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四库全书道教指南茗香文斋茗香文斋-补遗轩怡文苑
> 《流浪地球》的伤感

***
              
  《流浪地球》的伤感
文/超弦

  因为网上好评如潮,所以我刚刚迫不及待地看完了《流浪地球》,我的感觉是,很久没有这样值得关注的科幻novelxiaoshuo了。看完之后,掩卷长思,一种于智慧生命的伤感油然而起--人们在关注几十亿年后的命运,这与其说是智慧生命的伟大之处,不如说是智慧生命的悲哀,因为它似乎表明智慧生命对自己的未来,并没有充分的信心。
  关于这篇令人关注的novelxiaoshuo的好处,我就不想多说了,我想做的就是拍马屁,其实,拍马屁的原因不外乎一个,就是想马儿跑得更快一些。我因为大家对这篇文章的关注非常多,赞誉非常多,所以才拍它的马屁,有不当之处还请见谅。

  有人盛赞这篇文章把大胆的幻想和精密的科学完美地结合了起来,我对此不敢苟同。正是由于这篇文章非常需要科学基础,所以,指出不足,以正视听,就显得尤为必要了。我在写本文时也非常矛盾:我本来喜欢作者的构思,无论如何,这是一个雄伟的构思,如果从科学上把他否定,会不会使这篇文章的意义大打折扣呢,思前想后,我觉得凭我一家之言,还没有这么大威力,因为读者,普遍还是喜欢他的宏大的场面和超凡的想象力,我能做的,只是在一片赞誉声中,给出一点批评,使作者不至于过于陶醉,并逐步改进自己的写作缺陷,为读者提供质量更好的精神食粮,那样,也是科幻迷的福份,想到这里,不觉释然,也就心安理得地琢磨起来这篇文章的漏洞。

1,一组大功率发动机会给地球环境带来什么后果?关于这一点,作者有一些描述,但并不能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我现在分以下两个方面讨论:
  a,关于发动机喷口造成的环境。作者提到了温度升高,但没有充分说明温度升高带来了什么,我想试着做一个猜测,不知各位是否同意:首先,大气温度的上升会在短期造成致命的大雨,随着两极的融化,全球大面积的陆地被淹没,而温度升高后,空气分子的动能提高,会加剧逃逸地球,使大气层逐步消失;同时,高强度的离子喷射会使大气层产生巨大的带电现象,喷嘴周围的大强度,大范围的放电现象,使任何胆敢接近的人都会丧失生命,所以,不清楚怎么会让学生去附近参观,而且,那时的进料,会用大卡车?要知道那时在很久很久以后啊(关于这一点,下面会继续讨论)。
  b,大气层会远在变成固态之前就消失了。为什么呢,除了上面哪个理由,还有就是这些离子发动机的喷口,会在喷射粒子流的同时,对周围空气产生强大的射流作用,从而带动周围大气冲破地球束缚而逃向太空,同时,大气层会因由此带来的对流产生巨大的风暴,臭氧层最终破坏,大气中充满了氮氧化物的致命d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d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du气,地表变chengren类的坟墓,不会有植被幸存,因此,作者在其后对大地植被争相复苏的描述尤不可信。很难想象,在这种情况下,人类会认为这是一个大的,自足的生态环境。地球派真该扔到海里去。

2,关于太<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太<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阳的生命
  太<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太<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阳已经存在了46亿年左右,他正当壮年,他还会再存在50亿年左右,当然,晚期的10亿年左右,太<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太<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阳已经不再适合人类的生存了,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们文中的主人公们才决定漂泊太空,试想一下,至少在经过了30亿年的演化之后,人类会进化成什么样子,科技会产生多么大的发展,我是没有这个想象力的,但是我也不认为还会存在自由女神像(就算还在,恐怕也会被大洪水淹没而消失),还会用卡车为最先进的发动机(姑且是最先进的发动机把)添加燃料。那时的人类,我认为会有更好的手段逃生。不仅如此,作者使用现在人的观察经验,得出了飞向半人马的结论,但却忽视了重要的一个问题:现在的半人马座的恒星,再过三十亿年,也会老的,那时,人类会历尽艰辛,为了得到一个垂暮的恒星而设计这么一次不可思议的漂泊?因此,我认为这是这篇novelxiaoshuo的时代背景中最不可信的,最没有说服力的因素。

3,关于地球发动机
  保留一些幻想,是科幻novelxiaoshuo的需要,但决不可以无视最一般的原则。关于地球发动机,我有很多疑虑,最主要的,就是它的能源来源即运转方式。作者提出了一个“重元素聚变”,但后来没有说清楚,用“太深奥”一带而过,但这却成为我的一大问题。试想,这么大功率的发动机,靠什么提供能源?什么叫重元素聚变?我们知道,重元素的聚变一般是指产生铁原子以上的元素的聚变,而一般在恒星中,产生能源的聚变到铁原子为止,更重的元素的聚变产生,是在恒星大爆炸时,在极端的条件下产生的,这样的聚变,会消耗能量。所以,刘novelxiaoshuo中的重元素聚变,我想是指的氦到硅一类的元素的聚变,我在想,刘之所以创造了这个条件,可能是考虑到了能源问题不好解决,而地球上存在大量的氧,硅和镁,所以拿他们来聚变,大概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很不幸,这只是一厢情愿的考虑,这是因为,氦以上的元素的聚变,会需要更高的条件,人类能掌握这种极限条件时,恐怕就成“神”了,还怕太<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太<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阳老化么。由此,我们也可以设想,如果重元素聚变不成立,人类靠什么能源维持数千年的流浪生涯?

4,关于氦闪的描述
  作者关于氦闪的描述,再一次暴露了作者对细节问题的不求甚解,这也是一直使我伤感和痛心的原因,因为我非常喜欢作者的文章,总是有一种灵性跃然,但却又总是被他自己设计的细节毁掉。
  太<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太<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阳最终会发生氦爆炸,这是我们都知道的,但是,我们还同时知道,氦的聚变,需要更高的条件,也就是更高的核心温度和压力。在内部的氢燃料消耗殆尽时氢聚变的辐射减少,辐射压的减少导致太<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太<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阳的收缩,在收缩到一定程度时,也就是足以点燃氦的时候,发生作者所称的“氦闪”,强大的冲击波向日表传递,到达表面时,将把表面物质炸飞,从而脱离太<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太<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阳,冲击波到达表面后,由于介质密度的突然变化,冲击波又弹射回来向日心冲去,从而形成振荡,并不断地把日表物质吹向深空,地球首先毁灭于这一轮次的爆炸(如果还没有被开走的话),紧接着,氦燃烧的压力对抗太<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太<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阳引力,由于其燃烧比氢的聚变燃烧更加猛烈,就使外层物质迫于压力而向外扩展,表现为太<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太<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阳膨胀,据估计,它将吞没内行星,而直达木星轨道。从上面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出,如果太<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太<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阳确实发生了“氦闪”,那么在此之前,是绝无可能不产生可被观测到的变化的,作者想当然地为了情节的悲壮,而设计了什么什么与四百年前比完全一样,而且还让几十亿年后的“人”用什么更精密的仪器去观测日球,再证实“没有任何变化”。这样的描写简直不能忍受。四百年的时间,要知道是临近氦聚变反应的四百年!!如果是现代人遇到这种情况,不用什么“穿过日球的探测器”(且不说是否能够拥有抵抗15,600,000 开温度的材料),只通过太<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太<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阳光谱的氦与氢丰度的变化,以及光球的直径变化,就可以预报太<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太<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阳的氦聚变了,根本不用烦劳30亿年后的人为此大动干戈。由此,叛军的理由不成立的话,这段情节的存在基础就有问题了。附带说一句:几十亿年后,人类还有独裁这样的概念么?答案如果是肯定的,那我看人类还不如早灭绝了好。

  大致想到这几个重要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其实,作者还有一些小问题,比如极光什么的,都没有上面几个问题原则性强。另外,建议有兴趣的读者,特别是现在正在上大学的读者,可以考察一下作者关于地球减速的描述是否正确,由于手边没有数学书,积分公式早忘了,所以没有计算地球在四十二年停转期间的减速度的情况,也没有核对关于12000台发动机的推力是否足够,我懒得算了,提醒有兴趣的朋友的是,我觉得从减速能量入手似乎会好处理一些。

  我的总结论是,三十亿年后的描述不成立。 
  如有意见,欢迎讨论



***

作者刘慈欣先生授权,新国学网(http://www.sinology.cn)编辑 推出

 

返回