之 于经。义或未通。今百谷嘉生。鸟兽咸若。夷狄内附。 兵革用弭。乃怠于事天。恐不可以训。愿以迎日之至。 升紫坛。陈采席。定天位。则圣典无遗矣。唐 书张九龄传。

开元十一年九月癸未。制宜以迎日之至。允备郊天之 礼。所司详择旧典以闻。册府元龟。

开元十一年十一月戊寅。有事于南郊。大赦。唐 书元宗本纪。

 案通典。开元十一年十一月。亲享圜丘。中书令张 说为礼仪使。卫尉少卿韦绦为副。说建议请以高祖配祭 。始罢三祖同配之礼。

开元二十年九月乙巳。中书令萧嵩等。奏上开元新礼 。旧唐书元宗本纪。

开元二十年。萧嵩为中书令。改撰新礼。祀天。一岁 有四。冬至祀昊天上帝于圜丘。高祖神尧皇帝配。中官 加为一百五十九座。外官减为一百四座。上帝则太尊。 着尊。牺尊。象尊。壶尊各二。山罍六。配帝则不设太 尊及壶尊。减山罍之四。余同上帝。五方帝座。则笾豆 各十。簠簋□俎各一。太尊二。大明夜明。笾豆各八。 余同五方帝。内官内官。每豆二。簋俎各一。内官以上 。设尊于十二阶之间。每座笾道间着尊二。中官牺尊二 。外官着尊二。众星壶尊二。正月上辛。祈谷。祀昊天 上帝于圜丘。以高祖配。孟夏雩祀昊天上帝于圜丘。以 太宗配。季秋大享于明堂。祀昊天上帝。以睿宗配。礼 仪志。

凡祀昊天上帝及配座。用苍犊各一。五方上帝。五人 帝。各用方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犊一。大明青犊一。夜明白犊一。若冬至 祀圜丘。加羊各豕各。凡肉皆实俎。其牲皆升右胖体十 一。前节三。肩臂臑后节二。肫骼正脊 一。脡脊一。横脊一。长胁一。短胁一。代胁一。皆二 骨以并。脊从首为正。胁旁中为正。凡供别祭。用太牢 者。犊一。羊一。猪一。酒二斗。脯一段。醢四合。若 供少牢者。去犊减酒一斗。郊庙尊罍。五齐三酒。并见 本仪中也。凡用笾豆各十二。笾实以石盐。干鱼。干枣 。栗。黄榛子仁。菱仁。芡仁。鹿脯。白饼。黑饼。糗 饵。粉糍。豆实以韭菹。醓醢。菁菹。鹿醢。芹菹。兔 醢。笋菹。鱼醢。脾析菹。豚拍。酏食。糁食。用簠簋 各二。簋实黍稷饭簠实稻粱饭。又□实太羹。铏实肉羹 。通典。

皇帝冬月至祀圜丘仪。正月上辛祈谷 。孟夏雩祀。及摄事并附。 卜日于太庙南门外。 将卜前一日。以右校埽除太庙南门之外。守宫设太常卿 以下次于门外之东。皆西向。其日平明。太卜令卜正占 者。俱就次。各服公服。守宫布卜席于闑西阈外。西向 。谒者告事具。谒者引太常卿升。立于门东。西面。赞 引引太卜令。卜正。占者。门西东面。卜正先抱龟。奠 于席上西首。灼龟之具。奠于龟北。执龟立于席东北面 。太卜令进受龟。诣太常卿前视高。太常卿受视讫。太 卜令受龟。少退俟。太常卿曰。皇帝来某日祗祀于某。 尚飨。太卜令曰。诺。遂述命。还即席。西面坐。命龟 曰。假尔太龟。有常。兴。授卜正龟。负东扉。卜正坐 作龟讫。兴。太卜令进受龟。示太常卿。卿受示。反之 太卜令。退复位。东面与众占之讫。不释龟。进告太常 卿。占者曰。某日从。授卜正龟。谒者进太常卿之左曰 。礼毕。谒者引太常卿以下还次。卜者彻龟。守宫彻席 以退。若上旬不吉。卜中旬。中旬不吉。卜下旬。皆如 初礼。若卜吉日及非大事。皆太卜莅卜。卜正占者。视 高命还龟。通典。
 
 
 

唐会要卷九下 原 阙 今照四库全书本增补

  杂郊议下

斋戒。 前祀七日。皇帝散斋四日于别殿。致斋三日。 其二日于太极殿。一日于行宫。前致斋一日。尚舍奉御 设御幄于太极殿西序及室内。俱北向。尚舍直长张帷于 前楹下。致斋之日。质明。诸卫所部屯门列仗。昼漏上 水各一刻。侍中版奏。请申严。诸卫之属。各督其队。 入陈于殿庭。如常仪。通事舍人引文武五品以上。葱褶 陪位。如式。诸侍卫之官。各服其器服。诸侍臣并结佩 。凡斋者则结佩。俱诣合奉迎。 上水二刻。侍中版奏。外办。水三刻。皇帝服衮冕。上 辛服通天冠绛纱袍。结佩。乘舆出自西房。曲直华 盖。警跸侍卫。如常仪。皇帝即御坐。东向坐。侍臣夹 侍如常。一刻顷。侍中前跪奏。称侍中臣某言。请降就 斋室。俛伏。兴。还侍位。皇帝降座。入室。文武侍臣 各还本司。直卫者如常。通事舍人分引陪位者以次出。 凡应祀之官。散斋四日。致斋三日。散 斋皆于正寝。致斋三日于本司。一日于祀所。其无本司 者。皆于祀所焉。近侍之官应从升者。及从祀群官 。诸方客使。各于本司馆清斋一宿。无 本司。各于家正寝。诸祀官致斋日。给酒食。及明 衣布。各习礼于斋所。摄事无皇帝斋仪 。上辛雩祀同。光禄卿监取明水火。太 官令取水于阴鉴。取火于阳燧。火以供爨。水以实鉴焉 。前祀二日。太尉告高祖神尧皇帝庙。如常仪。告 以配雩祀。侑神作主。孟夏。太宗文武皇帝庙。前 祀一日。诸卫令其属未后一刻。各以器服守壝。与太乐 工人俱清斋一宿焉。

 凡大祀。斋官皆前七日集尚书省。太尉誓曰。某月 日祀昊天上帝于圜丘。其誓各随祭享祀 事有之。各扬其职。不供其事。国有常刑。凡散斋 理事如旧。夜宿止于家正寝。惟不吊丧问疾。不作乐。 不判署刑shaa文书。不行刑罚。不预秽恶。致斋惟祀事得 行。其余悉断。凡大祀官散斋四日。中 祀三日。小祀二日。致斋。大祀三日。中祀二日。小祀 一日。其致斋日。三公于都省安置。所司铺设。其余官 。皇城内有本司者于本司。无者。于太常社郊太庙斋坊 安置。皆日未出前到斋所。至祀前一日。各从斋明昼漏 上三刻。向祀所。仍令平明候请。所行路道次。不得见 诸凶秽衰绖。过讫任行。其哭泣之声。闻于祭所者。权 断。讫事。非应散斋者。惟清斋一宿。于本司及祀所。 凡大祀中祀接神斋官。祀前一日。皆沐浴。九品以上皆 官给明衣。斋。即升坛行事。亦权给洁服。应斋官所习 礼。将时阙者。通摄行事。致斋之日。先不食公粮。及 无本司者。大官准品给食。祈告一日。清斋者设食亦如 之。凡散斋有大功已上丧。斋有周已上丧。并听赴。即 居缌麻已上丧者。不得行宗庙之祭。其在斋坊。病者听 还。死于斋所。同房不得行事也。

陈设。 前祀三日。尚舍直长施大次于外壝东门之内 道北。南向。摄事守官。设祀官。公卿 以下等次。于东壝之外道南。北向西上焉。尚舍奉 御座。卫尉设文武侍臣次。上辛雩祀。 守官设文武侍臣次焉。于大次之前。文官在左。武 官在右。俱相向。上辛雩祀于大次之后 。俱南向。设诸祀官次于东壝之外道南。从祀文官 九品以上。于祀官之东。东方南方朝集使。于文官之东 东方南方蕃客又于其东。俱重行。每等异位。北向西上 。介公酅公于西壝之外道南。武官九品以上。于介酅公 之西。西方北方朝集使于武官之西。西方北方蕃客。又 于其西。俱重行。每等异位。北向东上。其 褒圣侯若在朝。位于文官三品之上。摄事无大次褒圣等 仪。上辛雩祀同。设陈馔幔于内壝东门西门之外道 北。南向。北门之外道东。西向。坛上 及东方南方午陛之东。馔陈于东门外西方。及南方午陛 之西。馔陈于西门外。北方之馔陈于北门外。上辛雩祀 。但有壝东方之外馔焉。前祀二日。大乐令设宫悬 之乐于坛南内壝之外。东方西方。磬□起北。钟□次之 。南方北方。磬□起西。钟□次之。设十二镈钟于编悬 之间。各依辰位。树雷鼓于北悬之内道之左右。植建鼓 于四隅。置柷敔于悬内。柷在左。敔在 右。设歌钟歌磬于坛上近南北向。磬□在西。钟□在 东。其匏竹者立于坛下。重行北向。相对为首。凡 悬皆展而编之。诸工人各位于悬后。东方西方。以 北为上。南方北方。以西为上。右校扫除坛之内外。郊 社令积柴于燎坛。其坛于神坛之壬丙地 。内壝之外。方一丈。高丈二尺。开上南出户。方 六尺。前祀一日。奉礼设御位于坛之北。南向。设祀官 公卿位于内坛东门之外。上辛雩祀则东 门内。摄事亦然。道南。分献之官于公卿之南。上 辛雩祀无分献位。以下皆然。执事者位于其后。每 等异位。俱重行。西向北上。设御史位于坛下。一位于 东南。西向。一位于西南。东向。设奉礼位于乐悬东北 。赞者二人在南。差退。俱西向。又设奉礼赞者位于燎 坛东北。西向。皆北上。设协律郎位于坛上南陛之西。 东向。设太乐令位于北悬之间。当坛北向。设从祀文官 九品以上位于执事之南。东方南方朝集使于文官之南。 东方南方蕃客又于其南。俱每等异位。重行。西面北上 。介公酅公位于中壝上辛雩祀内壝。西 门之内道南。武官九品以上。位于介公酅公之南。西方 北方朝集使于武官之南。西方北方蕃客又于其南。俱每 等异位。重行。东向北上。其褒圣侯。 于文武三品之下。诸州使人。各分位于朝集使之后。摄 事无褒圣已上至从祀位。又设祀官及从祀群官等门 外位于东西壝门之外。如设次之式。设牲榜于东壝之外 。当门西向。苍牲一。又青牲一。在北少退。南上。次 赤牲一。黄牲一。白牲一。元牲一。雩 祀五方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牲各二。又赤牲一。白牲一。上 辛雩祀。无日月牲。在南。皆少退。以北为上。又 设廪牺令位于牲西南。祝史陪其后。俱北向。设诸大祝 位于牲东。各当牲后。祝史陪其后。俱西向。设太常卿 省牲位于牲前。近北。又设御史位于太常卿之西。俱南 向。设酒尊之位。上帝太尊二。牺尊二。山罍二。在坛 上东南隅。北向。象尊二。壶尊二。山罍四。在坛下南 陛之东北向。俱西上。设配帝着尊二。牺尊二。象尊二 。山罍二。在坛上。于上帝酒尊之东北向。西上。五帝 日月各太尊二。在第一等。上辛则五帝 各太尊二。着尊二。牺尊二。罍二。在第一等。神座之 左。而右向。无日月以下诸座。摄事亦然也。内官 每陛间各象尊二。在二等。中官每陛间各壶尊二。在第 三等。外官每道间各概尊二。在坛下。众星每道间各散 尊二。于内壝之外凡尊各设于神座之左。而右向。尊 皆加勺□。五帝日月以上。皆有坫以置爵。雩祀日月以 下无。其五帝太尊牺尊各二。罍二。在第一等。五人帝 牺尊各二。在二等。五官象尊各二。在坛下。设御 洗于午陛东南。亚献终献同洗。于卯陛之南。俱北向。 摄仪但设洗午陛东南北面。雩祀设亚献 之洗于御东南。五官洗于尊北。设分献罍洗罍水在 洗东。篚在洗西南肆。篚实以巾爵。篚 □各于其方陛道之左。俱内向执尊罍篚□者。各于尊罍 篚□之后。设玉之篚于坛上下尊坫之所。祀前一日晡 后。上辛雩祀。皆祀日未明五刻焉。太 史令郊社令。各常服。帅其属升。设昊天上帝神座于坛 上北方。南向。席以□秸。设高祖神尧皇帝神座。雩 祀则设太宗文武圣皇帝神座焉。于东方。西向。席 以莞。设五方帝日月神座于坛第一等。青帝于东陛之北 。赤帝于南陛之东。黄帝于南陛之西。白帝于西陛之南 。黑帝于北陛之西。雩祀又设五人帝座 于第二等。如五方之陛位。又设五官座于坛下东南。西 向北上。无日月以下诸星位。大明于东陛之南。上 辛并无大明以下位矣。夜明于西陛之北。席皆以□ 秸。又设五星十二辰。河汉及内官五十五座。于第二等 十有二陛之间。各依方面。凡座皆内向。其内官有北辰 座于东陛之北。曜魄宝于北陛之西。北斗于南陛之东。 天一太一。在北斗之东。五帝内座。于曜魄宝之东。并 差在行位前。又设二十八宿及中官百五十九座。于第三 等。其二十八宿。及帝座。七公。日星。帝座。大角。 摄提。太微。太子。明堂。轩辕。三台。五车诸王。月 星。织女。建星。天纪等十七座。并差在行位前。又设 外官百有五座于内壝之内。又设众星三百六十座于内壝 之外。各依方次十有二道之间。席皆以莞。设神位各于 座首。所司陈异宝及嘉瑞等于乐悬之北。东西厢。昊 天上帝及配帝五星日月之座。设讫却收。至祀日未明五 刻。郊社令太史各服其服。升坛重设之。其内官中官外 官众星等诸座。一设定不收也。

省牲器。 省牲之日。午后二刻。去坛二百步所。享 明堂则于明堂所。庙享则于庙所。皆二百步所焉。诸 卫之属。禁断行人。庙享则太庙令整拂 神幄焉。晡后二刻。郊社令丞帅府史三人。诸仪二 人。庙享则太庙令帅府史也。及 斋郎。以尊坫篚□入设于位。庙享则笾 豆簋铏皆设位。加以巾。盖诸器物皆濯而陈之。升坛者 各由其陛。升庙堂者自东陛焉。晡后三刻。谒者赞 引。各引祀官公卿以下。俱就东壝门外位。庙 享则无壝外公卿位焉。诸太祝与廪牺令以牲就榜位 。谒者引司空。诸仪并引太常卿也。赞 引御史入。诣坛。东陛升。行扫除于上。降。行乐悬于 下。讫出。还本位。初。司空将升。又谒者引太常卿。 赞引引御史。入诣坛东陛。升视涤濯。于 视濯。执尊者皆举□告洁。庙享升东阶。讫。引降 就省牲位。南向立。廪牺令少前曰。请省牲。退复位。 太常卿省牲。廪牺令又前举手曰。腯。还本位。诸太祝 各腯牲一匝。西向举手曰。充。俱还本位。诸太祝与廪 牺令。以次牵牲诣厨授太官。谒者引光禄卿诣厨。省鼎 镬。申视濯溉。谒者赞引。各引祝官御史。庙 享但引御史。省视馔具。俱还斋所。庙 享则进馔者。入彻笾豆。簋簠。铏。□。以出而已矣。 祀日未明五刻。太官令帅宰人以鸾dao割牲。祝史以 豆取毛血。各置于馔所。遂烹牲。庙享 毛血。每座共实一豆。祝史洗肝于郁鬯。又取膟膋。每 座各实一豆。俱置馔所。膟膋。肠间脂也。

銮驾出宫。上辛雩祀并同。  前出宫三日。本司宣摄内外供其职。尚舍设行宫于坛东 南向。随地之宜。守宫设从祀官五品以上次于承天门外 。东西朝堂如常仪。前二日。太乐令设宫悬之乐于殿庭 。如常仪。驾出。悬而不作。其 日昼漏上水五刻。銮驾发引。前七刻。捶一鼓为一严。 三严时节。前一日侍中奏裁也。侍 中奏。开宫殿门及城门。未明五刻。捶二鼓为再严。侍 中版奏。请中严。奉礼郎设从祀群官五品以上位。文官 于东朝堂之前。西向。武官于西朝堂之前。东向。俱重 行北上。从祀群官五品以上。依时刻俱集朝堂次。各服 其服。其六品以下。及介公。酅公。褒 圣侯。朝集使。诸方客使等。并驾出之日。便赴于祀所 。所司陈大驾卤簿于朝堂。发前一刻。捶三鼓为三 严。诸卫之属。各督其队。与钑戟以次入陈于殿庭。通 事舍人引从祀群官。各就朝堂前卫。侍卫之官。各服其 器服。侍中中书令以下。俱诣西阶奉迎。侍 中负宝如式。乘黄令进玉辂于太极殿西阶之前。南 向。千牛将军一人。执长dao立于辂前。北向。黄门侍郎 一人。在侍臣之前。赞者二人。在黄门之前。侍中版奏 。外办。太仆卿摄衣而升。正立执辔。皇帝服衮冕。上 辛服通天冠绛纱袍也。乘舆以出。降自西阶。称警 跸如常。千牛将军执辔。皇帝升辂。太仆卿授绥。侍中 中书令以下。夹侍如常。黄门侍郎进。当銮驾前跪奏。 称黄门侍郎臣某言。请銮驾进发。俛伏。兴。退复位。 凡黄门侍郎奏请。皆进銮驾前跪奏。称 某官臣某言。讫。俛伏。銮驾动。又称警跸。黄门 侍郎与赞者夹引以出。千牛将军夹辂而趋。驾出承天门 。至侍臣上马所。黄门侍郎退。称侍臣上马。赞者承传 。文武侍臣皆上马。诸侍卫之官。各督其属。左右翊驾 。在黄麾内。符宝郎奉六宝。与殿中监后部从。在黄钺 内。侍中中书令以下。夹侍于辂前。赞者在供奉官人内 。侍臣上马毕。黄门侍郎奏称。请敕车右升。侍中前承 制。退称制曰可。黄门侍郎退复位。千牛将军升。黄门 侍郎奏称请銮驾进发。退复位。銮驾动。称警跸。鼓传 音如常。不鸣鼓吹。不得喧哗。其从祀之官。在元武队 后。如常仪。驾将至。诸祀官俱朝服结佩。谒者引立于 次前。重行。北向西上。驾至行宫南门外。回辂南向。 将军降立于辂右。侍中进当銮驾前跪奏。称侍中臣某言 。请降辂。俛伏。兴。还侍位。皇帝降辂。乘舆入行宫 。伞扇华盖。侍卫警跸。如常仪。宿卫如式。谒者赞引 。各引祀官。通事舍人分引文武群官。集行宫朝堂。文 左武右。舍人承旨。敕群官等各还次。

奠玉帛。 祀日未明三刻。诸祀官及从祀官各服其服 。郊社令良酝令各率其属。入实尊罍玉凡 六尊之次。其太尊为上。实以泛齐。着尊次之。实以醴 齐。牺尊次之。实以盎齐。象尊次之。实以醍齐。壶尊 次之。实以沈齐。山罍为下。实以清酒。配帝着尊为上 。实以泛齐。牺尊次之。实以醴齐。象尊次之。实以盎 齐。山罍为下。实以清酒。五帝日月俱以太尊。实以泛 齐。其内官之象尊。实以醍齐。中官之壶尊。实以沈齐 。外官之概尊。实以清酒。众星之散尊。实以旨酒。齐 皆加明水。酒皆加元酒。各实于上尊。玉。上帝以苍璧 。青帝以青珪。赤帝以赤璋。白帝以白琥。黑帝以元璜 。黄帝以黄琮。日月以珪。昊天上帝及配帝之以苍 。日月内官以下。各从方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各长丈八尺。上 辛 则五方五帝各太尊为上。实以泛齐。着尊次之。实以醴 齐。牺尊次之。实以盎齐。其用玉。昊天上帝以四珪有 邸。余同。无日月以下尊。雩祀同圜丘。又有五人帝之 。亦放其方也。太祝以玉置于篚。太官令帅进 馔者实诸笾豆簠簋等。各设于馔幔内。未明二刻。奉礼 帅赞者先入就位。赞引引御史博士诸太祝。及令史与执 尊罍篚□者。入自东壝门。当坛南。重行。北上。凡 引导者每曲一逡巡也。立定。奉礼曰。再拜。赞者 承传。凡奉礼有词。皆赞者承传。御 史以下皆再拜。讫。执尊罍篚□者各就位。赞引引御史 诸太祝诣坛东陛。御史一人。太祝二人升。行扫除于上 及第一等。御史一人。太祝七人升。行扫除于下。上 辛雩祀。赞引引御史诸太祝扫除于上。令史祝史埽除于 下。讫。各引就位。未明一刻。谒者赞引。各引祝 官。及从祀群官客使等。俱就门外位。摄 仪无从祀群官客使。上辛雩祀同。大乐令帅工人二 舞次入就位。文舞入陈于悬内。武舞于悬南道西。其 升坛者。皆脱履于下。降纳如常焉。谒者引司空入 就位。立定。奉礼曰。再拜。司空再拜。讫。谒者引司 空诣坛东陛升。行扫除于上。降。行乐悬于下。讫。引 复位。谒者赞者各引祀官。及从祀群官客使等。次入就 位。初明三刻。诸卫列大驾。仗卫陈设如式。侍中版奏 。请中严。乘黄令进玉辂于行宫南门外。回辂南向。若 行宫去坛稍远。严警如式焉。未明一刻。侍中版奏 。外办。皇帝服衮冕。乘舆以出。伞扇华盖。侍卫如常 仪。侍中负宝陪从如式。皇帝升 辂如初。黄门侍郎奏。请銮驾进发。还侍立。銮驾动。 称警跸如常。千牛将军夹辂而趋。若行 宫去坛稍远。奏升辂如式。驾至大次门外。回辂南 向。若将军升辂。即降立于辂右焉。侍 中进。当銮驾前奏称。侍中臣某言。请降辂。俛伏。兴 。还侍立。皇帝降辂。乘舆之大次。伞扇华盖。侍卫如 常仪。郊社令以祝版进。御署讫。近臣奉出。郊社令各 受奠于坫。皇帝停大次半刻顷。通事舍人各引从祀文武 群臣。介公酅公。诸方客使。皆先入就位。太常博士引 太常卿立于大次门外。当门北向。侍中版奏。外办。质 明。皇帝改服大裘而冕。上辛雩祀盖服 衮冕。出次。华盖侍卫如常仪。侍 中负宝陪从如式。博士引太常卿。太常引皇帝。凡 太常卿前导。皆博士先引焉。至中壝门外。上 辛雩祀内壝。殿中监进大珪。尚衣奉御又以镇圭授 殿中监。殿中监受进。皇帝搢大珪。执镇圭。华盖仗卫 停于门外。礼部尚书与近侍者陪从如常仪。大 圭如搢不便。请立定近侍承奉焉。皇帝至版位。西 向立。每立定。太常卿与博士退立于左 。太常卿前奏称。请再拜。退复位。皇帝再拜。摄 事无未明三刻下至此再拜仪。上辛雩祀同。奉礼曰 。众官再拜。众官在位者皆再拜。其先 拜者不拜。太常卿前奏。摄则谒 者进太尉之左。自上辛雩祀同焉。有司谨具。请行 事。退复位。协律郎跪。俛伏。举麾。凡 取物者皆跪。俛伏而取以兴。奠物则跪奠讫。俛伏而后 兴。他放此。鼓柷奏元国讳改焉 。和之乐。乃以圜钟为宫。黄钟为角。太簇为征。 姑洗为羽。作文舞之舞乐。乐舞六成。圜 钟三奏。黄钟。太簇。姑洗。各一奏也。偃麾。□敔 。乐止。凡乐皆协律郎举麾。工鼓柷而 后作。偃麾□敔而后止焉。太常卿前奏称。再拜。 退复位。皇帝再拜。摄事无太常卿至皇 帝拜。上辛雩祀同也。奉礼曰。众官再拜。众官在 位者皆再拜。正座配座太祝。跪取玉于篚。各立于尊 所。诸太祝俱取玉及。亦各立于尊所。太常卿引皇帝 。太和之乐作。皇帝每行。皆作太和之 乐。摄则谒者引太尉。已下皆谒者引太尉。太和乐上辛 雩祀同。皇帝诣坛。升自南陛。侍中中书令以下。 及左右侍卫量人从升。以下皆如之。皇 帝升坛。北向立。摄则太尉升南陛。北 向立。乐止。正座太祝加玉于。以授侍中。侍中 奉玉。东向进。皇帝搢镇珪。受玉凡 受物皆搢镇珪。跪奠讫。执珪。俛伏兴。太尉则搢笏。 登歌作肃和之乐。以大吕之均。太常卿引皇帝进。 北向跪奠于昊天上帝神座。俛伏。兴。太常卿引皇帝立 于西方。东向。配座太祝以授侍中。侍中奉北向进 。摄则太祝授太尉。太尉奉玉进奠。 皇帝受。太常卿引进高祖神尧皇帝神座。雩 祀则太宗座。俛伏。兴。太常卿引皇帝少退。东向 再拜。讫。登歌止。太常卿引皇帝。乐作。皇帝降自南 陛。还版位西向立。乐止。摄则太尉行 。还立无乐也。初。皇帝将奠配帝之。谒者七人 。各分引献官奉玉俱进。跪奠于第一等神座。上 辛则谒者五人。各分引献官奉玉。奠五方帝座。摄事 同。雩祀。五人帝。五官。相次而毕。余星座之 。谒者赞引。各引献官进奠于首座。余皆祝史斋郎助奠 。讫。引还复位。摄则太尉奠配座。诸 太祝及诸献官。各奉玉进于神座讫。还尊所。上辛无 星以下座也。初。众官拜讫。祝史各奉毛血之豆。 立于门外。登歌止。祝史奉毛血入。各由其陛升。诸太 祝迎取于坛上。俱进奠于神座。诸太祝与祝史退。立于 尊所。

进熟。 皇帝既升。摄则太尉升。上 辛雩祀同。奠玉。太官令出。帅进馔者奉馔。各 陈于壝门外。谒者引司徒出诣馔所。司徒奉昊天上帝之 俎。初。皇帝既至位。乐止。太官令引馔入。摄 事则于太祝奠毛血。其太官引馔入。上辛雩祀同。俎 初入门。奏雍和之乐。以黄钟之均。自 后接神之乐。皆奏黄钟。馔各至其陛。乐止。祝史 俱进彻毛血之豆。降自东陛以出。上帝 之馔。升自午陛。配帝之馔。升自卯陛。青帝之馔。升 自寅陛。赤帝之馔。升自巳陛。黄帝之馔。升自未陛。 白帝之馔。升自酉陛。黑帝之馔。升自子陛。大明之馔 。升自辰陛。夜明之馔。升自戌陛。其内官中官诸馔。 各随便而升。上辛无大明以下馔。摄事同。雩祀。五人 帝馔。各由其陛升。诸太祝迎引于坛上。各设于神 座前。笾豆盖□。先彻乃升。簠簋既奠 。却其盖于下也。设讫。谒者引司徒。太官令帅进 馔者。俱降自东陛以出。司徒复位。诸太祝各还尊所。 又进设外官众星之馔。相次而毕。上辛 无外官以下馔。雩祀又进设五官馔。并无众星馔也。初 。坛上设馔讫。太常卿引皇帝诣罍洗。摄 则谒者引太尉诣罍洗。上辛雩祀同也。乐作。皇帝 至罍洗。乐止。侍中跪取匜。兴。沃水。又侍中跪取盘 盥。承水。皇帝盥手。黄门侍郎跪取巾于篚。兴。进。 皇帝帨手讫。黄门侍郎受巾。跪奠于篚。黄门侍郎又取 匏爵于篚。兴。进。皇帝受爵。侍中酌罍水。又侍中奉 盘。皇帝洗爵。黄门侍郎又授巾。皆如初。皇帝拭爵讫 。侍中奠盘匜。黄门侍郎受巾。奠于篚。皆如常。太常 卿引皇帝。乐作。皇帝诣坛。升自南陛。讫。乐止。摄 则太尉洗拭匏爵。无乐作以下仪。谒者引司徒升自 东陛。立于尊所。斋郎奉俎。从其后。太常卿引皇帝诣 上帝尊所。执尊者举□。侍中赞酌泛齐讫。寿和之乐作 。皇帝每酌献及饮福。皆作受和之乐。 摄则谒者引太尉升自南陛。诣上帝尊所。执事者奉□。 太尉酌泛齐讫。乐作。太常卿引皇帝进昊天上帝神 座前。北向跪。奠爵。兴。太常卿引皇帝少退。向北立 。乐止。摄仪皆谒者引太尉。太 祝持版。进于神座之右。东向跪。读祝文。维某年岁次 月朔日子。嗣天子臣某。敢昭告于摄则 云。天子某。谨遣太尉封某臣名。敢昭告于昊天上帝。 上辛雩祀同。昊天上帝。大明南至。长晷初升。万 物权舆。六气资始。式尊彝典。慎修礼物。上 辛云。惟神化育群生。财成庶品。云雨作施。普博无私 。爰因启蛰。式尊农事。雩祀云。爰兹孟夏。龙见纪辰 。方资长育。式遵常礼。敬以玉帛牺牲。粢盛庶品。恭 致燎祀。表其寅肃焉。敬以玉帛牺齐。粢盛庶品。 备兹禋燎。祗荐洁诚。高祖神尧皇帝配神作主。凡 摄事祝版。应御署讫。皇帝北向再拜。侍臣奉版。郊社 令受。遂奉出。皇帝再拜。摄则 太尉再拜。初读祝文讫。乐作。太祝进。跪奠版于 神座。兴。还尊所。皇帝拜讫。乐止。太常卿引皇帝诣 配帝酒尊所。执尊者举□。侍中取爵于坫。进。皇帝受 爵。侍中赞酌泛齐。讫。乐作。太常卿引皇帝进高祖神 尧皇帝神位。雩祀太宗。东向跪 。奠爵。俛伏。兴。太常卿引皇帝少退。东向立。乐止 。上辛。又谒者五人。各引五方上帝。 太祝皆取爵于坫。酌泛齐。各进奠于神座。讫。还尊所 。雩祀同。太祝持版进于神座之左。北向跪读祝文 曰。维某年岁次月朔日子。孝曾孙开元神武皇帝臣某。 摄则云。皇帝臣某。谨遣太尉封臣某。 敢昭告于高祖神尧皇帝。履长伊始。肃事郊禋。用 致燔祀于昊天上帝。伏惟庆流长发。德冠思文。对越昭 升。永言配命。上辛云。时惟孟春。敬 祈嘉谷。用致禋祀。昊天上帝伏惟高祖睿哲徇齐。钦明 昭格。祭祀之礼。肃奉旧章。雩祀云。时惟正阳。式遵 常典。伏惟道协干元。德施品物。永言配命。对越昭升 。谨以制牺齐。粢盛庶品。式陈明荐。侑神作主 。尚飨。讫。兴。皇帝再拜。初。读祝文讫。乐作。太 祝进。跪奠版于神座。兴。还尊所。皇帝再拜。讫。乐 止。太常卿引皇帝进昊天上帝座前。北向立。乐作。太 祝各以爵酌上尊福酒。合置一爵。太祝持爵侍中。侍中 受爵。西向进。皇帝再拜受爵。跪祭酒。啐酒。奠爵。 俛伏。兴。太祝各率斋郎进俎。太祝减神前胙肉。皆 取前脚第二骨也。加于俎。以胙肉共置一俎上。太 祝持俎。以授司徒。司徒奉俎西向进。摄 则言授。皇帝受。以授左右。摄 。太尉受以授斋郎。谒者引司徒降。复位。皇帝跪 。取爵。遂饮。卒爵。侍中进受爵。以授太祝。太祝受 爵。复于坫。皇帝俛伏。兴。再拜。乐止。太常卿引皇 帝。乐作。皇帝降自南阶。还版位。西向立。乐止。文 舞退。鼓柷作舒和之乐。退讫。□敔。乐止。武舞入。 鼓柷作舒和之乐。立定。□敔。乐止。自 此以下。凡摄皆太尉为初献。其仪依皇帝行事。赞佐皆 谒者太祝斋郎。皇帝将复位。谒者引太尉。摄 则太常卿为亚献。自下并改太尉为太常卿。诣罍洗 盥手。洗拭匏爵讫。谒者引太尉自陛升坛。诣昊天上帝 着尊所。执尊者举□。太尉酌醴齐讫。武舞作。谒者引 太尉进昊天上帝神座前。北向跪。奠爵。兴。谒者引太 尉少退。北向拜讫。谒者引太尉诣配帝牺尊所。取爵于 坫。执尊者举□。太尉酌醴齐讫。谒者引太尉进高祖神 尧皇帝座前。雩祀太宗。东向跪 。奠爵。兴。谒者引太尉少退。东向再拜。上 辛五方祀。各取爵酌醴齐供奠讫。还尊所。雩祀同。讫 。谒者引太尉进昊天上帝神座前。北向立。跪。太祝各 以爵酌罍福酒。合置一爵。太祝持爵。进太尉之右。西 向立。再拜受爵。跪祭酒。遂饮。卒爵。太祝进受虚爵 。复于坫兴。拜讫。谒者引太尉却复位。初。太尉献将 毕。谒者引光禄卿。摄则同以光禄卿为 终献。诣罍洗盥手。洗拭匏爵。升酌盎齐。献正座 配座。雩祀并献五方帝也。终献 如亚献之仪。上辛五帝祀。亦各配献之 。讫。谒者引光禄卿降。复位。初。太尉将升献。 摄则太常卿将升献。谒者七人。 分引五方帝。及大明夜明等献官。诣罍洗盥手。洗拭匏 爵讫。各由其陛升。雩祀。太尉将升献 。赞引五帝献官。酌醴齐。奠太昊氏。余座斋郎助奠。 五帝将毕。五官献官酌醍齐。奠勾芒氏。余座祝史助奠 。 诣第一等。俱酌泛齐。讫。各进跪。奠于神座 前。兴。各引降还本位。初。第一等献官将升。谒者五 人。次引献官。各诣罍洗讫。各由其陛升坛。诣第二等 内官酒尊所。俱酌醍齐。各进跪。奠爵于内官座首。兴 。余皆祝史斋郎助奠。相次而毕。谒者各引献官还本位 。初。第二等献官将升。谒者四人。次引献官俱诣罍洗 盥手。各由其陛升坛。诣第三等中官酒尊所。俱酌清酒 沈齐摄仪盎齐。以献。赞引四人 。次引献官。诣罍洗盥洗讫。诣外官酒尊所。酌清酒摄 仪醍齐。以献。赞引四人。次引献官诣罍洗盥洗讫 。诣众星酒尊所。酌旨酒摄仪沈齐。以 献。其祝史斋郎酌酒助奠。皆如内官之仪。讫。谒者引 赞。各引献官还本位。上辛雩祀。无日 月以下献仪也。诸献俱毕。武舞止。上下诸祝各进 。跪彻豆。兴。还尊所。彻者。笾豆各 一。少移于故处也。奉礼曰。赐胙。赞者唱。众官 再拜。众官在位者皆再拜。已饮福者不 拜。元和之乐作。太常卿前奏称。请再拜。退。复 位。皇帝再拜。乐作。一成止。摄事。 则奉礼曰。众官再拜。众官 在位 者皆再拜。太常卿前奏。请就望燎位。摄 则谒者进太尉之左曰。请就望燎位也。太常卿引皇 帝。乐作。皇帝就望燎位。南向立。乐止。摄 则谒者引太尉也。于群官将拜。上下诸祝。各执篚 进神座前。取玉祝版。日月已上。斋郎以俎载牲体黍 稷饭及爵酒。各由其陛降坛。南行经柴坛西。过坛东行 。自南陛登柴坛。以玉祝版馔物置于柴上户内。诸祝 史又以内官已下之礼皆从燎。上辛无 日月已下牲。雩祀有五帝奉礼曰。可燎。东 西面各六人。以炬燎火。半柴。太常卿前奏。礼毕。摄 则谒者前白礼毕。则太尉出。太常卿引皇帝还大次 。乐作。皇帝出中壝门。上辛雩祀并内 壝。殿中监前受镇珪。以授尚衣奉御。殿中监又前 受大珪。华盖侍卫如常仪。皇帝入次。乐止。谒者赞引 。各引祀官。通事舍人。分引从祀群官。诸方客使。以 次出。赞引引御史太祝已下。俱复执事位。立定。奉礼 曰。再拜。御史以下皆再拜。赞引引出。工人二舞以次 出。

銮驾还宫。上辛雩祀同。 皇 帝既还大次。侍中版奏。请解严。将士 不离部伍。皇帝停大次一刻顷。捶一鼓为一严。转 仗卫于还涂。如来仪。三刻顷。捶二鼓为再严。将士布 队仗。侍中版奏。请中严。皇帝服通天冠绛纱袍。诸祀 官服朝服。乘马者服葱褶。五刻 顷。捶三鼓为三严。通事舍人分引群官客使等。序立于 大次之前。近南。文武侍臣诣大次奉迎。乘黄令进金辂 于大次门外。南向。千牛将军立于辂左。侍中版奏。外 办。太仆卿升执辔。皇帝乘舆出次。伞扇侍卫。警跸如 常仪。皇帝升辂。太仆卿立授绥。黄门侍郎奏称。请銮 驾进发。退复位。銮驾动。称警跸如常仪。黄门侍郎赞 者夹引。千牛将军夹辂而趋。至侍臣上马所。黄门侍郎 奏称。请銮驾权停。敕侍臣上马。侍中前承制。退称制 曰。可。黄门侍郎退称。侍臣上马。赞者承传。文武侍 臣皆上马毕。黄门侍郎奏称。请敕车右升。侍中前承制 。退称制曰可。黄门侍郎退复位。千牛将军升讫。黄门 侍郎奏称。请銮驾进发。退复位。鼓传音。銮驾动。鼓 吹振作而还。文武群臣导从。如来仪。诸方客使便还馆 。驾至承天门外。侍臣下马所。銮驾权停。文武侍臣皆 下马。千牛将军降立于辂右讫。銮驾动。千牛将军夹辂 而趋。驾入嘉德门。大乐令令撞蕤宾之钟。皆应鼓柷。 奏采茨之乐。至太极门。□敔。乐止。入太极门。鼓柷 。又奏太和之乐。驾至横街北。当东上合。回辂南向。 侍中进銮驾前跪奏。称侍中臣某言。请降辂。俛伏。兴 。还侍位。皇帝降辂。乘舆以入。伞扇侍卫。警跸如常 仪。侍臣从至合。□敔。乐止。初。文武群臣官至承天 门外。通事舍人承旨。敕群官并还。皇帝既入。侍中版 奏。请解严。扣钲。将士各还其所。通 典开元礼纂类。

开元年中。唐子元徐坚同议南郊先燔后祭。议之曰。 臣等谨案显庆年修礼官长孙无忌等。奏改燔柴在祭前。 状称祭祀之礼。必先降神。周人尚臭。祭天则燔柴者。 臣等按礼记迎神之义。乐六变而一作则 。天神降。八变而一作则。地 祇出。九变则鬼神可得而礼矣。则降神以乐。周礼正文 。非谓燔柴以降神也。按尚臭之义。不为燔之先后。假 如周人尚臭。祭天则燔柴。容或燔臭。先以迎神。然则 殷人尚声。祭天亦燔柴。何声可燔。先迎神乎。又按显 庆中。无忌等奏称。晋氏之前。独遵古礼。周魏以降。 妄为损益者。今按郭璞晋南郊赋。及注尔雅。祭后方燔 。又案宋志所论。亦祭后方燔。又检南齐北齐。及梁郊 祀。亦先饮福酒讫。燔燎。一作后方燔 。又按后周及隋郊祀。亦先祭后燔。据此即周遵后 燔。晋不先燔。无忌之奏。一作事。一作义。乃相乖。又按周礼大宗 伯职。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注云。礼为始告神 时。祭一作荐。于神座也。又文 一作下文。云。以苍璧礼天。以 黄琮礼地。皆有牲。各放一作如。其 器之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又礼器云。有以少为贵者。祭天特牲。是知苍 璧之与苍牲。俱合奠之神座。理即一作 节。不惑。又云。四珪有邸。以祀天旅上帝。即明 祀昊天上帝之时。以旅五方天帝明矣。其青珪赤璋白琥 元璜。自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之日。各于其方迎气所用 。自分别矣。今按显庆所改新礼。以苍璧与苍牲苍。 俱用先燔。苍璧既已燔矣。所以遵加四珪有邸。奠之神 座。牲既已燔矣。所以更加骍牲。充其宝一 作实。俎。混昊天于五帝。同用四牲。失特牲之明 文。加为二犊。深乖礼制。一作意事 乃无凭。请依贞观旧礼。先祭后燔。庶允经义。谨议。 文苑英华。

天宝元年二月丁亥。加上尊号。帝亲享元元皇帝于新 庙。甲午。亲享太庙。丙申。合祭天地于南郊。旧 唐书元宗纪。元宗既定开元礼。天宝元年。遵合祭 天地于南郊。其后遵以为故事。终唐之世。莫能改也。 唐书礼乐志。

天宝元年二月丙戌。诏曰。凡所祭享。必在躬亲。朕 不亲祭礼将有阙。其皇地祇宜就南郊干坤合祭。三月丙 申。合祭天地于南郊。册府元龟。

天宝元年二月二十日。合祭天地于南郊。自后有事圜 丘。皆天地合祭。若册命大事告圜丘。有司行事亦如之 。文献通考。

天宝五载诏曰。皇王之典。聿修于百代。郊祭之义。 允属于三灵。圣人既因时以制宜。王者亦缘情以革礼。 且尊莫大乎天地。礼莫崇乎祖宗。严配昭升。岂宜异数 。今烝尝之献。既着于恒式。南北之郊。未展于时享。 自今以后。每载四时孟月。先择吉日。祭昊天上帝。其 皇地祇合祭。以次日祭九宫坛。皆令宰臣行礼奠祭。务 崇蠲洁。称朕意焉。通典。

天宝五载十二月辛酉。诏曰。祈谷上帝。春祀先王。 永惟因心。敢忘如在。顷以详诸旧典。创以新仪。清庙 陈牲。加特于尝饩。昊天冬祭。重增以时享。况履兹霜 露。载感惟深。瞻彼郊坛。有怀昭事。宜以来岁正月。 朕亲谒太庙。便于南郊合祭。仍令中书门下。即与礼官 详定仪注。六载正月戊子。亲祀南郊。遵祀皇地祇。册 府元龟。

天宝九载十一月。制。自今告献太清宫及太庙。改为 朝献。以告者临下之义故也。册府元龟 。

十载正月壬辰。朝献太清宫。癸巳。朝飨太庙。甲午 。有事于南郊。合祭天地。礼毕。大赦天下。旧 唐书元宗纪。

天宝十载五月。以前郊祭天地。以高祖神尧皇帝配座 。故将祭郊。庙告神尧皇帝室。礼仪志 。

天宝十载正月。制曰。自今以后。摄祭南郊。荐献太 清宫。荐享太庙。其太尉行事。前一日。于致斋取具羽 仪卤簿。公服引入。朕亲授祝版。乃赴清斋。以展诚敬 。册府元龟。

干元元年四月甲寅。上亲享九庙。遂有事于圜丘。翌 日。御明凤门。大赦天下。六月己酉。初置太乙神坛于 圜丘东。是日。命宰相王玙摄行祠事。旧 唐书肃宗本纪。

上元二年九月。去上元号称元年。以十月为岁首。月 以斗所建辰为名。元年建丑月辛亥。有事于南郊。唐 书肃宗本纪。

元年建子月。诏曰。皇王符瑞。应协于灵祇。典礼废 兴。式存于禋告。顷以三代正朔。所尚不同。百王徽号 。无闻异称。顾兹薄德。思创常规。爰因行庆之日。将 务惟新之典。而建元立制。册命应符。受于天地祖宗。 申于百辟卿士。今既循诸古法。让彼虚名。革故之宜。 已宣于臣下。昭报之旨。未展于郊庙。因时备礼。择日 陈诚。宜取来月一日。祭圜丘及太乙坛。建丑月辛亥朔 。拜南郊。祭太乙坛。礼毕还宫。册府 元龟。

广德二年二月乙亥。有事于南郊。唐 书代宗本纪。

广德二年。有事南郊。从独孤及议。卒以太祖配天。 旧唐书本纪。

天宝十载五月已前。郊祭天地。以高祖神尧皇帝配座 。宝应元年。杜鸿渐为太常卿礼仪使。员外薛颀归崇敬 等议。以神尧皇帝为受命之主。非始封之君。不得为太 祖。以配天地。太祖景皇帝。始受封于唐。即殷之契。 周之后稷也。请以太祖景皇帝郊祀配天地。告请宗庙。 亦太祖景皇帝酌献。谏议大夫黎干议。以太祖景皇帝非 受命之君。不合配享天地。二年五月。干进议状。为十 诘十难曰。归崇敬薛颀等。称禘谓冬至祭天于圜丘。周 人则以远祖帝喾配。臣干诘曰。国语曰。有虞氏夏后氏 俱禘黄帝。商人禘舜。周人禘喾。俱不言祭昊天于圜丘 。一也。诗商颂曰。长发。大禘也。又不言祭昊天于圜 丘。二也。诗周颂曰。雍。禘太祖也。又不言祭昊天于 圜丘。三也。礼记祭法曰。有虞氏夏后氏俱禘黄帝。殷 人周人俱禘喾。又不言祭昊天于圜丘。四也。礼记大传 曰。不王不禘。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又 不言祭昊天于圜丘。五也。尔雅释文曰。禘。大祭也。 又不言祭昊天于圜丘。六也。家语云。凡四代帝王之所 郊。皆以配天也。其所谓禘者。皆五年大祭也。又不言 祭昊天于圜丘。七也。卢植云。禘祭名。禘者帝也。事 尊明禘。故曰禘。又不言祭昊天于圜丘。八也。王肃云 。禘谓于五年大祭之时。又不言祭昊天于圜丘。九也。 郭璞云。禘五年之大祭。又不言祭昊天于圜丘。十也。 臣干谓禘是五年宗庙之大祭。诗礼经传。文义昭然。臣 见礼记祭法。及礼记大传。商颂长发等三处郑玄注。或 称祭昊天。或云祭灵威仰。臣精详典籍。更无以禘谓祭 天于圜丘及郊祭天者。审如禘是祭之最大。则孔子说孝 经。为万代百王法。称周公大孝。何不言即禘祀帝喾于 圜丘以配天。而反言郊祀后稷以配天。是以五经俱无其 说。圣人所以不言。轻议大典。亦何容易。犹恐不悟。 今更作十难。其一难曰。周颂。雍。禘祭太祖也。郑玄 笺云。禘。大祭太祖文王也。商颂云。长发。大禘也。 玄又笺云。大禘。祭天也。夫商周之颂。其文互说。或 云禘太祖。或云大禘。俱是五年宗庙之大祭。详览典籍 。更无异同。惟郑玄笺长发。乃称是郊祭天。详玄之意 。因此商颂禘。如大传云大祭。如春秋大事于太庙。尔 雅。禘。大祭。虽云大祭。亦是宗庙之祭。可得便称祭 天乎。若如所说大禘。即云郊祭天称禘。即是祭宗庙。 又祭法说虞夏商周。禘黄帝与喾。大传。不王不禘。禘 上俱无大字。玄因何复称祭天乎。又长发文亦不歌喾与 感生帝。故知长发之禘。为非禘喾及郊祭天明矣。殷周 五帝之大祭。群经众史。及鸿儒硕学。自古立言着论。 序之详矣。俱无以禘为祭天。何弃周孔之法言。独取康 戌之小注。便欲违经非圣。诬乱祀典。谬哉。其二难曰 。大传称礼不王不禘。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 之。诸侯及其太祖者。此说王者则当禘。其谓祭法虞夏 商周。禘黄帝及喾。不王则不禘。所当禘其祖之所自出 。谓虞夏出黄帝。殷周出帝喾。以近祖配而祭之。自出 之祖。既无宗庙。即是自外至者。故同之天地神祇。以 祖配而祀之。自出之说。非但于父。在母亦然。左传子 产云。陈则我周之自出。此可得称出于太微五帝乎。故 曰不王不禘。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谓也。 及诸侯之禘。则降于王者不得祭自出之祖。只及太祖而 已。故曰诸侯及其太祖。此之谓也。郑玄错乱。分禘为 三。注祭法云。禘谓祭昊天于圜丘。一也。注左传。称 郊祭天以后稷配灵威仰。笺商颂又称郊祭天。二也。注 周颂云。禘大祭。大于四时之祭。而小于祫。太祖谓文 王。三也。禘是一祭。玄析之为三。颠倒错乱。皆率□ 臆。曾无典据。何足可凭。其三难曰。虞夏商周已前。 禘祖之所自出。其义昭然。自汉晋魏以还千余岁。其礼 遂阙。又郑玄所说。其言不经。先儒弃之。未曾行用。 愚以为错乱之义。废弃之注。不足以正大典。其四难曰 。所称今三礼行于代者。皆是郑玄之学。请据郑学以明 之曰。虽云据郑学。今欲以景皇帝为始祖之庙。以配天 。复与郑议相乖。何者。王制云。天子七庙。玄云。此 周礼也。七庙者。太祖及文武之祧。与亲庙四也。殷则 六庙。契及汤。与二昭二穆也。据郑学。夏不以鲧及颛 顼昌意为始祖。昭然可知也。而欲引稷契为例。其义又 异是。爰稽邃古洎今。无以人臣为始祖者。惟殷以契。 周以稷。夫稷契者。皆天子元妃之子。感神而生。昔帝 喾次妃简狄。有娀氏之女。吞元鸟之卵。因生契。契长 而佐禹治水。有大功。舜乃命契作司徒。百姓既和。遂 封于商。故诗曰。天命元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 此之谓也。后稷者。其母有邰氏之女曰姜嫄。为帝喾妃 。出野履巨迹。歆然有孕。生稷。稷长而勤于稼穑。尧 闻举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大功。舜封于邰。号曰后 稷。唐虞夏之际。皆有令德。诗曰。履帝武敏歆。居然 生子。即有邰家室。此之谓也。舜禹有天下。稷契在其 间。量功比德。抑其次也。舜授职则播百谷。敷五教。 禹让功则平水土。宅百揆。故国语曰。圣人之制祀也。 功施于人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契为司徒而人辑睦 。稷勤百谷而死。皆居前代祀典。子孙有天下。得不尊 而祖之乎。其五难曰。既尊郑说。小德配寡。遂以后稷 配。只一帝尚不得合配五帝。今以景皇帝特配昊天。于 郑义可乎。其六难曰。众难臣云。上帝与五帝一也。所 引春官。祀天旅上帝。祀天旅四望。旅训众。则上帝是 五帝。臣曰。不然。旅听训众。出于尔雅。及为祭名。 春官训陈。注有明文。若如所言。旅上帝便成五帝。则 季氏旅于泰山。可得便是四镇耶。其七难曰。所云据郑 学。则景皇帝亲尽。庙主合祧。却欲配祀天地。错乱祖 宗。夫始祖者。经纶草昧。体大则天。所以正元气广大 。万物之宗。尊以长至阳气萌动之始日。俱祀于南郊也 。夫万物之始。天也。人之始。祖也。日之始。至也。 埽地而祭。质也。器用陶匏。性也。牲用犊。诚也。兆 于南郊。就阳位也。至尊至质。不敢同于先祖。礼也。 故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通曰。祭天岁一者何。天至尊至质。事之不敢亵 黩。故因岁之阳气始达而祭之。今gguuoojiia一岁四祭之。黩 莫大焉。上帝五帝。其祀遂阙。怠亦甚矣。黩与怠皆礼 之失。不可不知。夫亲有限。祖有常。圣人制礼。君子 不以情变易。gguuoojiia重光累圣。历祀百数。岂不知景皇帝 始封于唐。当时通儒。议功度德。尊神尧克配彼天。崇 太宗以配上帝。神有宗主。为日已久。今欲黜神尧配含 枢纽。以太宗配上帝。则紫微五精。上帝佐也。以子先 父。岂礼意乎。非止神祇错位。亦以祖宗乖序。何以上 称皇天祖宗之意哉。若夫神尧之功。太宗之德。格于皇 天上帝。臣以为郊祀宗祀。无以加焉。其八难曰。欲以 景皇帝为始祖。既非造我区宇。经纶草昧之主。故非夏 始祖禹。殷始祖契。周始祖稷。汉始祖高帝。魏始祖武 皇帝。晋始祖宣帝。gguuoojiia始祖神尧皇帝。同功比德。而 忽升于宗祀圜丘之上。为昊天匹。曾谓圜丘不如林放乎 其九难曰。昨所言魏文帝丕。以武帝操为始祖。晋武帝 炎。以宣帝懿为始祖者。夫孟德仲达者。皆人杰也。拥 天下之强兵。挟汉魏之微主。专制海内。令行草偃。服 衮冕。陈轩悬。天子决事于私第。公卿列拜于道左。名 虽为臣。势实陵君。后主因之而业帝。前王由之而禅代 。子孙尊而祖之。不亦可乎。其十难曰。所引商周魏晋 。既不当矣。则景皇帝不为始祖明矣。我神尧拔出群雄 之中。廓清隋室。拯生民于涂炭。则夏虞之勋不足多。 成帝业于数年之间。则汉祖之功不足比。夏以大禹为始 祖。汉以高祖为始祖。则我唐以神尧为始祖。法夏则汉 。于义何嫌。今欲革皇天之祀。易太祖之庙。事之大者 。莫大于斯。曾无按据。一何寡陋。不愧于心。不畏于 天乎。以前奉诏。令诸司各据礼经定议者。臣干忝窃朝 列。官以谏为名。以直见知。以学见达。不敢不罄竭以 裨万一。昨十四日。具以议状呈宰相。宰相同朝臣与臣 论难。所难臣者。以臣所见独异。莫不腾辞飞辩。竞欲 碎臣理。钳臣口。剖析毫厘。分别异同。序坟典之凝滞 。指子传之乖谬。事皆归根。触物不碍。但臣言有宗尔 。岂辨者之流也。又归崇敬薛颀等。援引郑学。欲芜祀 典。臣为明辨。迷而不复。臣辄作十诘十难。援据坟籍 。昭然可知。庶郊禘事得其真。严配不失其序。皇灵降 祉。天下蒙赖。臣亦何顾。不蹈鼎镬。谨敢闻达。伏增 悚越。议奏。不报。旧唐书礼仪志。

广德二年春夏旱。言事者云。太祖景皇帝。追封于唐 。高祖实受命之祖。百神受职。合依高祖。今不得配享 天地。所以神不降福。以致愆阳。代宗疑之。诏百寮会 议。太常博士独孤及献议曰。礼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 以其祖配之。凡受命始封之君。皆谓太祖。继太祖已下 六庙。则以亲尽迭毁。而太祖之庙。虽百代不迁。此五 帝三王所以尊祖敬宗也。故受命于神宗。禹也。而夏后 氏祖颛顼而郊鲧。缵禹黜夏。汤也。而殷人郊冥而祖契 。革命作周。武王也。而周人郊稷而祖文王。则明自古 必以首封之君。配昊天上帝。惟汉氏崛起丰沛。丰公太 公。无位无功。不可以为祖宗。故汉以高皇帝为太祖。 其先细微也。非足为后代法。伏惟太祖景皇帝。以柱国 之任。翼周弼魏。肇启王业。建封于唐。高祖因之。以 为有天下之号。天所命也。亦如契之封商。后稷之封邰 。禘郊祖宗之位。宜在百代不迁之典。郊祀太祖。宗祀 高祖。犹周之祖文王而宗武王也。今若以高祖创业。当 跻其祀。是弃三代之令典。尊汉氏之末制。黜景皇帝之 大业。同丰公太公之不祀。反古违道。失孰大焉。夫追 尊景皇。庙号太祖。高祖太宗。所以崇尊之礼也。若配 天之位既异。则太祖之号宜废。祀之不修。庙亦当毁。 尊祖报本之道。其坠于地乎。汉制擅议宗庙。以大不敬 论。今武德贞观。宪章未改。gguuoojiia方将敬祀事。和神人 。禘郊之间。恐非所宜。臣谨稽礼文。参诸往制。请仍 旧典。竟依归崇敬等议。以太祖配享天地焉。礼 仪志。

广德二年正月十六日。礼仪使杜鸿渐奏。郊太庙大礼 。其祝文自今已后。请依唐礼。板上墨书。其玉简金字 者。一切停废。如允臣所奏。望编为常式。敕曰。宜行 用竹简。礼仪志。

广德二年二月癸酉。上亲荐献太清宫。乙亥。祀昊天 上帝于圜丘。即日还宫。代宗纪。

永泰二年。礼仪使太常卿杜鸿渐奏。冬至祀昊天上帝 。夏至祀皇地祇。请以太祖景皇帝配飨。孟春祈谷。祀 昊天上帝。孟冬祀神州。请以高祖配飨。孟夏雩。祀昊 天上帝。请以太宗配飨。季秋大享明堂。祀昊天上帝。 请以肃宗配飨。臣与礼官学士。凭据经文。事皆明着。 德音详定。久未施行。敕旨依。通典。

大历五年冬十一月庚寅。日长至。命有司祀昊天上帝 于南郊。 七年冬十一月辛卯。日长至。命有司祀昊天 上帝于南郊。不视朝。 八年冬十一月辛丑。日长至。 不视朝。命有司祀昊天上帝于南郊。 十一年冬十一月 丙辰。日长至。命有司祀昊天上帝于南郊。不受朝贺。  十三年冬十一月丁卯。日长至。命有司祀昊天上帝于 南郊。不视朝。册府元龟。

大历十三年十一月丁卯。日长至。有司祀昊天上帝于 南郊。上不视朝故也。旧唐书代宗本纪 。

贞元元年十一月癸卯。上亲祀昊天上帝于圜丘。时河 中浑瑊。泽潞李抱真。山南严震。同华骆元光。邠宁韩 游瑰。鄜坊唐朝臣。奉诚康日知等大将侍祠郊坛。毕。 还宫。御丹凤楼。大赦天下。德宗本纪 。

 崔纵传。贞元元年。天子郊见。为大礼使。岁旱。 用屈纵撙裁文物。俭而不陋。

贞元元年十一月十一日。德宗亲祀南郊。有司进图。 敕付礼官详酌。博士柳冕奏曰。开元定礼。垂之不刊。 天宝改作。起自权制。此皆方士谬妄之说。非礼典之文 。请一准开元礼。从之。礼仪志。

六年九月己卯。诏十一月八日。有事于南郊太庙。行 从官吏将士等。一切并令自备食物。其诸司先无公厨者 。以本司阙职物充。其王府官。度支量给廪物。其仪仗 礼物。并仰御史撙节处分。十月己亥。文武百寮。京城 道俗。抗表请上徽号。上曰。朕以春夏亢旱。粟麦不登 。朕精诚祈祷。获降甘雨。既致丰穣。告谢郊庙。朕倘 因禋祀而受徽号是有为为之。勿烦固请也。十一月庚午 。日南至。上亲祀昊天上帝于郊丘。礼毕还宫。御丹凤 楼。宣赦。见禁囚徒。减罪一等。立仗将士及诸军兵。 赐十八万段匹。德宗本纪。

贞元六年十一月八日。有事于南郊。诏以皇太子为亚 献。亲王为终献。上问礼官。亚献终献。合受誓诫否。 吏部郎中柳冕曰。准开元礼。献官前七日于内受誓诫。 辞云。各扬其职。不供其事。国有常刑。今以皇太子为 亚献。请改旧辞云。各扬其职。肃奉常仪。从之。礼 仪志。

贞元九年十一月乙酉。有事于南郊。大赦。唐 书德宗本纪。

 册府元龟。贞元九年十一月癸未。帝朝献太清宫。 毕事。宿斋于太庙行宫。甲申。朝于太庙。毕事。斋于 南郊行宫。乙酉。日南至。帝郊祀。初。帝以是岁有年 。蛮夷朝贡。思亲告郊庙。于祀事尤重慎。及将散斋。 谓宰臣曰。在礼。散斋归正寝。摄心奉祀。不可闻外事 。其常务勿奏。乃斋于别殿。及命皇太子诸王行祭者。 皆受誓一日。命妃媵辞于别所。故事。祈坛宫庙内坛。 及殿庭帝步武所。皆设黄道褥坛十一位又施赤黄褥。将 有事。皆命撤之。又故事。设御史版位于郊庙。咸藉以 褥。及是。帝虔禋。拜首于地。有司奉祠者。莫不惕励 。

 通典。贞元十三年。敕郊坛时祭。燔柴瘗埋。并依 天宝十三年制。自今以后。摄祭南郊。太尉行事。前一 日。于致斋所具羽仪卤簿。公服引入。亲受祝版。及赴 清斋所。唐书韦武传。是时。帝以反正告郊庙。大兵后 。典章苟完。执事者时时咨武。武酌宜约用。得礼之衷 。群司奉焉。

 文献通考。长庆三年。太常礼院奏。郊坛祠祀。遇 大雨雪废祭。其礼物条件如后。御署祝版。既未行祭礼 。无焚毁之文。请于太常寺敕库收贮。而其小祀。虽非 御署。准此。玉。燎柴。神酒。燎。醴齐。并榛栗 脯醢。及应行事烛等。请令郊社署。各牒充次祭支用。 牲牛参牲。既未行祭礼。无进胙赐胙之文。请比附礼记 。及祠令牲死则埋之例。委监察使及礼官。于祠所瘗埋 。其小祀不全用牢牲。旧例用猪羊肉。亦准此。粢盛瓜 菹笋菹。应已造成馔物。请随牲瘗埋。行事官明衣绢布 等。准式既祭前给讫。合充洁服。既已经用。请便收破 。公卿已下明房油暖幕炭。应斋宿日所破用物。请收破 。旨依。永为定式。

宝历元年正月乙巳朔。辛亥。亲祀昊天上帝于南郊。 礼毕。御丹凤楼。大赦改元。旧唐书敬 宗本纪。

太和三年十一月甲申。有事南郊。大赦。唐 书文宗本纪。

 崔宁传。子黯。开成初。为监察御史。奏郊庙祭祀 不虔。文宗语宰相曰。郊庙之礼。朕当亲之。但千乘万 骑。国用不给。故使有司侍祠。然是日朕正衣冠。坐以 俟旦。今闻主者不虔。祭器敝恶。岂朕事神蠲洁意耶。 公宜敕有司。遵朕斯意。黯乃具条以闻。

 旧唐书王播传。弟起。太和九年。判太常卿。充礼 仪详定使。创造礼神九玉。奏议曰。邦国之礼。祀为大 事。珪璧之仪。经有前规。谨案周礼。以苍璧礼天。黄 琮礼地。青珪礼东方。赤璋礼南方。白琥礼西方。黑璜 礼北方。又云。四圭有邸以祀天。两圭有邸以祀地。圭 璧以祀日月星辰。凡此九器。皆祀神之玉也。又云。以 禋祀祀昊天上帝。郑玄云。禋。烟也。为玉祭讫燔之 而升烟。以报阳也。今与开元礼义同。此则焚玉之验也 。又周礼掌国之玉镇大宝器。若大祭。既事而藏之。此 则收玉之证也。梁代崔灵恩撰三礼义宗云。凡祭天神各 有二玉。一以礼神。一则燔之。礼神者讫事却收。祀神 者与牲俱燎。则灵恩之义。合于礼经。今gguuoojiia郊天祀地 。祀神之玉常用。守经据古。礼神之玉则无。臣等请下 有司。精求良玉。创造苍璧黄琮等九器。祭讫则藏之。 其燎玉即依常制。从之。

会昌元年正月辛巳。有事于郊庙。礼毕。御丹凤楼。 大赦改元。 五年正月辛亥。有事于郊庙。礼毕。御承 天门大赦天下。武宗本纪。

 旧唐书武宗本纪。会昌四年十二月。敕郊礼日近。 狱囚数多。案款已成。多有翻覆。其两京天下州府见系 狱囚。已结正及两度翻案伏款者。并令先事结断讫申。

大中元年正月甲寅。皇帝有事于郊庙。礼毕。御丹凤 门。大赦改元。唐书宣宗本纪。

 旧唐书宣宗本纪大中五年。敕两京天下州府。起大 中五年正月一日已后三年内。不得shaa牛。如郊庙享祀合 用者。即与诸畜代。

咸通元年十一月丁未。上有事于郊庙。礼毕。御丹凤 门。大赦改元。 四年正月庚午。上有事于圜丘。礼毕 。御丹凤楼。大赦。旧唐书懿宗本纪。

龙纪元年十一月丁未。朝献于太清宫。戊申。朝享于 太庙。己酉。有事于南郊。大赦。唐书 昭宗本纪。

龙纪元年十一月己丑朔。将有事于圜丘。辛亥。上宿 斋于武德殿。宰相百寮。朝服于位。时两军中尉杨复恭 。及两枢密。皆朝服侍上。太常博士钱珝李绰等奏论之 曰。皇帝赴斋宫。内臣皆服朝服。臣检国朝故事。及近 代礼令。并无内官朝服助祭之文。伏惟皇帝陛下。承天 御历。圣祚中兴。祇见宗祧。克承大礼。皆禀高祖太宗 之成制。必循虞夏商周之旧经。轩冕服章。式遵彝宪。 礼院先准大礼使牒称。得内侍省牒。要知内臣朝服品秩 。礼院已准礼令报讫。今参详近朝事例。若内官及诸卫 将军。必须制冠服。即各依所兼正官。随资品。依令式 。服本官之服。事存传听。且可俯从。然亦不分明。着 在礼令。乞圣慈允臣所奏。状入。至晚不报。钱珝又进 状曰。臣今日巳时进状。论内官冠服制度。未奉圣旨。 伏以陛下虔事郊禋。式遵彝范。凡关典礼。必守宪章。 今陛下行先王之大礼。而内臣遵服先王之法服。来日朝 献大圣祖。臣赞导皇帝行事。若侍臣服章。有违制度。 是为非礼。上渎祖宗。臣期不奉敕。臣谬当圣代。叨备 礼官。获正朝仪。死且不朽。脂膏泥滓。是所甘心。状 入。降朱书御札曰。卿等所论至当。事可从权。勿以小 瑕。遵妨大礼。于是内四臣遂以法服侍祠。甲寅。圜丘 礼毕。御承天门。大赦。旧唐书昭宗本 纪。

 唐书殷侑传。孙盈孙为太常博士。龙纪元年。昭宗 郊祀。两中尉及枢密皆以宰相服侍上。盈孙奏言。先代 令典。无内官朝服侍祠。必欲之。当随所摄资品。虽无 援据。犹免僭逼。诏可。

 旧唐书孔纬传。十一月。昭宗谒郊庙。两中尉内枢 密请朝服。纬奏曰。中贵不衣朝服助祭。国典也。陛下 欲以权道宠内臣。则请依所兼之官而为之服。天子召谏 官谓之曰。大礼日近。无宜立异。为朕容之。于是内官 以朝服助祭。

天佑二年七月卜郊。九月乙酉再卜郊。十一月庚午。 三卜郊。唐书哀宗本纪。

天佑二年五月庚午。敕所司定今年十月九日有事郊丘 。其修制礼衣祭服。宜令宰臣柳璨判。祭器宜令张文蔚 杨涉分判。仪仗车辂宜令太常卿张廷范判。 六月辛卯 。太微宫使柳璨奏。前使裴枢充宫使日权奏。请元元观 为太清宫。又别奏在京宏道观为太清宫。至今未有制置 。伏以今年十月九日。陛下亲事南禋。先谒圣祖庙。宏 道观既未修葺。元元观又在北山。若车驾出城。礼非便 稳。今欲只留北邙山上老君庙一所。其元元观请拆入都 城。于清化坊内建置太微宫。以备车驾行事。从之。丙 午。朱全忠奏。得宰相柳璨记事。欲拆北邙山下元元观 。移入都内清化坊。取旧昭明寺基。建置太微宫。准备 十月九日南郊行事。缘延资库盐铁。并无物力。令臣商 量者。臣已牒判六军诸卫张全义。指挥工作讫。优诏嘉 之。 九月乙酉。敕先择十月九日。有事郊丘。备物之 间。有所未办。宜改用十一月十九日。 十一月丙辰。 全忠自正阳渡淮而北。至汝阴。全忠深悔此行无益。丁 卯。至大梁。时哀帝以此月十九日亲祠圜丘。中外百司 。礼仪法物已备。戊辰。宰相已下。于南郊坛习仪。而 裴迪自大梁回。言全忠怒蒋元晖张廷范柳璨等。谋延唐 祚。而欲郊天。改元元晖。柳璨大惧。庚午。敕曰。先 定此月十九日亲礼南郊。虽定吉辰。改卜亦有故事。宜 改取来年正月上辛。付所司。 十二月庚戌。敕朕以谬 荷丕图。礼合亲谒郊庙。先定来年正月上辛用事。今以 宫闱内乱。播于丑声。难以惭恧之容。入于祖宗之庙。 其明年上辛亲谒郊庙宜停。册府元龟。

 旧唐书哀帝纪。帝将亲祀圜丘。全忠怒蒋元晖柳璨 等。欲郊天以延唐祚。天子惧。改卜郊十二月。王殷诬 谮蒋元晖私侍积善宫。求兴唐祚。shaa元晖而焚之。遂害 太后于积善宫。天子下诏。以太后故停郊。

 孔循传。循与蒋元晖有隙。哀帝即位。将有事于南 郊。循与王殷即蒋殷。冒王氏。谗 于太祖曰。元晖私侍何太后。与张廷范等奉天子郊天。 冀延唐祚。太祖大怒。时梁兵攻寿春败归。帝遣裴迪劳 军。太祖见迪。怒甚。迪还。哀帝不敢郊。

 蒋殷传。哀帝方卜郊。殷与蒋元晖有隙。因谮之太 祖。言元晖等教天子卜郊祈天。且待诸侯助祭者。以谋 兴复。太祖大怒。哀帝为改卜郊。
 
 
 

唐会要卷十上 原 阙 今照四库全书本增补

  亲拜郊正月祈谷

高祖武德初定令。孟春辛日祈谷。祭感帝于南郊。元帝 配。牲用苍犊二。旧唐书礼仪志。

高宗显庆二年。诏南郊祈谷。祭昊天上帝。罢感帝祠 。文献通考。

高宗显庆二年。礼部尚书许敬宗。与礼官等议曰。六 天出于纬书。而南郊圜丘一也。元以为二物。郊及明堂 。本以祭天。而元皆以为祭太微五帝。传曰。凡祀。启 蛰而郊。郊而后耕。故郊祀后稷。以祈农事。而元谓周 祭感帝灵威仰。配以后稷。因而祈谷。皆缪论也。由是 尽黜元说。而南郊祈谷。祭昊天上帝。唐 书礼乐志。

 萧德言传。子子儒。字文举。议。月令孟春祈谷上 帝。春秋启蛰而郊。郊而后耕。故郊后稷以祈农。请春 夏祈谷于上帝。皆祭天也。着之感帝。尤为不稽。请郊 明堂。罢六天说。止祀昊天。诏曰。可。

干封元年。诏祈谷复祀感帝。唐书礼 乐志。

干封初。诏依旧祀感帝。司礼少常伯郝处俊等奏曰。 显庆新礼。废感帝之祀。改为祈谷昊天上帝。以高祖太 武皇帝配。检旧礼。感帝以世祖元皇帝配。今既奉敕依 旧。祈谷为感帝。以高祖配者。高祖依新礼见配圜丘昊 天上帝。若更配感帝。便恐有乖古礼。案礼记。周人禘 喾而郊稷之义。今若禘郊一祖同配。恐无所据。从之。 旧唐书礼仪志。开元中。起居舍 人王仲邱议曰。案贞观礼。祈谷祀感帝。而显庆礼。祀 昊天上帝。传曰。郊而后耕。诗曰。噫嘻。春夏祈谷于 上帝。礼记亦曰。上辛祈谷于上帝。而郑元乃云。天之 五帝迭王。王者之兴。必感其一。因别祭尊之。故夏正 之月。祭其所生之帝于南郊。以其祖配之。故周祭灵威 仰。以后稷配。因以祈谷。然则祈谷非祭之本意。乃因 后稷为配尔。此非祈谷之本义也。夫祈谷本以祭天也。 然五帝者。五行之精。所以生九谷也。宜于祈谷祭昊天 。而兼祭五帝。唐书礼乐志。

 王仲邱传。开元中上言。贞观礼。正月上辛祀感帝 于南郊。显庆礼。祀昊天上帝于圜丘。以祈谷。臣谓诗 春夏祈谷于上帝。礼上辛祈谷于上帝。则上帝当昊天矣 。郑元曰。天之五帝递王。王者必感之以兴。故夏正月 祭所生于郊。以其祖配之。因以祈谷。感帝之祀。贞观 用之矣。请因祈谷之坛。遍祭五方帝。五帝者。五行之 精。九谷之宗也。请二礼皆用。诏可。

开元二十年。改撰新礼。祀天一岁有四。正月上辛祈 谷。祀昊天上帝于圜丘。以高祖配。五方帝从祀。其上 帝配帝笾豆等。同冬至之数。五方帝太尊。着尊。牺尊 。山罍各一。笾豆等亦同冬至之数。旧 唐书礼仪志。

天宝六载正月戊子。亲祀圜丘。礼毕。大赦天下。旧 唐书元宗本纪。

建中元年春正月辛未。有事于南郊。大赦。唐 书德宗本纪。

元和二年正月辛卯。有事于南郊。大赦。唐 书宪宗本纪。

元和二年正月己丑朔。上亲献太清宫太庙。辛卯。祀 昊天上帝于郊丘。是日。还宫。御丹凤楼。大赦天下。 先是。将及大礼。阴晦浃辰。宰臣请改日。上曰。郊庙 事重。斋戒有日。不可遽更。享献之辰。景物晴霁。人 情欣悦。旧唐书宪宗本纪。

元和十五年十二月。将有事于南郊。穆宗问礼官。南 郊卜日否。礼院奏。伏准礼令。祠祭皆卜。自天宝已后 。凡欲郊祀。必先朝太清宫。次日飨太庙。又次日祀南 郊。相循至今。并不卜日。从之。及明年正月。南郊礼 毕。有司不设御榻。上立受群臣庆贺。及御楼。仗退。 百寮复不于楼前贺。乃受贺于兴庆宫。二者阙礼。有司 之过也。旧唐书礼仪志。

长庆元年正月辛丑。有事于南郊。大赦改元。唐 书穆宗本纪。

长庆元年正月己亥朔。上亲荐献太清宫太庙。是日。 法驾赴南郊。日抱珥。宰臣贺于前。辛丑。祀昊天上帝 于圜丘。即日还宫。御丹凤楼。大赦天下。改元长庆。 内外文武。及致仕官三品以上。赐爵一级。四品已下加 一阶。陪位白身人赐勋两转。应缘大礼移仗宿卫御楼兵 仗将士。普恩之外。赐勋爵有差。仍准旧例。赐钱物二 十万四千九百六十端匹。礼毕。群臣于楼前称贺。仗退 。上朝太后于兴庆宫。旧唐书穆宗本纪 。

宝历元年春正月辛亥。有事于南郊。唐 书敬宗本纪。

会昌元年春正月辛巳。有事于南郊。大赦改元。五年 正月辛亥。有事于南郊。大赦。作仙台于南郊。唐 书武宗本纪。

大中元年正月甲寅。有事于南郊。大赦改元。七年春 正月戊申。有事于南郊。大赦。唐书宣 宗本纪。

咸通四年春正月庚午。有事于南郊。唐 书懿宗本纪。

干符二年春正月辛卯。有事于南郊。唐 书僖宗本纪。

  亲迎气

武德贞观之制。神祇大享之外。每岁立春之日。祀青帝 于东郊。帝宓羲配。勾芒。岁星。三辰。七宿从祀。立 夏。祀赤帝于南郊。帝神农氏配。祝融。荧惑。三辰。 七宿从祀。季夏土王日。祀黄帝于南郊。帝轩辕配。后 土。镇星从祀。立秋祀白帝于西郊。帝少昊配。蓐收。 太白。三辰。七宿从祀。立冬。祀黑帝于北郊。帝颛顼 配。元冥。辰星。三辰。七宿从祀。每郊帝及配座。用 方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犊各一。笾豆各四。簠簋各一。□俎各一。勾芒已 下五星。及三辰七宿。每宿牲用少牢。每座笾豆簠簋□俎 各一。旧唐书礼仪志。

永昌元年。即嗣圣六年。敕天 无二称。帝是通名。从前诸儒。互生同异。乃以五方之 帝。亦谓为天。假有经传互文。终是名实未当。称号不 别。尊卑相混。自今郊祀之礼。惟昊天上帝称天。自余 五帝皆称帝。通典。

元宗开元十一年正月十日。制献岁之吉。迎气方始。 敬顺天时。无违月令。所由长吏。可举旧章。通 考。

立春日。祀青帝于东郊。以太昊配。勾芒。岁星。三 辰。七宿从祀。立夏日。祀赤帝于南郊。以炎帝配。祝 融。荧惑。三辰。七宿从祀。季夏日。祀黄帝于南郊。 以轩辕配。后土。镇星。从祀。立秋日。祀白帝于西郊 。以少昊配。蓐收。太白。三辰。七宿从祀。立冬日。 祀黑帝于北郊。以颛顼配。元冥。辰星。三辰。七宿从 祀。正座配座。笾豆各十二。五辰。五官。三辰。七宿 。笾豆各二。余各一也。文献通考。

 以上乐用本音。皆以黄钟为均。三成。准周礼云。 圜钟之均六变。天神皆降。可得而礼。记云。天神皆降 。明五帝日月星辰。皆天神也。又周礼乐三变。唯致邱 陵之祗。今改用六变。

斋戒。摄事祀官斋戒。如圜丘仪。前 祀七日。平明。太尉誓百官于尚书省曰。某月某日。祀 青帝于东郊。各扬其职。不供其事。国有常刑。皇帝散 斋四日。致斋三日。如圜丘仪。

陈设。 前祀二日。尚舍直长施大次于外壝东门之内 道北。南向。尚舍奉御铺御座。摄事则 卫尉设祀官公卿已下次于道南。北向西上。卫尉设 陈馔幔于内壝东门之外道南。北向。设文武侍臣次。又 设祀官及从祀群官。诸州使。蕃客等次。前祀二日。太 乐令设宫县之乐于坛南壝之内。设歌钟歌磬于坛上。各 如圜丘之仪。右校埽除坛之内外。郊社令积柴于燎坛。 其坛于乐悬之南。外壝之内。摄事则其 坛于神坛之左。内壝之外。方一丈。高丈二尺。开 上南出户。方六尺。前祀一日。奉礼设御位。在坛之东 南。西向。摄事则设祀官公卿位于内壝 东门之内道北。执事位于道南。每等异位。重行西向。 以北为上。设望燎位于柴坛之北。南向。设祀官公 卿位于内壝东门之外道南。分献之官于公卿之南。执事 位于其后。设祀官及从祀群官位。及门外等位。一如圜 丘。摄事则御史位于坛上。设牲 榜于东壝之外。当门西。配帝牲榜少退。南上。设廪牺 令位于牲西南。御史陪其后。俱北向。设诸太祝位于牲 东。各当牲后。祝史陪其后。俱西向。设太常卿省牲位 于牲前。近北南向。设青帝夏赤帝。季 夏黄帝。秋白帝。冬黑帝。酒尊于坛之上下。太尊 二。着尊二。牺尊二。山罍二。在坛上东南隅北向。象 尊二。壶尊二。山罍二。在坛下。皆于南陛之东北向。 西上。设配帝着尊二。牺尊二。象尊二。山罍一。在坛 上。于青帝酒尊之东北向。西上。岁星。三辰。勾芒氏 。夏祝融。季夏后土。秋蓐收。冬元冥 。已下放此。俱象尊二。各设于神座之左。皆右向 。七宿壶尊二。设于神座之右。而左向。上 帝配帝之尊置于坫。星辰以下尊。藉以席。皆加勺羃。 设爵于尊下。设御洗于坛南陛东南。亚献之洗。又 于东南。俱北向。罍水在洗东。篚在洗西南肆。篚 实以巾爵。设星辰之尊罍洗篚。各于其方陛道之左 。俱内向。执尊罍篚羃者。各于其后。又设玉之篚于 坛上下。尊坫之所。祀日。未明五刻。太史令郊社令。 设青帝灵威仰神位赤帝赤熛怒。黄帝含 枢纽。白帝白招拒。黑帝协光纪。于坛上。北方南 向。席以稿秸。设帝太昊氏神座夏神农 。季夏轩辕。秋少昊。冬颛顼。已下放此。于东方 西向。席以莞。设岁星三辰之座于坛之东北。七宿之座 于坛之西北。各于其坛南向。相对为首。设勾芒氏之座 于坛之东面。西向。席皆莞。设神位各于座首。

省牲器。如别仪。

銮驾出宫。如圜丘仪。

奠玉帛。 祀日。未明三刻。诸祀官各服其服。郊社 令良酝令。各率其属入实尊罍玉凡 六尊之次。太尊为上。实以泛齐。着尊次之。实以醴齐 。牺尊次之。实以盎齐。象尊次之。实以醍齐。壶尊次 之。实以沈齐。山罍为下。实以清酒。配座着尊为上。 实以泛齐。牺尊次之。实以醴齐。象尊次之。实以盎齐 。其岁星三辰勾芒氏之象尊。俱实以醍齐。七宿之壶尊 。俱实以沈齐。元酒各实于五齐之上。尊礼神之玉。东 方以青珪。南方以赤璋。zhoongyaang以黄琮。西方以白琥。北 方以元璜。其各随方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长丈八尺。太官令帅进 馔者实笾豆簠簋。入设于内壝东门之外馔幔内。未明二 刻。奉礼帅赞者先入。就位。赞引御史博士诸太祝。及 令史祝史。与执尊罍篚羃者。入自东壝门。当坛南。重 行北面西上。立定。奉礼曰。再拜。赞者承传。御史已 下皆再拜。讫。执尊罍篚羃者。各就位。赞引引御史博 士诸太祝。诣卯陛升。行埽除于上。令史祝史行埽除于 下。讫。引就位。车驾将至。谒者赞引引祀官。通事舍 人分引从祀群官。诸方客使。先至者各就门外位。驾至 大次门外。回辂南向。将军降立于辂右。侍中进。当銮 驾前跪奏。称侍中臣某言。请降辂。俛伏。兴。还侍位 。皇帝降辂之大次。通事舍人各引文武九品已上。从祀 群官。就壝外位。摄则无车驾将至下至 壝外位仪。太乐令帅工人二舞次入就位。文舞入陈 于县内。武舞立于县南道西。谒者引司空入。陈埽除讫 。出复位。如常仪。皇帝停大次半刻顷。通事舍人赞引 各引从祀群官。介公酅公。诸方客使。先入就位。太常 博士引太常卿。立于大次门。当门北向。侍中版奏。外 办。摄则初司空入。谒者引祀官。赞引 引执事。俱就门外位。司空埽除讫。各引入。就位。赞 再拜。谒者进太尉之左。白有司谨具。请行事。无皇帝 停大次下至太常卿奏谨具仪。皇帝服大裘而冕。夏 服羇冕。出次。华盖侍卫如常仪。博士引太常卿。 太常卿引皇帝。凡太常卿前导。皆博士 先引。至内壝外。殿中监进大珪。尚衣奉御又以镇 珪授殿中监。殿中监受进。皇帝搢大珪。执镇珪。华盖 仗卫停殿门。近侍者从入。如常。谒者引礼部尚书太常 少卿陪从。如常仪。皇帝至版位。西向立。每 立定。太常卿博士即立于左。谒者赞引各引祀官次 入就位。立定。太常卿前奏称。请再拜。退复位。皇帝 再拜。奉礼曰。众官在位者皆再拜。其 先拜者不拜。太常卿前奏。有司谨具。请行事。退 复位。协律郎跪。俛伏。举麾鼓柷。奏角音。夏 征音。季夏宫音。秋商音。冬羽音。乃以黄钟之均 。文舞之舞。乐六成。偃麾。戛敔。乐止。太常卿前奏 称。请再拜。退复位。皇帝再拜。摄事 拜。奉礼曰。众官再拜。众官在位者。皆再拜。上 下诸太祝。俱取玉于篚。各立于尊所。其奠玉及毛 血。并如圜丘仪。摄则太尉为初献。受 玉。登歌作肃和之乐。余亦如圜丘摄事之仪。

进熟。 皇帝既升。奠玉帛。其设馔盥洗奠。皆如圜 丘之仪。摄事如圜丘摄事仪。太 祝持版进于神座之右。东向跪。读祝文曰。维某年岁次 某月朔某日子。嗣天子臣某。摄事云。 嗣天子臣某。谨遣太尉封臣名。敢昭告于青帝灵威 仰。献春伊始。时维发生。品物昭苏。式遵恒礼。敬以 玉牺齐。粢盛庶品。肃恭燔祀。畅兹和德。帝太昊氏 配神作主。尚飨。讫。兴。夏云。昭告 于赤帝赤熛怒。朱明戒序。长嬴驭节。庶品蕃硕。用遵 恒典。敬以玉帛牺齐。粢盛庶品。恭敬禋祀。肃昭养德 。帝神农氏配神作主。季夏云。黄帝含枢纽。爰兹溽暑 。实惟土润。戊己统位。黄钟在宫。敬以玉牺齐。粢 盛庶品。恭修燔祀。式虔厚德。帝轩辕氏配神作主。秋 云。白帝白招拒。素秋伊始。品物收成。祗率旧章。展 其恒礼。帝少昊氏配神作主。冬云。黑帝协光纪。元冥 戒序。庶类安宁。资此积岁。祗率恒典。帝颛顼氏配神 作主。皇帝再拜。初读祝文讫。乐作。太祝进奠版 于神座前。兴。还尊所。皇帝拜讫。乐止。太常卿引皇 帝诣配帝酒尊所。执尊者举羃。侍中取爵。侍中赞酌泛 齐讫。乐作。太常卿引皇帝进。当太昊氏神座前。东向 跪。奠爵。俛伏。兴。太常卿引皇帝少退。东向立。乐 止。太祝持版进于神座前左。北面跪读祝文曰。维某年 岁次某月朔日子。开元神武皇帝臣某。敢昭告于帝太昊 氏。爰始立春。盛德在木。用致燔燎。青帝灵威仰。惟 帝布兹仁政。叨协上元。谨以制牺齐。粢盛庶品。备 兹明荐。配神作主。尚飨。讫兴。夏云 。昭告于帝神农氏。时惟孟夏。火德方融。用致明禋于 赤帝赤熛怒。惟帝表功协德。允斯作对。谨以制牺齐 。粢盛庶品。式陈明荐。配神作主。季夏云。告于帝轩 辕氏。时惟季夏。位膺土德。奉明禋于黄帝含枢纽。惟 帝功施厚地。道合上元。谨以云云。秋云。告于帝少昊 氏。时惟立秋。金德在驭。用致燔燎于白帝白招拒。惟 帝立兹义政。协此神功。谨以云云。冬云。告于帝颛顼 氏。时惟立冬。水德在驭。用兹禋燎于黑帝协光纪。惟 帝道合干元。允兹升配。谨以云云。其饮福及亚献 至还宫。并同圜丘之仪。摄事同圜丘摄 事仪。见开元礼。

开元二十五年十月一日。制自今已后。每年立春之日 。朕当帅公卿。亲迎春于东郊。其后夏及秋。常以孟月 朝于正殿。读时令。仍令礼官即修撰仪注。既为常式。 及是常礼。务从省便。无使劳烦也。文 献通考。

开元二十六年正月丁丑。迎气于东郊。唐 书元宗本纪。

开元二十六年。又亲往东郊迎气。祀青帝。以勾芒配 。岁星及三辰七宿从祀。其坛本在春明门外。元宗以配 所隘狭。始移于浐水之东面。而位望春宫。其坛一成。 坛上及四面皆青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勾芒坛在东南。岁星已下。各为一 小坛。在青帝坛之北。亲祀之时。有瑞雪坛下。侍臣及 百寮拜贺称庆。旧唐书礼仪志。

肃宗元年建卯月一日赦文。朕敬授人时。慎徽月令。 庶无极惫。以获休征。自今已后。每至四孟月迎气之日 。令所司明案典礼。宣读时令。朕当与百辟卿士。举而 行之。文献通考。

德宗贞元元年十月二十七日。诏郊祀之义。本于至诚 。制礼定名。合从事实。使名实相副。尊卑有伦。五方 配帝。上古哲王。道济蒸民礼着明祀。论善计功。则朕 德不类统天御极。朕位攸同。而祝文称臣以祭既无益于 诚敬。徒有黩于等威。宜从改正。以敦至礼。自今以后 。祀五方配帝祝文。并不须称臣。其余礼数如旧。旧 唐书礼仪志。

 旧唐书归崇敬传。时有术士巨彭祖上疏云。大唐土 德。千年合符。请每四季郊祀天地。诏礼官儒者议之。 崇敬议曰。案旧礼。立春之日。迎春于东郊。祭青帝。 立夏日。迎夏于南郊。祭赤帝。先立秋十八日。迎黄灵 于中地。祀黄帝。秋冬各于其方。黄帝于五行为土王。 在四季生于火。故火用事之末而祭之。三季则否。汉魏 周隋。共行此礼。gguuoojiia土德乘时。亦以每岁六月土王之 日。祀黄帝于南郊。以后土配。所谓合礼。今彭祖请用 四季祠祀。多凭纬候之书。且据阴阳之说。事涉不经。 恐难行用。又议祭五人帝不称臣云。太昊五帝。人帝也 。于gguuoojiia即为前后之礼。无君臣之义。若于人帝而称臣 。则于天帝复何称也。议者或云五人帝列于月令。分配 五时。则五神。五音。五祀。五虫。五臭。五谷皆备。 以备其时之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数。非必别有尊崇也。

  杂录

武德初。令每岁夏至祭皇地祇于方丘。亦以景帝配。其 坛在宫城之北十四里。坛制再成。下成方十丈。上成五 丈。每祀则地祇及配帝设位于坛上。神州及五岳四镇。 四渎四海。五方山林。川泽邱陵。坟衍原隰。并皆从祀 。神州在坛之第二等。五岳以下三十七座。在坛下外壝 之内。邱陵等三十座。在壝外。其牲。地祇及配帝用犊 二。神州用黝犊一。岳镇以下。加羊豕各五。孟冬祭神 州于北郊。景帝配。牲用黝犊二。旧唐 书礼仪志。

太宗贞观时。奉高祖配地郊。通典。

 中书令房元龄。与礼官议。以为礼有益于人则祀之 。神州者。国之所讬。余八州则又不相及。近代通祭九 州。今除余州等八座。惟祭皇地祇及神州。以正祀典。

高宗永徽中。废神州之祀。通考。

 礼部尚书许敬宗议。方丘在祭地之外。别有神州。 谓之北郊。分地为二。既无典据。理又不通。请合于一 祀。以符古义。仍并条附式令。永垂后则。可之。旧 唐书礼仪志。

 唐书萧德言传。方丘既祭地。又祭神州北郊。皆不 载经。请止一祠。诏曰。可。

干封初。诏依旧祀神州皇地祇坛。依旧于渭水北置。 通考。

 太常博士陆遵等议。北郊之月。古无明文。汉光武 正月辛未。始建北郊。东晋成帝咸和中。议北郊用正月 。皆无明据。武德来礼令。即用十月。为是阴用事。故 于此时祭之。请依旧十月致祭。从之。

武后天册万岁元年。亲享南郊。合祭天地。唐 书。

睿宗景云三年。将祀南郊。有司请设皇地祇位。唐 书。

先天元年夏五月戊寅。有事于北郊。辛巳。大赦。改 元曰延和。赐内外官陪礼者勋一转。民酺五日。唐 书睿宗本纪。

开元十一年二月壬子。如汾阴。祀后土。唐 书元宗本纪。

开元十一年。上将还西京。便幸并州。兵部尚书张说 进言曰。陛下今因行幸。路由河东。有汉武后土之祀。 此礼久阙。历代莫能行之。愿陛下绍斯坠典。以为三农 祈谷。此诚万姓之福。至十二年二月二十二日。祠后土 于汾阴睢上。太史奏荣光出河。休气四塞。祥风绕坛。 日扬其光。初有司奏脩坛。掘地获古铜 鼎二。其大者容四升。小者容一升。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皆青。又获古砖 。长九寸。有篆书千秋万岁字。及长乐未央字。又有赤 免见于坛侧。旧祠堂为妇人素像。则天时移河西梁山神 素像。就祠中配焉。至十一年。有司迁梁山神像于祠外 之别室焉。诏以中书令张嘉贞为坛场使。将作少监张景 为坛场副使。张说为礼仪使。见文献通考。

开元二十年九月乙巳。中书令萧嵩等。奏上开元新礼 。十一月庚午。祀后土于睢上。大赦天下。旧 唐书元宗本纪。

开元二十年十一月庚申。如汾阴。祠后土。唐 书元宗本纪。

开元二十年。车驾欲幸太原。中书令萧嵩上言云。十 一年亲祀后土。自是神明昭佑。累年丰登。有祈必报。 礼之大者。且汉武亲祠睢上。前后数回。伏请准旧事。 至后土行报赛之礼。上从之。至十一月二十一日。祀后 土于睢上。其文曰。恭惟坤元。道昭品物。广大茂育。 畅于生成。庶凭休和。惠及黎献。博厚之位。澳在汾阴 。肃恭时巡。用昭旧典。敬以琮牺牲。粢盛庶品。备 兹瘗礼。式展诚悫。睿宗皇帝配神作主。礼毕。令所司 刊石于祠所。上自为文。文献通考。

开元二十年。萧嵩为中书令。改撰新礼。祀地一岁有 二。旧唐书礼仪志。

祭地仪。夏至日。祭皇地祇于方丘坛上。以高祖神尧 皇帝配座。每座笾豆各十二。簠簋篚俎 各一。百七十二座。祭神州地祇于坛第一等。笾 豆各四。余如上也。祭五岳。四镇。四海。四渎。 五山。五川。五林。五泽。五邱。五陵。五坟。五衍。 五原。五隰。于内壝之外。各依方面。每 座笾豆各一。簠簋篚俎各一。皆准旧礼为定。立冬 后。祭神州地祇于北郊。以太宗文武圣皇帝配座。每 座笾豆各十二。簠簋篚俎各一也。文献通考。

旧乐用姑洗三成。准周礼云。函钟之均八变。则地祇 皆降。可得而礼。郑元云。祭地有二。一是大地昆仑为 皇地祇。则宗伯黄琮所祭者。二是帝王封城内之神州。 则两圭有邸所祭者。后礼则不立神州之祀。今依前礼为 定。既曰地祇。其乐合用函钟之均八变。文 献通考。

皇帝夏日至。祭方丘仪。后土同。孟 冬祭神州及摄事并附。

斋戒。 前祭七日。戒誓。皇帝服衮冕。前祭二日。 太尉告高祖神尧皇帝庙。如常告之仪。告 以配神作主。孟冬。祭神州则告太宗文武圣皇帝庙 。余并如圜丘之仪。

陈设。 前祭三日。尚舍直长施大次于外壝东门之外 道北。南向。摄事。卫尉设祭官公卿以 下次于东壝外道南。北向西上。尚舍奉御铺御座。 卫尉设文武侍臣次于大次之后。文官在左。武官在右。 俱南向。设祭官次于东壝之外道南。北向西上。三师于 南壝之外道东。诸王于三师之南。俱西向北上。文官九 品以上于祭官之东。北向西上。介公酅公。于南壝之外 道西。东向。诸州使人。东方南方于诸王东南。西向。 西方北方于介公酅公西南。东向。皆北上。诸国之客。 东方南方于诸州使人之南。西向。西方北方于诸州使人 之南。东向。皆北上。武官三品以下。七品以上。于西 壝之外道南。北向东上。褒圣侯于文官 三品以下。摄事无御座以下至此仪。设陈馔幔于内 壝东门西门之外道。北面南向。坛上及 神州东方南方之馔。陈于东门外。西向。西方北方之馔 。陈于西门外。东向。神州无西门之馔。前祭二日 。太乐令设宫悬之乐于坛南内壝之外。树灵鼓于北悬之 内道之左右。余如圜丘仪。又为瘗陷于坛之壬地。内壝 之外方。深取足容物。南出陛。前祭一日。奉礼设御位 。摄事无御位。于坛之东南。西 向。设望瘗位于坛西南。当瘗陷北向。设祭官公卿位于 内壝东门之外道南。分献官于公卿之南。执事者位于其 后。每等异位。俱重行西向北上。设御史位于坛上。正 位于东南隅。西向。副位西南隅。东向。设奉礼位于乐 悬东北。赞者二人在南。差退。俱西向北上。设奉礼赞 者位于瘗陷西南。东向南上。设协律郎位于坛上南陛之 西。东向。设太乐令位于北悬之间。当坛北向。设从祭 之官。三师位于悬南道东。诸王位于三师之东。俱北向 西上。介公酅公位于道西。北向东上。文官从一品以下 。九品以上。位于执事之南。每等异位。重行西向。武 官三品以下。九品以上。位于西方。当文官。每等异位 。重行东向。皆北上。诸州使人位。东方南方于诸王东 南。重行北面西上。西方北方于介公酅公西南。重行北 面东上。设诸国客使位于内壝南门之外。东方南方于诸 州使人之东。每国异位。重行北面西上。西方北方于诸 州使人之西。每国异位。重行北面东上。摄 事无三师以下至此仪。设门外位。祭官公卿以下。 皆于东壝之外道南。每等异位。重行北面西上。三师位 于南壝之外道东。诸王于三师之南。俱西向。介公酅公 于道西东向。皆北上。文官从一品以下。九品以上。位 于东壝之外。祭官之南。每等异位。重行北面西上。武 官三品以下。九品以上。位于西壝之外道南。每等异位 。重行北面东上。诸州使人位。东方南方于诸王东南。 重行西面。西方北方于介公酅公西南。重行东面。俱北 上。设诸国客位。东方南方于诸州使人之南。每国异位 。重行西面。西方北方于诸州使人之南。每国异位。重 行东面。皆北上。摄事无三师以下至此 仪。牲榜于东壝之外。当门西向。黄牲一居前。又 黄牲一在北。少退。元牲一在南。少退。设廪牺令位于 牲西南。祝史陪其后。俱北向。设诸太祝位于牲东。各 当牲后。祝史陪其后。俱西向。设太常卿省牲位于牲前 。近北南向。设皇地祇酒尊于坛之上下。太尊二。着尊 二。牺尊二。罍一。在坛上东南隅。北向。象尊二。壶 尊二。山罍一。在坛下。皆于南陛之东。北向。俱西上 。设配帝着尊二。牺尊二。象尊二。罍一。在坛上。皆 于皇地祇酒尊之东。北向西上。孟冬北 郊酒尊。于神州酒尊之东。同夏至之仪。神州太尊 二。在第一等。每方岳镇海渎。俱山尊二。山林川泽。 俱蜃尊二。邱陵坟衍原隰。俱概尊二。凡尊各设于神位 之左。而右向。神州以上之尊。置于坫 。以下之尊。俱藉以席。皆加勺羃。设爵于尊下。孟冬 仪坛上之尊。置于坛坫。以下之尊。藉以席。设御 洗及设玉之篚等。并如圜丘仪。孟冬 祭同。祭日。未明五刻。太史令郊社令各服其服。 帅其属升。设皇地祇神座于坛上北方。南向。席以□秸 。设高祖神尧皇帝神座孟冬神州。则设 太宗文武圣皇帝神座。于东方。西向。席以莞。设 神州地祇神座于第一等。东南方。席以□秸。又设岳镇 海渎以下之座于内壝之内。各于其方。皆有原隰邱陵坟 衍之座。又设中岳以下之座于坛之西南。俱内向。自神 州以下六十八位席。皆以莞设神位。各于座首。

省牲器。如别仪。

銮驾出宫。 服以衮冕。余如上辛圜丘仪。孟 冬北郊同圜丘。

奠玉帛。 祭日未明三刻。诸祭官各服其服。郊社令 良酝令各帅其属。入实尊罍玉凡六 尊之次。太尊为上。实以泛齐。着尊次之。实以醴齐。 牺尊次之。实以盎齐。象尊次之。实以醍齐。壶尊次之 。实以沈齐。山罍为下。实以三酒。配帝。着尊为上。 实以泛齐。牺尊次之。实以醴齐。象尊次之。实以盎齐 。以上孟冬同。神州太尊。实以沈齐。五方岳镇海渎之 山尊。实以醍齐。山林川泽之蜃尊。实以沈齐。邱陵以 下之散 尊。实以清酒。元酒各实 于诸齐之上。尊礼神之玉。皇地祇以黄琮。其以黄。 配帝之亦如之。神州之玉以两圭有邸。其以元。孟 冬同。岳渎以下之。各从方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太官令帅进馔者 。入实馔。及礼官就位。御史太祝行埽除等。并如圜丘 仪。孟冬同。驾将至。谒者赞引 。各引祭官从祭官客使等。俱就门外位。驾至大次门外 。回辂南向。将军降立于辂左。侍中进。当銮驾前跪奏 。称侍中臣某言。请降辂。俯伏。兴。还侍位。五品以 上从祭之官。皆就壝外位。摄事。无驾 至大次下仪。太乐令帅工人二舞次入就位。文舞入 陈于悬内武舞立于悬南道西。谒者引司空入。行埽除讫 。出复位。皇帝停大次半刻顷。谒者赞引。各引祝官。 通事舍人。分引从祀群官。介公酅公。诸方客使。皆先 入就位。太常博士引太常卿。立于大次门外。当门北向 。侍中版奏。外办。皇帝服羇冕。孟冬 神州。大裘而冕。出次。华盖侍卫如常仪。侍 中负宝陪从如式。博士引太常卿。太常卿引皇帝。 至中壝门外。殿中监进大圭。尚衣奉御又以镇圭授殿中 监。皇帝搢大圭。执镇圭。华盖仗卫。停于门外。侍者 从入。谒者引礼部尚书太常少卿陪从。如常仪。皇帝至 版位。太常卿请再拜。及请行事。并如圜丘仪。摄 事。如圜丘摄事仪。协律郎举麾。工鼓柷。奏顺和 之乐。乃以林钟为宫。太蔟为角。姑洗为征。南吕为羽 。作文舞之舞。乐舞八成。林钟太蔟姑 洗南吕皆再成。偃麾。戛敔。乐止。太常卿前奏称 。请再拜。退复位。皇帝再拜。奉礼曰。众官再拜。在 位者皆再拜。皇帝奠玉及乐之节。并如圜丘。摄 事则太尉奠玉。下放此。登歌作肃和之乐。以应 钟之均。太常卿引皇帝进。北向。跪奠于皇地祇孟 冬神州。神座。俯伏。兴。及奠配座。并如圜丘仪 。摄事同圜丘摄事仪。

进熟。 皇帝既升。奠玉。太官令陈馔之仪。如圜 丘。俎初入门。奏雍和之乐。以太簇之均。自 后接神之乐用太簇。馔至陛。乐止。祝史俱进。跪 彻毛血之豆。降自东陛以出。皇地祇之 馔。升自南陛。配帝之馔。升自东陛。神州之馔。升自 北陛。孟冬神州。升自南陛。诸太祝迎引于坛上。 各设于神座前。设讫。谒者引司徒。太官令帅进馔者。 降自东陛以出。司徒复位。诸太祝还尊所。又进设岳镇 以下之馔。相次而毕。太常卿引皇帝诣罍洗。乐作。其 盥洗酌献跪奠奏乐之仪。并如圜丘。摄 事如圜丘摄事仪。太祝持版进于神座右。东向跪读 祝文曰。维某年岁次月朔日子。嗣天子臣某。摄 则云。谨遣太尉臣名。下放此。敢昭告于皇地祇。 干道运行。日躔北至。景风应序。离气效时。嘉承至和 。肃若旧典。敬以玉牺齐。粢盛庶品。备兹祗瘗。式 表诚悫。高祖神尧皇帝配神作主。尚享。太祝俯伏。兴 。孟冬神州云。包含区夏。载植群生。 溥被域中。赖兹厚德。式遵彝典。用拣元辰。敬以玉 牺齐。粢盛庶品。明献厥诚。备兹祗瘗。皇祖太宗文武 圣皇帝配神作主。皇帝再拜。摄 则太尉再拜。初。读祝文讫。乐作。太祝进跪。奠 版于神座。兴。还尊所。皇帝拜讫。太常卿引皇帝诣配 帝酒尊所。执尊者举羃。侍中取爵于坫。进。皇帝受爵 。侍中赞酌沈齐。讫。乐作。太常卿引皇帝进高祖神尧 皇帝神座前。东向跪。奠爵。俯伏。兴。太常卿引皇帝 少退。东向立。乐止。太祝持版进于神座之左。北向跪 读祝文曰。维某年岁次月朔日子。孝孙开元神武皇帝臣 某。敢昭告于高祖神尧皇帝。时唯夏至。肃敬训典。用 祗祭于皇地祇。唯高祖德协二仪。道兼三统。礼膺光配 。敢率旧章。孟冬云。皇曾祖太宗文武 圣皇帝。德被干坤。格于上下。昭配之仪。钦率旧章。 谨以制牺齐。粢盛庶品。肃陈明荐。作主侑神。 尚享。太祝俯伏。兴。皇帝再拜。初。读祝文讫。乐作 。太祝奠版于神座。兴。还尊所。皇帝饮福受胙。及亚 献终献盥洗酌献饮福。并如圜丘仪。唯 皇地祇太尉亚献。酌醍齐时。武舞作。合六律六同为异 耳。初。太尉将升献。谒者一人引献官诣罍洗。盥 洗匏爵讫。升自已陛。诣酒尊所。执尊者举羃。酌沈齐 。进奠于神州座前。引降还本位。谒者五人。次引献官 。各诣罍洗盥洗讫。各诣酒尊所。俱酌醍齐讫。引献官 各进。奠爵于诸方岳镇海渎首座。余座皆祝史助奠。相 次而毕。引还本位。又赞引五人。引献官诣罍洗盥洗。 诣酒尊所。酌沈齐。献山林川泽。如岳镇之仪。讫。又 引献官诣罍洗盥洗讫。诣酒尊所。俱酌清酒。献邱陵以 下。及斋郎助奠。如上仪。讫。各引还本位。武舞六成 。乐止舞献俱毕。诸祝彻豆及赐胙。皇帝再拜奏乐。并 如圜丘仪。太常卿前奏。请就望瘗位。太常卿引皇帝。 作乐。皇帝就望瘗位。北向立。乐止。于群官将拜。上 下诸祝各执篚进神座前。取玉。斋郎以俎载神州以上 牲体稷黍饭爵酒。各由其陛降坛北行。当瘗陷西行。诸 太祝以玉馔物。置于陷。诸祝又以岳镇以下之礼及 牲体皆从瘗。奉礼曰。可瘗陷。东西厢各六人。置土半 陷。太常卿前奏。礼毕。引皇帝还大次。乐作。从祀群 官诸方客使。及御史以下出。并如圜丘仪。其祝版燔于 斋所。通典开元礼纂类。

銮驾还宫。如圜丘仪。

开元二十一年。诏夏至日。祀皇地祇于方丘。以高祖 配。立冬祭神州于北郊。以太宗配。文 献通考。

天宝五载。诏皇王之典。聿修于百代。郊祭之仪。允 属于三灵。圣人既因时以制宜。王者亦缘情以定礼。且 尊莫大于天地。礼莫崇于祖宗。严配昭升。岂宜异数。 今烝尝之献。既着于常式。南北之郊。未展于时享。自 今以后。每岁四时孟月。先择吉日。祭昊天上帝。其以 皇地祇合祭。以次日祭九宫坛。皆令宰臣行礼奠祭。务 崇蠲洁。称朕意焉。册府元龟。

代宗大历十二年秋八月。增修北郊坛斋宫二十五间。

文宗太和三年六月。太常寺奏北郊祀皇地祇坛。先阙 斋宫。请准祠例置一所。可之。册府元 龟。

  后土社稷。

武德九年二月戊寅。亲祠社稷。旧唐书 高祖本纪。

武德贞观之制。仲春仲秋时戊日。祭大社大稷。社以 勾龙配。稷以后稷配。社稷各用太牢一。牲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并黑。笾 豆簠簋各二。铏俎各三。季冬蜡之明日。又祭社稷于社 宫。如春秋二仲之礼。旧唐书礼仪志。

 通典。唐社稷亦在含光门内之右。

 册府元龟。武德九年正月丙子。诏曰。厚地载物。 社主其祭。嘉谷养民。稷惟元祀。列圣垂范。昔王通训 。建邦正位。莫此为先。爰暨都邑。建于州里。率土之 滨。咸极庄敬。所以劝农务本。修始报功。敦序教义。 整齐风俗。末代浇浮。祀典亏替。时逢丧乱。仁惠弛薄 。坛壝阙昭备之礼。乡闾无纪合之训。朕握图受历。菲 食卑宫。奉珪璧以尊严。洁粢盛而禋燎。尚想躬稼。厉 精治本。永言享祀。宜存亿纪。是以吉日惟戊。亲祀大 社。率从百僚。以祈九谷。今既南亩俶载。东作方兴。 九州致祀。宜尽祗肃。四方之民。咸勤殖艺。随其性类 。命为宗社。京邑庶士。台省群官。里闬相从。共遵社 法。以时供祀。各申祈报。兼行宴醑之义。用洽乡dang<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dang<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dang之 欢。且立节文。明为典制。进退俯仰。登降折旋。明加 诲厉。递相劝奖。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布告天下。即 宜遵用。戊寅。亲祀社稷。

 通典。唐初为帝社。亦曰藉田坛。贞观三年。太宗 将亲耕。给事中孔颖达议曰。礼。天子藉田南郊。诸侯 东郊。晋武帝犹南郊。今帝社乃东坛。未合于古。太宗 曰。书称平秩东作。而青辂黛耜。顺春气也。吾方位少 阳。田宜于东郊。乃耕于东郊。

咸亨五年五月己未。诏春秋二社。本以祈农。如闻此 外别为邑会。此后除二社外。不得聚集。有司严加禁止 。旧唐书高宗本纪。

长寿元年九月。大赦改元。改用九月社。唐 书武后本纪。

神龙元年五月乙酉。立太庙社稷于东都。唐 书中宗本纪。

先农初为帝社。亦曰藉田坛。垂拱中。武后藉田坛曰 先农坛。神龙元年。礼部尚书祝钦明议曰。周颂载芟。 春藉田而祈社稷。礼天子为藉千亩。诸侯百亩。则缘田 为社。曰王社侯社。今曰先农。失王社之义。宜正名为 帝社。太常少卿韦叔夏。博士张齐贤等议曰。祭法。王 者立太社。然后立王社。所置之地。则无传也。汉兴已 有官社。未立官稷。配立于官社之后。以夏禹配官社。 以后稷配官稷。臣瓒曰。高祖立汉社稷。所谓太社也。 官社配以禹。所谓王社也。至光武乃不立官稷。相承至 今。魏以官社为帝社。故挚虞谓魏氏故事立太社是也。 晋或废或置。皆无处所。或曰二社并处。而王社居西。 崔氏皇甫氏皆曰。王社在藉田。案卫宏汉仪。春始东耕 于藉田。引诗先农。则神农也。又五经要义曰。坛于田 以祀先农。如社。魏秦静议。风伯。雨师。灵星。先农 。社。稷。为国六神。晋太始四年。耕于东郊。以太牢 祀先农。周隋旧仪。及国朝先农。皆祭神农于帝社。配 以后稷。则王社先农不可也。今宜于藉田立帝社帝稷。 配以禹弃。则先农帝社并祠。协于周之载芟之义。钦明 又议曰。藉田之祭本王社。古之祀先农勾龙后稷也。烈 山之子。亦谓之农。而周弃继之。皆祀为稷。共工之子 曰后土。汤胜夏欲迁而不可。故二神社稷主。自黄帝以 降。不以羲农列常祀。岂社稷而祭神农乎。社稷之祭。 不取神农耒耜大功。而专于共工烈山。盖以三皇洪荒之 迹。无取为教。彼秦静何人。而知社稷先农为二。而藉 田有二坛乎。先农王社一也。皆后稷勾龙异名而分祭。 牲以四牢。钦明又言汉祀禹缪也。今欲正王社先农之号 而未决。乃更加二祀。不可。叔夏齐贤等乃奏言。经无 先农。礼曰。王自为立社。先儒以为在藉田也。永徽中 犹曰藉田。垂拱后乃为先农。然则先农与社一神。今先 农坛请改曰帝社坛。以合古王社之义。其祭准令以孟春 吉亥祀后土。以勾龙氏配。于是为帝社坛。又立帝稷坛 于西。如太社太稷。而不设方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以异于太社。唐 书礼乐志。

 张齐贤传。齐贤迁博士。时东都置太社。礼部尚书 祝钦明。问礼官博士周家田。主用所宜木。今社主石奈 何。齐贤与太常少卿韦叔夏。国子司业郭山恽。尹知章 等议。春秋君以军行。祓社衅鼓。祝奉以从。故曰不用 命戮于社。社稷主用石。以可奉而行也。崔灵恩曰。社 主用石。以地产最实欤。吕氏春秋言殷人社用石。后魏 天平中。迁太社石主。其来尚矣。周之田主用所宜木。 其民间之社欤。非太社也。于是。旧主长尺有六寸。方 尺七寸。问博士云何。齐贤等议。社主之制。礼无传。 天子亲征。载以行。则非过重。礼。社祭土。主阴气。 韩诗外传。天子太社方五尺。诸侯半之。五土数。社主 宜长五尺。以准数五。方二尺。以准阴偶。剡其上以象 物生。方其下以象地体。埋半土中。本末均也。请度以 古尺云。又问社稷坛随四方用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而中不数尺冒黄土谓 何。齐贤等曰。天子太社。度广五尺。分四方。上冒黄 土。象王者覆被四方。然则当以黄土覆坛上。旧坛上不 数尺。覆被之狭。乖于古。于是以方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饰坛四面及陛。 而黄土全覆上焉。祭牲皆太牢。其后改先农曰帝社。又 立帝稷。皆齐贤等参定。

起居舍人王仲邱。撰成百五十卷。名曰大唐开元礼。 二十年九月。颁所司行用焉。以社稷帝社为中祀。州县 之社稷为小祀。旧唐书礼仪志。

社稷之坛广五丈。以五土为之。社以后土。稷以后稷 。配以太尊。实醍齐。着尊实盎齐。皆二。山罍一。州 县之社稷。以象尊二。实醍齐。以两圭有邸。以黑。 小祀以白。笾豆皆十。簋二。簠二。铏三。俎三。州 县祭。笾豆皆八。簋二。簠二。俎三。春秋祭。牲皆太 牢。以黑。孟春祭帝社及配座。笾豆皆十。簋二。簠二 。□三。铏三。俎三。文献通考。仲 春仲秋上戊。祭太社太稷。旧乐用姑洗之均。三变。社 稷之祀。于礼为尊。岂同邱陵。止用三变。合依地祇。 用函钟之均。八变之乐。文献通考。

皇帝仲春仲秋上戊。祭太社太稷仪。摄 事附。

斋戒。如方丘仪。

陈设。 前祭三日。尚舍直长施大次于社宫西门之外 道北。南向。尚舍奉御铺御座。卫尉设文武侍臣次于大 次之后。文官在左。武官在右。俱南向。设诸祭官次于 斋坊之内。摄事。无设大次仪。但守臣 设祭官次。三师于北门之外。诸王于三师之北。俱 东向南上。文官从一品以下。九品以上。于斋坊南门之 外。重行东向北上。介公酅公。于北门之外道东。西向 。以南为上。诸州使人。东方南方于诸王西北。东面。 西方北方于介公酅公东北。俱南上。武官三品以下。九 品以上。于东门之外道北。南向。以西为上。诸国之客 。于东门之外。东方南方于武官东北。南向。西方北方 。于道南。北向。俱以西为上。摄事无 三师以下至此仪。前祭二日。太乐令设宫悬之乐于 坛北。东方西方。磬□起南。钟□次之。南方北方。磬 □起东。钟□次之。设十二镈钟于编悬之间。各依辰位 。树灵鼓于南悬之内道之左右。植建鼓于四隅。置柷敔 于悬内。柷在左。敔在右。设歌 钟歌磬各于坛上。近北南向。皆磬□在西。其匏竹者。 各立于坛下。南向。相对为首。凡悬皆 展而编之。诸工人各位于悬后。东方西方。以南为 上。南方北方。以东为上。右校请埽除内外。又为瘗陷 二。于南门之内稷坛。西向。摄事无埋 坎二于乐悬之北。方深取足容物。北出陛。前祭一 日。奉礼设位北门之内。当社稷坛北。南向。将 祭。奉礼郎一人守之。在位版东北立五步所。南向。又 设望瘗位于西门之内。当瘗陷南向。摄 事。无御位以下至此仪。设祭官公卿位于西门之内 道北。执事位于其后。少北。每等异位。俱重行东面。 以南为上。设御史位于坛上。正位于太社坛东北隅。西 向。副位于太稷坛西北隅。东向。摄事 令史陪后。设奉礼位于乐悬西北。赞者二人在北。 差退。俱东面南上。又设奉礼赞者位于瘗陷西北。东向 北上。摄事无奉礼位。设协律郎 位各于坛之上。东北隅。俱西向。设太乐令位于南县之 门。南向。设祭官位。三师位于北门之内道西。俱南面 东上。设介公酅公位于道东。南面西上。文官从一品以 下。九品以上。位于执事北。每等异位。俱重行东向。 武官三品以下。九品以上。位于东方。值文官。每等异 位。重行西向。皆以南为上。诸州使人位。东方南方于 北门之内道西。于诸王西北。重行南向。以东为上。西 方北方于道东。于介公酅公东北。重行南向。以西为上 。诸蕃客位于北门之内。东方南方于诸州使人之西。每 国异位。俱重行南向。以东为上。西方北方。于诸州使 人之东。每国异位。俱重行南向。以西为上。设门外位 。祭官公卿以下。皆于西门之外道南。每等异位。重行 北向。以东为上。三师位于北门之外道西。诸王于三师 之北。俱东向。介公酅公。位于道东。西向。皆以南为 上。文官从一品以下。九品以上。位于西门之外。祭官 之南。每等异位。重行北面。以东为上。武官三品以下 。九品以上。位于东门之外道北。每等异位。重行南向 。以西为上。诸州使人位。东方南方。于诸王西北。重 行东面。西方北方。于介公酅公东北。西向。俱南上。 设诸国客位。东方南方于武官东北。每国异位。重行南 向。西方北方于道南。每国异位。重行北向。皆以西为 上。摄事无三师北门内位至此仪。但设 祭官门外之位。设酒尊之位。太社。太尊二。着尊 二。罍二。坛上西北隅。南向。设后土氏。象尊二。着 尊二。罍二。太社酒尊之西。俱南向东上。各置于坫。 皆加勺羃。爵皆置于 尊 下。设太稷后稷酒尊于其坛上。如太社后土之仪。 设御洗各于太社太稷坛之西北南向。亚献之洗。又各于 西北南向。俱罍水在洗西。篚在洗东北次。篚 实以巾爵也。执尊罍篚羃者。位于尊罍篚羃之后。 各设玉之篚于坛上樽坫之所。晡后。谒者引光禄卿诣 厨省馔具讫。还斋所。祭日。未明十刻。太官令帅宰人 。以銮dao割牲。祝史以豆取毛血。摄事 。斋郎取毛血。置于馔所。遂烹牲。牲 皆用黝。未明五刻。太史令郊社令各服其服。升。 设太社太稷神座各于坛上。近南北向。设后土氏于太社 神座之右。后稷氏于太稷神座之左。俱东向。席皆以莞 。设神座各于座首。

銮驾出宫。如方丘之仪。

奠玉帛。 祭日。未明三刻。诸祭官各服其服。郊社 令良酝令各帅其属入。实尊罍玉太 尊为上。实以醴齐。着尊次之。实以盎齐。罍为下。实 以清酌。配座之尊亦如之。齐加明水。酒加元酒。各实 于上尊。礼神之玉。太社太稷俱以两圭有邸。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皆以 元。太官令帅进馔者。实诸笾豆簠簋。皆设于神厨 。未明二刻。奉礼帅赞者先入。就位。赞引引御史诸太 祝。及令史祝史。与执尊罍篚羃者。入自西门。当太社 坛北。重行南面。以东为上。凡引尊者 。每曲一逡巡。立定。奉礼曰。再拜。赞者承传。 凡奉礼有词。赞者皆承传。御史 以下皆再拜。讫。执尊者各升自西陛。立于尊所。执罍 洗篚羃者。各就位。赞引引御史诸太祝。诣太社坛西陛 。升。行埽除于上。令史祝史。行埽除于下。降。又诣 太稷坛行埽除。如太社之仪。讫。各引就位。驾将至。 谒者赞引各引祭官。通事舍人分引从祭群官客使。先至 者俱就门外位。驾至大次门外。回辂南向。将军降立于 辂右。侍中进当銮驾前跪奏。称侍中臣某奏。请降辂。 俯伏。兴。还侍位。皇帝降辂。之大次。谒者引文武五 品以上从祭群官。皆就门外位。摄事。 谒者赞引引祭官各就位。无驾将至至此仪。太乐令 帅工人二舞次入就位。文舞入陈于悬内。武舞立于悬北 道东。谒者引司空入就位。立定。奉礼曰。再拜。司空 再拜。讫。谒者引司空诣坛西陛外。行埽除于上。升。 稷坛亦如之。讫。降。行乐悬讫。引就门外位。皇帝停 大次半刻顷。谒者赞引各引祭官。通事舍人分引从祭文 武群官。介公酅公。诸客使。先入就位。太常博士引太 常卿。立于大次门外。当门北向。侍中版奏。外办。皇 帝服絺冕。出次。华盖侍卫如常仪。侍 中负玺陪从如式。博士引太常卿。太常卿引皇帝。 凡太常卿前导。皆博士先引。至 社宫西门外。殿中监进大珪。执镇珪。华盖侍卫停于门 外。近侍者从入如常仪。谒者引礼部尚书。太常少卿陪 从如常。皇帝至版位。南向立。每立定 。太常卿与博士退立于左。谒者赞引。各引祭官次 入就位。立定。太常卿前奏称。请再拜。退。复位。皇 帝再拜。奉礼曰。众官再拜。在位者皆再拜。其先拜者 不拜。太常卿前奏。有司谨具。请行事。退复位。摄 事。谒者白太尉。下放此。协律郎跪。俯伏。举麾 。凡取 物者跪。 俯伏而取以兴。奠物则跪。奠讫。俯伏而后兴。鼓 柷。奏顺和之乐。乃以函钟为均。文舞八成。偃麾。戛 敔。乐止。凡乐皆协律郎举麾。工鼓柷 。而后作。偃麾戛敔而后止。太常卿前奏称。请再 拜。退复位。皇帝再拜。奉礼曰。众官再拜。在位者皆 再拜。诸太祝俱取玉于篚。各立于尊所。太常卿引皇 帝。太和之乐作。皇帝每行。皆作太和 之乐。皇帝诣太社坛。升自北陛。侍中中书令。下 及左右侍卫。量人从升。以下皆如之。 皇帝升坛。南向立。乐止。太祝加玉于。以授侍 中。侍中奉玉。西向进。皇帝搢镇圭。受玉帛。凡 授物皆搢镇圭。奠讫。执圭俯伏。兴。登歌作肃和 之乐。乃以应钟之均。太常卿引皇帝进。南向跪。奠于 太社神座。俯伏。兴。太常卿引皇帝少退。南向再拜。 太常卿引皇帝立于东方。西向。太祝以授侍中。侍中 奉。南向进。皇帝受。太常卿引皇帝进。西向跪。 奠于后土氏神座。俯伏。兴。太常卿引皇帝少退。西向 再拜。讫。登歌止。太常卿引皇帝降自北陛。乐作。太 常卿引皇帝诣太稷坛。升自北陛。南向立。乐止。太祝 加玉于。以授侍中。侍中奉玉帛。西向进。皇帝受玉 帛。登歌作。太常卿引皇帝进。南向跪。奠于太稷神座 。俯伏。兴。太常卿引皇帝少退。南向再拜讫。太常卿 引皇帝立于东方。西向。又太祝以授侍中。侍中奉 。南向进。皇帝受。登歌作。太常卿引皇帝进奠于后 稷氏神座。俯伏。兴。太常卿引皇帝少退。西向再拜讫 。登歌止。太常卿引皇帝降自北陛。乐作。皇帝还版位 。南向立。乐止。初。群官拜讫。祝史各奉毛血之豆。 立于门外。登歌止。祝史奉毛血入。各由其陛升。诸太 祝迎取于坛上。俱进奠于神座前。太祝与祝史退立于尊 所。

进熟。 皇帝既升奠玉帛。太官令出。帅进馔者奉馔 。陈于西门外。谒者引司徒出诣馔所。司徒奉太社之俎 。初。皇帝既至位。乐止。太官令引馔入。太社太稷之 馔。入自正门。配座之馔。入自左闼。俎初入门。雍和 之乐作。以太簇之均。馔至陛。乐止。祝史各进彻毛血 之豆。降自西陛以出。太社太稷之馔。升自北陛。配座 之馔。升自西陛。诸太祝迎引于坛上。各设于神座前。 笾豆盖羃。先撤乃升。簠簋奠讫。却其 盖于下。设讫。谒者引司徒以下。降自西陛。复位 。诸太祝还尊所。太常卿引皇帝诣罍洗。乐作。其盥洗 之仪。并如圜丘。太常卿引皇帝。乐作。皇帝诣太社坛 。升自北陛。乐止。谒者引司徒。升自西陛。立于尊所 。斋郎奉俎从升。立于司徒之后。太常卿引皇帝。诣太 社酒尊所。执尊者举羃。侍中赞酌醴齐。寿和之乐作。 皇帝每酌献及饮福。皆作寿和之乐。太 常卿引皇帝进太社神座前。南面跪奠爵。俯伏。兴。太 常卿引皇帝少退。南向立。乐止。太祝持版。进于神座 之右。西面跪读祝文曰。维某年岁次月朔日子。嗣天子 某。摄事云。谨遣太尉封臣名。下同。 敢昭告于太社。维神德兼博厚。道着方直。载生品 物。含宏庶类。谨因仲春仲秋。祗率常礼。敬以玉帛。 一元大武。柔毛刚鬣。明粢芗合。芗萁嘉蔬。嘉荐醴齐 。备兹禋瘗。用伸报本。以后土勾龙氏配神作主。尚享 。兴。皇帝再拜。初。读祝文讫。乐作。太祝进奠版于 神座前。还尊所。皇帝拜讫。乐止。太常卿引皇帝。诣 后土氏酒尊所。执尊者举羃。侍中取爵于坫。进。皇帝 受爵。侍中赞酌醴齐。乐作。太常卿引皇帝进后土氏神 座前。西向跪奠爵。俯伏。兴。太常卿引皇帝少退。西 向立。太祝持版。进于神座之左。南面跪读祝文曰。维 某年岁次月朔日子。开元神武皇帝某。敢昭告于后土氏 。爰兹仲春仲秋。揆日惟吉。恭修常祀。荐于太社。唯 神功着水土。平易九州。昭配之义。实惟通典。谨以制 。一元大武。柔毛刚鬣。明粢芗合。芗萁嘉荐醴齐。 陈于表位。作主侑神。尚享。讫兴。皇帝再拜。初。读 祝文讫。乐作。太祝进奠版于神座前。还尊所。皇帝拜 讫。乐止。太常卿引皇帝进太社神位前。南向立。乐作 。太祝各以爵酌上尊福酒合置一爵讫。太祝持爵授侍中 。侍中受爵。东向进。皇帝拜受爵。跪。祭酒。啐酒。 奠爵。俯伏。兴。太祝帅斋郎进俎。太祝减太社神座前 三牲胙肉。各置一俎上。太祝以俎授司徒。司徒持俎东 向。以次进。皇帝每受。以授左右。皇帝跪取爵。遂饮 。卒爵。侍中进受爵。复于坫。皇帝俯伏。兴。再拜。 乐止。太常卿引皇帝。乐作。皇帝降自北陛。诣罍洗。 乐止。谒者引司徒。降自西陛以从。皇帝诣罍洗。盥手 洗爵。侍中黄门侍郎赞洗如常。讫。太常卿引皇帝。乐 作。皇帝诣太稷坛。升自北陛。乐止。谒者引三公。三 公与斋郎奉俎。升自西陛。立于尊所。皇帝诣太稷酒尊 所。执尊者举羃。侍中赞酌醴齐。乐作。太常卿引皇帝 进太稷神座前。南向跪奠爵。俯伏。兴。太常卿引皇帝 少退。南向立。乐止。太祝持版进于神座之右。西向跪 读祝文曰。维某年岁次月朔日子。嗣天子某。敢昭告于 太稷。唯神播生百谷。首兹八政。用而不匮。功济群黎 。恭以玉帛。一元大武。柔毛刚鬣。明粢芗萁。芗合嘉 荐醴齐。式陈瘗祭。备修常礼。以后稷弃配神作主。尚 享。讫。皇帝再拜。初。读祝文讫。乐作。太祝进奠版 于神座。还尊所。皇帝拜讫。乐止。太常卿引皇帝诣后 稷氏酒尊所。执尊者举羃。侍中取爵于坫。进。皇帝受 爵。侍中赞酌醴齐。乐作。太常卿引皇帝诣后稷氏神座 前。西向跪奠爵。俯伏。兴。太常卿引皇帝少退。西向 立。乐止。太祝持版进于神座之左。南面跪读祝文曰。 维某年岁次月朔日子。开元神武皇帝某。敢昭告于后稷 氏。爰以仲春仲秋。式拣吉辰。敬修常礼。荐于太稷。 唯神功协稼穑。阐修农政。允兹从祀。用率旧章。谨以 制。一元大武。柔毛刚鬣。明粢芗合。芗萁嘉荐醴齐 。陈于表位。作主配神。尚享。讫。兴。皇帝再拜。初 。读祝文讫。乐作。太祝进奠版于神座前。还尊所。皇 帝拜讫。乐止。太常卿引皇帝进太稷神座前。南向立。 乐作。皇帝饮福受胙。如太社之仪。讫。乐止。太常卿 引皇帝。乐作。皇帝降自北陛。还版位。南向立。乐止 。谒者引司徒降自西陛。复位。文舞出。鼓柷作舒和之 乐。出。讫。戛敔。乐止。武舞入。鼓柷。作舒和之乐 。立定。戛敔。乐止。皇帝献后土氏将毕。谒者引太尉 。摄事。则引太常卿。下同。诣 罍洗。盥手洗爵讫。谒者引太尉自西陛升坛。诣太社酒 尊所。执尊者举羃。太尉酌盎齐。武舞作。谒者引太尉 进太社神座前。南向跪奠爵。兴。谒者引太尉少退。南 向再拜。谒者引太尉诣后土氏酒尊所。取爵于坫。执尊 者举羃。太尉酌盎齐。谒者引太尉进后土氏神座前。南 向跪奠爵。兴。谒者引太尉少退。西向再拜。谒者引太 尉进太社神座前。南向立。太祝各以爵酌罍福酒合置一 爵。一太祝持爵。进太尉之右。东向立。太尉再拜受爵 。跪祭酒。遂饮。卒爵。太祝进受爵。复于坫。太尉兴 。再拜。谒者引太尉降自西陛。诣罍洗爵。诣太稷坛。 升献如太社仪。讫。引降复位。初。太尉献后土将毕。 谒者引光禄卿。摄事。同与光禄卿为终 献。诣罍洗盥手洗爵。升酌盎齐。终献如亚献之仪 。讫。谒者引光禄卿降。复位。武舞六成。乐止。舞献 俱毕。诸太祝各彻豆还尊所。奉礼曰。赐胙。赞者唱。 众官再拜。在位皆再拜。已饮福受胙者不拜。顺和之乐 作。太常卿奏称。请再拜。退复位。皇帝再拜。奉礼曰 。众官再拜。在位者皆再拜。乐一成止。太常卿前奏。 请就望瘗位。太常卿引皇帝。乐作。皇帝就望瘗位。南 向立。乐止。群官将拜。诸太祝各执篚。进神座前取 。斋郎以俎载牲体稷黍。饮爵酒。各由其陛坛南行。当 瘗陷西行。诸太祝以玉馔置于陷讫。奉礼曰。可瘗陷 。东西面各四人。置土半陷。太常卿前奉。礼毕。太常 卿引皇帝还大次。乐作。皇帝出门殿中监前受镇珪。以 授尚衣奉御。殿中监又前授大圭。华盖侍卫如常仪。皇 帝入次。乐止。谒者赞引引祭官。通事舍人分引从祭群 官。诸方客使。以次出。赞引引御史以下。俱复执事位 。立定。奉礼曰。再拜。御史以下皆再拜。赞引引工人 二舞以次出。其祝版燔于斋所。銮驾还宫。如 方丘之仪。

诸州祭社稷仪。诸县祭社稷附。前 三日。刺史县则县令。下放此。散 斋于别寝二日。致斋于厅事一日。亚献以下应祭之官。 散斋二日。各于正寝。致斋一日。皆于坛所。上 佐为亚献。录事参军及判司为终献。若判司上佐等有故 。并次差摄之。县则丞为亚献。主簿及尉通为终献。若 县令已下有故。以次差不足。则州官及比县官充。诸 从祭之官。各清斋于公馆一日。从祭官 。刺史未出之前。先赴祭所斋。皆如别仪。前二日 。本司先修除坛之内外。其坛方二丈五 尺。高二尺四寸。出阶三等。为瘗陷二于坛西门之 外道北。南向。县陷于坛北方。深足容 物。设刺史次于社坛西门之外道北。南向。县 令同。设祭官已下次于刺史次西北。俱南向。以东 为上。前一日。晡后。本司帅其属。守社稷坛四门。去 壝九十步所。县七十步。禁止行 人。本司设刺史位于北门之内道西。南向。若 刺史有故。摄祭初献位于亚献之前。东面。县令位同。 设亚献终献位于社稷坛西北。设掌事者位于西门之 内道北。俱每等异位。东向南上。设赞唱者位于终献东 北。东面南上。设州官位于祭官掌事者之北。东面。县 从祭官位同。府官位于东方。当州官西面。俱重行 南上。县无府官以下至此仪。设 望瘗位于陷北。南向东上。设门外位。祭官以下于西门 之外道南。州官于祭官之南。俱重行北面。以东为上。 县从祭官位同。府官于东门外道 南。重行北面。以西为上。祭器之数。 每座尊二。笾八。豆八。簋二。簠二。俎三。羊豕脾腊 各一俎。县同。掌事者以尊坫升自西阶。各设于坛 上西北隅。配座之尊在西。俱南向东上。皆加勺羃。社 稷皆爵一。配座皆爵四。各置于坫。设洗于社稷北陛之 西。去坛二步所。南向。罍水在洗西。加勺羃。篚在洗 东北肆。实爵六巾二。加羃。执尊罍洗 篚者。各位于尊罍洗篚之后。祭日未明。烹牲于厨 。祝以豆二取牲血。夙兴。掌馔 者实以祭器。牲体羊豕。皆载右胖。前 脚三节。肩臂臑节一段。皆载之。后脚三节。节一段。 去下一节。载上肫骼三节。又取正脊脡脊。横脊。短胁 。正胁。代胁各三骨。以并。余皆不设。簋实黍稷。簠 实稻粱。笾实石盐。干鱼。枣。栗。菱。芡。鹿脯。豆 实齑菹。醯醢。菁菹。鹿醢。韭菹。兔醢。笋菹。鱼醢 。若土无者。各以其类充之。本司帅掌事者。以席 入自西门。诣坛西阶升。设社稷神座各于坛上。近南北 向。又设后土氏神座于社神之左。后稷氏神座于稷神之 左。俱东向。席皆以莞。质明。 诸祭官及从祭之官。各服其服。祭官服 祭服。从祭之官应公服者公服。非公服者常服。本 司率掌事者。入实尊罍。每座尊二。一 实元酒为上。一实醴齐次之。祝版各置于坫。祝以 各置于篚。与血豆俱设于馔所。社稷 之皆用黑。各长丈八尺。赞唱者先入就位。祝与 执尊罍篚者。入自西门。当社坛北。重行南向。以东为 上。立定。赞唱者曰。再拜。祝以下皆再拜。执尊者升 自西阶。立于尊所。执罍篚者各就位。诣社坛。升自西 阶。行埽除讫。降。诣稷坛。升埽除如社坛之仪。降。 埽除于下。讫。皆就位。刺史将至。县 则县令将至。下放此。赞礼者引祭官。及从祭之官 。与掌事者。俱就门外位。刺史至。参军事引之次。赞 唱者先入就位。县令赞者引下。放此。 刺史停于次少顷。服祭服出次。参军事引刺史入自 西门。就位。南向。参军事立于刺史之东。少退。南向 。赞礼者引祭官以下。及从祭之官。以次入就位。凡 导引者。每曲一逡巡。立定。赞唱者曰。再拜。刺 史以下皆再拜。参军事少进刺史之左。西面白。请行事 。退复位。本司帅执馔者。奉馔陈于西门之外。祝以 授刺史。参军事引刺史北阶升社坛。南向跪。奠于社 神座前。讫。兴。少退。再拜。祝又以授刺史。参军 事引刺史升稷坛。南向跪奠于稷神座。如社坛仪。讫 。参军事引刺史降。复位。本司引馔入。社稷之馔。升 自北阶。配座之馔。升自西阶。诸祝迎引于坛上。设于 神座前。笾豆盖羃。先彻乃升。簠簋既 奠。却其盖于下。笾居右。豆居左。簠簋居其间。羊豕 二俎。横而重于右。腊特于左。本司与执馔者降自 西阶。复位。诸祝各还尊所。参军事引刺史县 。赞礼者引县令。下同。诣罍洗。执罍者酌水。执 洗者跪取盘。兴。承水。刺史盥水。执篚者跪。取巾于 篚。兴。进。刺史帨手讫。执篚者受巾。跪奠于篚。执 尊者遂取爵。兴以进。刺史受爵。执罍者酌水。刺史洗 爵。执篚者跪取巾于篚。兴进。刺史拭爵讫。受巾。奠 于篚。奉盘者跪奠盘。兴。参军事引刺史自社坛北阶。 升诣社神酒尊所。执尊者举羃。刺史酌醴齐。参军事引 刺史诣社神座前。南向跪奠爵。兴。少退。南向立。祝 持版进于神座之右。西向跪读祝文曰。维某年岁次月朔 日子。某官姓名。敢昭告于社神。惟神德兼博厚。道着 方直。载生品物。含养庶类。谨因仲春仲秋。祗率常礼 。恭以制牺齐。粢盛庶品。备兹明荐。用申报本。以 后土勾龙氏配神作主。尚享。县祝文以 下并同。讫。祝兴。刺史再拜。祝进。跪奠版于神 座。兴。还尊所。刺史拜讫。参军事引刺史诣配座酒尊 所。取爵于坫。执尊者举羃。刺史酌醴齐。参军事引诣 后土氏神座前。西向跪奠爵。兴。少退。西向立。祝持 版进于后土氏前。祝文曰。爰兹仲春仲秋。厥日惟戊。 敬修常祀。荐于社神。惟神功着水土。平易九州。昭配 之仪。实通祀典。谨以牺齐。粢盛庶品。式陈明荐。作 主侑神。尚享。祝兴。刺史再拜。祝进。跪奠版于神座 。兴。还尊所。刺史拜讫。参军事引刺史进当社神座。 南向立。祝各以爵酌福酒。合置一爵。祝持爵进于刺史 之右。东向立。刺史再拜。受爵。跪祭啐酒奠爵。兴。 祝帅执馔者以俎进。减社神座前胙肉。各 取前脚第二骨。共置一俎上。兴。祝持俎东向进。 刺史受以授左右。刺史跪取爵。饮卒爵。祝进受爵。复 于坫。刺史兴。再拜。参军事引刺史降自北阶。诣罍洗 盥手洗爵。自稷坛北阶升。诣稷神酒尊所。执尊者举羃 。刺史酌醴齐参军事引刺史诣稷神座前。南向跪奠爵。 兴。少退。南向立。祝持版进于神座之右曰。敢昭告于 稷神。惟神播生百谷。首兹八政。用而不匮。功济群黎 。恭以制牺齐。粢盛庶品。祗奉旧章。备兹瘗礼。以 后稷弃配神作主。尚享。讫。祝兴。刺史再拜。祝进。 跪奠版于神座。兴。还尊所。刺史拜讫。参军事引刺史 诣配座酒尊所。刺史取爵于坫。执尊者举羃。刺史酌醴 齐。参军事引刺史。诣后稷氏座前。西向跪。奠爵。兴 。少退。西向立。祝持版进于神座之右。南面跪读祝文 曰。敢昭告于后稷氏。爰以仲春仲秋。恭修常礼。荐于 稷神。惟神功协稼穑。阐修农政。允兹从祀。用率旧章 。谨以牺齐。粢盛庶品。式陈明荐。作主配神。尚享。 讫。祝兴。刺史再拜。祝进。跪奠版于神座。兴。还尊 所。刺史拜讫。参军事引刺史诣稷神座前。南向立。饮 福受胙。如社坛之仪。讫。参军事引刺史降自本阶。还 本位。初。刺史献将毕。赞者引亚献诣罍洗。盥手洗爵 升献。如刺史之仪。唯不读祝文。不受 胙。亚献将毕。赞礼者引终献诣罍洗升酌。终献如 亚献之仪。讫。降复位。诸祝各进神座前。跪彻豆。兴 。还尊所。赞唱曰。赐胙。再拜。非饮福受胙者。皆再 拜。赞唱者又曰。再拜。刺史已下皆再拜。参军事少进 刺史之左。西面白。请就望瘗位。参军事引刺史就望瘗 位。西向立。祝于神前取及血。置于陷。赞唱者曰。 可瘗埋。东西面各二人。置土半陷。参军事进刺史左。 白。礼毕。遂引刺史出。还次。赞礼者引祭官以下次出 。诸祝及执尊罍篚者降。复掌事位。赞唱者曰。再拜。 祝以下皆再拜以出。其祝版燔于斋所。

诸里祭社稷仪。 前一日。社正及诸社人应祭者。各 清斋一日。于家正寝。正寝者。谓人家 前堂待宾之所。应设馔之家。先修治神树之下。又 为瘗陷于神树之北。深取足容物。掌事者设社正位于稷 座西北十步。东面。诸社人位于其后。东面南上。设祝 奉血豆位于瘗陷之北。南向。祭器之数。每座尊酒二并 勺一。以巾覆之。俎一。笾二。豆二。爵二。簠二。簋 二。无礼器者。量以余器充之。祭 日。未明。烹牲于厨。唯以特豕祀。以 豆取牲血。置于馔所。夙兴。掌馔者实祭器。牲 体载右胖。折节如州县制。分载二俎。其尊一。实元酒 为上。一实清酒次之。笾实枣栗。豆实菹醢。簠实黍稷 。簋实稻粱。掌事者以席入。社神之席。设于神树 下。稷神之席。设于神树西。俱北向。质明。社正以下 。各服其服。掌事者以盥水器入。设于神树北十步所。 加勺巾二。爵一。于其下。盛以箱。又以酒尊入。设于 神北近西。社神之尊在东。稷神之尊在西。俱东上南向 。置爵二及祝版于尊下。执尊者 立于尊后。掌事者入。实尊酒讫。祝及执尊者其 祝。以社人有学职者充之。入。当社神北。南向。 以东为上。皆再拜。执酒尊者就尊后立。其执盥者。就 盥器后立。赞礼者引社正以下。俱就位。立定。赞礼者 赞再拜。社正以下皆再拜。祝诣尊所。赞礼者再拜。社 正以下皆再拜。掌事者以馔入。各设于神座前。菹 醢居前左右箱。黍稷在其间。俎在其外。讫。掌事 者出。赞礼者引社正诣盥器所。执盥者酌水。社正洗手 。取巾拭手讫。洗爵拭爵讫。赞礼者引社正诣社神座前 。跪奠爵于馔右。兴。少退。南向立。祝持版进。社神 座东西面。跪读祝文曰。维某年岁次月朔日子。某坊村 则云某村。以下准此。社正姓名合社若干人等。今 昭告于社神。惟神载育黎元。长兹庶物。时属仲春仲秋 。日唯吉戊。谨率常礼。恭用特牲清酌。粢盛庶品。祗 荐社神。尚享。祝兴。社正以下及社人等。俱再拜。赞 礼者引社正诣稷神尊所。取爵酌酒讫。赞礼者引社正诣 稷神馔前。南向跪奠酒于馔右。兴。少退。南向立。祝 持版进于稷神座西。东向跪读祝文曰。若干人等。敢昭 告于稷神。唯神主兹百谷。粒此群黎。今仲春吉戊。秋 云仲秋。谨率常礼。恭以特牲清酌。粢盛庶品。祗 荐于稷神。尚享。祝兴。社正以下。及社人俱再拜。赞 礼者引社正立于社神座前。南向立。祝以爵酌社稷神福 酒。合置一爵。进社正之右。社正再拜。受酒讫。跪祭 酒。遂饮。卒爵。祝受爵还尊所。社正兴。再拜。赞礼 者引社正还本位。立定。赞礼者再拜。社正及社人俱再 拜讫。祝以血置于陷。陷东西各一人。置土半陷。赞礼 者少前。白。礼毕。遂引社正等出。祝与执尊者复位。 再拜讫。出余馔。社人等俱于此饮。如常会之仪。其祝 版燔于祭所。通典开元礼纂类。

开元二十二年三月。诏州县社仍用牲牢。通 考。

天宝元年十月戊寅。诏社为九土之尊。稷乃五谷之长 。祭官宜精洁。其社坛侧禁樵牧。 三载二月戊寅。韶 社稷升为大祀。以四时致祭。后又依开元礼为中祀。通 考。

 通典天宝三载。诏社稷列为中祀。颇紊大猷。自今 以后。社稷及日月五星。并升为大祀。仍以四时致祭。

至德二载秋九月壬寅。广平王统朔方安西回纥南蛮大 食之众。与贼将战于香积寺西北。贼军大败。弃京城东 走。癸卯。复西京。甲辰。捷书至行在。即日遣裴冕入 京。启告郊庙社稷。旧唐书肃宗本纪。

开元十九年正月三十日。敕普天率土。崇德报功。飨 祀惟殷。刲割滋广。非所以全惠养之道。协灵祇之心。 其春秋二时社及释奠。天下诸州府县等。并停牲牢。唯 用酒脯。务存修洁。足展诚敬。自今以后为常式。至二 十二年三月二十五日。敕春秋祈报。郡县常礼。比不用 牲。岂云血祭。阴祀贵臭。神何以歆。自今以后州县祭 祀。特以牲牢。宜依常式。其年六月二十八日。敕大祀 中祀。及州县社稷。依式合用牲牢。余并用酒脯。至贞 元五年九月十二日。国子祭酒包佶奏。春秋祭社稷。准 礼。天子社稷皆太牢。至大历六年十月三日。敕中祀少 牢。社稷是中祀。至今未改。敕旨宜准礼用太牢。通 考。
 
 
 

唐会要卷十下 原 阙 今照四库全书本增补

  藉田

贞观三年正月癸亥。亲耕藉田。旧唐书 太宗本纪。

太宗贞观三年正月。亲祭先农。躬御耒耜。藉于千亩 之甸。初。晋时南迁。后魏来自云朔。中原分裂。又杂 以獯戎。代历周隋。此礼久废。而今始行之。观者莫不 骇跃。于是秘书郎岑文本。献藉田颂以美之。初。议藉 田方面所在。给事中孔颖达曰。礼。天子藉田于南郊。 诸侯于东郊。晋武帝犹于东南。今于城东置坛。不合古 礼。太宗曰。礼缘人情。亦何常之有。且虞书云。平秩 东作。则是尧舜敬授人时。已在东矣。又乘青辂推黛耜 者。所以顺于春气。故知合在东方。且朕见居少阳之地 。田于东郊。盖其宜矣。于是遂定。自后每岁。常令有 司行事。旧唐书礼仪志。

皇帝孟春吉亥。享先农。遂以耕藉。前享一日。奉礼 设御坐于坛东。西向。望瘗位于坛西南。北向。从官位 于内坛东门之内道南。执事者居后。奉礼位于乐县东北 。赞者在南。又设御耕藉位于外坛南门之外十步所。南 向。从耕三公诸王尚书卿位于御坐东南。重行西向。以 其推数为列。其三公诸王尚书卿等非耕者。位于耕者之 东。重行西向。北上。介公酅公于御位西南。东向北上 。尚舍设御耒席于三公之北。少西。南向。奉礼又设司 农卿之位于南。少退。诸执耒耜者。位于公卿耕者之后 。非耕者之前。西向。御耒耜一具。三 公耒耜三具。诸王尚书卿各三人。合耒耜九具。以下耒 耜。太常卿各令藉田农人执之。皇帝已享先农。乃 以耕根车载耒耜于御者间。皇帝乘车。自行宫降大次。 乘黄令以耒耜授廪牺令横执之。左耜置于席。遂守之。 皇帝将望瘗。谒者引三公及从耕侍耕者。司农卿与执耒 耜者。皆就位。皇帝出就耕位。南向立。廪牺令进耒席 。南北向。解韬出耒。执以兴。少退。北向立。司农卿 进受之。以授侍中。奉以进。皇帝受之。耕三推。侍中 前受耒耜。反之司农卿。司农卿反之廪牺令。廪牺令复 耒于韬。执以兴。复位。皇帝初耕。执耒者皆以耒耜授 侍耕者。皇帝耕止。三公诸王耕五推。尚书卿九推。执 耒者前受之。皇帝还入自南门。出内壝东门。入大次。 享官从享者出。太常卿帅其属耕于千亩。皇帝还宫。明 日。班劳酒于太极殿。如元会。不贺。不为寿。耕田之 谷。敛而钟之神仓。以拟粢盛。及五齐三酒。穣稿以食 牲。耕田稿。先农唐初为帝社。亦曰藉田坛。唐 书礼乐志。

永徽三年正月丁亥。耕藉田。唐书高 宗本纪。

丁亥。亲享先农。御耒耜。率公卿耕于藉田。赐群官 帛各有差。册府元龟。

干封二年正月。行藉田之礼。躬秉耒耜而九推。礼官 奏陛下合三推。上曰。朕以身帅下。自当过之。恨不终 千亩耳。文献通考。

 初。将耕藉田。阅耒耜。有雕刻文饰者。谓左右曰 。田器农人执之。在乎朴素。岂尚文饰乎。乃命撤之。

仪凤二年正月乙亥。耕藉田。唐书高 宗本纪。

帝亲耕藉田于东郊。礼毕。作藉田赋以示群臣。三年 五月。幸藉田所观区种。手种数区。册 府元龟。

景云三年。亲耕藉田。通考。

则天时。改藉田坛为先农。旧唐书礼 仪志。

神龙元年。礼部尚书祝钦明议曰。周颂载芟。春藉田 而祈社稷。礼。天子为藉千亩。诸侯百亩。则缘田为社 。曰王社侯社。今曰先农。失王社之义。宜正名为帝社 。太常少卿韦叔夏。博士张齐贤等议曰。祭法。王者立 太社。然后立王社。所置之地。则无传也。汉兴已有官 社。未立官稷。乃立于官社之后。以夏禹配官社。以后 稷配官稷。臣瓒曰。高祖立汉社稷。所谓太社也。官社 配以禹。所谓王社也。至光武乃不立官稷。相承至今。 魏以官社为帝社。故挚虞谓魏氏故事立太社是也。晋或 废或置。皆无处所。或曰二社并处。而王社居西。崔氏 皇甫氏皆曰。王社在藉田。案卫宏汉仪。春始东耕于藉 田。引诗先农。则神农也。又五经要义曰。坛于田。以 祀先农。如社。魏秦静议。风伯。雨师。灵星。先农。 社。稷。为国六神。晋太始四年。耕于东郊。以太牢祀 先农。周隋旧仪及国朝。先农皆祭。先农于帝社。配以 后稷。则王社先农。不可一也。今宜于藉田立帝社帝稷 。配以禹弃。则先农帝社并祠。协于周之载芟之义。钦 明又议曰。藉田之祭本王社。古之祀先农。句龙后稷也 。烈山之子。亦谓之农。而周弃继之。皆祀为稷。共工 之子曰后土。汤胜夏。欲迁而不可。故二神社稷主也。 黄帝以降。不以羲农列常祀。岂社稷而祭神农乎。社稷 之祭。不取神农耒耜大功。而专于共工烈山。盖以三皇 洪荒之迹。无取为教。彼秦静何人。而知社稷先农为二 。而藉田有二坛乎。先农王社一也。皆后稷句龙异名而 分祭。牲以四牢。钦明又言汉祀禹。谬也。今欲正王社 先农之号而未决。乃更加二祀。不可。叔夏齐贤等乃奏 言。经无先农。礼曰。王自为立社曰王社。先儒以为在 藉田也。永徽中。犹曰藉田。垂拱后乃为先农。然则先 农与社一神。今先农坛请改曰帝社坛。以合古王社之义 。其祭。准令以孟春吉亥祀后土。以句龙氏配。于是为 帝社坛。又立帝稷坛于西。如太社太稷。而坛不设方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 。以异于太社。唐书礼乐志。

先天元年正月戊子。耕藉田。唐书睿 宗本纪。

睿宗太极元年。亲祀先农。躬耕帝藉。礼毕。大赦改 元。旧唐书礼仪志。

开元十九年正月丙子。耕于兴庆宫。唐 书元宗本纪。

十九年。停帝稷而祀神农氏于坛上。以后稷配。唐 书礼乐志。

元宗开元二十三年冬。礼部员外郎王仲邱又上疏。请 行藉田之礼。旧唐书礼仪志。

亲祀神农于东郊。以句芒配。礼毕。躬御耒耜于千亩 之甸。时有司进仪注。天子三推。公卿九推。庶人终亩 。元宗欲重劝耕藉。遂进耕五十余步。尽陇乃止。礼毕 。还斋宫。大赦。侍耕执牛官。皆等级赐帛。旧 唐书礼仪志。

开元二十三年正月十八日。亲祀先农。礼毕。降至耕 位。侍中执耒。太仆秉辔。帝谓左右曰。帝藉之礼。古 则三推。朕今九推。庶九谷之报也。赞导者跪而奏曰。 先王制礼。不可逾越。帝曰。夫礼岂不在济民治国。勤 事务功乎。朕发乎至诚。深惟嘉殖。将以劝南亩。供粢 盛。岂非礼意也。于是九推而止。公卿以下终其田亩。 制曰。昔者受命为君。体元立极。未有不谨于礼而能见 教于人。今嗣岁初吉。农事将起。礼先本于耕藉。义缘 奉于粢盛。是何严祗。敢不敬事。故躬载耒耜。亲率公 卿。以先万姓。遂藉千亩。谓敦本之为耳。何有泽之更 深。宜有顺于发生。俾无偏于行惠。可大赦天下。册 府元龟。

皇帝吉亥。享先农。摄事附。

斋戒。 前祀五日。皇帝散斋三日于别殿。致斋二日 。一日于太极殿。一日于行宫。余同上辛仪。

陈设。 前享三日。陈设如圜丘仪。前享二日。太乐 令设宫悬乐。如圜丘仪。唯乐悬树路鼓。为瘗陷于坛壬 地外壝之内。为异。前享一日。奉礼设御位。如圜丘仪 。唯设望瘗位于内壝东门之内道南。又设奉礼位于瘗陷 西南。东面南上。为异。摄事。右校埽 除坛之内外。前享二日。卫尉设享官公卿以下次于外壝 东门外道南。北向西上。设陈馔幔于内壝东门外道南。 北向。太乐令设宫悬。前享一日。奉礼郎设享官公卿位 于壝东门内道北。执事 位于道南 。西向北上。设御史位于坛下。如式。又设奉礼位于乐 悬东北。赞者二人在南。差退。俱西向北上。又设奉礼 赞者位于瘗陷东面。南上。设协律郎位于坛上南陛之西 。东向。太乐令于北悬间。享官门外位。皆于东壝外道 南。如式。又设御耕藉位于外壝南门之外十步所。 南向。设从耕位。三公诸王诸尚书诸卿。位于御座东南 。重行西向。各依推数为列。其公王尚书卿等非耕者。 位于耕者之东。重行西向。俱北上。介公酅公位于御位 西南。东向。以北为上。尚舍设御耒席于三公之北。少 西。南向。奉礼又设司农卿位于御耒席东。少南向。西 面。廪牺令于司农卿之南。少退。诸执耒耜者位于公卿 耕者之后。非耕者之前西面。御耒耜二 具。三公耒耜三具。诸王尚书卿各三人。合耒耜九具。 以下耒耜。太常各令藉田农人执之。摄事。无设耕藉位 以下至此仪。设酒尊之位于坛上。神农氏牺尊二。 象尊二。山罍二。东南隅北向。后稷氏牺尊二。象尊二 。山罍二。在神农酒尊之东。俱北向西上。尊 皆加勺幂。有坫以置爵。设御洗于坛南陛东南。亚 献之洗于东陛之南。俱北向。执尊罍篚幂者。各位于尊 罍篚幂之后。设篚于坛上。各于尊坫之所。晡后。郊 社令帅斋郎。以坫罍洗篚幂入。设于位。升 坛者自东陛。谒者引光禄卿诣厨。视濯溉。凡 导引者。每曲一逡巡。赞引引御史诣厨。省馔具。 光禄卿以下。每事讫。各还尊所。享 日。未明十五刻。太官令帅宰人。以鸾dao割牲。祝史以 豆取毛血。各置于馔所。遂烹牲。未明五刻。太史令郊 社令各服其服。升。设神农氏神座于坛上。北方南向。 设后稷氏神座于东方。西向。席皆以莞。设神位于座首 。

銮驾出宫。 乘耕根车于太极殿前。余同圜丘仪。

馈享 享日。未明三刻。诸享官及从享之官。各服其 服。郊社令良酝令。帅其属入。实尊罍及牺 尊实以醴齐。象尊实以盎齐。山罍实以清酒。齐皆加明 水。酒皆加元酒。各实于上尊。皆以青。太官令 帅进馔者。实诸笾豆簠簋等。入设于馔幔内。未明二刻 。奉礼帅赞者。先入就位。其御史及礼官等。入再拜。 埽除及就位。如圜丘仪。未明一刻。谒者赞引。各享官 以下。就门外位。司空行埽除。及从享群官客使等。次 入就位。并如圜丘仪。摄事。自未明三 刻至此。与正仪同。初。未明三刻。诸卫列大驾仗 卫。陈设如式。侍中版奏。外办。请中严。乘黄令进耕 根车于宫南门外。回车南向。若行宫去 坛稍远。严警如式。未明一刻。侍中版奏。外办。 质明。皇帝服衮冕。乘舆以出。伞扇华盖。侍卫如常仪 。侍中负玺陪从如式。皇帝升车 讫。乘黄令进耒。太仆受载如初。黄门侍郎奏。请銮驾 发引。还侍立。銮驾动。之大次。并如圜丘仪。郊社令 以祝版进。御署讫。近臣奉出。郊社令受。各奠于坫。 如圜丘仪。初。皇帝降车讫。乘黄令受耒耜。授廪牺令 。而横执之于左。其耜之耕所。置于席。遂守之。凡 执耒耜皆横之。授则先其耒。后其耜。皇帝停大次 半刻顷。其奏办出次。太常卿请行事。并如圜丘仪。摄 事。众官拜讫。谒者白太尉。有司谨具。请行事。无初 未明三刻下至此仪。协律郎举麾。工鼓柷。以角音 奏永和之乐。以姑洗之均。自后接神。 皆奏姑洗。作文武舞。乐舞三成。偃麾。戛敔。乐 止。太常卿前奏称。请再拜。退复位。皇帝再拜。及奠 玉奏乐之节。并如圜丘仪。摄事。谒 者引太尉升奠 太常卿引皇帝进。北面跪。奠于 神农氏神座。俛伏。兴。太常卿引皇帝少退。北向再拜 讫。太常卿引皇帝又立于西方东向。又太祝以授侍中 。侍中奉。北向进。皇帝受。太常卿引皇帝进。东 面跪。奠于后稷氏神座。俛伏。兴。太常卿引皇帝少退 。东面再拜讫。登歌止。太常卿引皇帝。乐作。皇帝降 自南陛。还版位。西向立。乐止。初。群官拜讫。祝史 奉毛血之豆。立于门外。于登歌止。祝史奉毛血入。升 自南陛。配座升自东陛。太祝迎取于坛上。进奠于神座 前。太祝退立于尊所。皇帝既升。奠。太官令出。帅 进馔者奉馔。陈于内壝门外。谒者引司徒出诣馔所。司 徒奉神农之俎。皇帝既至版位。乐止。摄 事无。太官令引馔入俎。初入门。雍和之乐作。馔 至陛。乐止。祝史进彻毛血之豆。降自东陛以出。神农 氏之馔。升自南陛。配座之馔。升自东陛。太祝迎引于 坛上。各设于神座前。笾豆盖幂。先彻 乃升。簠簋既奠。却其盖于下。设讫。谒者引司徒 以下。降自东陛。复位。太祝各还尊所。太常卿引皇帝 摄事。谒者引太尉。诣罍洗。乐 作。其盥洗奏乐。及斋郎奉俎。并如圜丘之仪。太常卿 引皇帝诣神农氏酒尊所。执尊者举幂。侍中赞酌醴齐讫 。寿和之乐作。皇帝每酌献及饮福。皆 作寿和之乐。太常卿引皇帝进神农氏神座前。北向 跪。奠爵。俛伏。兴。太常卿引皇帝少退。北向立。乐 止。太祝持版进于神座之右。东面跪读祝文曰。惟某年 岁次月朔日子。开元神武皇帝某。摄事 云。谨遣太尉封臣名。敢昭告于帝神农氏。献春伊 始。东作方兴。率由典则。恭事千亩。谨以制牺齐。 粢盛庶品。肃备常祀。陈其明荐。以后稷氏配神作主。 尚享。讫兴。皇帝再拜。摄事。太尉再 拜。下仿此。初。读祝文讫。乐作。太祝进跪。奠 版于神座。兴。还尊所。皇帝拜讫。乐止。太常卿引皇 帝诣后稷氏酒尊所。酌献乐作。并如神 农氏。唯皇帝东向立为异。太祝持版进于神座之右 。北向跪读祝文曰。惟某年岁次月朔日子。开元神武皇 帝某。敢昭告于后稷氏。土膏脉起。爰修耕藉。用荐常 祀于帝神农氏。唯神功协稼穑。实允昭配。谨以制牺 齐。粢盛庶品。式陈明荐。作主侑神。尚享。讫。兴。 皇帝再拜。初读祝文讫。乐作。太祝进。跪奠版于神座 。俛伏。兴。还尊所。皇帝拜讫。乐止。太常卿引皇帝 进神农氏神座前。北向立。乐作。太祝各以爵酌上尊福 酒。摄事。太祝酌罍福酒。其饮 福受胙乐舞等。并如圜丘仪。摄事。亦 同圜丘摄事。初。皇帝将复位。谒者引太尉诣罍洗 。摄事。谒者引太常卿为亚献。盥 手洗爵讫。谒者引太尉自东陛升坛。诣神农氏象尊所。 执尊者举幂。太尉酌盎齐。武舞作。谒者引太尉进神农 氏神座前。北向跪。奠爵。兴。谒者引太尉少退。北向 再拜。谒者引太尉诣后稷氏象尊所。取爵于坫。执尊者 举幂。太尉酌盎齐。谒者引太尉进后稷氏神座前。东向 跪。奠爵。兴。谒者引太尉少退。东向再拜。谒者引太 尉进神农氏神座前。北向立。太祝各以爵酌罍福酒。合 置一爵。讫。太祝持爵。进太尉之右。西向立。太尉再 拜。受爵。跪祭酒。遂饮。卒爵。太祝进。受爵。复于 坫。太尉兴。再拜。谒者引太尉降。复位。初。太尉献 将毕。谒者引光禄卿诣罍洗。盥手洗爵升酌盎齐。终献 如亚献之仪。讫。谒者引光禄卿。摄事 同。降。复位。武舞止。诸祝各进。跪彻豆。兴。 还尊所。彻者。笾豆各一少移于故处。 奉礼曰。赐胙。赞者唱。众官再拜。在位者皆再拜 。已饮福者不拜。永和乐作。太 常卿前奏称再拜。退复位。皇帝再拜。奉礼曰。众官再 拜。在位者皆再拜。乐一成止。太常卿奏请就望瘗位。 奉礼帅赞者就瘗陷西南位。太常卿引皇帝。太和之乐作 。皇帝就望瘗位。北向立。乐止于群官将拜。祝各执篚 进神座前。取。各由其陛降坛诣陷。以置于陷。讫 。奉礼曰。可瘗。东西各四人。置土半陷。太常卿前奏 。礼毕。请就耕藉位。摄事。谒者进太 尉之左。白礼毕。享官执事再拜出。如圜丘摄事。太 常卿引皇帝。乐作。皇帝诣耕藉位。南向立。乐止。初 白礼毕。奉礼帅赞者还本位。摄事无诣 耕藉位。

耕藉。 皇帝将诣望瘗位。谒者引三公及应从耕侍耕 者。各就耕位。司农先就位。诸执耒者皆就位。皇帝初 诣耕位。廪牺令进诣御耒席南。北面跪。俛伏搢笏。解 耒韬。出执耒。起少退。北面立。司农卿受耒。以授侍 中。侍中奉耒进。皇帝受以三推。侍中前受耒耜。反于 司农。司农反于廪牺令。讫。还本位。廪牺令复耒于韬 。执耒起。复位立。皇帝初耕。执耒者以耒耜各授侍耕 者。皇帝耕讫。三公诸王五推。尚书卿九推。讫。执耒 者前受耒耜。退复位。侍中前奏。礼毕。退复位。太常 卿引皇帝入自南门。还大次。乐作。皇帝出自内壝东门 。殿中监前受镇珪。以授尚衣奉御。殿中监又前受大珪 。华盖侍卫如常仪。皇帝入次。乐止。谒者赞引。各引 享官及从享群官。诸方客使。以次出。赞引引御史太祝 以下。俱复执事位。立定。奉礼曰。再拜。御史以下皆 再拜。赞引引出。工人二舞以次出。太常卿帅其属。以 次耕于千亩。其祝版燔于斋所。

銮驾还宫。如圜丘仪。

劳酒。 车驾还宫之明日。设会于太极殿。如元会之 仪。唯不贺不上寿。为异。以上见开元 礼。

  藉田东郊仪

皇帝夹侍二人。正衣二人。右以祀先农 坛上行事。夹侍正衣充。中书门下先奏。侍中一人 。奉耒耜进。耕毕。复受。奏礼毕。中 书令一人。侍从。礼部尚书一人 。侍从官以下。并合便取祀先农坛上行 事官充。司农卿一人。授耒耜于 侍中。侍耕。右卫将军一人。已 上。并侍卫。太尉司徒司空各一人。行五推礼。旧 例。宰臣摄行事。九卿九人。行九推礼。旧 例。差左右仆射。六尚书。御史大夫摄行事。诸侯 三人。行九推礼。差正员三品官。及嗣 王摄行事。礼仪使一人。赞导耕 藉礼。太常卿一人。赞导耕藉礼 。已上官。便合取祀先农坛上行事官充。右礼司状 上中书门下。请奏差。如本官不足差。六品以下官充。 并服葱褶。御耒耜二具。并韬。并以青 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内一具副。准干元故事。合依农人所执者制造。不 合雕饰。事毕日收。藉耒耜一丈席二领。先农坛高 五尺。方五尺。四出陛。其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青。祀前二十日修毕。三 公九卿诸侯耒耜一十五具。御耒耜牛四头。内 二头副。并牛衣。每随牛一人。并绛衣。介帻。须明闲 农务者行事。礼司专差人赞导。高品中官二人。执 侍耒耜。并衣葱褶。太常帅其属庶人。量 用二十八人。以备礼。郊社令一人。检 校。太常少卿一人。帅庶人赴耕 所。太常博士六人。分赞导耕礼 。如本司官不足。准旧例本司具名上中书门下。请差摄 行事。司农少卿一人。检校庶人 终千亩。廪牺令二人。一人奉耒耜。授司农卿。系 差五品六品清资官摄充。一人掌耒耜。太 常寺用本官。三公九卿诸侯耕牛四十头。内 十头副。每头随牛人一人。须明闲农耕者差。庶人 耒耜二十具。畚二具。锸二具。以木为 刃。府司差一人专知。管藉田县令一人。具 朝服。当耕藉田时。立于田畔。候耕毕去。畿甸诸 县令。准旧例集。先期到城。藉田日。 服常服赴耕所。陪位而立。耆老量定二十人。并 常服。藉田日。于庶人耕藉田位之南陪位。以上见开元 礼。

干元二年正月戊寅。耕藉田。唐书肃 宗本纪。

肃宗干元三年春正月丁丑。将有事于九宫之神。兼行 藉田礼。自明凤门出至通化门。释軷而入坛。行宿斋于 宫。戊寅。礼毕。将耕藉。先至于先农之坛。因阅耒耜 。有雕刻文饰。谓左右曰。田器农人执之。在于朴素。 岂文饰乎。乃命彻之。下诏曰。古之帝王。临御天下。 莫不务农敦本。保俭为先。盖用勤身率下也。属东耕启 候。爰事典章。况绀辕piao<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piao<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piao軏。固前王有制。崇奢尚靡。 谅为政所疵。靖言思之。良用叹息。岂朕法尧舜重茅茨 之意耶。其所造雕饰者宜停。仍令有司依农用常式。即 别改造。庶万方黎庶。知朕意焉。翌日己卯。致祭神农 氏。以后稷配享。肃宗冕而朱纮。躬秉耒耜而九推焉。 礼官奏陛下合三推。今过礼。肃宗曰。朕以身率下。自 当过之。恨不能终于千亩耳。既而伫立久之。观公卿诸 侯王公以下耕毕。旧唐书礼仪志。

宪宗元和五年。诏以来岁正月藉田。太常修撰韦公肃 言。藉田礼废久矣。有司无可考。乃据礼经。参采开元 干元故事。为先农坛于藉田。皇帝夹侍二人。正衣二人 。侍中一人。奉耒耜。中书令一人。礼部尚书一人。侍 从。司农卿一人。授耒耜于侍中。太仆卿一人。执牛。 左右卫将军各一人。侍卫。三公以宰相摄。九卿以左右 仆射。尚书御史大夫摄。三诸侯以正员一品官。及嗣王 摄。推数一用古制。礼仪使一人。太常卿一人。赞礼。 三公九卿诸侯执牛三十人。用六品以下官。皆服葱褶。 御耒耜二。并韬。皆以青。其制度取合农用。不雕饰。 毕日收之。藉耒耜丈席二。先农坛高五尺。广五尺。四 出陛。其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青。三公九卿诸侯耒十有五。御耒之牛四。 其二副也。并牛衣。每牛各一人。绛衣介帻。取闲农务 者。礼司一人。赞导之。执耒持耜。以高品中官二人。 不葱褶。皇帝诣望耕位。通事舍人分导文武就耕所。太 常帅其属。用庶人二十人。以郊社令一人押之。太常少 卿一人。率庶人趋耕所。博士六人。分赞耕礼。司农少 卿一人。督视庶人终千亩。廪牺令二人。一人奉耒耜。 授司农卿。以五品六品清官摄。一人掌耒耜。太常寺用 本官。三公九卿诸侯耕牛四十。其十副也。牛各一人。 庶人耕牛四十。各二牛一人。庶人耒耜二十具。锸二具 。木为刃。主藉田县令一人。具朝服。当耕时立田侧。 毕乃退。畿甸诸县令。先期集。以常服陪耕所。耆艾二 十人。陪于庶人耕位南。三公从者各三人。九卿诸侯从 者各一人。以助耕。皆绛服介帻。用其本司隶。是时虽 草具其仪如此。以水旱用兵而止。唐书 礼乐志。

  九宫坛

天宝三载。有术士苏嘉庆上言。请于京东朝日坛东。置 九宫贵神坛。其坛三成。成三尺。四阶。其上依位置九 坛。坛尺五寸。东南曰招摇。正东曰轩辕。东北曰太阴 。正南曰天一。zhoongyaang曰天符。正北曰太一。西南曰摄提 。正西曰咸池。西北曰青龙。五为中。戴九履一。左三 右七。二四为上。六八为下。符于遁甲。四孟月祭。尊 为九宫贵神。礼次昊天上帝。而在太清宫太庙上。用牲 牢璧。类于天地神祇。元宗亲祀之,如有司行事。即 宰相为之。肃宗干元三年正月。又亲祀之。初。九宫神 位。四时改位。呼为飞位。干元之后不易位。太和二年 八月。监察御史舒元舆奏。七月十八日祀九宫贵神。臣 次合监祭。职当检察礼物。伏见祝版九片。臣伏读既竟 。窃见陛下亲署御名。及称臣于九宫之神。臣伏以天子 之尊。除祭天地宗庙之外。无合称臣者。王者父天母地 。兄日姊月。比以九宫为目。是宜分方而守其位。臣又 观其名号。及太一。天一。招摇。轩辕。咸池。青龙。 太阴。天符。摄提。此九神于天地。犹子男也。于日月 。犹侯伯也。陛下尊为天子。岂可反臣于天子之男耶。 臣窃以为过。纵阴阳者流。言其合祀。则陛下当合称皇 帝遣某官致祭于九宫之神。不宜称臣与名。臣实愚瞽。 不知其可。伏缘行事在明日鸡初鸣时。成命已行。臣不 敢滞。伏乞圣慈异日降明诏。礼官详议。冀明万乘之尊 。无所亏降。悠久误典。因此可正。诏都省议。皆如元 舆之议。乃降为中祠。祝版称皇帝不署。会昌元年十二 月。中书门下奏。准天宝三载十月六日敕。九宫贵神。 实司水旱。功佐上帝。德庇下民。冀嘉谷岁登。灾害不 作。每至四时初节。令中书门下往摄祭者。准礼九宫次 昊天上帝坛。在太清宫太庙上。用牲牢璧。类于天地 。天宝三载十二月。元宗亲祠。干元二年正月。肃宗亲 祠。伏自累年以来。水旱愆候。恐是有司祷请。诚敬稍 亏。今属孟春。合修祀典。望至明年正月祭日。差宰臣 一人祷请。向后四时祭。并请差仆射少师少保尚书太常 卿等官。所冀稍重其事。以申严敬。臣等十一月二十五 日已于延英面奏。伏奉圣旨。令检仪注进来者。今欲祭 时。伏望令有司崇饰旧坛。务于严洁。敕旨依奏。二年 正月四日。太常礼院奏。准监察御史关牒。今月十三日 祀九宫贵神。已敕宰相崔珙摄太尉行事。合受誓诫。及 有司徒司空否。伏以前件祭。本称大祠。准太和三年七 月二十四日敕。降为中祠。昨据敕文。祗称崇饰旧坛。 务于严洁。不令别进仪注。更有改移。伏恐不合却用大 祠礼科。伏候裁旨。中书门下奏曰。臣准天宝三载十月 六日敕。九宫贵神。实司水旱。臣等伏睹。既经两朝亲 祠。必是祈请有征。况自太和已来。水旱愆候。陛下常 忧稼穑。每念烝黎。臣等合副圣心。以修坠典。伏见太 和三年礼官状云。纵司水旱兵荒。品秩不过列宿。今者 五星悉是从祀。日月犹在中祀。窃详其意。以星辰不合 比于天官。曾不知统而言之。则为天地。在于辰象。自 有尊卑。谨按后魏王钧志。北辰第二星。盛而常明者。 乃为元星露寝。天帝常居。始由道奥。而为变通之迹。 又天皇大帝。其精曜魄宝。盖万神之秘图。河海之命纪 皆禀焉。据元说。即昊天上帝也。天一掌八气九精之政 令以佐天极。征明而有常。则阴阳序。大运兴。太一掌 十有六神之法度。以辅人极。征明而得中。则神人和而 王道升平。又北斗有权衡二星。天一太一。参居其间。 所以财成天地。辅相神道也。若一概以列宿论之。实为 浅近。按汉书曰。天神贵者太一。佐曰五帝。古者天子 以春秋祭太一。列于祀典。其来久矣。今五帝犹为大祀 。则太一无宜降祀。稍重其祀。固为得所。刘向有言曰 。祖宗所立神祇旧典。诚未易动。又曰。古今异制。经 无明文。至尊至重。难以疑说正也。其意不欲非祖宗旧 典。以刘向之博通。尚难于改作。况臣等学不究于天人 。职尤懵于祀典。欲为参酌。恐未得中。伏望更令太常 卿与学官同详定。庶获明据。从之。检校左仆射太常卿 王起。广文博士卢就等献议曰。伏以九宫贵神。位列星 座。禳灾致福。诏立祠坛。降至尊以称臣。就东郊以亲 拜。在祀典虽云过礼。庇群生岂患无文。思福黔黎。特 申严奉。诚圣人屈己以安天下之心也。厥后祝史不明。 精诚亦怠。礼官建议。降处中祠。今圣德忧勤。期臻寿 域。兵荒水旱。寤寐轸怀。爰命台臣。缉兴坠典。伏惟 九宫所称之神。即太一。摄提。轩辕。招摇。天符。青 龙。咸池。太阴。天一者也。谨案黄帝九宫经。及萧嵩 五行大义。一宫其神太一。其星天蓬。其卦坎。其行水 。其方白。二宫其神摄提。其星天芮。其卦坤。其行土 。其方黑。三宫其神轩辕。其星天冲。其卦震。其行木 。其方碧。四宫其神招摇。其星天辅。其卦巽。其行木 。其方绿。五宫其神天符。其星天禽。其卦离。其行土 。其方黄。六宫其神青龙。其星天心。其卦干。其行金 。其方白。七宫其神咸池。其星天柱。其卦兑。其行金 。其方赤。八宫其神太阴。其星天任。其卦艮。其行土 。其方白九宫其神天一。其星天英。其卦离。其行火。 其方紫。观其统八卦。运五行。土飞于中。数转于极。 虽数事迎厘。不闻经见。而范围亭育。有助昌时。以此 两朝亲祀而臻百祥也。然以万物之精。上为列星。星之 运行。必系于物。贵而居者。则必统八气。总万神。干 权化于混茫。赋品汇于阴骘。与天地日月。诚相参也。 岂得繄赖于敷佑。而屈降于等夷。又据太尉摄祀九宫贵 神旧仪。前七日。受誓诫于尚书省。散斋四日。致斋三 日。牲用犊。祝版御署。称嗣天子臣。圭乐成。比类 中祠。则无等级。今据江都集礼。又开元礼。蜡祭之日 。大明夜明二座。及朝日夕月。皇帝致祝。皆率称臣。 若以为非泰坛配祀之时。得主日报天之义。卑缘厌屈。 尊用德伸。不以着在中祠。取类常祀。此则中祠用大祠 之义也。又据太社太稷。开元之制。列在中祠。天宝三 载。敕改为大祠。自后因循。复用前礼。长庆三年。礼 官献议。始准前敕。称为大祠。唯御署祝文。称天子谨 遣某官某昭告。文义以为殖物粒民。则宜增秩。致祝称 祷。有异方丘。不以伸为大祠。遂屈尊称。此又大祠用 中祠之礼也。参之日月既如彼。考之社稷又如此。所为 功钜者因之以殊礼。位称者不敢易其文。是前圣后儒。 陟降之明征也。今九宫贵神。既司水旱。降福禳灾。人 将赖之。追举旧章。诚为得礼。然以立祠非古。宅位有 方。分职既异其司存。致祝必参乎等列。求之折中。宜 有变通。稍重之仪。有以为比。伏请自今已后。却用大 祠之礼。誓官备物。无有降差。唯御署祝文。以社稷为 本。伏缘已称臣于天。帝无二尊故也。敕旨依之。付所 司。旧唐书礼 仪 志。

  皇后亲蚕

唐先蚕坛。在长安宫北苑中。高四尺。周回三十步。文 献通考。

贞观元年三月癸巳。皇后亲蚕。唐书 太宗本纪。

九年三月。文德皇后率内外命妇。有事于先蚕。同 上。

永徽三年三月七日。制以先蚕为中祀。后不祭。则皇 帝遣有司享之。如先农。通典。

 通考。有司言。案周官宗伯。后不祭。则摄而荐豆 笾彻。明王后之事。而宗伯摄行之。伏以农桑乃衣食万 民。不宜独阙先蚕之祀。无已。皇帝遣有司享之。如先 农。

显庆元年三月辛巳。皇后亲蚕。唐书 高宗本纪。下同。

总章二年三月癸巳。皇后亲蚕。

咸亨五年三月。皇后亲蚕。

上元元年三月己巳。皇后亲蚕。

二年三月丁巳。天后亲蚕。

开元二年正月辛巳。皇后亲蚕。元宗 本纪。

自嗣圣以来。废阙此礼。至是始重行焉。文 献通考。

干元二年三月己巳。皇后亲蚕。文献 通考。

后亲蚕苑中。仪物甚盛。唐书张皇后 传。

显庆元年。皇后武氏。先天二年。皇后王氏。干元二 年。皇后张氏。并有事于先蚕。其仪备开元礼。通 典。

皇后季春吉巳。享先蚕仪。摄事附。

斋戒。 先祀五日。散斋三日于后殿。致斋二日于正 殿。前致斋一日。尚寝设御幄于正殿西序。及室中。俱 东向。致斋之日。昼漏止水一刻。尚仪版奏。请中严。 尚服帅司仗布侍卫。司宾引内命妇陪位。并如式。六尚 以下。各服其服。诣后殿奉迎。尚仪版奏。外办。止水 三刻。皇后服钿钗礼衣结佩。乘舆出自西房。华盖警跸 侍卫如常仪。皇后即御座。东向坐。六尚以下。侍卫如 常。一刻顷。尚仪前跪奏。称尚仪妾姓言。请降就斋室 。兴。退复位。皇后降座。乘舆入室。六尚以下。各还 寝。直卫者如常。司宾引陪位者退。散斋之日。内侍帅 内命妇之吉者。使蚕于蚕室。摄事。无 以上仪。凡应享之官。散斋三日于其寝。致斋二日 。一日于其寝。一日于其享所。亚献终 献。 则致斋二日。皆于其所。六 尚以下应从升者。及从享内外命妇。各于其寝。清斋一 宿。诸应享之官。致斋之日。给酒食及明衣。各习礼于 斋所。光禄卿监取明水火。大官令取水 于阴鉴。取火于阳燧。火以供爨。水以实尊。前享 一日。诸卫令其属未后一刻。各以其方器服。守卫壝门 。每门二人。每隅一人。享日。未明。 给使代执与女工人等。俱清斋一宿。摄事同。

陈设。 前享三日。尚舍直长施大次于外壝东门之内 道北。南向。尚舍奉御铺御座。尚舍直长设内命妇及六 尚以下次。于大次之后俱南向。守宫设外命妇次。大长 公主长公主公主以下。于南壝之外道西。三公夫人以下 。在其南。俱重行。每等异位。东向北上。设陈馔幔于 内壝东门之外道南。北向。摄事。守宫 设享官次于东壝内道。南北向西上。设陈馔幔于内壝东 门外道南。北向。前享二日。太乐令设宫悬之乐于 坛南内壝之内。如圜丘仪。诸女工人。各为位于悬后。 东方西方。以北为上。南方北方。以西为上。右校扫除 坛之内外。又为瘗陷于坛之壬地。内壝之外。方深取足 容物。南出陛。为采桑坛于坛南二十步所。方三丈。高 五尺。四出陛,尚舍量施帏帐于外壝之外。四面开门。 其东门使容厌翟车。前享一日。内谒者设御位于坛之东 南。西向。设望瘗位于坛之西南。当瘗陷西向。设亚献 终献位于内壝东门之内道南。执事者位于其后。每等异 位。俱重行西向北上。设典正位于坛下。一位于东南。 西向。一位于西南。东向。女史各陪于后。设司赞位于 乐悬东北。掌赞二人在南。差退。俱西面。又设司赞掌 赞位于瘗陷西南。东面南上。设典乐举麾位于坛上南陛 之西。东向。设司乐位于北悬之间。当坛北向。设内命 妇位于终献之南。每等异位。重行西面北上。设外命妇 位于中壝南门之外。大长公主以下于道东。西向。当内 命妇位。差退。太夫人以下。于道西。去道远近准公主 。俱每等异位。重行相向北上。又设御采桑位于采桑坛 上。东向。设内命妇采桑位于坛下。当御位东北。每等 异位。南向西上。设外命妇采桑位于坛下。当御位东南 。每等异位。北向西上。设执御钩筐者位于内命妇之西 。少南西上。尚功执钩。司制执筐。设 内命妇执钩筐者位。各于其采桑位之后。尚 功以下四典执钩。司制下女史执筐。设门外位。享 官于东壝之外道南。从享内命妇于享官之东。俱每等异 位。重行北面西上。从享外命妇于南壝之外道西。如设 次之式。摄事。内谒者设三献位于内壝 东门之内道北。执事位于道南。每等异位。重行西向。 以北为上。又设望瘗位于坛之东北。当瘗陷道。西向。 又设典正位于坛下。一位于东南。西向。一位于西南。 东向。女史各陪其后。纠察违失。设掌赞位于乐悬东北 。女史二人在南。差退。俱西向。设掌赞女史位于瘗陷 西南。东向南上。设典乐举麾位于坛上南陛之西。东向 。设司乐位于北悬之间。当坛北向。设三献以下门外位 于东壝之外道南。每等异位。北向西上。无设御位下至 此仪。设酒尊之位于坛上东南隅。北向西上。牺尊 二。象尊二。山罍二。尊皆加勺幂。有 坫以置爵。设御洗于坛南陛东南。摄 事无御洗。亚献之洗。又于东南。俱北向。罍水在 洗东。篚在洗西南肆。篚实以巾爵。执 尊罍篚幂者。位于尊罍篚幂之后。设篚于坛上尊坫之 所。晡后。内谒者帅其属。以尊坫罍洗篚幂入。设于位 。升坛者自东陛。享日。未明十 五刻。大官令帅宰人。以鸾dao割牲。祝史以豆取毛血。 置于馔所。遂烹牲。其神厨及诸司供事 便次。守宫兴金吾相之。量于坛东张设。享日。未 明五刻。司设服其服。升。设先蚕氏神座于坛上。北方 南向。席以莞。设神位于座首。

车驾出宫。 前享一日。金吾奏。请外命妇等应集坛 所者。并听夜行。其应采桑者四人。各具女侍者。进筐 钩。载之而行。监门先奏。请享日未明四刻。开所由苑 门。诸亲及命妇以下。以次入。诣坛南次所。各服其服 。其应采桑者。筐钩各具。女侍者执授内谒者监。内谒 者监受之。以授执钩筐者。享日未明三刻。捶一鼓为一 严。三严时节。前日。内侍奏裁。未 明二刻。捶二鼓为再严。尚仪版奏。请中严。内命妇各 服其服。所司陈车驾卤簿。未明一刻。捶三鼓为三严。 司宾引内命妇入。立于庭。重行西面。以北为上。六尚 以下。各服其服。俱诣室奉迎。尚服负 宝如式。内仆进厌翟车于阁外。尚仪版奏。外办。 驭者执辔。皇后服鞠衣。乘舆以出。华盖侍卫警跸如常 。内命妇从出门。皇后升车。尚功司制进筐钩。载之仗 卫。如常。内命妇及六尚等。乘车陪从。如式。其内命 妇应采桑者四人。各服其服。典制等进筐钩。载之。诸 翊驾之官。皆乘马。驾动。警跸如常。不鸣鼓吹。诸卫 前后督摄如常。内命妇官人以次从。

馈享。 享日未明三刻。诸享官各服其服。尚仪及司 酝。各帅其属。摄事则女史及司酝各帅 其属。入实尊罍及牺尊实以 醴齐。象尊实以盎齐。山罍实以清酒。齐皆明水。酒加 元酒。各实以上尊。其以黑。太官令实诸笾豆簠 簋俎等。内谒者帅其属。诣厨奉馔入。设于馔幔内。内 侍之属与司膳等掌之。其牲之肉不上神俎者。亦太官付 内谒者同时进入。以供颁胙。自余供享之物。并请祠前 一日先入。驾将至。女相者引先置享官。内典引引 命妇。俱就门外位。女相者以尚仪下女 史充摄事。质明。女相者引享官以下就壝外位。掌赞帅 女史。先入就位。女相者引典正。女祝。女史。祝史典 女执尊罍篚幂者。入自东门。当坛南北面。西上。立定 。掌赞曰。再拜。女史承传。典正以下皆再拜。讫。典 正以下各就位。司乐帅女工人就位。女祝以典赞充。女 祝史以典赞下女史充。驾至大次门外。回车南向。 尚仪进车前跪奏。称尚仪妾姓名。请降车。兴。还侍位 。皇后降车。乘舆之大次。华盖伞扇。侍卫如常仪。尚 仪以祝版进。御署讫。奉出。奠于坫。初。皇后降车讫 。尚功司制进受钩筐以退。其内命妇钩 筐。则内命妇降车讫。典制等进。受之。典赞引亚 献。及从享内命妇。就门外位。司赞帅掌赞先入就位。 女相者引尚仪典正女史祝史。女祝史以 尚仪下女史充。典女。执尊罍篚幂者。入自东门。 当坛南北面。西上。立定。司赞曰。再拜。掌赞承传。 凡司赞有词。掌赞皆承传。尚仪 以下皆再拜。讫。尚仪以下各就位。司乐帅女工人入就 位。典赞引亚献终献。女相者引执事者。司赞引内命妇 。内典引引外命妇。俱入就位。皇后停大次半刻顷。司 言引尚宫立于大次门外。当门北向。尚仪版奏。外办。 皇后出次。华盖侍卫如常。尚服负宝陪 从如式。司言引尚宫。尚宫引皇后。凡 尚宫前导。皆司言前引。入自东门。华盖仗卫。停 于门外。近侍者从入如常。皇后至版位。西向立。每 立定。尚宫与司言退立于左。立定。尚宫前奏称。 请再拜。退复位。皇后再拜。司赞曰。众官再拜。享官 及内外命妇在外者皆再拜。其先拜者不 拜。尚宫前奏。有司谨具。请行事。退复位。摄 事。女相者。各引享官入就位。立定。掌赞曰。再拜。 在位者皆再拜。女相者进尚宫之左。白有司谨具。请行 事。无驾至以下至此仪。典乐跪。举麾。凡 取物者。皆跪而取以兴。奠物亦跪奠讫而后兴。鼓 柷。奏永和之乐。以姑洗之均。自后坛 下享神之乐。皆奏姑洗。三成。偃麾。戛敔。乐止 。凡乐皆典乐举麾。工鼓柷而后作。偃 麾戛敔而后止。尚宫前奏称。请再拜。退复位。皇 后再拜。司赞曰。众官再拜。享官及内外命妇在位者皆 再拜。坛上尚仪跪取于篚。兴。立于尊所。摄 事。掌赞曰。再拜。在位者皆再拜。女祝史跪取于篚 。兴立于尊所。尚宫引皇后。正和之乐作。皇 后每行皆作正和之乐。皇后诣坛。升自南陛。摄 事。女相者引尚宫升坛。以下皆尚宫行事。六尚以 下。量人升从。以下升皆如之。皇 后升坛。北面立。乐止。尚仪奉。东向进。皇后受 。登歌作肃和之乐。以南吕之均。尚宫引皇后进。北向 跪奠于神座。兴。尚宫引皇后少退。北向再拜讫。登歌 止。尚宫引皇后。乐作。降自南陛。还版位。西向立。 乐止。初。内外命妇拜讫。女祝史奉毛血之豆。立于内 壝东门之外。于登歌止。女祝史奉毛血入。升自南陛。 尚仪迎引于坛上。进跪奠于神座前。兴。女祝史退立于 尊所。皇后既升奠摄事。尚宫既升 奠。下仿此。司膳出。帅女进馔者。奉馔陈于内 壝东门之外。皇后既降。复位。司膳引馔入俎。初入门 。雍和之乐作。摄事自后酌献皆奏雍和 之乐。馔至陛。乐止。女祝史跪彻毛血之豆。降自 东陛以出。馔升南陛。尚仪迎引于坛上。摄 事。女祝史迎引于上。设于神座前。笾 豆盖幂。先彻乃升。簠簋既奠。却其盖于下。设讫 。司膳帅女进馔者。降自东陛。复位。尚仪摄 事。女祝。还尊所。尚宫引皇后诣罍洗。乐作。摄 事。女相者引尚宫。无乐。皇后至罍洗。乐止。尚 仪跪取匜盥沃水。司言跪取盘。兴。承水。皇后盥手。 又司言跪取巾于篚。兴。进。皇后帨手讫。司言受巾。 跪奠于篚。司言跪取爵于篚。兴。进。皇后受爵。尚仪 酌罍水。司言奉盘。皇后洗爵。司言受巾。皆如初。皇 后拭爵讫。尚仪奠匜。司言奠盘巾。皆如常。尚宫引皇 后。乐作。诣坛。升自东陛。乐止。尚宫引皇后摄 事。无皇后至罍洗以下至此仪。但女相者引尚宫诣酒尊 所。诣酒尊所。执尊者举幂。尚仪赞酌醴齐讫。寿 和之乐作。皇后每酌献及饮福。皆作寿 和之乐。摄事奏雍和。尚宫引皇后少退。北向立。 乐止。尚仪持版进于神座之右。东向跪读祝文曰。维某 年岁次月朔日子。皇后某氏。敢昭告于摄 事。女祝持版祝云。皇后某氏。谨遣某官妾姓敢昭告于 。先蚕氏。唯神肇兴蚕织。功济黔黎。爰择嘉时。 式遵令典。谨以制牺齐。粢盛庶品。明荐于神。尚享 。讫。兴。皇后再拜。初。读祝文讫。乐作。尚仪进。 跪奠版于神座。兴。还尊所。皇后拜讫。乐止。尚仪以 爵酌上尊福酒。西向进。摄事。女祝以 爵酌罍福酒。进于尚宫之右。西向立。皇后再拜受 爵。跪祭酒。啐。奠。兴。尚仪帅女进馔者。持笾俎进 。尚仪减神前三牲胙肉。以取前脚第一 骨。各置一俎上。又以笾取稷黍饭。共置一笾。尚 仪先以饭笾西向进。皇后受。以授左右。尚仪又以胙俎 以次进。皇后每受。以授左右。皇后跪取爵。遂饮。卒 爵。尚仪进受。复于坫。皇后兴。再拜讫。乐止。尚宫 引皇后。乐作。降自南陛。还版位。西向立。乐止。自 此以上。若摄事仪。皆尚宫行事。女相女祝赞之。以下 仿此。皇后献将毕。典赞引贵妃诣罍洗。盥手洗爵 讫。摄事。则女相者引尚仪为亚献。典 赞引贵妃自东陛升坛。诣象尊所。执尊者举幂。贵妃酌 盎齐。典赞引进神座前。北向跪。奠爵。兴。典赞引贵 妃少退。北向再拜。尚仪以爵酌罍福酒。持爵进贵妃之 右。西向立。贵妃再拜。受爵。跪祭酒。遂饮。卒爵。 尚仪进受爵。复于坫。贵妃再拜。典赞引贵妃降自东陛 。复位如初。贵妃献将毕。又典赞引昭仪。摄 事。女相者引尚食为终献。诣罍洗。盥手洗爵升酌 盎齐。终献如亚献之仪。讫。典赞引昭仪降。复位。尚 仪进神座前。跪彻豆。兴。还尊所。彻 者。笾豆各一少移于故处。司赞曰。赐胙。掌赞唱 。众官拜。在位者皆再拜。已饮福酒者 不拜。摄事赐胙。则掌赞唱赐胙。女史唱再拜也。永 和之乐作。尚宫前奏称。请再拜。退复位。皇后再拜。 司赞曰。众官再拜。在位者皆再拜。乐一成。止。尚宫 前奏。摄事。女相者白。请就望 瘗位。司赞帅掌赞就瘗陷西南位。尚宫引皇后。乐作。 至望瘗位。西向立。乐止于众官将拜。尚仪执篚进神座 前取。自北陛降坛。西行诣瘗陷。以置于陷讫。司 赞曰。可瘗陷。东西各四人。置土半陷。尚宫前赞。礼 毕。请就采桑位。尚宫引皇后。乐作。诣采桑坛。升自 西陛。东向立。乐止。初。白礼毕。司赞帅掌赞还本位 。

亲桑。 皇后将诣望瘗位。司宾引内外命妇采桑者。 俱就采桑位。内外命妇。一品各二人。 二品三品各一人。诸执钩筐者各就位。皇后既至采 桑位。尚宫奉金钩。自北陛升坛进。典制奉筐从升。皇 后受钩采桑。典制奉筐受桑。皇后采桑三条止。尚宫前 受钩。典制以筐俱退。复位。皇后初采桑。典制等各以 钩授内外命妇。皇后采桑讫。内外命妇以次采桑。女史 执筐者受之。内外命妇一品各采五条。二品三品各采九 条。止。典制等受钩。与执筐者退。复位。司宾各引内 外命妇采桑者退。复位。司宾引婕妤一人诣蚕室。尚功 帅执钩筐者。以次从至蚕室。尚功以桑受蚕母。蚕母受 桑。切之。以授婕妤。婕妤食蚕。洒一簿讫。司宾引婕 妤还本位。尚仪前奏。礼毕。退复位。尚宫引皇后还大 次。乐作。入大次讫。乐止。司宾引内命妇。内典引引 外命妇。各还其次。尚仪典正以下。俱复执事位。立定 。司赞曰。再拜。尚仪以下皆再拜。讫。出。女工人以 次出。其祝版燔于斋所。

车驾还宫。 皇后既还大次。内侍版奏。请解严。将 士不得辄离部伍。皇后停大次一刻顷。捶一鼓为一 严。转仗卫于还涂。如来仪。三刻顷。捶二鼓为再严。 尚仪版奏。请中严。皇后服钿钗礼衣。五刻顷。捶三鼓 为三严。内典引引外命妇出次。就门外位。司宾引内命 妇出次。序立于大次之前。六尚以下。依式奉迎。内仆 进厌翟车于大次门外。南向。尚仪版奏。外办。驭者执 辔。皇后乘舆出次。华盖侍卫警跸如常。皇后升车。鼓 吹振作而行。内命妇以下。乘车陪从如来仪。车驾过。 内典引引外命妇退还第。驾至正殿门外。回车南向。尚 仪进当前车跪奏。称尚仪妾姓。言请降车。兴。还侍位 。皇后降车。乘舆入。侍卫如常。内侍版奏。请解严。 将士各还其所。

劳酒。 车驾还宫之明日。内外命妇设会于正殿。如 元会仪。唯不贺不上寿为异。以上见开 元礼。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