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四库全书道教指南茗香文斋茗香文斋-补遗轩怡文苑
> 历史工具->chinazhongguo大百科全书chinazhongguo历史(3)-> 竹林七贤
 chinazhongguo大百科全书chinazhongguo历史(3)
  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

魏晋之际代表一种特殊风格和思想的名士团体。其中以嵇康、阮籍为骨干,包括山涛、阮咸、向秀、王戎、刘伶。他们以庄子精神为寄托,常寄情于竹林幽泉之乡,以纵酒谈玄,高尚其志著称于世。

竹林七贤生活在司马氏集团与曹魏集团斗争激烈的时期。司马氏集团权势日重,先后诛shaa曹爽、何晏、丁谧、邓飏、毕轨、李胜、李丰、夏侯玄等曹魏集团的重要成员。不少名士成了zhengzhi斗争的牺牲品。一部分名士对自己的前途丧失信心,对掩饰司马氏集团统治的名教也发生怀疑。于是便酣饮为常,放浪形骸,企图以此逃避严酷的社会现实。竹林七贤就是这种社会环境的产物。

七贤所处的时代相同,其思想的主要趋向是崇尚老庄,高谈玄理(见玄学)。但由于每个人的zhengzhi立场、气质品格以及个人遭遇不尽相同,因而也表现出不同的zhengzhi倾向和思想风貌。从思想品格方面说,嵇康、阮籍相类;山涛、向秀相类;刘伶、阮咸、王戎相类。

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父瑀,建安七子之一。为蔡邕弟子,阮氏是经学世家。籍却博览群籍,尤好老庄。官至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敌,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纵酒谈玄,蔑视礼法,与嵇康友善,同为竹林之游。他发言玄远,放荡无羁,口不臧否人物。在哲学自然观上,认为“天地生于自然,万物生于天地”,一切皆以“自然”为本,否认在自然界之外有精神性的主宰。其zhengzhi思想,表现为调和“自然”与“名教”的拆衷zhuyi。他认为“君立而虐兴,臣设而贼生,坐制礼法,束缚下民”;但又主张“守尊卑之制”,“上不凌下,卑不犯贵”,并不真正主张废弃名教。这种矛盾的zhengzhi观点导致追求一种消极避世的人生观。他的文学造诣较深,诗长于五言。有《咏怀》八十二首,表现了怀才不遇、苦闷徬徨,希慕隐退和超脱世俗的心情。后人辑有《阮步兵集》,其中《乐论》、《通易论》、《通老论》、《达庄论》、《大人先生传》是其哲学思想的代表作。

嵇康(223~262)字叔夜,谯国铚县(今安徽宿州西南)人。曹魏宗室婿。官至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好老庄,学无师受,与阮籍齐名。其人不满时政,不堪流俗,毁弃礼法,“非汤、武而薄周、孔”。以东平人吕安系狱所牵,遭钟会构陷,为司马昭所shaa。嵇康在哲学自然观上,主张元气自然论,认为“元气陶铄,众生禀焉”。他在代表作之一的《声无哀乐论》中,认为音乐和人的思想感情是不相关的。

 

竹林七贤画像砖拓本(部分)

江苏南京西善桥晋末宋初墓出土

zhengzhi思想上,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非毁儒家的繁琐礼教。但他的真实思想仍在于维持封建社会的君臣父子关系,其著名的《戒子书》便是明证。他向往“崇尚简易之教,御无为之治,君静于上,臣顺于下”的无为zhengzhi,认为这样便可“玄化潜通,天人交泰”。诗长于四言,风格清峻,其《幽愤诗》尤有名。通乐理,善鼓琴,以弹“广陵散”著称于时。其著作有《嵇中散集》十卷,已散佚,经鲁迅辑校的《嵇康集》较为详备。

山涛(205~283)字巨源,河内怀县(今河南武涉西南)人。好老庄,常隐居不问世务。后依附司马氏,历任尚书吏部郎、大将军从事中郎、相国左长史等官。入晋为大鸿胪,出为冀州刺史,入朝任吏部尚书,后拜司徒。他主持吏部多年,举无失才。每选用人物,亲作评论,世称“山公启事”。

向秀(约227~272)字子期,河内怀县人。少为山涛所知。清悟有远识,雅好老庄之学,官至散骑常侍。曾作《庄子隐解》,早佚。现存《庄子注》乃郭象在向秀注基础上“述而广之”之作。向秀在哲学上,提出与贵无论不同的主张,强调万物“自生”、“自化”,“各任其性”,否认有一生生者作为万物的主宰。但他又承认有一个“不生不化”的“生化之本”,表现仍未摆脱贵无论的影响。在自然与名教的关系上,主张顺应“自然之理”,同时要“节之以礼”,反映了“以儒道为一”的思想倾向。擅诗赋,其中以哀吊嵇康、吕安的《思旧赋》最为有名。

阮咸  字仲容,生卒年不详。陈留尉氏人。阮籍之侄。晋武帝时,曾任散骑侍郎,后出补始平太守。纵酒放荡,不拘礼法。曾与诸阮聚饮,以大盆盛酒,时有群猪来,他便与之共饮。妙解音律,善弹琵琶。

刘伶(约221~300)字伯伦,沛国(今安徽沛县)人。初仕魏,晋泰始初对策,强调无为而治,被黜免。放情肆志,性尤嗜酒,放浪形骸,无所用心。常乘鹿车携酒,使人荷锹相随,嘱曰“死便埋我”。蔑视礼法,纵意所如。著有《酒德颂》,宣扬“无思无虑”,“行无辙迹”的虚无zhuyi人生观。

王戎(234~305)字濬冲,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人。晋武帝时历任散骑常侍、豫州刺史、光禄勋、吏部尚书等职。惠帝时,官至司徒、尚书令。性简要,善清谈。常委事僚属,不躬庶务。贪吝好利,广有庄园,聚敛无已。家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遂钻破李核出售,以此获讥于世。时人谓为“膏肓之疾”,阮籍亦称其为“俗物”。

(李中华)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